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脑出血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高压氧科脑出血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医用制剂(EN1)组、肠内营养医用食品(EN2)组,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3w后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及CD3+、CD4+等免疫生化指标,观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测量AMC、TSF值。结果:3组生化指标ALB、TG、CD3+、CD4+等指标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比较,PN组血清ALB水平最低,EN2组血清ALB水平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N组血清TG水平较EN1、EN2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EN2组CD3+、CD4+较PN及EN1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N组,EN2组低于EN1组,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虽无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的明确依据,但可在急性期治疗中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总费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术后的运用,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52例老年胃癌患者,分别纳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51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51例)及EN联合PN组(50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指标、血清指标及住院情况等,分析老年胃癌术后的最佳营养支持方案。结果: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6.3±5.2)h,PN组为(51.4±7.3)h,EN联合PN组为(41.9±4.4)h,EN联合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CD8测定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N联合PN组血清C反应蛋白、CD4显著低于其他两组,CD3和CD4/CD8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EN联合PN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治疗费用介于EN组和PN组之间。结论:肠内联合肠外序贯营养支持较单纯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具有高效、合理、经济、安全等多种优势,能够促进患者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改善老年胃癌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单纯肠外营养(TPN组)7d,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7d,对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期间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 A(lgA)、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球蛋白G(lgG)]、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免疫学指标(LYM 、lgA、lgA及lgG)较前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其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全肠外营养(PN)对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等状况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25例.EN组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术后24 h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PN,总热量为125 kJ/(kg·d)术前1d、术后第1、10d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白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同时住院时间短.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又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杰锋  何志国  陈澍  余铖  廖洁  何子超 《生物磁学》2013,(27):5279-5281,523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及72小时的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分别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及72小时后,实验组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而对照组治疗24、48h后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胃肠内营养现状及其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胃肠内营养现状及其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归纳、分析近年国外有关胃肠内营养及在消化疾病中应用的文献。结果:综述了有关不同胃肠内营养途径特点、置管方法、给饲方式以及营养配方选择的新观点,介绍了胃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蛋白丢失性肠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等需要特殊营养支持的常见消化性疾病中的应用。结论:胃肠内营养是重症患者以及慢性肠道疾病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在许多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比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EN+PN)和单独采用PN对患者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PN组27例和PN+EN组3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 Alb)、转铁蛋白(TFN)、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重(BW)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第8天较术前第七天两组患者血清Alb、Pre Alb、TFN均出现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和BW均略有下降,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PN组患者的CD3+、CD4+/CD8+基本恢复到第七天水平,而PN组患者CD3+、CD4+/CD8+均低于第七天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PN组较P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N+EN和PN营养支持均可以改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但PN+EN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因此,PN+EN具有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 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淀粉酶水平、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考察治愈率症、感染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浆内毒素、TNF-α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降低。结论:EN能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来加强治疗效果,是SAP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经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进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45例,分别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相对于PN组,EN组患者术后营养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快,免疫功能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EN比PN更能改善肝癌病人术后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胡文芳  唐佳新  吕建华  郭敏  梅进 《生物磁学》2011,(19):3719-3720,3745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118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TPN组.比较两组SAP病人住院时间、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TPN组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感染率、并发症及病死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空肠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SAP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并发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重症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对照组)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姚辉  郭晓钟  李宏宇  邵晓冬  崔忠敏  李学彦 《生物磁学》2013,(27):5282-5284,5229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79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病因及治疗效果,对其病因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1796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2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274例。胆源性AP1025例,高脂血症性AP209例,酒精性AP200例。高脂血疰性AP中,SAP占49.8%,高于胆道疾病及酒精因素引起的SAP的比例(P〈0.05)。33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1.8%。结论:胆道疾病、酒精、高脂血症是我国AP主要病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AP的病死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翟哲  高岩  毕宏远  王鹏  刘小伟 《生物磁学》2012,(28):5552-5554,556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及氮量,EEN组30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按照肠内营养优化策略喂养;对照组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N+PN)30例,接受常规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1周平均营养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监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结果:EEN组病人治疗后一周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营养费用、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管理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费用低,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脂血症性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1例,按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分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观察组)和胆源性胰腺炎(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淀粉酶(AMY)、甘油三酯(TG)、脂肪酶(LPS)、尿酸(UA)、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APACHEII评分、CT严重指数、重症比例、手术比例和6个月复发和死亡率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LPS、TG、UA、APACHEII、CT严重指数、重症比例和6月内的复发比例较对照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ALT、AKP、TBIL、DBIL、AMY水平和手术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比,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情更重,复发率和死亡率更高,而血清淀粉酶升高水平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制剂的肠外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后,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截止2012年发表的文献的纳入和质量做出评估。资料的Meta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结果:4篇文献被纳入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谷氨酰胺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OR=0.26,95%CI=[0.09,0.76]),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OR=0.26,95%CI=[0.11,0.60])和住院天数(OR=2.58,95%CI=[-4.78,-0.45]。结论:含谷氨酰胺制剂的场外营养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但仍需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