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甲状腺癌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合并有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良性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8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C-MET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临床检测资料,设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甲状腺乳头状癌2、FTC、HTC及非恶性5组,即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和非恶性甲状腺组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1组的C-ME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01)。甲状腺乳头状癌2组与FTC组比较,P=0.002;甲状腺乳头状癌2组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MET蛋白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合并有淋巴结转移重要预判因素,并与肿瘤的囊外扩展和直接侵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沈军  张洪杰  孙保存  赵秀兰 《天津医药》2007,35(6):413-415,I0001
目的:探讨人舌鳞癌淋巴管生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 receptor-1,LYVE-1)为淋巴内皮标记物,对照血管标记物CD34和CD105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计数依次获得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肿瘤间质淋巴管开放面积、癌巢内淋巴管密度、肿瘤间质血管密度及癌巢内血管密度等指标。结果:舌鳞癌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5.66±2.34)与正常舌组织淋巴管密度(3.18±0.88)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间质、癌巢内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及肿瘤间质淋巴管开放面积在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肿瘤间质、癌巢内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密度,以及肿瘤间质淋巴管开放面积等指标各自与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升高是颈淋巴结转移首位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病理意义以及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切除的1 247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亚型分级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分析组织学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不同组织类型和分级的PTMC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AJCC分期、肿瘤多灶性、腺叶外受累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亚型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高级别亚型(62.64%)>经典乳头型(42.82%)>滤泡型(30.40%)>低级别亚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以下、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以及高级别组织学亚型是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TMC中滤泡亚型则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PTMC组织学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且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估其组织形态分级对临床治疗策略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3例患者实质呈低回声36例,中等偏强回声10例,混合性回声7例;53例患者中来源于甲状腺癌17例,鼻咽癌24例,肺癌6例,乳腺癌4例,2例未查找到原发灶.淋巴结血流分级评为0级2例,Ⅰ级7例,Ⅱ级28例,Ⅲ级1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对颈部淋巴转移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发现其特征改变,可作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特点和颈部淋巴清扫区域及范围。方法 89例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临床诊断阴性患者行喉切除术同时行选择性颈清扫术。对清扫的淋巴结分区域进行病理连续切片观察,明确转移及复发区域。结果 89例患者32例有转移,转移率36%。发现61 枚有转移的淋巴结分布在:Ⅰ区1枚,Ⅱ区42枚,Ⅲ区13枚,Ⅳ区4枚,Ⅴ区1枚,Ⅵ区未见转移。其中Ⅱ、Ⅲ区共55枚,占转移数90.2%。颈部复发6例分别于Ⅱ、Ⅲ、Ⅳ区,复发率6.7%。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较高,而早期临来诊断较难,故临床处理应积极行选择性区域性颈清扫术,而重点行Ⅱ、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李秀芹 《安徽医药》2020,24(3):508-5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甲状腺结节切除病人 90例( 90个结节)为研究对象,病人均经超声造影及术后病理学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区分 PTC结节及良性结节价值及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90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 62例确诊为 PTC,其中 2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PTC结节达峰时间( TTP)大于良性结节,峰值强度(PI)小于良性结节,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造影 PTC结节及良性结节的灵敏度为 96.77%,特异度为 96.43%,准确率为 96.67%;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阴性者间增强程度及 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造影等高增强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灵敏度 61.90%,特异度 75.60%。PI参数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灵敏度 81.00%,特异度 78.00%。结论 PTC结节与良性结节、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病人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差异;超声造影不仅能够区别结节良恶性,还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为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喉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 (PN+)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3例晚期喉癌中 PCNA表达、病理学方法检查颈部阳性淋巴结数。结果 :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范围有相关性 ,PN3 与 PN1~ 2 、PN0 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在隐性淋巴结转移与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o)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NA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转移的范围 ,对隐性淋巴结转移预测没有帮助 ,对 PCNA高表达的患者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探查。  相似文献   

8.
张文超  张仑 《天津医药》2013,(8):837-839
声门上喉癌因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且声门上区有丰富的淋巴网,较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应隐匿性转移的概率也增高。声门上喉癌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将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据统计有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cN+)声门上喉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而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N0)期喉癌可达85%[2]。本文就cN0声门上喉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意义、转移情况、治疗方式、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张国礼  罗林海 《云南医药》1997,18(6):457-458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临床探讨张国礼罗林海常守有张竣淋巴转移是胃癌主要转移方式,为搞清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提供清扫淋巴结范围,以减少癌复发,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5年生存率。作者自1991年10月~1996年1月对30例胃癌行D2+~D33切除,将...  相似文献   

10.
陆夏良 《北方药学》2014,(4):100-100
目的:研究食道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为临床手术时对食道癌进行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08年4月~2012年8月在医院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根治的食道癌患者共200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食道癌淋巴结的转移率。结果:经过对患者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200例病例中食道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为59.5%,淋巴结转移度为13.5%,跳跃转移率为41.0%,跳腔转移率为24.0%。结论:食道癌淋巴结的转移主要发生为上下双向性颈胸腹三领域的广泛转移,且食道癌淋巴结的跳跃转移、跳腔转移越高,则肿瘤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2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标本中CD44v6、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CD44v6mRNA的表达高,而在正常宫颈几乎不表达;E-cad的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高而在宫颈鳞癌表达低,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表达增高而E-cad蛋白表达降低,且在有转移和无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E-cad通过改变早期宫颈鳞癌细胞的黏附力而分别发挥了促进和抑制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抑郁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8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用抑郁HAMD量表进行心理调查及分析。结果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2.5%,与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有关。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应给予相应的对策减少术后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刘浩  邓颖  谢可  胡洪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23-2724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58例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加奈达铂组(奈达铂组)27例和多西他赛加顺铂组(顺铂组)31例.奈达铂组: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奈达铂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组: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两组均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以上.结果 两组均化疗2个周期以上,奈达铂组总有效率( CR+ PR)为59.2%,顺铂组为54.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奈达铂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5.5%和40.7%,顺铂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1.6%和35.4%,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奈达铂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9.6%)明显低于顺铂组(64.5%)(x2=4.02,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疗效相当,但毒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13例早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96%(9/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肿瘤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及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出现头颈部区域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就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746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肿瘤侧别、包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等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5岁、男性、多病灶、双侧癌、侵犯包膜、肿瘤长径>5 mm、合并HT的病人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男性、多病灶、侵犯包膜、肿瘤长径>5 mm的病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肿瘤长径>5 mm、多病灶、双侧癌密切相关(均P<0.05);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肿瘤长径>5mm、侵犯包膜和多病灶密切相关(P<0.05)。结论 当PTMC病人存在年龄<55岁、男性、肿瘤长径>5 mm、多病灶、双侧癌、侵犯包膜、合并HT等情况时,应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外科干预,另外可参考颈淋巴结超声、CT等相关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2-40标记乳腺癌不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探讨MLVD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51例乳腺癌标本进行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的检测,计数MLVD,分析其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意义。结果D2-40标记MLV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周边组织中MLVD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63,P〈0.05),分期越晚,MLVD密度越大。结论D2—40标记乳腺癌MLVD对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同术后常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74例患者诊断为存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92.50%;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85.19%)明显高于甲状腺切片细胞学检查结果(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甲状腺癌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治疗的顺利开展,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MP9、MMP1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澳0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组织中MMP9、MMP14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用D2—40标记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结果MMP9、MMP14在乳腺良性病变组和乳腺癌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MP9、MMP14表达与肿瘤大小、导管癌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周区淋巴管密度(LVD)均值明显高于中心区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的LVD均值,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MMP14表达状况与癌周区LVD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MP9、MMP14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并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