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发生过多起发电机组非全相运行事故,主要原因是断路器内部的绝缘拉杆被拉断,断路器操作失灵,三相触头中有一相处于闭合位置,此时由于辅助节点不能正确地反映断路器的实际位置,当进行倒闸操作时,断路器虽然处于非全相状态,但是断路器位置不一致判别元件拒动,不能启动非全相保护,所以非全相保护将拒动,导致非全相事故扩大.文中对类似的非全相保护拒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非全相保护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记述了A变电站运行中发生的一起330 kV SF6高压断路器非全相运行事故.分析指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该断路器B相操动机构拐臂输出轴严重卡滞,断路器B相无法合闸,同时该断路器采用的非全相保护继电器损坏,致使非全相保护失灵,最终导致断路器非全相运行;并针对早期设备上普遍使用的气囊式时间继电器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分相断路器行程走到一半、辅助触点相应处于中间状态、断路器非全相保护拒动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双位置继电器构成的断路器非全相保护方法。将断路器辅助触点引入双位置继电器对应的分合闸回路中,通过断路器辅助触点驱动双位置继电器,利用双位置继电器辅助触点构成非全相保护回路。该方法对断路器分合状态具有自保持功能,克服了断路器行程走到一半时辅助触点无法闭合的中间状态,保证断路器在非分非合状态时,断路器非全相保护可靠动作。  相似文献   

4.
赵毅  刘虎 《山东电力技术》2015,42(10):72-73
220 k V断路器非全相运行时,非全相保护可避免因三相不一致所引起的负序和零序分量损害电气设备。针对某220 k V变电站一起无故障断路器分闸事故,对断路器本体的机构进行了详细检查和测试。得出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误动作是由于内部潮湿,时间继电器延时辅助触点瞬间放电造成短路所致。结合该起误动事故和非全相保护的应用现状,分析所暴露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的非全相保护方案与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文章记述了A变电站运行中发生的一起330 kV SF_6高压断路器非全相运行事故。分析指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该断路器B相操动机构拐臂输出轴严重卡滞,断路器B相无法合闸,同时该断路器采用的非全相保护继电器损坏,致使非全相保护失灵,最终导致断路器非全相运行;并针对早期设备上普遍使用的气囊式时间继电器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断路器在运行中会出现由于某相自动分闸或动作过程中拒合、拒分而引起的非全相运行。分析断路器发生非全相运行原因,规范运行维护以及操作方式防止断路器发生非全相运行。  相似文献   

7.
220 kV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是保障断路器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后备保护。针对一起220 kV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误动的故障,对该类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回路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保护回路设计可靠性差,保护的跳闸出口只由时间继电器的动作决定。为此,通过完善保护的跳闸出口回路并增加继电器自保持回路,使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的跳闸出口由继电器和断路器辅助触点共同决定,并有效避免继电器触点的断弧。该回路的改进消除了继电器误动的隐患,提高了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回路的可靠性,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起由于高压断路器拒动而引起的非全相保护动作故障,详细分析故障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此类故障的防范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非全相工况对发电机及变压器的危害,提出了非全相保护配置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发变组高压侧断路器非全相保护配置现状,分析了国家相关标准对现状的影响。分析了断路器失灵保护和三相不一致保护的配合关系,提出未配置电气量三相不一致保护则可能导致失灵保护拒动。分析了断路器防跳回路和三相不一致保护的配合关系,提出未配置电气量三相不一致保护则可能导致断路器就地跳闸时无法起动防跳。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对策,特别对在不同情况下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时间定值整定原则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0.
张鲁 《电力安全技术》2010,12(4):37-37,49
断路器非全相保护位于断路器本体操作机构箱内,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因此,保护设计上的某些缺陷和现场运行维护的不到位均有可能造成非全相保护误动情况的发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