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起病3天内的9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眼针加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82.2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提示眼针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眼针组由28.24±6.02mg/L降至12.79±3.87mg/L,对照组27.98±5.74mg/L降至18.65±4.26mg/L,治疗后两组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结论眼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眼针联合中医护理的干预有效性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60例患者开展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针对B组60例患者开展眼针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有效性.结果 两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护理后的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TIB)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起病7天内的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眼针加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应用凝固法定量测定血浆FIB水平.结果 眼针组总有效率95.0%,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之和占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之和占2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眼针加基础治疗疗效优于基础治疗;血浆兀B水平,眼针组由(3.89±1.02)g/L降至(2.53±0.81)g/L,对照组由(3.91±1.04)g/L降至(3.17±0.94)g/L,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高压氧疗,治疗开始及治疗3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7.34±5.54)降至(15.43±3.76);对照组由(26.78±5.47)降至(17.82±4.7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两者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较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春元 《吉林中医药》2015,35(3):309-311
目的探究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常规组30例,予以康复治疗如理疗、肢体功能训练等,1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体针治疗,选取百会、四神聪、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穴位,1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30例,在体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眼针疗法,取穴为患侧的上焦区、下焦区,用眶外刺法治疗,1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但是应用眼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更为突出,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3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可加强人体整体的调节作用,改善脏腑气机,活血通经行气滑利关节,能有效治疗肢体运动障碍,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及高粘滞血症者。由于管腔狭窄,痉挛和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及坏死,从而引起意识障碍及各种运动障碍等。祖国医学认为“脑梗塞属中风范畴,本病以痰浊为生,由痰致瘀。瘀血阻络,气不行血。”刺五加有较强的益气活血作用,我院对使用刺五加益气活血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CT对照分析,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患者 41例随机分为药物组与联合组,两组均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联合组加用电针.观察两组 E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 ET含量相近,联合组 ET含量在用药 7d后明显低于药物组,用药 14d后两组水平相同.结论电针配合治疗脑梗死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急性期 ET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血压基础上形成脑梗死大鼠的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灶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证实电针对星形胶质细胞(AST)变化的影响是其促进脑梗死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方法双肾双夹法制备RHRSP模型,双侧肾动脉狭窄术后12周,取血压≥l80mmHg大鼠,电凝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MCAO假手术组、MCAO组(模型组)、穴位治疗组、非穴位治疗组,后两组行电针刺激。MCAO后各组分别于1d、3d、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变化,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梗死缺血灶周围GFAP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0分;各时间点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穴位治疗组,1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7d、14d、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d时模型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最重,而电针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逐渐降低。在各时间点模型组与非穴位组无明显差异。HE染色可见穴位治疗组ASI及组织肿胀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在五个时间点模型组和电针组GFAP表达都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组GFAP表达均明显低于同时段模型组(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GFAP表达与非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电针治疗能下调脑缺血后GFAP表达,进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疗效,寻找临床治疗的较好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为64.7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急性期入组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恢复期入组患者,针刺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且早期针刺介入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综合方案组、辨证中药组和西医对照组各30例,3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辨证中药组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综合方案组配合中风醒脑口服液,3组疗程均为28天;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方案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风醒脑口服液,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朱氏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稳定血压、脑细胞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并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点滴,治疗组加用朱氏头皮针疗法和肢体功能训练,每日1次,疗程5 d,间隔2 d,继续第2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肌张力减轻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早期进行朱氏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训练治疗可以缓解肌张力增高,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降低痉挛性瘫痪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眼针对急性脑梗塞大鼠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方面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线栓法制成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在阻塞2h,再灌注24h后,应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缺血对照组、缺血加眼针组、缺血加督脉电针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分布及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 眼针、督脉电针均可减少缺血所致DNA双链断裂(TUNEL阳性),提高梗死周边区皮层Bcl-2/Bax的比值。结论 眼针、督脉电针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损伤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脑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4 月广州新海医院收 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 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00 %,高于对照组的 8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早期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剌治疗组55例与西药对照组38例,针剌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水沟,西药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及脑复康注射液,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PA、PAI-1含量;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t—PA、PAI-1含量显著增高;治疗后两组血浆t—PA、PAI-1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针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针剌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含量,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内皮素(ET-1)、降钙素(CGRP)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对照组,眼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眼针组急性期总有效率为88.3%,愈显率为7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愈显率为5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眼针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血浆ET-1、CGRP含量变化看,治疗后两组血浆ET明显降低,血浆CGRP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辨证取穴,可以调节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是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眼针对中风偏瘫患者脑血流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体针治疗,主穴:内关、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绝骨.上述诸穴日1次,1周7次,1次留针30 min.观察组在对...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王进 《中国中医急症》1997,6(6):246-247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5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30例,加用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29例,加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疗程15天,治疗后行疗效评定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30例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5例,总有效率高达93%,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FMA与BI评分,其疗效确切。[结论]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针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针灸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恢复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头针治疗,观察组进行头针联合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2组患者治疗30 d,评估疗效、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生命质量[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及安全性,检测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上肢、FMA下肢、BI评分及血清NGF、BDNF、NT-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肱静脉、桡静脉、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度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3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