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对自然衰老雄性大鼠骨髓微环境中Smad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自然衰老雄性大鼠60只为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自鼠龄12月龄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补肾方(密骨胶囊)灌胃,在给药8、16、24w末三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各取10只大鼠,取股骨骨髓,Trizol法抽提总RNA,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Smadl基因表达,采用天能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各组表达灰度值。结果:补肾方组大鼠骨髓微环境中Smadl基因表达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在8、16、24w末,补肾方组与生理盐水组的基因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61(95%CI=0.41,0.83)VS0.76(95%CI=0.56,0.98)、0.97(95%CI=0.81,1.13)VS0.61(95%CI=0.45,0.78)、1.75(95%CI=1.59,1.92)Vs0.56(95%CI=0.40,0.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中药(密骨胶囊)可以上调骨髓微环境中Smadl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促骨形成、修复骨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健脾补肾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相应的分子学基础.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补肾方组,模型组及健脾补肾方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健脾补肾方组每天灌胃健脾补肾汤,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对BALBc鼠大肠癌肝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影响性。方法先对BALBc鼠大肠癌肝转移进行模型,随机分成环磷酰胺组、生理盐水组和健脾补肾方组,各组均进行各自药物灌胃处理,每日1次,共2周,检测每组VEGF表达情况。结果抑瘤率上,生理盐水组为0,环磷酰胺组为35.40%,健脾补肾方组为29.90%,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指数上,生理盐水组为(8.97±0.31)mg/g,环磷酰胺组为(8.22±0.14)mg/g,健脾补肾方组为(9.11±0.13)mg/g,生理盐水组和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组和健脾补肾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率上,生理盐水组"-""+""++"分别占8.33%、8.33%、83.33%,环磷酰胺组分别占41.67%、25.00%、33.33%,健脾补肾方组分别占33.33%、25.00%、41.67%,环磷酰胺组和健脾补肾方组VEGF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盐水组和环磷酰胺组、生理盐水组和健脾补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方能通过降低BALBc鼠大肠癌肝转移VEGF表达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纤灵方对5/6肾切除所致肾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假手术组(n=10),5/6肾切除肾纤维化造模组(n=30)。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抗纤灵组、氯沙坦钾组。氯沙坦钾组、抗纤灵方组每日分别给予氯沙坦钾(33. 3 g·kg-1)及抗纤灵方(21 g·kg-1)灌胃治疗,其余组都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8周灌胃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24 h-Pro);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2,Smad3,Smad7蛋白和mRNA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SCr,BUN,24 h-Pro上升,纤维化面积和肾脏损伤评分增加,TGF-β_1,Smad2,Smad3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Smad7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 01)。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抗纤灵方组可减少纤维化面积,降低肾脏损伤评分,SCr,BUN,24 h-Pro,TGF-β_1,Smad2,Smad3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Smad7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0. 01),但低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的水平。结论:中药抗纤灵方可通过抑制TGF-β_1/Smad通路来延缓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补肾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OPG、OD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补肾复方对大鼠成骨细胞OPG、ODF表达影响。以补肾活血方、补肾健脾方、龟鹿二仙膏、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6种补肾中药复方及生理盐水给体重为250g左右的大鼠灌胃,提取含药血清;采用酶消化法从初生2天SD大鼠头盖骨中分离出成骨细胞,用含药血清及生理盐水进行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取第2代细胞,培养至细胞铺满培养瓶约80%时,更换含药血清培养液24小时;用含药血清培养液24小时后终止培养,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观察六种补肾复方对大鼠成骨细胞OPG、ODF表达影响。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方、补肾健脾方、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OPG的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龟鹿二仙膏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OPG的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补肾活血方组、补肾健脾方组大鼠成骨细胞OPG表达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6种补肾复方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ODF表达量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补肾活血方组、补肾健脾方组和金匮肾气丸组大鼠成骨细胞ODF表达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补肾活血方、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能增加大鼠成骨细胞OPG表达量,降低大鼠成骨细胞ODF表达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肾丹对衰老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维生素E组及模型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腹腔注射D-gal[250mg/(kg.d)]60天,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法[1],造成大鼠拟衰老动物模型。同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金匮肾气丸组同时给予金匮肾气丸[0.72g/(kg.d)]灌胃,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相当于生药2.7g/(kg.d)、1.35g/(kg.d)、0.675g/(kg.d)灌胃。维生素E组每日灌服维生素E0.027g/kg,每日1次,共60天。观察衰老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论:补肾丹具有改善衰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还可提高Bcl-2基因的表达,抑制Bax基因的过度表达,这有可能是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动员作用的影响。方法 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和痛泻要方组,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给药组给予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后,提取外周血与骨髓MSCs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与外周血来源MSCs。结果骨髓来源MSCs: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参苓白术散组优于痛泻要方组(P0.05)。外周血来源MSCs: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参苓白术散组优于痛泻要方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和痛泻要方均具有促进模型大鼠骨髓来源MSCs增多、外周血来源MSCs减少作用,且参苓白术散优于痛泻要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丹对衰老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维生素E组、模型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腹腔注射D-gal(250mg.kg-1.d-1)60天,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法[1],造成大鼠拟衰老动物模型。