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65-367
目的:探讨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和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5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采集患者唾液检测皮质醇浓度。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4 h内PONV发生状况。结果:最终纳入研究患者121例,其中发生PONV患者56例(46.28%),PONV组患者SAS评分(52.36±3.34)及唾液皮质醇浓度(28.52±5.22)nmol/L均高于Non-PONV组[47.38±3.12和(22.65±5.85)nmol/L](P<0.05);唾液皮质醇浓度与患者术前SAS呈正相关(r=0.684,P=0.000)。唾液皮质醇浓度增高(OR=3.352,95%CI:1.131~12.173)、术前轻/中度和重度焦虑(OR=1.179,95%CI:1.058~1.408;OR=2.328,95%CI:1.019~5.087)是PONV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唾液皮质醇浓度与焦虑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唾液皮质醇浓度增高及术前焦虑程度加重增加妇科腔镜手术后PONV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UR)的影响,为肛门部手术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肛肠科实施肛门部手术的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麻醉方法、主要手术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本第3卷(ICD-9-CM3)代码。以开具留置导尿医嘱和收取导尿管费用作为发生POUR的依据。对于术中麻醉方式变更病例,以最后采用的麻醉方式纳入研究。结果 共11 440例肛门部手术患者入组,年龄为39(32,51)岁,男女比例为1.94。其中采用针药复合麻醉6 083例(53.2%)、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3392例(29.7%)、静脉麻醉1 420例(12.4%)、局部麻醉408例(3.6%)、椎管内麻醉65例(0.6%)、全身麻醉46例(0.4%)。术后留置导尿395例,POUR发生率为3.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76,95% CI 1.33~2.27,P<0.01)和女性(OR=1.36,95% CI 1.11~1.67,P=0.003)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后会阴阻滞麻醉、静脉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相比,针药复合麻醉有利于降低POUR风险(后会阴阻滞麻醉:OR=1.42,95% CI 1.13~1.78,P=0.002;静脉麻醉:OR=1.48,95% CI 1.10~1.99,P=0.009;椎管内麻醉:OR=2.75,95% CI 1.09~6.93,P=0.032)。亚组分析显示,与后会阴阻滞麻醉相比,针药复合麻醉能降低女性患者41%的POUR风险(OR=0.59,95% CI 0.42~0.84,P=0.003)及<60岁患者30%的POUR风险(OR=0.70,95% CI 0.54~0.90,P=0.006)。 结论 年龄≥60岁和女性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采用针药复合麻醉有利于降低POUR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唐渊    王伟  宋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3):247-25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6例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1 例)和非AKI组(585例)。对术后患者AKI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更大(t=6.020,P=0.003)、合并糖尿病的更多(χ2 =11.941,P=0.001)、术前心功能更差(t=5.911,P=0.014)、同期行搭桥手术的更多(χ2 =19.399,P=0.000)、体外循环时间更长(t=4.518,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更长(t=3.115,P=0.000)、呼吸机应用时间更长(t=10.141,P=0.000)、肺炎发生率更高(χ2=76.872,P=0.000)、术后输血率更高(χ2=38.954,P=0.000)、ICU住院时间更长(t=4.577,P=0.000)、术后30 d内死亡率更高(χ2=42.52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OR=4.338,95%CI:2.149~8.753)、呼吸机应用>72 h(OR=8.846,95%CI:4.621~16.933)、术中输血(OR=3.774,95%CI:2.024~7.040)、术后肺炎(OR=3.302,95%CI:1.152~9.467)是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LVEF<40%、术中输血、术后肺炎、呼吸机应用时间延长是心脏瓣膜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术后30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对老年原位肝移植(OLT)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实施肝移植治疗的84例65岁以上患者资料,其中男64例,女20例。结合住院病历资料对患者合并症进行量化,计算出每个患者OLT-CCI总评分。通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定义为重度并发症,将患者分为轻度并发症组(60例)和重度并发症组(24例)。分别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良恶性、有无中度贫血、肝脏手术和上消化道出血史、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OLT-CCI、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轻、重度并发症组OLT-CCI(Z=-2.093,P=0.036)、GNRI(t=3.633,P<0.001)、术后住院时间(Z=-2.065,P=0.039)、中度贫血(χ2=12.124,P=0.001)和既往肝脏手术史(χ2=12.124,P=0.00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LT-CCI(OR=1.804,95%CI:1.028~3.168,P=0.040)、GNRI(OR=0.919,95%CI:0.866~0.976,P=0.006)、术后住院时间(OR=1.027,95%CI:1.003~1.052,P=0.030)和既往肝脏手术史(OR=8.183,95%CI:1.568~42.694,P=0.013)是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重度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模型预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结论:OLT-CCI联合GNRI、术后住院时间、既往肝脏手术史对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重度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186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病例组(32例)和对照组(154例)。