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乡村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文明亟待复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掀起了中华大地又一次乡建热潮。公共艺术作为常见的公共空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乡村振兴队伍中,力图唤醒和激活乡村文化,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乡村综合实力提升,为村民带来幸福感。然而,受地域特点、历史文脉、民族文化、民俗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的限制,同质化、表面化和随之带来的许多潜在问题,已经成为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矛盾,难以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势。从国内外乡村公共艺术创作案例入手,针对乡建公共艺术的特征,乡建公共艺术的介入原因、介入方式和内容、价值意义等进行深度分析,系统地总结公共艺术介入乡建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通过公共艺术介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唤醒村民的文明意识和乡村的文化自觉,让“美丽乡村”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2.
王灵毅  谭逸夫 《湖南包装》2023,(5):64-66+71
相较于城市公共艺术的高速发展,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一直较为缓慢。文章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分析了当下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其为导向,通过个案实践研究,探索艺术介入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的乡村公共空间的方式方法,营造一个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乡村文化艺术空间。并通过个案总结经验,从环境资源、本土文化、乡风民俗中提炼地域文化特色,以艺术手段进行凸显,形成策略与路径,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龚芸 《包装工程》2020,41(20):284-289
目的 探讨互动设计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语境下的内涵特征,梳理互动设计的构成要素,从内部关系入手阐述互动设计意蕴,为国内艺术乡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以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典型性作品为研究基础,探讨互动设计内在要素的关联,提出互动设计是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介入的起点,并从环境和主体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互动性作品的表意关系,提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互动设计机制,并从互动性作品的表意形态和内涵架构两方面分析。结论 乡村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难度,互动设计作为一种公共设计实践的方法,只有厘清其相关概念和内在意义,才能促使公共艺术在乡村的实践中有更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公共艺术在儿童游乐空间中的应用,本文以生态美学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当下生态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现有儿童游乐空间的特点,作者们总结了目前儿童游乐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探索了如何将生态公共艺术合理地应用到儿童游乐空间中.与此同时,作者们从安全、趣味、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详细地研究了儿童游乐空间的设计趋势,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共艺术的警示作用,促使儿童热爱自然,树立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舒悦 《包装工程》2016,37(12):93-96
目的研究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作用、功能特性和设计策略。方法在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基础上,提出地铁空间中交互性公共艺术最本质的功能特性,结合案例分析交互性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结论地铁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窗口,在数字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和交互手段逐步成为现代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未来的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应结合便捷交通功能和交互媒介功能进行综合考量,并结合交互空间模式、全信息艺术设计、交互媒体叙事和数字情感体验等设计策略进行创新探索,在吸引乘客参与更多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地铁公共艺术的科技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王天赋  季玲 《包装工程》2018,39(18):261-265
目的研究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设施设计策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需求,在公共艺术与校园之间建立相互协调发展的机制。在与环境要素的协调交互下,带动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互动,实现校园文化环境共建。方法从校园家具的现状分析出发,将校园环境设施视为一个系统来考察研究。兼顾产品、景观、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外部环境系统影响,分析公共艺术与校园环境设施的关联及可行性,推导得出设计策略。结论从校园家具的使用者及校园情境出发,从融合校园环境、结合校园文化、注重公众参与三个层面,探索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家具创新设计策略。塑造特色化校园文化景观,提升校园公共空间活力,发挥环境产品最大化的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多个案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宝升  尹爱慕 《包装工程》2018,39(4):226-231
目的研究艺术介入乡建案例,发掘可借鉴要素,为我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启示。方法采用多个案比较法,通过"最大化变异"原则来挑选艺术乡建案例,对比各案例的异同优劣。结论从发起方式(本地人自发、外来人自发、政府邀请、第三方邀请)、艺术家角色(创作者、发起人、组织者)和目标(经济性、社会性、环境性、文化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各艺术乡建案例,总结出了在地化、协同设计和产业化的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城市更新行动相关内容,提出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策略介入城市更新行动的实践中,包括其组织形式、资金构成、实施措施、意义影响等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城市美化”运动与“城市复兴”运动的历史源流;通过公共艺术激活城市空间、公共艺术立法促进城市更新政策保障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相一致的“公共性”的体现,阐述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的作用;通过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的三种空间结构的实践案例,从多个角度对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更新的实践策略进行剖析。提出以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行动而形成区域文化生长,形成“新生态”城市更新方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品  霍楷  郝燕 《包装世界》2013,(3):112-113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探讨。公共艺术的良好发展能更好地传达整个城市的文化精神,给人民带来更优美的人居环境。公共艺术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十年被引入我国,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艺术设计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首先应注重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另外,公共艺术设计要考虑加入可再生和循环设计理念;最后,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离不开特色设计,应强调地域特色设计。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徐钊 《湖南包装》2022,(4):116-118