同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金匮肾气丸组同时给予金匮肾气丸(0.72g.kg-1.d-1)灌胃,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相当于生药2.7g.kg-1.d-1、1.35g.kg-1.d-1、0.675g.kg-1.d-1灌胃。维生素E组每日灌服维生素E0.027g/kg,每日1次,共60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P53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可抑制凋亡相关基因——P53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丹能够抑制P53基因的过度表达,这有可能是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角度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海马经元保护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14只、补肾活血方组(10.14g/kg、5.07g/kg)28只、尼莫地平组(0.011g/kg)14只,除假手术组外,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VD模型,药物组分别以10.14g/kg和5.07g/kg灌服补肾活血方药液,阳性组以0.011g/kg灌服尼莫地平药液,假手术组、模型组均以10ml/kg体重灌服生理盐水,每日1次,给药30d天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脑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 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海马组织BDNF、Trk B、PI3-K、AKT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显著下降,脑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受损,细胞凋亡平均光度值显著升高,平均灰度值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10.14g/kg和5.07g/kg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脑海马组织BDNF、Trk B、PI3-K、AKT蛋白及基因表达,改善脑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平均光度值显著下降,平均灰度值显著升高。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通过调控BDNF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4种补肾中药淫羊藿、补骨脂、女贞子、何首乌有效成分淫羊藿苷、补骨脂素、齐墩果酸、二苯乙烯苷正交配伍,两种非补肾中药川芎、黄芪有效成分川芎嗪、黄芪甲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调控作用。方法:65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转化液对照组、补肾配伍组(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非补肾药对照组(黄芪甲苷组、川芎嗪组)。补肾配伍组、非补肾药对照组予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天。正常对照组、阳性转化液对照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第3天,大鼠处死后取各组含药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12、18天;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6、12、18天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表达及含量,评价成骨细胞分化程度。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含药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18 天Bmp2、Smad1、Smad4 mRNA表达。结果:补肾配伍药可提高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的活性表达及含量,在12天达到高峰值。补肾配伍组能上调Bmp2、Smad1、Smad4的mRNA表达。结论:补肾中药有效成分配伍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mp2、Smad1、Smad4 mRNA表达量及Bmp2的活性及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揭示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阐述纳米钙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用纳米钙及具有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作用的补肾中药高、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8周,以骨疏康颗粒、盖天力钙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和模型空白组为空白对照组。用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骨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PPARγ2,而且在骨髓脂肪细胞分化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组织中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从而影响骨髓脂肪细胞形成。结论: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从而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中药复方对骨形成蛋白-4(BMP-4)诱导成骨信号转导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空白组、牡蛎钙补肾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牡蛎钙补肾中药复方中剂量组、牡蛎钙补肾中药复方高剂量组、骨疏康颗粒组、牡蛎碳酸钙咀嚼片组。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中药复方防治12周后进行取材及实验指标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骨密度;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骨组织BMP-4和Smad5、6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空白组比较,中药复方各剂量组股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BMP-4、Smad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mad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中药复方可明显上调BMP-4和Smad5 mRNA表达,下调Smad6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动员骨髓CD 34+EPCs入血,促进脑缺血修复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局灶脑缺血2h后将各组分为再灌注12、24、4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2只大鼠。取大鼠"百会"穴及左侧"四关"穴("合谷"/"太冲")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30min,每日1次。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电针可明显改善大鼠再灌注后48h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及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外周血CD 34+EPCs数量及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亦明显增多(P0.05,P0.01),同时电针组再灌注后12、24h骨髓CD 34+EPCs数量相对模型组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电针可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促进骨髓CD 34+EPCs动员入血,其作用可能与电针进一步激活骨髓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克煎剂对早期糖尿病大鼠TGF-β1/Smad4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克煎剂防治早期糖尿病肾保护作用的效果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10只)、中药预防组(10只)、中药治疗组(10只)、西药对照组(10只)。中药预防组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灌服糖克煎剂(18 g/kg);其余各组均在造模成功4周后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西药对照组予灌服贝那普利混悬液(1 mg/kg),中药治疗组给予灌服糖克煎剂(18 g/kg)。中药预防组共给药12周,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给药8周,均每日1次。实验结束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肾重、肾重指数、空腹血糖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HE染色、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内部传导分子Smad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肾重、肾重指数、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肾脏TGF-β1和Smad4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药预防组肾重、肾重指数、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蛋白排泄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病理变化以模型组最为明显,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糖克煎剂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症状,并且下调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和Smad4的表达。