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素食有理     
一、什么是素食素食从概念上可分三种:全素素食、奶素食和奶蛋素食。全素素食也称"严格素食"或"纯粹素食",是指饮食中只有植物性食物;奶素食则是指饮食中可以有奶的素食;奶蛋素食也称为不严格素食,是指饮食中可以有奶和蛋的素食。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如同中药,也有各自的四性(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以及其对于健康益处或禁忌,故有"医食同源"之说。食物是我们维持生命、成长、保持健康的基础。预防癌症,远离癌症更要从日常饮食的点滴加以注意。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可防癌蔬菜,希望可以给您的日常饮食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荤、素膳食与癌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癌症的发病机理相当复杂,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本文单就荤、素饮食与癌症关系方面,在两个特殊的人群做了20年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做了粗浅的临床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分组1.荤食组:成都市6个部队干休所军队离退休的高级干部和3个门诊部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促红素与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化疗同时给rHuEPO 10 000 U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续4周.对照组单纯化疗,不用rHuEPO.结果 治疗组血红蛋白(胁)升高20g/L者占44.4%(20/45),而对照组仅为4.7%(2/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098).治疗组Kamofsky评分升高20分以上者占40.0%(18/45),对照组占18.6%(8/43,P=0.0279).生活质量SF-36表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前后PF、RP、VT、MH、BP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治疗组分为Hb升高20 g/L以上及不足20 g/L组,发现}西升高加g/L以上组PF、VT、RP、MH方面分数明显提高,且差异更显著.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8.5%(16/33)及46.7%(14/3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HuEPO可以改善中国癌症患者的贫血及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改善可通过改善贫血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氟脲嘧啶联合亚叶酸钙和草酸铂治疗消化系统癌症 ,包括胃癌、肠癌、胆囊癌及胰腺癌 ,观察其毒副作用、疗效、缓解期、1年及 2年生存率并与历史对照组进行对比。方法 A组 3 1例 ,用草酸铂、亚叶酸钙、氟脲嘧啶持续静滴 48h方案治疗 ,2周重复 ,2次为一疗程 ,最少进行 3个疗程。B组 81例 ,用亚叶酸钙、氟脲嘧啶常规化疗 ,最少进行 3个疗程。结果 A组CR 2例 ,PR 13例 ,NC 7例 ,PD 9例 ,总有效率 48.4%,中位缓解期 7个月 ,1年生存率 5 5 %,2年生存率 10 %;毒副作用主要为外周神经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及血液学毒性 ,但均可以耐受 ;B组CR 0例 ,PR 11例 ,NC 10例 ,PD 60例 ,总有效率 13 .5 %,中位缓解期 2个月 ,1年生存率2 5 %,2年生存期 0 %;毒副作用主要为外周静脉炎、消化系统毒性及血液学毒性 ,可以耐受。结论 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脲嘧啶持续静滴 48h治疗消化系统癌症无论有效率、缓解期、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而毒副作用没有增加 ,是一个疗效高而耐受性好的治疗消化系统癌症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中药艾迪注射液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失去化疗机会的晚期癌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艾迪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和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比较采用χ2检验.肿瘤病灶好转和稳定(MR+NC)者,艾迪治疗组28例(56%),对照组13例(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者,艾迪治疗组31例(62%),对照组15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对失去化疗机会的晚期癌症患者病灶的控制有一定疗效,并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69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组)85例,对照组(顺铂+5-氟尿嘧啶组)84例,将2组的ORR、DCR、癌症复发、转移、3年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在治疗晚期胃癌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胃癌复发13例(15.29%),癌症转移9例(10.59%),3年的生存率为74.12%;对照组胃癌复发12例(14.29%),癌症转移11例(13.10%),3年的生存率为72.62%.2组胃癌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P均>0.05,均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进行3周化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缓解率以及临床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癌症疼痛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素-1(ET-1)、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水平,探讨ET-1、PGE2的表达与癌症疼痛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癌症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和30例无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近4周内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用药史,并排除心、脑疾病.采集空腹时静脉血5ml,采用ELISA法检测ET-1、PGE2的水平.结果:癌症疼痛患者外周血ET-1、PGE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健康人群和30例无疼痛的肿瘤患者两组之间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轻度疼痛组显著低于中重度疼痛组(P<0.05).结论:癌症疼痛患者ET-1、PGE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疼痛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蛋白芯片诊断技术对癌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和化学发光法,对临床确诊的癌症患者、其它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原125(CA 125)、糖原153(CA 153)、糖原242(CA 242)、糖原199(CA 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铁蛋白(FER)、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人生长激素(HGH)等,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性与诊断结果的比较.结果:112例癌症患者中阳性89例(阳性率79.5%),84例健康体检者和其它疾病患者中阳性14例(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5.3%.化学发光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则分别为77.7%、85.7%、87.9%、74.2%.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与化学发光法一样具有定量快速、准确的特点,在临床上对癌症的判定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饮食与癌症     
