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原  邓碧珠等 《陕西中医》1993,14(4):156-156
采用中药排石汤配合维生素K3、磁疗治疗泌尿系结石96例,治愈例,排石率91.6%,总有效率96.8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法通过松驰平滑肌和磁场震荡的作用能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2.
584例胆囊结石排石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胆囊结石的排石疗效,将584例胆囊结石分设西药、中药、中药加推按运经仪综合疗法3组进行对比观察,西药组口服舒胆通、爱活胆通片;中药组用自拟方四金排石汤煎服加口服肝胆结石片;综合组煎服四金排石汤加推按运经仪。结果以综合组排石疗效最为显著,其排净率、总排石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6.84%、49.27%、84.82%;中药组次之,3项指标分别为11.29%,37.10%,67.7%,西药组疗效最差,3项指标分别为2.44%,7.32%,43.90%。3组间排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总排石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综合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横径<1.0cm中小结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制剂排石饮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设立对照组和试验组,实验组86例采用自拟排石饮治疗直径≤10mm的输尿管结石;对照组60例口服石淋通颗粒。结果:实验组总排石率高达86.0%,与对照组总排石率(5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排石饮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药排石汤配合维生素K_3、磁疗治疗泌尿系结石96例,治愈49例,排石率91.6%,总有效率96.8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提示本法通过松弛平滑肌和磁场震荡的作用能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5.
中药耳穴按压治疗胆道结石10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耳穴按压法治疗胆道结石1000例,排石率84.2%,有效率95.5%。  相似文献   

6.
孟淑霞 《陕西中医》1998,19(11):488-488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中药辨证分型施治,配合静点氨苄青霉素,654—2治疗尿路结石58例,总有效率91.38%。提示中西药合用能增强疗效,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7.
房瑞雄 《江苏中医》1996,17(4):13-14
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8例,抢救成功率100%,排石率100%,结石排净率73.1%。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一九七五年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胆石症200余例,有效率达94%,但排石率仅占13%左右。近两年来,我们拟用排石汤加电针治疗90例,排石率提高为  相似文献   

9.
万传贵  万明秀 《陕西中医》1997,18(11):501-501
采用消石灵(胡芦巴、姜黄、补骨脂、金钱草、茵陈、石苇、栀子、水蛭等)治疗胆、肾结石160例,化石排石率80.6%,总有效率96.3%。提示本法对本病具有较强的利胆、利尿、清热消炎,收缩胆囊、扩管、化石排石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文涛  张赛克 《陕西中医》1998,19(4):154-154
对150例尿道结石分为温热内蕴、血瘀气滞和肾亏湿阻三型,采用八正散,通瘀排石汤和济生肾气汤加减治疗,并酌情配合中西医总攻疗法及辅助疗法,总排石率87%。提示本病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排石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1.
经络腧穴既可循经治疗疾病亦可反应病症,"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募穴又称腹募穴,是脏腑之气血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乃"脏气结聚之所","经气聚于此也",脏腑气血阴阳变化可通过经络而体现于相应的募穴,募穴好比脏腑在体表开的一扇窗口。通过经络诊察,问询患者穴位异常感受或体会腧穴体表寒温、指下异常感觉等,可以判断疾病归经、病变属性,"腹爆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者,胃募也"、"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以胆募俞","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循之,审其虚实而调之"。气街是经气纵横汇通的共同道路,系脏腑和诸经气、气血横向输注的捷径,脏腑气血通过气街而直达于外,灌注诸经。期门、日月作为肝胆募穴生理条件下肝胆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脏腑之气灌注;病理条件气血阴阳失衡将影响肝胆募穴正常功能活动,造成气血输注障碍,引起期门与日月的体表病理性反应,如寒温异常、压痛、触诊异常感觉等;期门、日月与肝胆还存在着解剖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次髎穴(BL-32)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其不仅能治疗盆腔脏器的疾病,而且可以电针次髎穴(改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和剖腹产等,临床用改良次髎穴复合麻醉手术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发现其具有镇痛作用。肌肉松驰好、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然而有关这方面的机制探讨和实验报道甚少,究竟针刺次髎穴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达到镇痛和使肌肉松弛的目的?我们应用生理记录的方法发现电针确能使子宫肌肉松驰,肌张力降低,并分析了产生针效的可能途径。本文的目的在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对次  相似文献   

