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腰腿痛多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脉胳痹阻,气血不通或肾气虚亏,经脉失营而致.临床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伴下肢窜痛、麻木,行走不利,甚则生活不能自理,属中医的痹病范畴.我院风湿免疫科自1989年以来,在总结中医药汤剂、散剂治疗风湿病疗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祛邪先扶正的原则,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开发研制出益肾通痹胶囊,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其效果满意,病人易于接受,费用低,无毒副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退行性变属中医痹症范畴 ,临床常以风寒湿痹为多见。笔者自 1997年 12月~ 1998年 10月接治 2 5例膝关节疼痛患者 ,经市伤科医院确诊为膝关节退行性变 ,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均无异常。疼痛以髌骨周围为著、负重、上下楼、寒冷、变天更甚、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 ,经内服中西药物和外贴膏药疗效不佳。笔者采用温针灸加拔罐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治本病 2 5例 ,其中男 15例 ,女 10例 ;最大年龄 70岁 ,最小 35岁 ,平均 50岁 ;皆属慢性、顽固性 ;病程最长 15天 ,最短 1年。2 治疗…  相似文献   

3.
走罐配合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脊肌筋膜综合征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文中  蒋元模 《中国针灸》2001,21(12):18-26
脊肌筋膜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指脊肌肌肉和筋膜受凉和劳损后致局部纤维组织粘连、水肿而致腰背部疼痛的一种疾病。中医则称为“腰背痛”、“筋痹”。笔者自 1997年以来采用走罐配合多点多向穴位注射治疗该病 2 5例 ,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7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 31岁 ,最大 6 2岁 ,平均年龄 4 7岁 ;病程最短 2月余 ,最长达 10余年。腰脊肌筋膜综合征2 2例 ,腰背部脊肌筋膜综合征 3例。1 2 诊断标准  原因不明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伴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病情常反复难愈,日久可致关节畸形,影响日常生活。笔者多年来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RA5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根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风湿病专科门诊病例。本组共57例,其中女43例,男14例,男女之间比例为1:3.3;年龄最小16岁,最大71岁,平均45.4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半年,平均2年2个月;中医辨证分型:风寒湿痹型17例,风湿热痹型23例,久痹体虚型17例。1.…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而难治的疾病 ,属中医痹证范畴 ,病变在骨关节畸形 ,日久可引起骨关节畸形 ,病情缠绵 ,经常反复。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蠲痹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2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性 12例 ,女性 2 0例 ;年龄在 2 0~ 35岁的11例 ,35~ 5 0岁的 18例 ,5 0岁以上的 3例。病程半年以下的 9例 ,半年至 1年的 13例 ,2年以上的 10例。2 诊断标准所治 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均依据病史 ,四诊合参 ,辨证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再结合西医学血沉、类风湿因子、X线检查等 ,确诊为类风湿…  相似文献   

6.
调理脾胃法辨治心痹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路志正教授对本病辨治经验,采用补脾健胃、芳化醒脾、化痰宣痹法治脾胃心痛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均选于1997~1999年我院住院病人,所选病例既符合中医“脾胃心痛”诊断,又符合西医稳定型心绞痛中劳力性心绞痛的诊断,证属脾虚湿蕴,心脉痹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62,5岁;病程1~10年,平均6.3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3岁,平均61.8岁;病程1~9年,平均6.5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先停用其它抗…  相似文献   

7.
唐勇 《广西中医药》1996,19(5):18-18
<正>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的“喉痹”范畴。笔者自1992年以来,选择符合中医“虚火喉痹”类型的慢性咽炎43例,以玉女煎加味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长23年,最短3个月,平均3年8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耳鼻喉科学》“虚火喉痹”诊断要点:咽部不适,微痛,有异物感,常有“吭喀”动作,咽部干痒、灼热感,因咽痒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而恶心,干呕,多于午后及入夜加重。检查: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部充血微暗  相似文献   

