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6)
城市是人类聚集的产物,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和内涵与城市人民的精神紧紧相连,民俗和文化依然成为城市人们聚集的纽带,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行为。本文通过解析信阳的民俗文化与区域环境,以此来分析信阳地区居民的生活和行为、信阳城市的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城市集中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全部重要含义,凝聚了文明的力量和文化,城市文化培育了人类的精神思想。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族的人们构想并创造了十分丰富的城市文化,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理想城市和城市形态,多元文化的聚集与交融是城市的特质。世界的多样性在城市的多样性中得以集中展示,城市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寻求和谐发展,寻求历史文化与空间的连续性。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现出他们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最独特的创造力。城市文化表现为制度、空间、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建筑、社会生活、物质文明、行为模式、宗教信仰、文  相似文献   

3.
保持旧城城市生活的多样性是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重要途径和本质追求,也是传承地域建筑文化、提升旧城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现场调查数据及环境行为学分析,以参与观察的视角,从环境与行为相互作用的角度,总结了若干承载广州西关传统城市生活的行为空间模式,以期对未来广州西关的环境改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空间与人的运动规律往往存在某种联系,而在城市设计中人群的自发性聚集行为是一个对空间规划很有意义的现象。文章将通过分析空间句法中intensity、nach、截面流量、小区户数、商户数量、观测到的自发性聚集点数量与位置和聚集行为的相关性,发觉城市中人群自发性的聚集行为对聚集位置的选择规律,从而因势利导、由下而上地对旧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改良,达到完善该地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目的,建立更加集约、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5.
寒地城市居住区的公共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区的公共环境提供交往与共享的空间,并体现出社会性与地域文化。寒地城市居住区的公共环境应针对寒冷气候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根据不同人群的行为活动分类以及不同年龄人群的行为需求来指导设计,变不利的气候因素为城市的地方特色,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6.
城市层面,出行在街道的聚集程度能够体现不同街段对城市公共生活的意义。既往街道网络量化研究存在局限性。基于空间句法线段模型改进,将对街段的研究置于城市街道网络中,从城市层面评价出行在不同街段中的聚集度:首先,收集研究区域基础数据,选取适宜拓扑半径,运用空间句法线段模型计算各出行方式的街道网络可达性;其次,依据不同出行方式在当地占比,进行附加权重的叠合计算,对街道网络聚集度进行分级与评价;最后,探讨街道网络出行聚集度评价对沿街空间功能的调整与容量的框定,以及关键性节点与街段的选取及再设计方面的意义。街道网络出行聚集度评价为全局性认识各街段的城市公共生活价值提供参考,有助于面向城市公共生活回归的街道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城市洪涝灾害概况城市是一个国家政治、金融、产业与文化的中心。城市在聚集人口与财富的同时,也聚集了风险。自古以来,我国有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目前,我国现有城市657座,均不同程度受到江河洪水、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及局地暴雨等各种类型洪涝灾害的威胁,平均每年全国都有百余座城市遭受洪涝灾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传承历史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发生的“舞台”,支持着城市市民的公共生活与各种行为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素质、塑造公众良好行为风尚。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雕塑是重要的城市文化遗产,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反映人类过去生存状态、人类的创造力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有力物证,是城市文明的纪念碑,蕴含了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深厚底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特色和性格,甚至影响着城市的定位。这些城市雕塑文化遗产经过历史的沧桑依然存留在城市的空间中,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对城市的风貌、城市空间的划定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媛  位欣  刘晨阳  吴思 《华中建筑》2023,(8):138-142
文化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文化为核心要素的城市发展驱动模式对城市空间组织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聚焦文化博览区——这一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定核心功能区类型,辨析文化博览区与文化空间、文化集群、文化区等相关内涵差异,以文化博览空间特征与聚集机制为研究切入点,选取国内外城市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空间构成模式层面进行分类研究,探索城市核心文化要素支撑、城市更新影响、政策管理模式驱动下的文化博览空间聚集模式与机制,为我国文化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和人流聚集的中心,而且是融合城市历史文化,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公共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成都天府广场,就因其特殊的政治和历史渊源,以及不可替代的地域因素,而成为集会游行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东部沿海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中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选择进城务工,让孩子在城市内生活,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城市成为多民族聚集的集中地,而城市内不同民族之间,以及城市人口与农村牧区人口之间的差异也会增多,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民族群体间的冲突。因此,用新思路来对待和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对于促进各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最终实现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北京城市更新中对商业分布自组织规律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以白塔寺地区为例,基于笔者实地调研的商业分布和社会聚集数据,量化分析了11年跨度间该地区街道精度的商业数量变化的空间规律,各细分业态社区生活服务商业分布的距离和拓扑规律,以及社会聚集受功能、人口及空间形态因素的复合影响。本研究发现城市商业-社区商业-社会聚集的行为等级差异与街道网络中拓扑结构的尺度差异有对应关系,且各细分业态社区商业的分布受距离和拓扑两种规律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创新绿化科技 修养城市生态。城市作为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是各类经济社会活动资源消耗高度聚集的地方,也是人们生产、生活、休养生息之所在。加快城市绿化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人性的回归──城市步行空间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的城市生活需求与行为特征入手,分析了创造城市步行空间对城市生活诸方面的意义。由步行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出发,探讨了现代城市步行空间的特征以及城市步行空间的空间组织手段,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快速的城市建设导致我们生活的地方千篇一律,大到城市布局,小到统一化的公交候车亭,城市逐渐丧失了特色的地域文化内容,只有在城市的景区以及有自然要素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些差异。城市文化与人民生活的脱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嘉兴市公交车候车亭设计为范本,致力于将城市文化辐射到城市边角的公交候车亭这一公共空间上,实现文化与生活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19.
居住区规划是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工程技术问题,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以及美学等领域。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及城市的经济发展。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反应一个城市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顾涛 《中州建设》2009,(15):24-27
走出信阳火车出站口,看到的是顿具现代感特色的车站广场以及四面井然有序的商业街,不禁感叹城市窗口干净而有条理的规划,不用细逛,信阳美丽的形象已深深留在了人们记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