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养及鉴定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方法首先提取大鼠肾小球并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处理,然后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对生长的细胞定期行光镜及免疫化学色等鉴定。结果培养的肾小球3d后可见细胞生长,14d时镜下细胞多呈星状或纺锤状们有不规则的突起。  相似文献   

2.
肾小球系膜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小球系膜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Improvementofglomerularmesangialcellculture10vitro辛榕,卞修武,谯怡然(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教研室)630038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有一定难度。1975年Fish...  相似文献   

3.
体外研究证明,周期性机械地牵拉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系膜细胞能增加Ⅳ型胶原、纤连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高肾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系膜细胞受牵拉,产生细胞外基质增加,肾小球肥大失代偿,引起肾小球进行性损伤,最终发展为肾小球硬化。以往,消炎痛为代表的非甾体...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系膜细胞及肾皮质切片测定了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同时,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及肾小球应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细胞的DNA合成。结果提示,不论在系膜细胞还是肾小球细胞,PCNA阳性细胞计数与^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康文臻  刘俊彬 《医学争鸣》1994,15(6):447-449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能否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在其中复制,能否引起细胞病变,方法:用HFRSV76-118株,SR-11株和陈株分别攻击体外传代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结果:于培养第一代即在受染细胞的胞浆中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阳性细胞数及胞浆内抗原的含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感染细胞在光镜下未见明显病理损害,结论:HFRSV可以感染体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可以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经筛网及酶消化方法分离大鼠肾小球,在体外培养,15 ̄20d出现系膜细胞生长高峰。运用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在吞噬刺激物的同时能释H2O2的原理来测定膜的吞噬功能。结果表明:经胰蛋白酶消化的肾小球容易贴壁、生长良好,系膜细胞在体外具有吞噬功能。采用的测定方法具有简便、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肾脏病学     
肾脏病学林善锬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肾脏病学的研究在过去一年中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研究手段方面,在原有利用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肾小球内皮细胞、腹膜间皮细胞也体外培养成功并应用于研究。另外,基因表达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简便的大鼠足细胞原代培养体系,检测其去氧肾上腺素(Neph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无菌取肾,分离肾皮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肾小球,培养9~10d,胰蛋白酶差异消化法传代,过筛去除肾小球继续培养5~7 d:形态学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足细胞鉴定;流式细胞仪分析足细胞纯度;实时定量PCR(q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比较前三代足细胞中Neph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接种5d后大部分肾小球贴壁,肾小球周围有细胞爬出,其最外缘有树枝状细胞分布,形态学及特异性抗体Nephrin、WT-1鉴定为足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足细胞纯度为94.7%;间接免疫荧光和qRT-PCR均显示:与第二、三代足细胞相比,第一代足细胞中Nephr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高(均P<0.05);Western blot示体外培养大鼠足细胞表达两种分子量的Nephrin,且第一代足细胞Nephrin灰度值高于第二、三代足细胞(P<0.05).结论 酶消化法结合差异过筛法接种可促进肾小球贴壁,有利于培养纯度高的足细胞;大鼠足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能特异性表达Nephrin结构及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人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和鉴定。方法先用梯度筛网法获得高纯度肾微血管球,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肾微血管球内获取内皮细胞,再用单克隆增殖法进行纯化、体外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Ⅷ因子相关抗原,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Weibel-Palade小体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出高纯度人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并传代培养12代。该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细胞浆中可见Weibel-Palade小体。结论本实验成功培养出人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并予以传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刺激,观察LDL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LDL(0,25,50,100,150μg/ml)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水平,以台盼蓝染色检测LDL对系膜细胞的毒性作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透射电镜观察系膜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α-SMA、CTGF、Ⅳ型胶原及FN的表达。结果在LDL作用下,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变为长梭形,透射电镜下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显示α-SMA、CTGF、Ⅳ型胶原及FN表达增强。结论在LDL刺激下,系膜细胞可以发生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重复性好、传代次数多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体外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麻醉状态、无菌条件下取得大鼠的肾脏,用3种不同目数的不锈钢筛网提取肾小球,搜集到的肾小球分别加入2.5 g/L、0.5异/LⅣ型胶原酶及2 g/L Ⅱ型胶原酶各5 mL,分别在37 ℃水浴箱中振荡消化20 min、30 min、25min,然后接种肾小球,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Ⅱ型、Ⅳ型胶原酶3种不同浓度作用不同的消化时间,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生长状况不同,Ⅳ型胶原酶(2.5 g/L)消化20 min的为最佳.结论:培养的细胞为肾小球系膜细胞,用Ⅳ型胶原酶(2.5 g/L)消化20 min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系膜细胞活性(A值),并与地塞米松进行比较。结果:当姜黄素浓度≥6.25μmol/L时,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当姜黄素浓度≥50 μmol/L时,姜黄素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troglitazone对LPS或高浓度葡萄糖作用的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mPGE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LPS或高浓度葡萄糖分别与不同浓度troglitazone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mPGEs浓度。结果:LPS(10 μg/ml) 或5%葡萄糖均可使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mPGEs明显增高。10~20 nmol/L的troglitazone可明显抑制LPS(10 μg/ml)和5%葡萄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mPGEs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P<0.05)。结论:LPS和5%葡萄糖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mPGE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PAR-γ激动剂troglitazone可明显抑制两者所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mPGEs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体外制备的AGEs干预系膜细胞及同一浓度的AGEs干预细胞不同时间。应用RT-PCR检测细胞中CTGF和FN的mRNA水平。结果:随着AGEs干预浓度的增加或干预时间的延长,系膜细胞CTGF和FN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结论:AGEs可导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和FNmRNA的表达增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原代培养及鉴定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探索分离、培养GMC的最佳条件.方法: 对大鼠双肾灌洗后,筛网滤过分离肾小球,并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处理,然后种植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同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亚代GMC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的表达,鉴定GMC,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 种植4 d后,约80%肾小球贴壁,可见卵圆形上皮细胞生长,18 d左右镜下细胞多呈星状或三角形并伴有不规则的突起,21 d后细胞生长密集, 细胞团簇之间形成网络.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证实抗α-SMA及抗Vimentin染色阳性,而抗Cytokeratin、抗Ⅷ因子抗体染色为阴性.GMC亚代倍增时间为4 d. 结论: 结果表明,用改良的培养方法成功率高,培养的细胞为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相似文献   

