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颅内表皮样囊肿MRI扫描序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以及常规平扫(T1WI、T2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作用,比较各序列在病灶检出以及诊断特异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T2-FLAIR以及DWI资料。结果:33例T1WI呈低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T2WI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FLAIR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4例仅在边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结论:无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病灶检出还是在信号特异性方面,DWI均优于MRI平扫以及T2-FLAIR,是颅内表皮样囊肿最具诊断价值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以及常规平扫(T1WI、T2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作用,比较各序列在病灶检出以及诊断特异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T2-FLAIR以及DWI资料。结果:33例T1WI呈低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T2WI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FLAIR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4例仅在边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结论:无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病灶检出还是在信号特异性方面,DWI均优于MRI平扫以及T2-FLAIR,是颅内表皮样囊肿最具诊断价值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3.
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价值,着重比较二者在病灶检出以及诊断特异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增强和T2-FLAIR以及DWI资料。结果 39例T2W1呈低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T2WI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FLAIR 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4例仅在迫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多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其中1例发生恶性变者局部囊壁呈花环状明显强化。结论 无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痛灶检出还是信号特异性方面,DWI均优于MRI平扫以及T2-FLAIR,是首选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做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MRI常规平扫(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检查,其中9例加做增强扫描,然后分三组阅片,计算各组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 17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所有病灶均无灶周水肿,增强无强化。常规序列组、FLAIR组、DWI组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依次为76%、59%;88%、82%;100%、100%。DWI组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最高,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更敏感、准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志红  张辉  苏晋生  吴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103-110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表皮样囊肿和12例蛛网膜囊肿MRI平扫及DW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4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2例位于纵裂池,7例表皮样囊肿T1WI呈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形态较规则,6例位于枕大池,3例位于环池附近,3例位于大脑凸面,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结论根据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生长方式、MR信号特点及DWI表现可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表皮样囊肿和12例蛛网膜囊肿MRI平扫及DW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4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2例位于纵裂池,7例表皮样囊肿T1WI呈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形态较规则,6例位于枕大池,3例位于环池附近,3例位于大脑凸面,T3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结论根据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生长方式、MR信号特点及DWI表现可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7.
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4例(男3例,女1例),结合文献综合分析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4例均平扫后增强,辅以FLAIR及DWI(b=1000)序列扫描。结果 4例病灶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1WI上表现为较均匀高信号,FLAIR序列像呈高信号,DWI均匀或欠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或周边轻度强化。结论 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MR影像特征,MR检查能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33例,分析肿瘤的MRI表现.在本组33个病例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 扫描序列:SET1WI,FSET2WI,FLAIR,DWI,28例增强扫描. 结果 25例T1WI呈低信号,1例呈低等混杂信号,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28例呈高信号,5例呈高低混杂信号,FLAIR均为略高或低高混杂信号.DWI均成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28例做增强检查,6例边缘轻度强化,1例实质中度不均匀强化. 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相似文献   

9.
颅内表皮样囊肿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做回顾分析,其中20例做CT及MRI平扫加增强,6例只做CT平扫加增强.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6例,鞍区7例,颅骨内2例,脑实质内1例.CT呈低密度25例,混杂高密度1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者16例.T1WI及T2WI高低混杂信号4例.增强仅2例边缘轻度强化余未见强化.1例脑组织受侵,轻度水肿表现.17例FLAIR上信号略有增高,3例信号明显增高.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然对于不典型表现的表皮样囊肿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桥小脑角硬膜内上皮样囊肿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②方法对4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桥小脑角硬膜内上皮样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行颅脑CT及MRI扫描,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③结果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CT表现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MRI检查T3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DWI表现为明显高信号,边缘不规则、锐利,周围无水肿,病变无强化。