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著名物理学家巴丁两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探索历程;回顾了巴丁对中国的两次访问和对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从巴丁的科学精神和他善于发挥个人智慧与科学团队的集体创造力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约翰·巴丁(John Bardeen, 1908~1991)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1956 年, 巴丁与W. 布拉顿(Brattain)以及W. 肖克利(Shockley)由于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并且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奖是由于超导微观理论(BCS 理论)的建立, 巴丁与L. N. 库珀(Cooper)和J. R. 施里弗(Schrieffer)一起分享了197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3.
著名物理学家巴丁教授来我国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巴丁(J·Bardeen)教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的邀请于1980年5月来我国讲学.巴丁教授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桨金物理奖.第一次是在1956年与勃拉丁(Brattain)和肖克莱(Schockley)合得的,得奖是由于其半导体理论导致晶体管的发明.第二次是在1972年由于他和年轻的物理学家库珀(Cooper)、施里弗(Schrieffer)一起创立了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现通称为BCS理论). 巴丁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学期间,作了有关“超导问题的发展与近况”、“超导计算机发展近况”、“量子阶异质结激光器”等方面内容的报告共7次.对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晶体管的发明,对最早3种晶体管在原理、性能上作了比较,谈了3位发明者肖克莱、巴丁、布拉顿的重大贡献和一些性格特点;并对晶体管诞生后60年来的后续发展如集成电路等作了回顾;总结了这一发明对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程开甲 《物理学报》1958,14(3):262-273
一、引论 §1.超导电现象概况的一般介绍 §2.几个主要的微观超导电理论二、电子和离子运动的哈密顿式 §3.电子和离子间的互作用 §4.电子的屏蔽作用 §5.电子经过离子偶合作用所引起的互作用三、弗留里希-巴丁超导电理论 §6.弗留里希超导电模型 §7.弗留里希理论的几个困难的地方 §8.巴丁理论四、总结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6.
最早关于超导的微观理论研究,大约在1950年左右,英国 H.弗留列希(HerbertFr hlich,1905—1991)与美国 J.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差不多同时发表了认为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导致超导的论文.弗留列希的微扰理论得出一能隙,但与实验结果对比,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巴丁所用的变分法也是微扰理论,同样遇  相似文献   

7.
赵继军  陈岗 《大学物理》2007,26(9):46-51
介绍了巴丁、库珀和施里弗的生平,回顾了BCS理论的建立过程,综述了BCS理论建立的影响和意义,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4
肖克利是采矿工程师的儿子,1932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并于1936年在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肖克利与它的合作者巴丁和布拉坦发现掺有某种极微量杂质的锗晶体远比上一代人早已使用的整流器要好,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电子管整流器还要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巴丁的成才之路,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及与众不同、出奇制胜的科研风格.从而告诫人们,那种一味盲从于数学公式化的研究方法,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施里弗于195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自1962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物理教授。他和巴丁、库珀一起研究超导现象,提出了目前被世界物理学家所认可的BCSN论,三人遂一起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凌瑞良  陆军 《大学物理》2011,(10):42-47,51
萨本栋先生是我国物理学界学成较早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成绩斐然.本文简要介绍萨本栋家世及其生平简历,较详细地叙述了萨本栋在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的科学观点、教育思想和教育风范.  相似文献   

12.
This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Bardeen–Cooper–Schrieffer 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 has its roots in an assignment that Quin Luttinger designed for me in 1963 when I was his graduate student. It improves on my student work by tracing the story from historical source materials as well as published papers, thus reflecting the contingencies and human elements that shape all research in physics. I also made an attempt to portray general features of how John Bardeen approached solving problems in physics.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分析了与蒸汽机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探索科学研究与工程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蒸汽机设计与制造的改进到蒸汽机能效分析热力学理论的提出;从瓦特的蒸汽机调速器到稳定性理论的建立;多普勒效应的发现到实验的验证,这些过程中产生的科学研究大多源自于实际生产所面临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不断地催生新的科学研究领域,科学研究的成果也为相关的工程问题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导方法,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值得深思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艳平  王贞 《物理》2011,40(11):748-754
文章依据朗之万来华期间中国报刊的报道和巴黎高等理化学院朗之万档案中的文献资料及图片,追述了朗之万1931—1932年在华活动的具体行程,展现他与中国物理学界的广泛交往,管窥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科学交流的情况,并特别强调了他在催生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5.
以科研实验为主题的大学四级物理实验,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科研入门以及培养锻炼其科研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沈克琦 《物理》2001,30(4):230-237
文章叙述了杰出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大猷教授的生平事迹,包括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和在发展中国教育、科学事业上的贡献及他勘为师表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7.
The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n transport processes in nano-scale architectur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nano-technology. Experimentally,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within this research area has been the concurrent refinements of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techniques. The theoretical treatment of the STM operatio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based on the Bardeen and Tersoff–Hamann methods which take as input the single-particle wave functions and eigenvalues obtained from finite cluster or slabs models of the surface-tip interface. Here, we present a novel STM simulation scheme based on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s (NEGF) and Wannier functions which is both accurate and very efficient. The main novelty of the scheme compared to the Bardeen and Tersoff–Hamann approaches is that the coupling to the infinite (macroscopic) electrodes is taken into account. As an illustrating example we apply the NEGF-STM method to the Si(001)-(2×1):H surface with sub-surface P doping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in comparison to the Bardeen and Tersoff–Hamann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The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n transport processes in nano-scale architectur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nano-technology. Experimentally,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within this research area has been the concurrent refinements of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techniques. The theoretical treatment of the STM operatio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based on the Bardeen and Tersoff-Hamann methods which take as input the single-particle wave functions and eigenvalues obtained from finite cluster or slabs models of the surface-tip interface. Here, we present a novel STM simulation scheme based on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s (NEGF) and Wannier functions which is both accurate and very efficient. The main novelty of the scheme compared to the Bardeen and Tersoff-Hamann approaches is that the coupling to the infinite (macroscopic) electrodes is taken into account. As an illustrating example we apply the NEGF-STM method to the Si(001)-(2×1):H surface with sub-surface P doping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in comparison to the Bardeen and Tersoff-Hamann methods.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教学改革模式,这种教学改革模式涉及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平台改革等方面.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型实验等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教学体系,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与科研创新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