说明糖克煎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中药对大鼠去卵巢后早期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能力和骨髓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IL-6受体(IL-6R)、gp130基因的影响。方法 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24只为假手术对照组;48只去卵巢,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分别于去卵巢后2、4、6、12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骨髓细胞作细胞培养和提取RNA,培养第6天分别作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髓细胞TRIZOL提取总RNA。结果 去卵巢后2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数即多于对照组(P<0.05),骨髓细胞IL-6和IL-6R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第4~6周。上述改变达高峰,并持续至第12周;从4~12周,上述各指标中药组均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5,P<0.01)。以上各组全程未见gp130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 本方所用补肾壮骨中药可以抑制大鼠去卵巢后骨髓源性破骨细胞的生成,这一效应至少部分与其抑制骨髓细胞在去卵巢后过度表达IL-6、IL-6R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益气化瘀方对糖尿病溃疡大鼠Smad3、Smad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糖尿病溃疡大鼠Smad3、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贝复济组、益气化瘀组、益气组和化瘀组。以糖尿病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为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应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westernblot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Smad3、Smad4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创面组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创面组(P<0.01),各中药组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创面组(P<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益气化瘀组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益气组和化瘀组(P<0.01),化瘀组Smad4的表达水平低于益气组(P<0.05)。结论糖尿病创面难愈合与Smad3、Smad4的高表达有关;益气化瘀中药能明显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的创面愈合,下调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大鼠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20只无处理,余4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葛根芩连汤组:按生药量10 g/kg葛根芩连汤灌胃,模型组同法以0.9% NaCl灌胃,持续灌胃12周。行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RT-PCR、Western Blot检测椎体BMP-2/Smad表达变化,进一步行骨密度、骨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及HE染色。结果:模型组素HOMA-IR,FBG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Fins及ISI降低(P<0.05)。葛根芩连汤组大鼠HOMA-IR,FB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降低,Fins及ISI均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椎体BMP-2、Smad1、Smad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葛根芩连汤组大鼠椎体BMP-2、Smad1、Smad4基因和蛋白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骨密度、骨钙含量、极限载荷、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葛根芩连汤组大鼠骨密度、骨钙含量、极限载荷、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与模型组比较升高(P<0.05),HE染色示葛根芩连汤治疗后大鼠骨质疏松减轻。结论:葛根芩连汤在降低DOP大鼠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通过调高BMP-2/Smad通路发挥治疗大鼠DO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减乌梅丸颗粒对哮喘大鼠激素干预模型气道重塑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组及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以卵蛋白致敏、雾化激发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和哮喘组外其余均予地塞米松干预并逐步撤减,布地奈德组予以普米克令舒雾化,中药组予以加减乌梅丸颗粒灌胃。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气道壁面积百分比(Wat%)、气道平滑肌面积百分比(Wam%),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比较TGF-β1、Smad2、Smad3、Smad7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大鼠气道壁及平滑肌层明显增厚,管腔变窄,Wat%、Wam%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Wa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Smad3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中药组Wa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乌梅丸颗粒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减少气道平滑肌增生以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沉积,抑制气道壁增厚,延缓气道重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健脾补肾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形成结肠炎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C移植组、活血组、健脾组、补肾组,第2天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SD大鼠MSC经尾静脉注射到各组雌性大鼠体内。疗程结束后,取大鼠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肠道干细胞标记物Musashi-1、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到MSC移植组及中药治疗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usashi-1及TERT均有阳性表达,其中活血组与MSC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活血法代表方药桃红四物汤较明显促进MSC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大鼠肾组织Osterix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GIOP的发病机制以及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肌注地塞米松复制GIOP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空白组、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补中益气颗粒组、血府逐瘀胶囊组、骨疏康颗粒阳性对照组。造模及灌胃给药9周。应用XR-2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骨密度,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Osterix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空白组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Osterix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空白组比较,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Osterix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肾组织Osterix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可能是GIOP的发病机制之一;补肾益髓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下调肾组织OsterixmRNA及蛋白表达,有效防治GI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