目 录一、饮食因索与癌症发病率的关系二、饮食因素影响癌症发生的可能途径三、巨营养素与癌症四、饮食与化学致癌抑制剂 (上)饮食中可能存在的抑制剂 (中)维生素与癌症 (下)微量元素与癌症五、饮食纤维与癌症六、饮食与诱变剂、致癌物(上)(下)七、饮食与食管癌八、饮食与胃癌九、饮食与大肠癌十、癌症预防与饮食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化疗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给予化疗饮食护理,不仅能够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疼痛对癌症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的发生率,疼痛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癌痛与肿瘤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性.方法以住院患者为主,采用癌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SDS抑郁自评量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以及一般状况评定量表收集癌症患者相关资料.结果本研究入组患者236例,均为病理确诊的癌症患者,其中疼痛的发生率为64.4%,轻、中度痛占55.9%,重度痛占8.5%;抑郁的发生率为34.3%.不同程度的疼痛与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的损害明显相关(P=0.001,0.047,0.008).疼痛与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生明显相关(P《0.001),癌症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在无痛组、轻度痛组、中度痛组和重度痛组分别为14.3%,7.7%,60%,80%.结论癌症患者中约2/3发生疼痛,1/3发生抑郁.疼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疼痛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症状护理模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10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症状护理模式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在不同治疗时点(入院第1天、第7天、出院时),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评价两组患者的得分情况。出院后,随访6个月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CFS、FA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和出院时,观察组的CFS评分低于对照组,FACT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FACT总分及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尤以生理维度及情感维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均无失访,随访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予以自我管理症状护理模式,可较好地改善术前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何丽 《抗癌之窗》2009,(6):50-53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CRF)于今年发表了《癌症预防政策及行动》,该文件统计了各国资料,认为常见的12种成人癌症中,在高收入国家(如英美等发达国家),有1/3是可预防的,而在低收入国家(包括我国),约1/4是可预防的。经过控制饮食、加强活动及保持体重,在我国,可预防的癌症主要有:食管癌44%,口腔咽喉癌44%,肺癌38%,子宫内膜癌34%,胃癌33%,乳腺癌20%,结直肠癌17%,胰腺癌14%,肾癌8%,肝癌及胆囊癌各6%。  相似文献   

15.
范晓丽  杨光明  朱雪 《癌症进展》2021,19(18):1930-1932,1944
目的 研究精细化饮食管理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精细化饮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核心问卷(QLC-C30)]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ALB、PA、Hb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ALB、PA、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LC-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QLC-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71%(P﹤0.05).结论 精细化饮食管理可明显改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引导癌痛管理措施对基层癌症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间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癌症治疗并伴有疼痛的361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IMB引导癌痛管理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癌痛管理措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相关因素错误认知率为16. 1%(29/180),对照组为30. 9%(56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轻度疼痛为55. 0%(99/180),中度疼痛为28. 3%(51180),重度疼痛为16. 7%(30/180);对照组患者轻度疼痛为33. 2%(60/181),中度疼痛为37. 0%(67/181),重度疼痛为29. 8%(54/1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对癌痛患者采用IMB引导癌痛管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增加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因为顾忌早进食固体食物引起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一系列并发症,术后患者传统的营养方案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到软质饮食,最后恢复普通饮食。本随机对照研究目的对比结直肠择期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给予低渣饮食或全流质饮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111例行结直肠择期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低渣饮食组(n=54)或全流质饮食组(n=57)。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第2天呕吐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是恶心指数、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与低渣饮食组比较,全流质饮食组术后第2天呕吐率更高(28%vs 14%,P=0.09),平均恶心指数更高(4.7 vs.3.5,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长(4.8 vs 3.7天,P=0.04),住院天数更长(7.0 vs.5.0天,P=0.01)。即使调整协变量(腹腔镜技术、手术部位、术后伴随疾病、造口、鼻胃管),低渣饮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仍短于全流质饮食组。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次要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全流质饮食相比,低渣饮食可以使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结局(P<0.01)。结论结直肠手术后第1天低渣饮食在减少恶心感、加快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要优于全流质饮食,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癌症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患者各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CTHRC1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THRC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少许表达在细胞核中,其在癌症组阳性表达43例(86%),增生组阳性表达4例(8%),对照组无阳性表达.CTHRC1蛋白在癌症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CTHR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HRC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癌症骨转移所致骨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试验组,20例)与帕米膦酸二钠组(对照组,18例),两组均于用药前与用药后1~9天进行骨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73.68%(14/19),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12/1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728).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血钙降低、血磷降低,试验组发生率分别为36.84%、10.53%、21.05%,对照组分别为50.00%、16.67%、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癌症骨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与帕米膦酸二钠相似.  相似文献   

20.
王晓亮  郑伟 《实用癌症杂志》2016,(12):1951-1953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9例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取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体检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小板粘附率均远高于健康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远低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浆粘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血细胞比容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评价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