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Z油田是西滨临海盆地大型凝析油气田,年产量达200万吨,约90%的产油量是通过气举采油获得。为了保障气举井的正常生产,工况测试成为了气举井生产状态判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流压、流温梯度测试法的原理和数据分析,列举了正常气举工况、多点注气、油管刺漏、管脚注气四种较常见工况的现场分析实例,可看出流压、流温梯度测试法在判断气举井工况方面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结合现场应用效果,该流压、流温梯度测试法对Z油田气举井正常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为Z油田气举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庆探区深层气井多为低气液比的特点,在试气试采阶段井筒积液是压后试气排液求产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准确预测井筒积液问题,采用气举工艺排液,降低井底流压,提高返排效率,有利于试气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主要以临界携液流量法和折算压力的方法综合判断井筒是否积液。  相似文献   

3.
柱塞气举在气井排水采气和低压、低产油井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柱塞气举设计计算却相当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探索性的外加气源柱塞气举工艺设计方法,该方法以井底为节点,对油井进行流入流出节点分析,油(气)层流入曲线按照油(气)井产能计算方法计算,井筒流出曲线按照Foss--Gaul经验计算法计算,通过节点分析获得柱塞的运行参数,即最小井口套压、最大井口套压、平均井口套压、单循环举升所需气量、柱塞循环次数和井底流压。  相似文献   