16.
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47  
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具有多种功能,如分泌细胞基质,产生细胞因子,并具有吞噬清除大分子物质以及类似平滑肌纫胞的收缩功能,是肾小球中功能最活跃的一类细胞。因此GMC的体外培养是研究肾功能、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本中心近年来成功地进行了大鼠、成人以及胎儿肾系膜细胞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球硬化的重要病理特征是进行性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细胞的丧失。在肾小球炎症过程中 ,细胞过度凋亡导致细胞减少是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原因[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是引起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2 ,3] ,低浓度的Ox-LDL(<10 0 μg/ml)抑制系膜细胞增殖 ,促进系膜细胞凋亡[4 ] ,但Ox -LDL诱导系膜细胞过度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实验 ,以探讨Ox-LDL诱导系膜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为寻找延缓肾小球硬化的有效方法提供新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Bax及Bc…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RAP抗体对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RAP基因表达调控。方法:受体相关蛋白(RAP)多抗,作用于体外分离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12小时,以模拟Heymann肾炎(HN)模型体内循环抗体作用于肾小球发病过程,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肾小球足突细胞受体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结果:RAP多抗作用于培养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使得细胞RAP基因表达增高。结论:RAP循环抗体调控肾小球上皮  相似文献   

19.
福辛普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层粘连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FOS)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产生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及FOS防治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方法 按经典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转种培养后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LPS+FOs组。采用ELISA法测定GMC培养上清液LN含量,荧光半定量PCR方法检测LNmRNA的表达。结果 LPS组GMC分泌LN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PS+FOS组GMC分泌LN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LPS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FOS从蛋白和mRNA两个水平对体外培养大鼠GMC产生的LN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FOS抑制GMC产生ECM可能是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谭春兰  陆晓华  黎伟  杨桢华 《右江医学》2012,40(3):314-317,456
目的探讨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表达转化生子因子(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传代后分为正常组(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高糖A组(葡萄糖浓度为15mmol/L)、高糖B组(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分别培养12h、24h、48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细胞TGF-β1和PDGF-BB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和PDGF-BB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组细胞可表达TGF-β1及PDGF-BB;②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各组细胞TGF-β1和PDGF-B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③与高糖A组比较,高糖B组系膜细胞中TGF-β1和PDGF-B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结论高糖刺激可以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和PDGF-BB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