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核桃中心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山核桃产区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山核桃林地的土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浙江省临安市对比研究2008年(317个样本)和2013年(239个样本)山核桃林地表层(0~30 cm)土壤的p H值、有机碳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共5个肥力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3年,山核桃林地土壤水解性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下降19.4和55.6 mg·kg-1,p H值从5.5下降到5.3,有机碳含量下降0.2 g·kg-1,有效磷含量升高0.5 mg·kg-1;5个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标准差变小,变异程度降低;土壤p H值、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自相关距离减小,而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连续性增强,自相关距离增加;海拔、母岩类型、不同乡镇的人为经营对土壤p H值、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P0.1),海拔和人为经营显著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P0.1),土壤有效磷含量受人为经营的影响显著(P0.1);岛石镇土壤有机碳、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幅最大,p H值则以清凉峰镇和岛石镇降低最多。【结论】2008—2013年,临安市山核桃林地的土壤肥力水平总体有所下降;今后在山核桃林生产经营中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并通过施用一定量的石灰、林地生草管理和生态化采收等经营管理技术,提高山核桃林地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郑州市绿博园(枫湖区、展园区、湿地区、背景森林区、绿色生活体验区、休闲娱乐区6个功能区)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绿博园土壤,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平均值分别为1.28 g·cm-3、28.45 mg·kg-1、3.41 mg·kg-1、162.23 mg·kg-1、8.22 g·kg-1、7.7;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平均值分别为1.24 g·cm-3、21.26 mg·kg-1、2.07mg·kg-1、138.84 mg·kg-1、6.71 g·kg-1、7.5。0~20 cm土层土壤肥力除了休闲娱乐区处于较差水平外(P<1.0),其他功能区土壤肥力属于中等水平(1.0≤P<1.5);20~40 cm土层各个功能区土壤肥力均处于较差水平(P<1.0)。  相似文献   

3.
2013年7-8月,在杭州市余杭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产区共设置了292个样地,对其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长期覆盖及重施肥对雷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06 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2、111.61和206.99 m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很丰富的林地分别占51.4%、62.5%和40.7%;平均p H值为5.0,其中强酸性(p H4.6)的占34.7%;土壤p H值与4个肥力指标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碱解氮、有效磷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含量的氮、磷、钾和土壤酸化导致林地养分不平衡,影响雷竹生长,存在面源污染风险。建议雷竹林经营过程中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土壤养分,适量施用石灰,减轻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4.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建瓯市毛竹林表层(0~20 cm)土壤,分析其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表层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66.7 mg.kg-1,高于农田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为9.93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速效钾含量为55.4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氮含量的变异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引起。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养分存在富氮低磷缺钾的现象,在生产实践中应重视磷肥和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碳肥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以盛产后期35年生油茶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试验点(遂昌县金竹镇早坞村、古楼村)施用液态有机碳肥75 kg/(hm2·a)+有机碳菌肥600 kg/(hm2·a),并以不施肥点作为对照,研究施有机碳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1 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75.16%和193.35%;土壤中的水解氮平均增加了591.30%,1 038.59%;有效磷平均增加了3 078.83%,1 0332.38%;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了177.59%,271.94%。施肥后的第2 a,油茶产量平均增加了31.02%,34.99%。可见,有机碳肥的施用确实能改善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油茶产量,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在不同土层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林地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反,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2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钾、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全氮含量相反,全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7.