本组42例,全切除36例,全切除率85%,Ⅰ型全切除率91%,Ⅱ型全切除率60%,Ⅲ型全切除率66%。④结论桥小脑角硬膜内上皮样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颅脑CT及MRI扫描,特别是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可以和蛛网膜囊肿相鉴别。治疗主要依靠显微外科手术治疗。Ⅰ型病变全切除率较高,Ⅱ、Ⅲ型病变全切除率较低,应在保证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可能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15例,重点分析肿瘤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及MRI扫描与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桥小脑角区8例,鞍旁2例,斜坡区2例,枕骨1例,侧脑室三角部、第四脑室各1例.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FLAIR图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肿瘤均无强化.结论 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9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CT平扫发现4例为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14例为高密度。MRI平扫发现病变1例位于鞍内,18例位于鞍内并向鞍上延伸。病变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有6例;T1高信号、T2等信号有5例;T1等信号、T2高信号有4例;T1等信号、T2等信号有3例;T1高信号、T2高信号有1例。19例MRI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Rathke囊肿囊液密度和信号变化多样,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对其中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DWI、T_2WI、FLAIR在评价不同时期脑梗塞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  金银华等 《吉林医学》2001,22(6):349-350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T2 WI及FLAIR图像在不同时期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技术检查了 32例不同时期脑梗塞患者 ,对所得DWI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重建 ,得到ADC图及Isotropic(各向同性图 ) ,比较脑梗塞在DWIIsotropic图像上、常规T2 WI及FLAIR图像上的信号特点、梗塞面积、病灶数目 ,比较各种序列在不同时期的敏感性。结果 :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塞高度敏感 ,显示率达 10 0 % ;亚急性期T2 WI/FLAIR在病灶检出数量上要高于DWI ;而在慢性期T2 WI/FLAIR显示率达 10 0 % ,DWI却不能显示。FLAIR序列和DWI对病变的显示范围、对比均优于常规T2 WI,以DWI对病变显示更佳。结论 :DWI能显示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塞 ,且优于常规MR ,结合T2 WI/FLAIR有助于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成人后颅窝髓母细胞瘤(M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MB 12 例,所有病例均行MRI 平扫、增强扫描及DWI 检查, 6 例行3D-ASL检查。结果 小脑半球者6例(50%), 小脑蚓部者3例( 25% ),第四脑室者2例(16.7% ), 桥小脑角区者1 例(8.3% )。MRI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实性成分DWI均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11例肿瘤内或边缘见大小不等囊变或坏死区,1例肿瘤内见钙化,1例肿瘤内出现出血。大部分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6例ASL均呈低灌注,且肿瘤的CBF值与镜像侧CBF值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MRI常规扫描联合DWI和3D-ASL在成人后颅窝M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7例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栗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或小脑也可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病灶DWI图呈等信号3例,略高信号2例,高信号1例,病灶DWI及ADC图呈混杂小片状低信号1例。经积极治疗随访发现,D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者预后较好,DWI呈高信号及DWI和ADC图均显示低信号者预后较差。结论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扩散加权成像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非感染性囊肿MRI影像特点,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颅内非感染性囊肿的MRI资料,其中部分囊肿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总结病变发病部位、形态、MRI信号特点。结果:92例蛛网膜囊肿,位于中颅窝颞前部53例;表皮样囊肿24例,22例位于桥前池或桥小脑角区,DWI均表现为高信号;14例松果体囊肿,全部位于松果体区;12例血管周围间隙,10例位于底节区或中脑;10例Rathke裂囊肿,均位于鞍内或鞍上;8例脑穿通畸形,均位于大脑半球;5例脉络膜裂囊肿,均位于颞叶;4例室管膜囊肿,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例脉络丛囊肿位于侧脑室三角区。蛛网膜囊肿、血管周围间隙、脑穿通畸形、脉络膜裂囊肿、室管膜囊肿内液体FLAIR序列上被抑制,表皮样囊肿、松果体囊肿、Rathke裂囊肿、脉络丛囊肿内液体FLAIR序列不被抑制。结论:蛛网膜囊肿是颅内常见囊肿;囊肿发病部位、弥散加权成像、水抑制序列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核黄疸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与随访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21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核黄疸患儿在生后接受了头部高场MRI检查,场强为1.5 Tesla,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2名不知被检者病史的放射科医师分析MRI 结果.结果 21例新生儿生后2~11天首次MRI检查有19例(约占90.5%)TIWI上双侧苍白球信号对称性增高(其中3例3个月后复查MRI显示T2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另外2例(约占9.5 %)信号未见改变.上述病例DWI上信号均未见特殊改变. 结论 新生儿期核黄疸主要表现为T1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后遗症期核黄疸主要表现为T2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DWI对诊断核黄疸无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干缺血性梗死疾病中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脑干梗死患者核磁共振DWI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栗所有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而在常规T2加权成像中,仅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结论磁共振DWI成像检查能及时、早期、准确地对脑干梗死病灶予以显示,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对Wernicke脑病(W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治疗确诊W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6例可见导水管周围对称性异常信号,5例可见双侧丘脑、第三脑室周围、乳头体对称性异常信号,2例可见丘脑下部异常信号。所有病灶呈现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略低信号。病灶边界模糊,D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2例Gd—DTPA增强后病变区域呈斑点状对比强化,临床治疗后病灶范围均有所变小,上述病灶CT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有其特异性,T2-FLAIR有利于病灶显示,DWI对WE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