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毕业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科大学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18名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 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前三位依次为考试(就业)失败或不理想、升学或就业有压力、被人误会或错怪;应激量前三位依次为升学或就业有压力、考试(就业)失败或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男女生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毕业生对应激性生活事件以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为主;毕业生的消极方式与近一年的生活事件的应激总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就业问题是毕业生首要的应激生活事件,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军校医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军校医学生应激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为军校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试某军校医学生 1 56名。结果 生活事件的应激量与成熟应付方式 (解决问题与求助因子 )呈负相关或无相关 ;与不成熟及混合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 )。男女生比较 ,男生大多数生活事件应激量小于女生 (P <0 .0 1 ) ;自责、幻想、退避应付因子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P <0 .0 5)。女生生活事件应激量大多与不成熟和混合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 ) ,与成熟方式呈负相关。男生部分事件应激量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或 <0 .0 5) ,与成熟和混合方式呈负相关或弱相关。结论 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应激量正相关。矫正学员应付方式是军校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紧张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科学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乡市 3所高校 6 0 7名一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 ,分别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结果  6 0 7名大学生有心理症状 ,占 14 .99% ;心理问题组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心理问题组消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积极因子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心理问题组SCL - 90总分和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 ,与积极应对因子分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紧张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和压力反应问卷(SRQ)对河南2所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要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男生生活事件部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学生人际关系得分最高;主要采用成熟应对方式,男生求助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大学生应激反应符合正常水平。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间显著相关;不成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5.8%),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黄锟  陶芳标  高茗  李光友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5-896,898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激强度以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所中专学校1602名在校女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焦虑、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事件评定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应对方式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定。结果中专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4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92%。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方面的问题,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女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明显症状者,其积极应对较少而消极应对的倾向大。应激量高、消极应对水平高的女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高年级、积极应对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中专女生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较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6.
陈小琴  张进辅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10-1511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重庆市2所师范院校的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师范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与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46%.结论 应对方式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不良抑郁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BI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分层整群从郑州市、平顶山市4所高校抽取1 49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6%,男生(9.2%)高于女生(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P<0.01).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47,P值均<0.01).冲动性人格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直接=0.21,β间接=0.2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通过其冲动性人格影响自杀意念.对于冲动性较高的大学生可以从认知、行为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应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一系列的压力,而生活事件又是构成这些压力的主要应激源,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概念、分类、差异性研究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有显著相关;生活事件对PTSD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显著,解释了PTSD总分变异的16%,再体验变异的12%,逃避及麻木变异的11%,过度警觉变异的14%。结论生活事件会影响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生活事件可以造成个人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应或应对[1].众多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关[2-5].生活事件能否引起心理生理反应进而导致心身问题,不仅取决于生活事件本身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程度,还受个体的应对方式、归因风格、自我认知评价、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3,6].应对方式为人们对内外环境要求以及由此产生情绪困扰而采用的应对方法、手段或策略[7].有关研究已表明,应对方式主要是作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起作用[2-3].本研究以阿瓦山区佤族和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该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ACEs)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减少其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Es问卷和应付方式调查表对某医学院校1 071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探讨应对方式与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关系。结果医学生在儿童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虐待和忽视,67.69%的研究对象在18岁以前经历过至少1种ACE(即ACE评分≥1),48.74%的研究对象经历过至少2种ACE(即ACE评分≥2),而4.76%的研究对象经历过至少5种ACE(即ACE评分≥5)。应付方式上,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责和退避2个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儿童期不良经历得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4种应付方式均呈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和求助2个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均呈负相关。结论儿童期不良经历可能会对医学生应付方式产生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密切合作,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及不成熟应付方式的产生,从而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薛朝霞  梁九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71-1073,1076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月经初潮早发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无锡市市区调查26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3 865名,筛选出192名初潮早发女生(初潮年龄<11岁),采用1∶2配对的对比研究方法,对192例初潮早发女孩及对照女孩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10项负性生活事件中有9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考试失败或不理想、感到受人歧视或冷遇、经常与同学发生纠纷、预期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感到升学压力大等均进入多因素模型。结论女性月经初潮早发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工读生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杭州市工读学校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工读生的应付方式以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为主:工读生的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因子和总应激量与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呈正相关,成熟型应付方式、混合型应付方式与工读生的各生活事件因子间并没有显著相关。结论工读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40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1)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t=0.23,P<0.001);2)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Z=2.80,P<0.01)。结论 压力性生活事件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风险因素,而消极应对方式是其重要的内在中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孕期职业应激和不良生活事件对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以某省2家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孕周≥28周且<42周、体重<2500 g的单胎、活产、无畸形的438例低体重儿为病例组,按1:1匹配的原则,选择同一家医院分娩、新生儿同性别、分娩时间不超过1周的438例足月正常体重儿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其母亲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产妇一般情况、职业应激和孕期不良生活事件等.在控制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月人均收入等因素后,应用条件logisfic回归探讨孕期职业应激和不良生活事件对低体重儿的影响.结果 与低技术使用度和低工作决策相比,拥有高技术使用度(OR=0.62;95%CI=0.43~0.91)和高工作决策(OR=0.67;95%CI=0.46~0.97)可明显降低低体重儿的危险性.与孕期未发生生活事件的孕妇相比,在孕中期生活事件指数3分及以上(OR:18.85:95%CI=1.58~225.02)、孕晚期生活事件指数1分(OR=2.67;95%CI=1.14~6.28)、整个孕期生活事件指数2分(OR=2.80;95%CI=1.04~7.52)和≥3分(OR=2.94;95%CI=1.22-7.09)是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可影响低体重儿的发生,且不同孕期发生的不良生活事件对低体重儿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索厦门市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厦门市1 1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就群体而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因素构成中学生主要的应激源;对个体来说,亲友死亡、亲友患急重病等事件的应激量最大。女生、初中生、普通中学学生面临更多来自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等各方面的心理应激,而厦门市岛内外学生则几乎没有差异。结论 应根据生活事件特点对不同学生亚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相似文献   

18.
张秀阁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7):814-816,820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对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关系的中介效应,为减轻大学生择业焦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天津市3所423名高校毕业生的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应对方式对二者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 在完美主义的3个因子中,只有差异因子与择业焦虑各个因子以及总分显著相关,差异因子与自责、幻想和退避3个不成熟应对方式显著相关,择业焦虑总分与不成熟应对方式显著相关(P值均<0.05).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完美主义差异因子与择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35.结论 应通过缩小择业目标与实际就业环境的差距以及降低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来降低学生的择业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学生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专业性干预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重庆市开县和万州区选择4所小学,使用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同伴提名和友谊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积极的孤独感应对方式、社会喜好、积极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孤独感应对方式、消极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儿童的孤独感应对方式通过2组中介作用来影响孤独感,分别是孤独感应对方式→社会喜好→孤独感以及孤独感应对方式→友谊质量→孤独感。结论同伴关系是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