2014年对浙江省临安市、余杭区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地表层(0~30 cm)土壤的p H、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土壤有机碳(18.3 g·kg~(-1))、碱解氮(159.7 mg·kg~(-1))、有效磷(119.1 mg·kg~(-1))、速效钾(192.3 mg·kg~(-1))含量高,p H值较低(5.0);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为:p H值北低南高,有效磷和速效钾为北高南低,而碱解氮、有机碳则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经营措施显著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碱解氮的空间分布(P0.05),土壤p H、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化同时受到土壤类型和人为经营的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2012年收集的广西油茶林地2 140个土壤样点数据,分析广西油茶林地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广西油茶林地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和氮平均含量中等,土壤磷钾平均含量水平很低。广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较为贫瘠,除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为适宜油茶生长外,氮、磷、钾含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限制了油茶产量的形成,生产中应结合油茶营养吸收规律制定区域化施肥配方,精准施肥,以改良土壤肥力,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明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在金寨县、霍山县、罗田县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采集土壤样本88个,以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其含量及变异情况。[结果 ]大别山山核桃林区土壤pH平均值为5.19;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53.11 g·kg-1、0.99 g·kg-1、179.41 mg·kg-1和21.30 mg·kg-1,全氮平均值为1.02 g·kg-1,含量中等,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缺乏,均值为8.24 g·kg-1和71.52 mg·kg-1。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均值为0.61,Ⅱ和Ⅲ级土壤均占50.00%。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p H和全钾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大别山山核桃林...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城市绿地土壤肥力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哈尔滨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基于土壤肥力特征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供支撑,进而提升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方法】共采集哈尔滨市区道路林、景观林、单位附属林、生态公益林及郊区农田土壤257份,并测定9种土壤肥力相关指标,通过内梅罗指数法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合Arc GIS绘制土壤各肥力指标空间分布图。【结果】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6级制标准,哈尔滨市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40 g·kg~(-1),达到了2级(高)水平;全氮、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1.5 g·kg~(-1)、90~120 mg·kg~(-1)和20 mg·kg~(-1),为3级(中上)水平;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为2级(高)及以上水平;全磷含量低,为0.4~0.6 g·kg~(-1),为4级(中下)水平;土壤密度为1.3~1.4g·cm-3,pH值为7.5—8.5;除速效钾外不同绿地土壤各肥力指标多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半方差分析表明,哈尔滨城市绿地有机质及土壤密度块基比≥75%,而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综合肥力指数的块基比为25%~75%。【结论】哈尔滨城市绿地全磷含量较低,钾含量较高。全磷、全氮、土壤密度及水解性氮是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有机质及土壤密度空间变异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而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综合肥力指数的空间变异则受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共同影响。应采取施用氮磷复合有机肥、控制钾肥、种植固氮植物等措施改善哈尔滨城市绿地土壤。  相似文献   

12.
丰产雷竹林地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为了解目前丰产雷竹地土壤养分状况,作者在1999年春天采集了临安市5个乡、镇33个雷竹大户的竹林地土壤,分析结果表明:雷竹地土壤养分差异较大,33个森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4.76%、41.18%、54.50%、78.76%和78.34%。林地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主要表现在磷残留量过高,33块竹林地中有效磷含量超过100mg.kg^-1x的林地占57  相似文献   

13.
以毛竹鞭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长期竹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毛竹鞭根根际土壤p H值、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其中p H值平均提高0.82、水解氮含量平均提高111.6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0.57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92.33 mg/kg;毛竹鞭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差异不显著。毛竹鞭根根际土壤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行鞭期较高,在孕笋期和出笋期偏低。  相似文献   

14.
运用定位研究法采集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林土壤样品,在相似经营措施条件下,垦复毛竹纯林、未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春夏高于秋冬两季,毛竹木荷混交林水解氮含量呈现春季与冬季相近而分别高于夏季与秋季。垦复毛竹林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未垦复毛竹林则是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毛竹木荷混交林为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冬较低。3种经理方式毛竹林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现冬春季(52.1~233.3 mg.kg-1)高于夏秋季(39.2~188.3 mg.kg-1),各林分相同土壤层次平均速效钾含量夏季均最低为(51.1~123.2 mg.kg-1)。0~10 cm土壤层次的养分贮量序列:水解氮为毛竹木荷混交林320.4kg.hm-2>未垦复毛竹林244.9 kg.hm-2>垦复毛竹林239.8 kg.hm-2,速效磷是垦复毛竹林14.3 kg.hm-2>毛竹木荷混交林8.6 kg.hm-2>未垦复毛竹林6.6 kg.hm-2,速效钾是毛竹木荷混交林159.5 kg.hm-2>未垦复毛竹林132.9 kg.hm-2>垦复毛竹林125.8 kg.hm-2。