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peritonitis,TBP)和癌性腹膜炎(cancerousperitonitis,CP)的各种CT表现特征,探讨各种CT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l例TBP和37例CP患者的CT征象,采用X2检验对比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并和病理及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l例TBP患者中.CT正确诊断27例,误诊4例,误诊率为12.90%(4/31)。37例CP患者中,CT正确诊断31例,误诊6例,误诊率为16.22%(6,37)。各种CT征象中,腹腔原发肿瘤病灶、肝脏转移灶或门静脉癌栓只出现在CP组。腹腔淋巴结钙化只出现在TBP组。小网膜囊积液、肠系膜小点状或絮状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增厚形态及强化、腹腔淋巴结分布及强化形式、腹腔积液量大网膜饼状增厚、囊状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正确认识TBP和CP的各种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结核性腹膜炎(TBP)是较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但相当一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有一定困难,治疗效果的评估也缺乏特异性指标。Sanai等[1]报道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热、体质量减轻、腹泻、便秘,73%的患者有腹水,故对腹水的诊断十分重要。腹水形成原因多而复杂,常见的病因除结核性腹膜炎外,还有肝实质性病变、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刘明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18-519
目的对结核性腹膜炎的CT检查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临床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60例且做CT扫描,观察CT检查结果并作出相关分析。结果 CT检查可见腹腔内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小肠位置固定或分布不规则,网膜或系膜增厚(多呈饼状或星芒状),肠系膜淋巴结多有肿大,囊实性病灶坏死液化可与肠管沟通而形成气液面,块影一般强化不明显,腹水中蛋白含量较高,CT值多在25~35Hu。结论 CT检查结核性腹膜炎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但表现特征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腹腔镜活检等手段做出综合分析,以避免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螺旋CT在结核性腹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核性腹膜炎患者50例、癌性腹膜炎患者24例及感染性腹膜炎21例的螺旋CT 影像资料。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组、癌性腹膜炎组及感染性腹膜炎组患者出现大量腹水者的比例分别为40.0%(20/50)、79.2%(19/24)、28.6%(6/21);结核性腹膜炎组患者以壁腹膜均匀增厚为主,发生率为24.0%(12/50);癌性腹膜炎组以壁腹膜结节块样增厚为主,发生率为66.7%(16/24);感染性腹膜炎组患者壁腹膜增厚发生率为9.5%(2/21)。此外,结核性腹膜炎组、癌性腹膜炎及感染性腹膜炎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6.0%(3/50)、45.8%(11/24)、4.8%(1/21)。结论螺旋CT 的影像学改变有助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及感染性腹膜炎的鉴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的螺旋CT影像表现特点,进一步降低对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的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例CT误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特点,找出误诊原因。结果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CT表现:①腹腔内分房状囊性肿块,增强扫描后房壁环形强化;②腹膜增厚较为均匀并强化,同时,还伴有大网膜污迹样增厚,而肠系膜则呈"放射状"排列;③呈不均匀聚积分布的少量腹水;④腹腔肿大的淋巴结呈较为明显的均匀及环状强化等。而上述各征象的多少,则与诊断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成立的可能性是呈现正相关的。结论螺旋CT能很清楚地显示腹腔肿块型结核灶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病变周围情况,对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综合分析其CT各征象并结合临床,有望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有CT扫描资料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1)壁腹膜增厚20例,其中均匀增厚17例,局部不规则增厚3例;(2)腹腔积液21例;(3)大网膜增厚15例。表现为污迹样增厚10例,结节样增厚3例,饼状增厚2例;(4)肠系膜受累13例;(5)淋巴结增大6例,其中5例有明显环状强化。结论:CT对结核性腹膜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海庆 《贵州医药》2009,33(9):861-862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有效的实验室检查,TBP诊治仍然较为困难,通常在疾病晚期才能得到确诊,疗程长,易复发,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适当的临床护理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现将我们对57例TB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16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结果各检查诊断阳性率分别为:腹部CT增强扫描60.3%,腹水ADA79.0%,腹水SAAG50.6%,腹水结核菌检查38.3%。结论腹水ADA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阳性率较高,应结合临床综合加以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提高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水平。方法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2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等各项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其中部分患者腹部有柔韧感;患者主要伴随其他脏器的结核,肺结核有9例,肠结核5例,结核性胸膜炎10例,盆腔结核1例,腹腔结核2例;实行T细胞斑点实验检查,阳性率为68.0%,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36.0%,结核菌素实验阳性率为40.0%,差异明显(P<0.05);腹部CT检查中,80.0%的患者大网膜与腹膜增厚;采取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血沉与癌抗原125指标出现明显下降。