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艳梅 《天中学刊》2007,22(5):130-132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德育本质的要求.无论在群体层面,还是在个体层面,德育对人的和谐性的培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认真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努力倡导和谐德育,用全新的德育理念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黄瑶瑶  蒋冠裙 《考试周刊》2013,(30):150-151
理念创新是高校德育创新的先导,首先应当认识高校德育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运行机制和德育评价四个方面审视高校德育,更加科学全面地确立高校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性别和谐是一种人性复归的性别生态和性别力量,构成了和谐社会合乎生态的性别基础,是社会性别视角下性别关系的理想境界。高校德育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对待性别差异的问题上遇到了性别平等的困境,构建高校德育的性别和谐主要应从建构德育的女性话语体系和将关怀伦理纳入德育这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在德育实践中已基本形成了一致的德育新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围绕这一理念,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德育经验和方法,这是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本文认为,虽然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反映共同德育理念和一般德育规律的经验,还是值得互相借鉴。作为德育工作者,除了自己潜心研究德育方法以外,也要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博采众长,以便迅速有效地找到适合本校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要树立八个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树立素质德育观 ,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 ,已为全国人民所认同。高校德育也要树立素质德育观。素质德育观要求教育“应该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素质德育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德育观要解决的是道德素质问题。什么是道德素质呢 ?国际 2 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四大支柱的见解 ,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素质德育观的根本任务 ,就是教会学生认真求知、努力做事、友善相处、诚实做人 ,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面…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道德道德教育的内涵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道德的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见物不见人"、"单向灌输"及"知识化"等传统德育理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周立群 《湖南教育》2001,(16):44-45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民族语言的教育,承担着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新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新教材增选了许多体现民族精神的课文,如《尊严》等。在语文德育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三中全会 ,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保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 ,获得整体全面发展。一、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所谓以学生为本 ,就是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 ,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 ,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去…  相似文献   

9.
10.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本,一是以教师为本。所谓以学生为本,是指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要禁锢…  相似文献   

11.
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生活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努力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新理念,使高校德育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德育的好坏。长沙县十中为了提高德育的成效,广泛开辟德育渠道,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一、更新德育观念,重构德育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就是政治思想课”的观点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德育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德育已成为一项系统的工程。理念上———实现由“管”向“导”的转化。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渴求独立,但对纷繁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评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德育运行机制,优化高校德育过程,检验德育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德育科学化,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载体。能否有效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开放德育”这一新理念逐步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德育”有利于大学生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增强鉴别、抵御落后思想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从规范日常行为、开展感恩教育、规范计算机网络教育、完善高校远程教育环境几个方面提升“开放德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生活德育论在我国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原因,它对知性德育目标理想化和德育内容教条化进行了长期的批判.生活德育论的提出,对重建道德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但生活德育论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论的作用,辩证统一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准确把握它...  相似文献   

16.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者要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破坏行为。生态德育的核心要素是:1.绿色:生态德育的主色调。“绿色”是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主色调,它直观上给人清新的感受,它也寓意着生命与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提出了“绿色校园”的概念,它不仅代表…  相似文献   

18.
徐吉志 《教书育人》2006,(11):51-51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者要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破坏行为。生态德育的核心要素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少年轻视生命、漠视生命现象的高频率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开始不断地质疑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否存在缺失。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逐渐地深入人心,给学校德育指出了新的方向,即道德教育应关注每一个人生命的发展与幸福。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青少年轻视生命原因的分析,从学校及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建议以期帮助青少年学会尊重、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学生中大量存在不思进取,贪玩厌学、逃学的现象; 2.举止不文明,言语粗俗,脏话粗话骂人的话出口连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