对水解氮、速效磷的吸收高峰期可能在孕笋的秋冬季节然而对于速效钾可能在夏季,毛竹木荷混交林土壤养分状况总体优于毛竹林,垦复毛竹林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质背景的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杭州市山核桃主产区不同地质背景下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特性,利用ArcGIS对不同地质背景发育土壤的山核桃分布面积进行统计,并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野外定位并采集山核桃林地土壤样品288个,通过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地质背景下发育的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杭州市山核桃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地层,以及与之上接的奥陶系部分地层,其次是侏罗系地层。(2)侏罗系发育的土壤pH值最低(4.92),速效磷(7.41 mg/kg)、交换性钙(371.33 mg/kg)、交换性镁(60.45 mg/kg)、有效铜(0.82 mg/kg)、有效锌(1.04 mg/kg)、有效硼(0.25 mg/kg)、有效铁(61.69 mg/kg)、有效锰(51.10mg/kg)的含量最低,寒武系发育的土壤pH值最高(5.72),速效磷(14.44 mg/kg)、有效钙(1 431.02 mg/kg)、有效镁(148.38 mg/kg)、有效铜(2.52 mg/kg)、有效锌(1.94 mg/kg)、有效硼(0.29 mg/kg)的含量最高,而奥陶系发育的土壤有效铁(85.63 mg/kg)和有效锰(70.38 mg/kg)的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3)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是制约山核桃生长的共性关键因子,除此之外,有效态铜和有效态锌也是制约侏罗系发育的土壤中山核桃生长的关键因子,而奥陶系、寒武系发育的土壤中硼对山核桃生长的制约效应要大于这2个元素。不同地层发育的山核桃林地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特性,特别是中微量营养元素对地质背景的继承性明显。不同地层发育的土壤肥力制约因子存在差异,对酸的缓冲能力也不同,以地层为单位对山核桃林地进行分区施肥管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林分类型,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经济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以促进经济林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经营,选取广东省内三种典型的经济林(包括板栗林、油茶林、笋用麻竹林),对此三种经济林地的土壤孔隙性、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和储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板栗林地的土壤容重较大,其孔隙度为40.30%~55.99%,田间持水量在208.37~241.29 g·kg-1之间,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含量偏低,磷和钾极度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70.50与11.25、2.70、113.48 t·hm-2;油茶林地的土壤容重较小,其土壤孔隙度为49.73%~53.58%,田间持水量在313.90~397.61 g·kg-1之间,土壤中的氮和钾元素含量偏低,磷元素极度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40.91与7.13、1.94、84.97 t·hm-2;笋用竹林地的土壤容重不大,其土壤孔隙度为46.70%~48.16%,田间持水量在269.11~297.85 g·kg-1之间,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丰富,而钾素含量很低,磷元素较为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69.54与12.68、2.93、83.18 t·hm-2。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经济林地土壤中的磷与钾元素均缺乏,施肥时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地力衰退趋势,分析影响地力衰退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不同林龄(2、4、6、8和11 a)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人工林的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检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和pH值共11个土壤肥力指标,分析不同林龄土壤养分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土壤pH值外,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大,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土层和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肥消耗较大,其中,表土层(0~20 cm)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到11 a主伐时的降幅均超过30%,但不同林龄间各肥力指标差异不显著;采用改进后的Nemerow法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412~0.530,土壤肥力等级为Ⅲ级(P_综<0.9),土壤肥力较低,相比较而言,土壤中有机质和氮肥含量较充足,而交换性阳离子极为贫乏;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与综合肥力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_偏~2>0.8),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随林龄增大而降低,11 a主伐期比造林初期(2 a)下降22.26%,但不同林龄间各单项肥力指数及综合肥力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8)。在该栽培模式的超短经营周期内,随着林龄增大及林木生长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林地土壤肥力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有必要通过提高整地质量、改良土壤、林粮间作、增施有机肥及氮磷钾肥等措施适度增加土壤肥力,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农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对地力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杨树主产区石首、公安等县(市)杨树造林地和周边农田20个样本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未施肥)的杨树林地较农田(常规施肥)土壤板结,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镁、有效锌含量均较低;平衡施肥能有效改善杨树林地土壤肥力水平。施肥后杨树林土壤有机质,全效氪、磷、钾,速效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农田,农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与种植农作物比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台湾桂林是一种笋竹兼用竹种,在生产经营中,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竹林的产量和质量,竹林产量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回归关系极显著,其中有机质含量对竹林产量影响最大,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竹林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竹林平均胸径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回归关系显著,其中速效钾对胸径影响最大,全氮,全磷,速效磷对胸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杉木林施用鸭粪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鸭粪对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明显地促进杉木林的生长。在施肥后的3 a时间中,土壤的质地、结构得到改善,通透性能明显增强,土壤密度由施肥初期的平均1.20 g.cm-3减小到第3 a的1.13 g.cm-3,田间持水量从32.19%提高到42.41%,土壤孔隙度3 a内增加了6.84%,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依次增加了9.08 g.kg-1、0.216 g.kg-1、20.48 mg.kg-1、5.18 mg.kg-1和37.39mg.kg-1,而pH值提高了0.63;3 a内林分年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43 cm、0.30 m和0.007 4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