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短期强化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诺和锐30强化治疗12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指数(BMI)、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FINS/FPG比值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8.3±1.5)d,治疗后FPG、2hPG、HbAlc、TC、TG、LDL-C、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HDL、FINS、2h-INS、F-C、2h-C、HOMA-IS、ISI、FINS/FP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BMI稍有增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用诺和锐30强化降糖,可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间接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索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12周l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e),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zd,时C肽(2hC-P),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lc和HOMA-IR显著下降,而Hns、FC-P、2hlns、2hC-P和HOMA-B显著上升。结论对于血糖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数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p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情况。方法对初诊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每天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2hPG、空腹C肽、HBAIc均明显下降(P〈0.00。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胰岛素细胞功能,迅速控制高血糖,治疗时间短,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2肽(C2P)。结果:治疗后2组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FPG、2hPG、HbA1c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2P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2次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0,30,120 min的血糖和胰岛素值,分别以稳态模型法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β细胞功能,以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状况,以早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经过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而HOMA-β、△I30/△G30显著升高(P〈0.001)。结论: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6.
预混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3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精氨酸刺激试验时的急性胰岛素及C肽反应、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预混胰岛素治疗后,FPG、2hPG、血脂、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精氨酸刺激试验时的急性胰岛素及C肽反应、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12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且具有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58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4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标准馒头餐试验中30及120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cp30、AUCcp120)。结果:治疗4周后,FPG、2hPG明显下降,ISI及Homa-B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5)。反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变化及总量的AUCcp30、AUCcp120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快速稳定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8周的诺和锐30治疗,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诺和锐30治疗后,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周伟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656-165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及C肽分泌。【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较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进行为期10~18 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30 min C肽)。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随防6个月,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β细胞的功能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及显著改善胰岛素分泌和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构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异常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素第一分泌时相异常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自学糖尿病知识;护理干预组以改变知、信、行为目的,由专职糖尿病护士负责指导,采用集体授课、网上咨询、定期家访3种方式,实施教育、监测、保健三位一体的结构式糖尿病教育,进行为期2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两组均观察随访2年,测试糖尿病教育知识,观察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第一分泌时相等。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知识及格率达90%,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胰岛素第一分泌时相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结构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进行教育,可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照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变化,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增加量、胰岛素日用量、血糖日波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FPG、2hPG、HbAlc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增加量、血糖日波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应用可理想控制血糖,减少体质量增加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安全而有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前列环素(PGI2)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组60例,测定体质量、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血浆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FPG、2hPG、FINS、2hINS、HOMA-I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浆6-keto-PGF1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血浆6-keto-PGF1α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82,P0.01)。结论 T2DM患者存在IR,血浆PGI2的代谢终末产物6-keto-PGF1α水平与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病患者的糖代谢影响。【方法】选取本医院60名T2DM合并肾病患者进行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葡萄糖比率(IGR)、HOMA—IR、脂联素(ANP)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等变化,以评价辛伐他汀对T2DM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的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中,各时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胰岛素与C肽在0min和30rain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辛伐他汀治疗后,对比治疗前,FBG、HbA1c、CRP、血糖曲线下面积(AUC)、胰岛素AUC、FINS、ISI、游离脂肪酸(FFA)以及HO-MA—IR均显著下降(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也明显下降(P〈0.01),但是C肽AUC(P〈0.05)以及APN(P〈0.01)均显著上升,而IGR及校正胰岛素反应(CIR)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T2DM合并肾病患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5.
王丽云  谢伯欣  王铮  王翔  张操  宗俊杰 《临床荟萃》2011,26(20):1749-1751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3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每天2次及来得时每天1次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诺和锐30组HbA1c较来得时治疗组明显下降,HbA1c(7.42±1.38)%vs(8.31±1.82)%(P〈0.05)。诺和锐30组PPG显著低于来得时组,(7.82±4.18)mmol/L vs(8.21±3.90)mmol/L(P〈0.05)。诺和锐30组PPG达标率更高,83.0%vs 56.1%(P〈0.05),达标时间更短,(7.85±1.48)天vs(8.25±2.46)天,但低血糖事件较来得时组略高,26.2%vs 12.2%(P〈0.05)。诺和锐30组胰岛素用量高于来得时组,(0.61±0.24)U/kg vs(0.50±0.27)U/kg(P〈0.05),体质量增加也较明显,(5.6±4.6)kg vs(3.0±4.3)kg(P〈0.05)。结论诺和锐30每天2次治疗比来得时每天1次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但低血糖发生率略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三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效果.方法 初诊T2DM患者98例,分为存在胰岛素抵抗(IR)组(HOMA-IR≥5)和不存在胰岛素抵抗(Non-IR)组(HOMA-IR<5);分别接受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Ⅱ)、门冬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glar)、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aspart 30)强化治疗,IR-CSⅡ组20例,IR-glar组22例,IR-aspart 30组23例;Non-IR-CSⅡ组10例,Non-IR-glar组12例,Non-IR-aspart 30组11例.测定6组治疗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C-P)、餐后2 h血糖(2 hPG),采用空腹C-P水平计算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C-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结果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在CSⅡ组少于glar组和aspart 30组(P<0.05或<0.01),glar组与aspart 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达标时Non-IR组胰岛素日用量低于同种治疗方式的IR组(P均<0.01),△HOMA-islet(C-P)高于IR组(P均<0.05),△HOMA-IR(C-P)低于IR组(P<0.05);CSⅡ组△HOMA-IR(C-P)(IR组1.79±0.15,Non-IR组1.51±0.09)和△HOMA-islet(C-P)(IR组4.01±0.21,Non-IR组4.35±0.23)高于glar组(IR组1.63±0.21、3.86±0.12,Non-IR组1.40±0.19、4.03±0.18)和aspart 30组(IR组1.61±0.13、3.88±0.32,Non-IR组1.42±0.11、4.01±0.14,P<0.05或<0.01).结论 三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均可改善伴有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尤以CSⅡ效果更好.但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溶活性和胰岛素抵抗改善的情况。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3例,入院后治疗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胰岛素抵抗用Homa—IR表示。予胰岛素泵治疗两周后停止胰岛素泵,第2天行OGTT实验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结果胰岛素泵治疗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P〈0.01),糖化血红蛋白从治疗前(8.6±3.1)%降至(7.1±1.6)%,且未见明显低血糖。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为3.26±0.85mmoL/L,治疗后为1.81±0.78mmoL/L(P〈0.05),三酰甘油治疗前2.86±0.85mmoL/L,治疗后1.92±0.64mmoL/L(P〈0.01)。纤溶活性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从治疗前0.225±0.113IU/ml升高至0.457±0.177IU/ml(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从治疗前0.898±0.168AU/ml/L降至0.533±0.215AU/ml(P〈0.05)。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为4.11±0.85,治疗后为2.42±0.91(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改善脂质代谢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BMI≥25 kg/m2分为肥胖组(OB组)与非肥胖组(NOB组),每组20例.两组均进行1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检测入院时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C肽(FCP),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两组FBG、2hPG,血糖达标天数及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的差异.[结果]OB组较NOB组WHR、BMI、FINS、FCP、HOMA-IR及HOMA-β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均可使两组血糖达标,OB组较NOB组达标时间明显缩短( P <0.01),但OB组胰岛素用量高于NOB组( P <0.05).[结论]初诊肥胖型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及储备功能较好,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较非肥胖型T2DM能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