4.
对于CO2驱、吞吐、气举井来说,准确预测井筒内流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对于方案设计和参数优化至关重要。本文全面分析了低温液态CO2与地层及井筒流体以传导、辐射、对流形式的换热情况,并且综合考虑了注入速度、注入时间等参数的变化对井筒内流体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最终提出预测注入CO2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并实现程序化。以F18-138注入井实测数据为例加以验证,证实了该计算方法完全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预测了SS1-4天然气井CO2气举井筒流体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气举排液多点注气的问题,根据气举井筒流态的变化,按照不同气举方式,对卸载阀、工作阀、注气量等气举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合产能方程,编制了气举排液软件,此软件方案应用于青海油田某气井的复产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气举采油及气举阀工况诊断原理的分析,了解温度在气举井工况诊断中的作用。利用温度曲线分析判断气举井工况,提高了资料分析的准确性,对于气举阀的工作状态和油管漏失的判断更加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蒸汽驱生产井井筒温度实时准确计算的目的,应用传热学和两相流理论,以它们为基础,用能量守恒作为依据,通过温度和压力对热物理参数的影响,并且着重考虑了蒸汽驱受效层对地层温度温梯度变化的影响,推导出蒸汽驱井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方程,建立了井筒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生产,即间歇出油是连续气举生产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液体产量减少甚至是无产量,因此,气举井的稳定性分析与判断对准确预测气举井稳定运行的界限从而降低成本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气举井的流动不稳定性问题,建立了一个气举井模型,在该模型和现有稳定准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气举稳定性图版。该图版显示了系统稳定和不稳定的运行范围,以及运行界限,并与现场数据进行了比较,理论图版与实际结果一致。稳定性图版为设计和操作连续流动气举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生产,即间歇出油是连续气举生产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液体产量减少甚至是无产量,因此,气举井的稳定性分析与判断对准确预测气举井稳定运行的界限从而降低成本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气举井的流动不稳定性问题,建立了一个气举井模型,在该模型和现有稳定准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气举稳定性图版。该图版显示了系统稳定和不稳定的运行范围,以及运行界限,并与现场数据进行了比较,理论图版与实际结果一致。稳定性图版为设计和操作连续流动气举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CO2与烃类气体不同,相态变化复杂,CO2气井的井筒温度、压力分布主要靠测试手段获取,但常因结冰和井况异常等原因无法测试,因此研究可靠的理论算法是必要的。本文中对流压、流温和静压、静温进行计算,流温计算采用Ramy方法,压力计算采用Cullender-Smith方法,经实例验证该算法能够满足工程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钻井起下钻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导致溢流或井喷,而此时钻头不在井底,U形管原理不能描述此时的井眼状况。针对该种情况,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通过分析钻头不在井底时溢流,关井和压井期间的井筒流体特性,建立了钻头不在井底的Y形管模型。利用Y形管的3个分支结构代表钻头不在井底工况下钻柱,环空和钻头以下井眼3部分,钻柱和环空部分的井筒压力特性可以用典型U形管原理分析,当分析关井和压井期间井底压力等压井参数时,应考虑钻头以下井段的流体特性,即Y形管结构下部分支的流体特性,据此,应用Y形管描述钻头不在井底工况下整个井筒的压力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不稳定试井压力测试中,由于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常常造成录取的资料无法进行有效解释,从而无法获得地层参数。通过井下关井能够有效减小井筒容积,从而减小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一种可靠的井下关井工具(Shut-in Tool)并对其近期在渤海地区压力降落测试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于常规连续气举采油而言,由于注气压力和工作阀以下的液柱压力直接作用在油层上,导致生产压差降低等,影响气举井的产量。为弥补常规连续气举采油过程中工艺的不足,本文通过对气举负压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描述,介绍了一种负压泵连续气举采油技术,该技术是把连续气举与气举负压泵工作特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气举装置和负压泵的优势,通过地面试验优选出气举负压泵的最佳生产参数,使得该项技术能明显提高油井的举升效率和产量,为人工举升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法是利用气井自身能量推动油管内的柱塞举水,不需要其他动力设备、生产成本低。该工艺是间歇气举的一种特殊形式,柱塞作为一种固体的密封界面,将举升气体和被举升的液体分开,减少气体窜流和液体回落,提高举升气体的效率。柱塞气举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层,但当地层能量不足时,也向井内注气;下柱塞时先降低井筒内的液柱高度,恢复一定的油压提高井的举升能量。柱塞气举还可以由于易结蜡,结垢的油气井,沿油管上下来回的柱塞可以干扰破坏结蜡结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稠油、超稠油井生产过程中的过泵加热工艺要求,利用高温传感器实时获取井压、井温数据,通过过泵加热电缆传输至地面控制系统,实现了稠油、超稠油过泵加热井生产过程中井底流温、流压资料的直读监测及数字化处理,为油藏开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井下动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南堡油田1-3人工岛自2008年投产以来整体以气举采油方式为主,开发十余年,随着含水升高和地层能量下降,如何提高气举井举升效率关系到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整体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气举宏观控制图、井下管柱结构优化、历史井筒压力和实测工况资料的气举井特征曲线等大数据,相继研究了加深气举、组合式声波射流气举阀、中空柱塞气举、优化配气现场计算方法修正等技术,较大幅度的提高了气举井的开发效果,达到了节约日注气量的目的,也为国内外同类型油田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达到油田稳产以及较高采出程度的要求,必须要有相应的合理注采参数。机采井合理流压界限是以地层压力不变、泵效最优化为目标来确定的,只考虑井筒内气体对泵效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注采动态调整及地层压力的变化对合理流压范围确定的影响。因此,开展了不同区块机采井合理井底流压界限研究,考虑注采比动态调整、合理保持地层压力等条件,在确保产出最优化的情况下,实现在不同开采时期动态调整不同区块合理井底流压界限的目的,为机采井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气举采油后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地层能量下降、供液不足、地面间歇排液、气举举升效率低的问题,海上油井由于修井作业费用高,为了延长单次作业后生产的时间,通常不能像陆地油田那样经常起、下气举管柱,从而更换气举阀,调整气举方案,为此,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海上气举生产的气举方案调整方法。该方法从井筒气液两相管流的理论出发,在对地面注气压力、注气量与井下气举阀打开状态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在原气举方案上进行调整的步骤、及约束条件,从而提出了利用气举响应分析对原气举方案进行调整的方法,并对海上某典型井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方案在海上油井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气举方案调整方法由于只需调整地面气举参数,不需更换原管柱,不但有效解决了地面间歇排液,气举效率降低的问题,还节省了海上油井修井的作业费用,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应用到陆地油井。  相似文献   

19.
人工举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大斜度井、水平井等复杂井型越来越多,对人工举升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探讨了有杆泵、螺杆泵、电潜泵、气举等举升工艺技术现状及优缺点,对喷射泵-电潜泵组合深抽工艺、喷射泵-有杆泵接替举升工艺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冀东油田堡古2区块,大部分井在钻探过程中多次发生井漏、溢流等工程复杂事故,严重影响了勘探速度和完钻建井周期。由于综合录井采集泵压、钻井液流量、出入口密度、出入口温度、钻井液池体积等录井参数不能提前或及时判断出井漏、溢流情况,且独立的某个参数很难准确、客观地反映钻井状态。针对堡古2区块存在的井漏、溢流等问题,应用随钻地层压力预监测技术预防井漏、溢流等复杂工况发生。在钻前预测时,收集邻井测井、工程数据等资料,分析漏失、溢流层位及原因,提出合理预防建议;在钻中监测时,根据现场综合录井参数,应用地层压力、水力学软件实时计算分析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循环当量密度、井筒流态和井眼净化,通过这些参数实时分析目前是否可能发生井漏、溢流等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使钻井液参数、工程参数保持在安全的钻井状态。通过现场堡古2区块一口井的实践,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对提前或及时预防井漏、溢流等复杂工况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