病例组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对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4.541,95%CI=1.128~8.293)、肝功能分级(OR=2.312,95%CI=1.214~5.637)、术中出血量(OR=1.928,95%CI=1.011~4.539)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分析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特点,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2 月在该院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并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20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 组和非SIRS 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对可 能与SIRS 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SIRS 发生率为16.02%;两组的术前尿培养结果、 结石大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 两组的血降钙素原、细菌内毒素浓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RS 组均高于非SIRS 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O^R= 1.67(95%CI :1.08,2.54),P =0.002]、手术时间[O^R=2.08(95%CI :1.54,2.73),P =0.000]、术前尿细菌培 养[O^R=2.85(95%CI :2.12,3.74),P =0.000]、术后24 h 血降钙素原[O^R=5.24(95%CI :2.21,11.35),P = 0.000]、及细菌内毒素[O^R=2.68(95%CI :1.98,3.40),P =0.000] 与术后SIRS 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 输 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结石大小、手术时间、 术后血降钙素原及细菌内毒素水平是术后发生SIRS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4日至2023年3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MVD的患者385例。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PONV分为PONV组(203例)和非PONV组(18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D患者发生PONV的影响因素。结果 385例患者中男164例,女221例,年龄24~80岁,平均(56.3±11.0)岁;其中面肌痉挛148例,三叉神经痛237例。术后24 h内发生PONV 203例,发生率为52.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吸烟史(OR=0.290,95%CI:0.161~0.521,P=0.000)、血管与神经粘连(OR=2.381,95%CI:1.115~5.084,P=0.040)、责任血管数量越多(OR=2.426,95%CI:1.132~5.198,P=0.023)、垫片数量越多(OR=1.665,95%CI:1.18...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93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分为正常组和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患儿中,男60例,女33例,年龄0~15岁,平均(4.4±3.7)岁,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3例,发生率35.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的HCT越低(OR=0.898,95%CI:0.831~0.971,P=0.007)、PLT越低(OR=0.984,95%CI:0.973~0.994,P=0.003)和PT越长(OR=4.524,95%CI:1.956~10.467,P=0.000)的患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越大。结论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患儿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较常见,术前HCT和PLT降低、PT延长是患儿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产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统计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情况,并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将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丢失组(31例)和未丢失组(55例)。比较丢失组和未丢失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丢失组和未丢失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骨密度。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两者联合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的预测效能。 结果 截止随访结束,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率为36.05%。丢失组术中多次进钉、术后早期负重占比、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高于未丢失组(P<0.05),术前骨密度则低于未丢失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多次进钉(OR=2.869,95%CI:1.045~4.183)、术后早期负重(OR=2.956,95%CI:1.632~5.279)、术前椎体压缩程度(OR=3.615,95%CI:2.873~9.418)及术前骨密度(OR=3.284,95%CI:2.084~7.436)均为影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两者联合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0.97%(95%CI:51.76%~85.11%)、74.19%(95%CI:55.07%~87.46%)、70.97%(95%CI:51.76%~85.11%),特异度分别为76.36%(95%CI:62.67%~86.35%)、72.73%(95%CI:58.81%~83.46%)、93.36%(95%CI:86.39%~99.37%),AUC分别为0.706(95%CI:0.598~0.801)、0.757(95%CI:0.653~0.841)、0.883(95%CI:0.793~0.945)。 结论 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两者联合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rigid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上尿路结石且接受腔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孤立肾、马蹄肾以及术前已出现尿脓毒血症或诊断为肾积脓、脓肾的患者。分别收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2 032例,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1 781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625例,其中分别发生尿脓毒血症123例、98例、37例;发生率分别为6.05%、5.50%、5.92%。未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病例组。