13.
穴位形态学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陶之理 《针刺研究》1989,14(4):397-402
<正> 穴位乃是身体上施行针灸的特定部位,简称为“穴”。它可“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是“处百病,调虚实”等的刺激点。也就是用于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刺激点。同时它也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于体表的地方,与经络、脏腑、气、血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嵘  郭东林 《针刺研究》1996,21(4):54-58
本实验是将1%CB-HRP5μl分别注入大鼠一侧“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追踪不同节段脊神经节内被标记细胞,观察穴区皮下感觉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及循经电针刺激对此节段性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足三里”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投射至L4、L5两脊神经节,“乳中”穴区皮下感觉神经主要投射至T4、T5、T6脊神经节;循经电针刺激可激活“足三里”或“乳中”穴区皮下感觉神经末梢,使其摄取HRP能力增强,因而同一脊神经节阳性标记细胞数增加,不同脊神经节出现阳性标记细胞的节段扩大。以上结果为循经感传的跨神经节段性传入提供了一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针灸科学是祖国医学宝贵财富之一,近三十年来,随着针刺麻醉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重视,并在世界医学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针灸科学就其作用机理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仍然在百家争鸣阶段,不能获得一致公认的见解。到底经络实质是什么?针刺麻醉和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仍是医学界一项很有兴趣的且尚未解决的课题。一、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几个学说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neural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acupoint"Chéngshān(承山BL57)"and sciatic nerve from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神经示踪技术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三阴交"穴区神经支配的显微结构,探讨腧穴的神经解剖学和化学特征。方法:以5只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其后足内踝尖上相当于三阴交穴区的部位注入荧光素488结合霍乱毒素亚单位B(AF 488-CTB),3d后将大鼠灌流固定,分别取出穴区局部组织及其神经支配相对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和脊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显示P物质在相关神经组织和穴区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F 488-CTB仅在穴区局部皮下和肌肉组织中极小的范围内扩散。AF 488-CTB标记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分别存在于示踪剂注入侧腰(L)3至L 6节段的脊神经节和脊髓前角,主要集中在L 4和L 5节段。P物质免疫阳性标记主要集中在脊神经节中的小型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背角浅层的神经纤维终末以及穴区局部皮下的游离神经纤维。对比发现,有一部分(24.1%)AF 488-CTB标记的感觉神经元同时呈P物质免疫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从显微结构角度揭示了与"三阴交"穴区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呈节段或区域性分布,其中部分感觉神经元为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这进一步从感觉神经通路方面提供了针刺可能影响P物质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家兔总胆管括约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胆石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近十几年来,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排石疗法,国内为胆石病的治疗方法开创了新局面,且在诊疗规律及理论认识上提出了新见解。据文献报告针刺可以治疗胆石症,并收到一定的疗效.但针刺排石的作用机理如何?通过什么途径作用?关于这方面的资料目前报导不多。考虑到胆石的排出,须经总  相似文献   

19.
张家驹  蒋冬成 《针刺研究》1992,17(2):123-125
<正> 内脏的感觉由植物性神经传入,其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脊神经节中。这早在1914年Chase和Ranson等已有研究,并被神经解剖学者所公认。70年代初,Kri-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示踪技术揭示太溪穴区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性联系。方法:将5μL1%HRP分别注入10只雄性SD大鼠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相当于人体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36 h后将动物灌流固定,取出大脑、延髓、脊髓和L1-L6双侧的背根神经节,然后将各部位的组织切片进行四甲基联苯胺组织化学染色来显示HRP标记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终末。结果:所有HRP标记均出现在示踪剂注入侧的相关神经组织中。被HRP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分布在L4-L6的背根神经节,数量依次为L5L4L6,而被HRP标记的运动神经元呈柱状分布在L4-L6节段脊髓前角第Ⅸ层的后外侧部和中外侧部;同时,被HRP标记的跨神经节细胞中枢端神经纤维投射集中分布在L4-L6节段脊髓后角第Ⅰ、Ⅱ层的中间部,并散在分布于薄束核的中间部。结论:应用HRP神经示踪技术证明,与"太溪"穴区相关的初级神经元传出及其中枢传入在背根节、脊髓和薄束核的对应部位分别表现为节段或区域性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