8.
腰痛治验     
韦忠俭 《光明中医》2001,16(2):38-39
腰痛有风寒、湿热、瘀血、肾虚之别 ,《内经》认为由风寒湿三气合至而成。病症的重要特点是痛 ,病是风寒湿邪留滞人体 ,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引起的。肝主筋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若肝肾不足 ,营血空虚 ,风寒湿三气乘虚而侵入腰部 ,导致气血瘀带 ,而现腰重痛 ,腿足无力 ,屈伸不利等症。治宜补肝肾之虚与宣痹止痛同时并举 ,补虚意在扶正 ,宣痹旨在祛邪 ,两相兼顾症可缓解。我在临床上凡是风寒、湿、瘀血及肾虚等 ,引起腰痛均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之 ,每致获效 ,现举 3例 :例一 :彭某 ,男 ,2 3岁 ,寿山乡北山村人 ,农民 ,1 982年 5月 4日初诊 ,腰…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 1991年至今应用宣痹汤加减治疗痹症 34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中男性 13例 ,女性 2 1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74岁 ;病程最短 7d,最长 2 5a;3a以内者 10例 ,3~ 10 a者 17例 ,10 a以上者 7例。临床特点与分型 :关节、筋骨、肌肤等部位疼痛 ,或肿胀 ,或麻木 ,或重着 ,屈伸不利 ,病久畸形 ,肌肉萎缩。按中医辨证分为行痹 8例 ,痛痹 9例 ,着痹 10例 ,热痹7例。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用宣痹汤加减治疗。宣痹汤处方如下 :防风 6 g,苍术 6 g,桂枝 6 g,制川乌 3g,制草乌 3g,络石藤 9g,薏苡仁 30 g,当归 9g。其中行痹…  相似文献   

10.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对病人及家庭可造成较大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西药抗癫痫疗程长 ,副作用多 ,病人难以坚持 ,常常因停药而出现反跳 ,一部分因长期服药而致呆傻。中医传统治疗癫痫疗程亦长 ,疗效亦不甚满意。笔者自 1 995年3月~ 2 0 0 0年 2月 ,在中医传统疗法上加入升清降浊之品以清除致病之因 ,升发人体清阳 ,共治 6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8例中 ,男 30例 ,女 38例 ;年龄 3岁~ 1 5岁 1 1例 ,1 6岁~ 61岁 5 7例 ,平均年龄 37岁 ;病程在 1个月~ 2 5年之间 ;3例为初诊病人 ,65例曾采用过中西…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5年3月~2000年10月用自拟治痹汤治疗风湿痹260例,近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60例中,男120例,女14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病程3天~3年215例,3~10年32例,10~25年13例.观察病例均符合风湿痹的诊断标准[1],260例中行痹60例,痛痹125例,着痹45例,热痹9例,虚痹21例.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对临床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陈进春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痹病的临床研究,非常重视"治未病"思想在痹病防治中应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防治体系。该文分别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介绍了其"治未病"思想在痹病中的应用经验。指出如能充分应用"治未病"思想,不仅可提高痹病的疗效,而且可有效降低痹病的发病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患病后脚跟部疼痛 ,行走艰难 ,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困难。笔者于 1998年 2月~ 2 0 0 2年 6月运用自创通痹定痛消刺汤局部热浴为主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本病 5 6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跟骨骨质增生病 ,诊断参考 (岑泽波 ,《中医伤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 ,2 14 )文献 ,取本病门诊患者 7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医外治组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 5 6例 ,男 2 4例 ,女 3 2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44岁 ,平均 5 6岁 ;病位 :2 0例 /左 ,3 2例 /右 ,4例 /双 ;病程最长 11浕 ,最…  相似文献   

