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症候群,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如:食后脘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等,经过胃镜、钡餐胃肠造影、B超肝胆检查无异常,属中医学痞满、纳呆、反酸等范畴,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从肝脾论治抑郁症验案举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建军教授是长春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吉林省首席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及科研二十余年,在中医脑病的治疗和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笔者随师诊治众多病人,受益颇深,现将赵师从肝脾论治抑郁症的2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病眩晕以头晕眼花、头胀头痛、耳鸣、心悸、乏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特征以眩晕为主,故常归为中医"眩晕"范畴。临床主要包括两大病机,一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二是"诸湿肿满,皆属于脾"[1]。属于肝者多为肝火上炎、肝阳上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享雷鸣教授治疗老年失眠症验案两则,并阐述其论治经验及用药特点。雷鸣教授认为,老年失眠症发病主要责之于肝脾,且病机虚实夹杂,大致分为“脾胃失运,肝气郁结”“神魂不安,肝脾同病”“气机逆乱,神魂失养”,其中肝郁脾虚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方面,从肝脾论治,土虚木乘以健运脾胃为主,佐以柔肝,木旺乘土以柔肝滋阴为主,辅以实脾;应注重调摄养生,调畅气机,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张庆祥教授从肝论治慢性泄泻经验。张教授认为慢性泄泻有小肠泻、大肠泻、脾泻与肾泻之分,主要病机为肝脾失调,多寒热虚实夹杂,临床治疗强调调和肝脾,随证加减。创抑木扶土方为主方,功能疏肝理气,健脾祛湿,在主方基础上根据临床常见的寒湿中阻、湿热内扰、脾肾阳虚3种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6.
浅谈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王旭 《四川中医》2012,(1):32-34
桥本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转归及预后方面与肝、脾、肾三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规律有着密切关系,提出了桥本甲状腺炎当从肝、脾、肾三脏论治的观点,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应以调肝补脾益肾为基本大法,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万鹏 《四川中医》2011,(11):104-105
基于小儿"脾常不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和"禀赋不耐"的皮肤病发病因素,结合临床治疗小儿皮肤病的案例,提出了在临证论治小儿皮肤病时,要注重调补脾土、充实形气,切忌苦寒伤阳、祛邪伤正。  相似文献   

8.
唐茂成 《山西中医》2000,16(1):63-63
中风证常见于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病。多年来,中医将中风病归为年老体弱、积损正衰、肾精亏耗、经络失养,或将息失宜,或外邪侵袭引发致病,故治疗多偏重于滋养肾精,或攻邪通络施治。笔者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位在脑,病本在肝、在脾,因此临床从肝脾...  相似文献   

9.
临床常见因肝之功能失调而致的皮肤病。肝具有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若气血亏虚,气机郁滞而致肝郁气滞、肝经湿热、肝阴不足等证,都会出现皮肤病变。女子以肝为本,故女性皮肤病更应重视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10.
周宝宽  周探 《中医药导报》2012,18(6):113-114
血管性皮肤病是指原发于皮肤血管管壁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其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及其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样变性和肉芽肿形成。由于受累血管的大小、范围、炎症反应程度以及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学认为,该类疾病多  相似文献   

11.
林英豪 《世界中医药》2009,4(4):208-209
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为阴中之阳,在皮肤科临床诊疗中,常见到因肝之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皮肤病。肝与皮肤病的关系突出表现在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上。若气血充盈,气机畅达,则可协调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从而维持整个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协调平衡,皮肤则红润有光泽;若气血亏虚,气机郁滞,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协调失衡,轻者表现为皮肤病变,重则累及脏腑。女子以肝为本,故女性皮肤病更应重视从肝论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治疗各种皮肤病,多从肝论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阳痿证,古今医家,大多从肾论治,尤以补肾阳为主。余在治疗阳痿的实践中,体会到只要肾虚症状不显,或久从肾治乏效者,改从肝论治,常获满意疗效。现举验案四则如下。 1 肝经湿热  相似文献   

13.
14.
多年来,中医将中风病归为年老体弱、积损正衰、肾精亏耗、经络失养,或将息失宜,或外邪侵袭引发致病,故治疗多偏重于滋养肾精或攻邪通络。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病因病机,与以往观点均有很大区别。中风病位在脑,病本在肝、脾,因此临床上从肝脾论治,兼顾气血阴阳的调整,尚能收到一定的疗效。1 中风病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性喜条达;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开窍于口,性恶湿,在志为思是其特有的生理功能。怒则伤肝,忧则伤脾又是肝脾两脏的重要特征,而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大多与…  相似文献   

15.
皮肤病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历代医家多从心肺论治。然而皮肤病还可从脾论治。本文通过分析脾的生理病理,参考临床经验,联系现代科研,论证了皮肤病的出现与脾的相关性,总结出皮肤病从脾治4法,以求更好指导临床皮肤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慢性咳嗽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其基本病机为邪气犯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慢性咳嗽也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文章总结杨胜利主任医师临床经验,探讨从肝脾论治慢性咳嗽的理论依据,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咳嗽运用思路及其现代研究,供同道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王静 《河南中医》2013,33(1):138-139
胃石症初期邪实突出,邪实不除,最易伤正,此时治标尤为重要,中期正气较弱攻补兼施,后期以补为主,扶正祛邪.治疗遵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旨,通腑散结,消导破瘀,健脾化积之治则.标实证治以调畅脾胃气机为先,调畅中焦气机,兼化痰瘀,同时扶正祛邪兼顾,使胃气得降,中州碍运,气机通畅,五脏六腑安和.  相似文献   

19.
江一平 《新中医》1995,27(8):11-12
从肝论治蛋白尿验案江一平尿中的蛋白增多,中医认为是脏腑失调,体内精微外泄的表现。综观目前中医的认识,蛋白尿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气内迫,精微外泄;②脾虚不运,统摄失职;③肾气亏虚,精关不固。此外还有邪热、湿邪、瘀血所为等等。除邪气所为以外,...  相似文献   

20.
急性泄泻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由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或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而使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导致急性泄泻。笔者认为急性泄泻不但与脾胃,而且与肝胆关系密切。1脾胃与肝胆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联系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及腐熟水谷。肝主疏泄,胆贮藏胆汁,在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