首先将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与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尿常规(OR95%CI=2.008~7.584)、尿培养(OR95%CI=1.496~3.489)、结石大小(OR95%CI=1.811~5.420)与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常规(OR95%CI=1.602~6.776)、尿培养(OR95%CI=2.659~7.924)与输尿管硬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培养(OR95%CI=1.739~12.770)输尿管软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已存在尿路感染是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发生尿脓毒血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PCNL中,结石大小也是尿脓毒血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或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24?h内有无PONV的发生,以是否发生PONV分为无PONV组和PONV组,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率为49.05%(103/210),无PONV组和PONV组在年龄、术前静脉补液量、预防性止吐药、低血压、舒芬太尼用量、晕动病史或PONV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静脉补液量>500?ml [OlR=3.427(95% CI:1.321,8.887)]、给予氢化泼尼松20?mg [OlR=0.352(95% CI:0.152,0.817)]、有晕动 病史或PONV史[OlR=5.061(95% CI:1.468,17.449)]是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PONV的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静脉补液量>500?ml和有晕动病史或PONV史可增加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给予氢化泼尼松20?mg可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和开腹术后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术后出现心理问题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与开腹组患者相比较,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家庭关系、文化程度、月收入、手术方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关系(OR=1.856;95%CI:1.247~2.653)、教育程度(OR=2.3631;95%CI:1.465~3.574)和手术方式(OR=1.672;95%CI:1.119~2.362)是术后心理问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术后群体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其中腹腔镜组患者较开腹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好。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低下与家庭关系、文化程度和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带血管蒂胃瓣组织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92例应用自体带血管蒂的胃瓣组织修复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其中男40例, 女52例, 年龄25~79(50.5±12.9)岁。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的体质指数(BMI)、住院天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数等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患者出院后进行长期随访, 评价自体带血管蒂胃瓣组织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1%(24/9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行胆肠吻合术、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术前低血红蛋白、术前低血小板计数与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胆管狭窄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术前低血小板(OR=0.990, 95%CI:0.982~0.998, P=0.015)、术前低血红蛋白(OR=4.953, 95%CI:1.405~15.010, P=0.012)和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OR=19.338, 95%CI...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学杂志》2022,(21):1596-1602
目的分析五官科手术患儿麻醉诱导期焦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五官科手术的9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麻醉诱导期焦虑程度作为结局变量, 收集患儿及家属的人口学特征信息、焦虑评分、术前镇静等信息作为分析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930例患儿中, 56例(6.0%)患儿发生诱导期焦虑。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OR=0.72, 95%CI:0.61~0.86, P<0.001)、医护评估法患儿焦虑分级(轻度作为参照, 中度OR=5.42, 95%CI:2.92~10.07, P<0.001;重度OR=7.53, 95%CI:2.54~22.29, P<0.001)、到达术前等待区时的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分(OR=1.05, 95%CI:1.02~1.07, P<0.001)与镇静评分(OR=0.48, 95%CI:0.30~0.76, P<0.001)是影响患儿诱导期焦虑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诱导期焦虑相关因素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行PCI术的67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PCI术前、术后血肌酐(Scr)水平将其分为CIN组(78例)和非CIN组(601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cr(于PCI术前1 d及术后连续3 d检测Scr)、尿酸(UA)、C反应蛋白(CRP)、RDW、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于入院后第2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记录PCI术过程。结果 CIN组年龄、糖尿病病史、Scr、CRP、RDW、多支血管病变、慢性闭塞病变、支架总长度均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eGFR、LVEF均低于非CIN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Scr、CRP、RDW、eGFR、多支血管病变、支架总长度对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041(1.006,1.078)〕、糖尿病病史〔OR(95%CI)=0.558(0.226,0.991)〕、Scr〔OR(95%CI)=4.642(1.722,12.976)〕、CRP〔OR(95%CI)=1.304(1.118,1.463)〕、RDW〔OR(95%CI)=1.381(1.086,1.757)〕、eGFR〔OR(95%CI)=0.958(0.927,0.993)〕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RDW水平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可能对该类患者发生CIN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管腔内修复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筛选出相关术前危险因素,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 896例择期血管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与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相关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 共148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包括住院期间2例死亡。