14.
健脾祛瘀汤治疗痛风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病是由于血尿酸增高而在组织内沉积引致组织损伤的疾病 ,属中医痹证范畴。其临床表现急性期以单个或多个关节红、肿、热、痛为主症 ,多属热痹 ;慢性期以关节肿大 ,僵硬或畸形为主症 ,故多属痹。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 ,依据此病的病因病机 ,总结自拟健脾祛瘀汤治疗痛风 85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85例全部为我院门诊病人 ,男性 81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3 8岁 ,平均年龄为 5 2 .5岁 ;病程 1年以内者 45例 ,1~ 2年者 2 0例 ,2年以上者 2 0例。上述病例均符合痛风的诊断标准 ,除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  相似文献   

15.
张颖 《国医论坛》2001,16(2):6-6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 ,仲景设此方以治疗“心下有痰饮 ,胸胁支满 ,目眩”之证 ,亦为后世常用之效方。笔者在临床治疗冠心病时 ,对中医辨证为中阳衰微或脾失健运而聚湿成痰、痰阻脉络致心脉痹阻者 ,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整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66岁 ;病程半年~ 5年。1 .2 症状与心电图表现 自觉心胸窒闷 ,心悸 ,受寒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背部不适如手掌大小 ,舌苔多白滑、厚…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应用自拟方益肾蠲痹汤治疗骨质增生症 6 2例 ,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2例患者中 ,4 6例为门诊病人 ,16例为住院病人 ;男性 2 8例 ,女性 34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76岁。其中 38~ 4 5岁 9例 ,4 6~ 5 5岁 18例 ,5 6~ 6 5岁 2 2例 ,6 5岁以上者 13例 ;病程最短的 3个月 ,最长为 2 8年 ,平均为 6± 2年 ;发病部位 :膝关节 15例 ,颈椎关节2 6例 ,腰椎关节 2 1例。全部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骨痹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自拟益肾蠲痹汤由鹿角霜 15…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之为“顽痹”、“历节”等,临床治疗,颇感棘手,为难治病证之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房定亚教授从医数十年,学验俱丰,擅长中医内科,尤精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笔者有幸从师临证,目睹老师圆机活法,屡克顽痹。 通淋利尿,治顽痹肢肿身硬案 刘某某,男性,56岁。初诊1993年12月13日。主诉:全身关节僵硬疼痛5年,加重3个月。患者1988年春因淋雨后出现两手指关节  相似文献   

18.
外敷自拟威灵桃红散治疗风寒湿痹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寒湿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之一 ,笔者于 1997年~ 2 0 0 0年临床诊治 12 0例风寒湿痹 ,采用自拟威灵桃红散外敷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2 0例中 ,男 6 5例 ,女 5 5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83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1浕 ;行痹 18例 ,着痹 5 2例 ,痛痹 5 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方药组成 威灵仙、桃仁、乳香、没药、木瓜、五加皮、大黄、元胡各 15 g ,生川乌、生草乌、川芎、赤芍各 2 0 g ,红花、全蝎各10 g ,共研末备用 ,陈醋、6 0°白酒各 10 0ml…  相似文献   

19.
通阳活血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围 ,初期多从风、寒、湿论治。但临床上却有许多人由于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使该病延治或误治 ,以致转成慢性 ,从而在治疗上十分棘手 ,长年不愈。笔者近年来组方通阳活血汤治疗该病 4 6例 ,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4 6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风湿痹症中虚痹的标准。选择男性 19例 ,女性 2 7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6 2岁 ,平均年龄 37.5岁 ;病程最短 2年 ,最长 15年 ,平均病程 6 .5年。全部病例均曾使用过抗菌、消炎等西药及…  相似文献   

20.
风寒湿痹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 ,自 1998年至 2 0 0 2年运用药浴配合内服诊治风寒湿痹患者 15 6例 ,效果满意。1 一般资料15 6例患者中 ,男性 76例 ,女性 80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67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3 8年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药浴研制及使用 :方药 :鸡血藤、丹参、红花、忍冬藤、青风藤、土槿皮、千年健、土茯苓、海风藤、天仙藤、络石藤、雷公藤、桑枝、柳枝、国槐枝、桂枝各 3 0g ,莶草、藿香、佩兰、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荆芥、艾叶、刘寄奴各 10 0g ,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