文章以当代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的艺术教育发展为背景,结合儿童艺术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对当代新的艺术教育空间规划设计方式进行研究,从当前社会教育环境角度,讨论多元化发展教育条件下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问题。在艺术教育空间的规划上,将趣味性设计手法运用到艺术教育空间中,营造可以培养儿童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环境,从而达到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锡金  赵灵芝 《包装工程》2022,43(12):375-377, 385
目的 针对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不足,从公共艺术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创新尝试路径。方法 首先对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相关延伸进行整体论述,展现一个直观而深刻的理论认知;其次以理论论述为基础,总结出人、环境与功能方面的设计要求与不同的艺术追求;最后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就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路进行划归,尝试从设施在关照人群、迎合环境和丰富功能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验证,阐述并总结了公共设施设计中更加开放的设计形式与方法,希望以此提升公共设施的实用性、艺术性与审美性,满足社会大众之所想与所需。结论 公共艺术理念渗透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是提升公共设施形式与功能的有效尝试,也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其在突出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特色化、审美化的基础上,促使城市公共空间散发出更大的魅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吴剑 《包装世界》2016,(3):77-79
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如一个城市的地标和象征,是彰显城市现代化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的互动关系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发展现状,并就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夜间公共艺术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国内外夜间公共艺术景观实践的典型案例,归纳其实践类型及交互性特征,深入挖掘在此交互场域中所蕴含的公共性与人文性。从公共艺术的视角,以夜间景观实践案例为切口,探讨其在人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上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并认为夜间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将复归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呈现出从技术形式及互动行为的共在交互转向深层次情感共生交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智能化城市背景下,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大步向前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惑问题.本文从公共艺术的专业功能特点出发,从专业发展的问题和局限中思考,提出在智能化潮流的形势下,促成诸多时代课题带入课堂、引导师生开展教研课程设计,从而探索跨界存在方式,融入网络公共空间,探索公共艺术专业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艺术展示设计一种信息传播设计,展示空间作为信息的传播媒介得到迅速发展。以城市规划建设为主内容即展示、咨询、交流研讨、宣传教育、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展览馆,地位日益提高,同时为展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本文结合济南市城市规划展馆的设计实际,对城市规划展馆中的艺术展示空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中公共艺术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吴萍 《包装工程》2015,36(6):17-20,24
目的探讨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方法以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中最重要最直观的公共空间艺术的建设为载体,从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艺术关系的角度,阐述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拓展。结论提出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品牌,凸显城市的文化个性,借此提升城市影响力,增强城市竞争力,使得城市不仅仅是人们赖以生存之所,更能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包装世界》2012,(5):92-93,96
公共艺术作为当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意义上来看,它不仅是为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更深一层地说,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是公共艺术置于城市当中更重要的意义与功能。这就是本文将要阐述的关于城市公共艺术的使命——公益性。本文以城市公共艺术之公益性的视角,来探究如何建设城市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公共艺术承载着精英文化价值,延续了古典主义艺术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卡通形象对公共艺术领域的影响,平民化的公共审美价值也开始进入了公共艺术的价值范畴之内。随工商业时代的发展,主流的传统精英文化逐步与流行文化形成互补,古典主义美学价值观和大众美学价值观的碰撞,在丰富了社会文化形态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阶层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卡通艺术是中世纪之后从与传统艺术的对抗中产生的,现代以来又以流行文化的面貌出现。卡通形象介入公共艺术,使其审美价值开始转向平民社会,扩展了公共艺术的参与性。本文通过国内外的卡通形象介入公共艺术的案例,分析卡通形象公共艺术文化的受众对象、心理因素、表现形式等,梳理了当代公共文化价值观的扩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皓 《包装工程》2010,31(6):114-117
通过把狭义的装饰艺术概念进行大幅度的扩展和延伸,并结合新时期国内公共艺术的状态,提出公共装饰艺术的概念,对公共装饰艺术与公共艺术的界定进行了分析。依托城市化的背景,对国内改革新时期城市公共装饰艺术的发展现状、多元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共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社区中的公共艺术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在一些社区公共艺术实践中,出现了速成化、消费性与环境不吻合等问题。本文从人文与环境关怀、技术手法等角度重新审视公共艺术介入老旧社区更新问题,总结了公共艺术柔性介入老旧社区更新的三个原则,在这三个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公共艺术柔性介入策略,并结合相关案例论述其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