年龄>75岁的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病史的患者和ASA分级>Ⅱ级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8.1%、14.3%、8.0%、29.7%和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COPD病史和ASA分级>Ⅱ级均是血管外科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分别为43.29(95%CI:22.51~83.28,P=0.000)、3.822(95%CI:2.37~6.16,P=0.000)、1.714(95%CI:1.07~2.75,P=0.025)、2.692(95%CI:1.19~6.07,P=0.017)、7.158(95%CI:3.83~13.37,P=0.000)和27.77(95%CI:13.79~55.93,P=0.000)。结论 年龄>7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COPD病史和ASA分级大于Ⅱ级均是血管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丁晓娣  赵伟  项海英  何旭颖  林丽君 《浙江医学》2023,45(8):830-833,839
目的 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4例,根据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69例)和非SAP组(125例)。观察SAP组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影响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SAP组患者入院后NLR的动态变化;分析NLR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 69例SAP组患者中58例细菌培养阳性(84.06%),共分离到病原菌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2株,60.87%)。年龄≥65岁(OR=1.125,95%CI:1.073~1.177)、意识障碍(OR=3.259,95%CI:2.044~4.474)、吞咽困难(OR=2.065,95%CI:1.169~2.96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OR=1.324,95%CI:1.069~1.579)和NLR高(OR=2.311, 95%CI:1.351~3.302)是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AP组患者NLR入院后第3天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血清环状RNA hsa_circ_0000437水平与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癌患者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并使用相乘和相加模型进行血清hsa_circ_0000437与其他胃癌术后复发风险因素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118例胃癌患者中54例患者术后复发,术后复发率为45.76%。复发组患者病理分化程度、合并症种类、浆膜浸润、淋巴结数目、淋巴结清扫范围分布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肿瘤直径大于未复发组(P<0.05);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大)、病理分化程度(低)、浆膜浸润(有)及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高)均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a_circ_0000437(高)和肿瘤直径(大)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11.144,95%CI:2.257~18.145),超额危险度(excess relative risk,RERI)=5.844,95%CI:1.264~11.357,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AP)=0.524,95%CI:0.236~0.891,交互作用指数(interaction index,S)=2.359,95%CI:1.024~6.577。血清hsa_circ_0000437(高)和病理分化程度(低)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7.083,95%CI:4.372~13.159;RERI=2.841,95%CI:1.152~6.339;AP=0.351,95%CI:0.188~0.754;S=1.670,95%CI:1.006~4.351)。血清hsa_circ_0000437(高)与浆膜浸润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7.157,95%CI:3.759~12.046;RERI=4.067,95%CI:1.378~9.466;AP=0.568,95%CI:0.221~0.961;S=2.947,95%CI:1.128~8.319)。结论 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高)与肿瘤直径(大)、病理分化程度(低)、浆膜浸润(有)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沈阳医学院2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5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1配比法选取在门诊参加健康体检的250例中青年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总胆固醇(OR=1.480,95%CI:1.035~2.117)、高甘油三酯(OR=1.304,95%CI:1.034~1.644)、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806, 95%CI:1.227~2.656)、高空腹血糖(OR=1.215, 95%CI:1.077~1.371)、高血清尿酸(OR=1.004,95%CI:1.001~1.007)、高血压病史(OR=24.422, 95%CI:14.452~41.271)、吸烟史(OR=1.791, 95%CI:1.074~2.986)、饮酒史(OR=2.292,95%CI:1.395~3.764)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383,95%C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2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17)与非感染组(n=245),比较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术前和术后水平,分析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WBC、CRP升高以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60岁的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15~59岁和≤15岁年龄段患者,青壮年患者切口感染率最低。年龄≥60岁(OR=0.093,95%CI:0.014~0.093),术后CRP65 mg/L(OR=0.615,95%CI:0.013~0.447)和术后WBC≥10×10~9/L(OR=0.062,95%CI:0.010~0.401)是预测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后WBC10×10~9和CRP65 mg/L以及年龄超过60岁的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尤其要警惕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尽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