结论诊断结核性腹膜炎,腹部CT可师表大网膜与腹膜增厚,组织病理诊断病症价值相对较高,根据血沉与癌抗原125指标可判断患者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结核性腹膜炎(TBP)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由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普及,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病情严重程度也趋于减轻,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再加上无特异性辅助检查,往往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17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不典型,多经诊断性抗痨治疗明确诊断。15例治疗后好转,1例因发生肝损害而停药,1例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未完成治疗。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诊断较为困难,腹水ADA、腹部CT等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在保肝治疗同时,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为主的抗痨治疗方案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依据,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女性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论 由于对结核性腹膜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缺乏经验,缺乏全面的分析与鉴别,对慢性病有结核性腹膜炎包块者易与盆腔肿瘤等混淆。  相似文献   

13.
陈君  周岚 《贵州医药》2010,34(2):152-152
慢性特异性腹膜炎以结核性腹膜炎最为常见。结核性腹膜炎是腹膜受结核菌感染而引起的,约30%~40%是牛型结核菌的感染,其余则为人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发病为多见,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约为2:1。患结核性腹膜炎年龄愈小,则预后愈差。由于临床的表现极不一致,故诊断及治疗有时甚为困难。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应用诊断性腹腔镜术对14例慢性特异性腹膜炎患者施行诊断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治体会,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近年4例结核性腹膜炎典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论述。结果4例患者均得到明确诊治。结论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上强调从触诊入手,结合各种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和临床手段;治疗上强调结核性腹膜炎作为腹腔结核的一部分,在诊治过程树立整体观念,综合分析,对治疗方案有所取舍,方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刘宏阳 《医药世界》2010,(5):452-453
结核性腹膜炎是临床常见的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多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Ⅲ。结核性腹膜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见。一般起病隐匿,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临床易忽视与漏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正>结核性腹膜炎由于局部血运少、病灶吸收慢、易粘连、并发症多等特点,使得结核性腹膜炎治疗疗程长,治疗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我院在结核性腹膜炎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通过微波局部辅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7.
<正>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腔感染,是较常见的肺外结核,主要原发于肠系膜结核、肠结核、输卵管结核等,通过淋巴或血行播散至腹膜[1]。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但由于其起病隐匿,病程较长,某些病例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又缺乏较可靠指标。为此,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以来确诊的3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探讨其CT特征,并与病理特点对照分析,提高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与卡那霉素离子导入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米山  康会丽 《中国医药》2007,2(11):700-700
结核性腹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腹腔结核病,国内发病率为0.44%~0.55%。治疗为抗结核药物强化治疗。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川芎嗪、卡那霉素离子导入,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联合腹水腺苷脱氨酶(ADA)、糖类抗原125(CA125)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南大学附属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103例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原学检查诊断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58例,诊断确诊为非结核性腹膜炎患者45例;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盒进行全血IGRA试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腹水中ADA水平,全自动快速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腹水中CA125水平;ROC曲线分析腹水ADA、CA125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非结核性腹膜炎组比较,结核性腹膜炎组患者腹水ADA、CA125水平、IGR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腹水ADA、CA125水平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43,敏感度分别为69.00%、62.1%,特异性分别为77.8%、84.4%;IGRA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度为81.03%,特异性为88.88%;腹水ADA、CA125及IGRA并联对结核性腹膜炎进行诊断,敏感度为93.10%,特异性为57.78%;串联对结核...  相似文献   

20.
陈冬梅  王光远 《贵州医药》2007,31(10):898-898
近几年来我国结核发病率有所上升[1],结核性腹膜炎在各级医疗单位误诊率较高,从而延误患者的治疗.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结核性腹膜炎165例,现就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