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淀粉胚乳发育期间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淀粉胚乳在发育过程中经历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小麦淀粉胚乳的DNA在发育的特定阶段呈现梯状电泳条带,用乙烯处理使DNA片段化发生的时间提前,而且ABA处理虽然不能推迟DNA片段化的发生时间,但能减弱DNA片段化的程度.小麦淀粉胚乳细胞在PCD过程中出现某些动植物细胞凋亡的共同的结构变化特征,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变化.如染色质凝聚后仅少数染色质块发生趋边化;细胞核在PCD过程中最先开始衰退,细胞核解体时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细胞核解体后细胞并未死亡,在胞质中仍在合成和积累淀粉和储藏蛋白,直到细胞被淀粉充满,细胞才死亡;不形成凋亡小体,死亡的淀粉胚乳细胞成为营养物质的储藏库.因此小麦淀粉胚乳细胞的PCD是一种特殊形式的PCD.  相似文献   

2.
探讨ERp57基因表达沉默对人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CRT表达和定位的影响。利用siRNA技术获得ERp57基因表达沉默的人A549肺癌细胞株,分析该细胞株中ERp57基因以及CRT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CRT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成功获得ERp57基因表达沉默的人A549肺癌细胞株。在该细胞中,CRT表达上调但仍定位于内质网中。用米托蒽醌处理对照细胞14 h后,可使CRT大量转移到细胞膜表面并发生簇集,但在ERp57表达沉默的细胞中,CRT的膜转移和簇集现象不明显。细胞凋亡分析显示,米托蒽醌处理细胞48 h后,所有细胞均出现凋亡细胞典型细胞核固缩、分裂现象。试验证明抑制ERp57蛋白表达会增加A549肺癌细胞中CRT的含量,但同时也阻断蒽环类药物诱导的CRT膜转移,提示ERp57也是介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凋亡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探究肾癌细胞系经虫草素给药刺激后,细胞凋亡及迁移的机制。体外培养肾癌786-O细胞系和肾癌ACHN细胞系,采用MTT法、细胞迁移实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验不同浓度虫草素处理肾癌细胞系增殖抑制率、细胞迁移情况、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核形态差异,检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探究虫草素诱导肾癌细胞的凋亡机制。随着浓度剂量提高,虫草素能够显著促进肾癌细胞系凋亡,抑制迁移。形态学研究表明,HE染色观察发现癌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并且细胞核明显变大。免疫荧光染色发现MMP-2、MMP-9和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Casepase-3和Casepase-7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肾癌细胞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肾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化疗药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抗癌作用。然而,癌细胞容易获得逃避凋亡的能力,对当前的化疗产生抵抗。在这种情况下,诱导癌细胞中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改善化疗耐药的现状,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副凋亡(paraptosis)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属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表现为来源于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的细胞质广泛的空泡化。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副凋亡的相关背景以及抗肿瘤药物诱导副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胃癌化疗敏感及化疗耐药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胃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表达异常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的方法检测IGFBP3在化疗药物敏感的胃癌细胞AZ521、SC-M1,对应顺铂耐药细胞AZ521/cisplatin、SC-M1/cisplatin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降低和增加IGFBP3表达量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试剂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的变化;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IGFBP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IGFBP3在化疗耐受的胃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低于化疗敏感的胃癌细胞及组织(P0.05);在敏感细胞中干扰IGFBP3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的耐药性,而在耐药细胞中恢复IGFBP3表达可显著逆转耐药性;MSP结果显示,IGFBP3的表达受DNA甲基化调控,耐药细胞中IGFBP3启动子高甲基化导致其表达下降(P0.05);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DAC)处理耐药的胃癌细胞,可恢复IGFBP3表达,并提高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P0.05)。结论:IGFBP3启动子区发生DNA高甲基化导致其表达下降,使得化疗药物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的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胃癌细胞的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50—800μmol/L)和硫酸亚铁(2.5—40μmol/L)系统生成以羟自由基为主的各种程度氧胁迫,使之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本文所采用的不同程度的氧胁迫均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低水平氧胁迫可使肝癌细胞失去某些恶性特征,趋向分化,表现为细胞表面对Con-A的凝集力、甲胎蛋白含量、γ-谷氨酰转肽酶和酪氨酸-α-酮戊二酸转氨基酶活性都朝着分化方向变化,差异显著。分化后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在分化过程中,出现一定量的凋亡细胞。随着氧胁迫程度的增高,凋亡细胞增多,表现为非贴壁细胞增多,细胞体积变小,染色质凝缩在核膜边缘,呈新月形,核碎裂,但质膜完整。细胞核中DNA降解成大约21.2kbp大小的大片段DNA。有望通过严格控制氧胁迫程度来减慢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分化和凋亡,使恶性细胞逆转成良性细胞。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04,39(5):55-55
日本京都大家教授成宫周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宣布,他们发现了与细胞核分裂相关的蛋白质,这对探索细胞内染色体异常诱发癌症的机理大有帮助。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与细胞核分裂相关的蛋白质有两种,分别是“cDc42”和“mDia3”。在用人的子宫上皮细胞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让细胞中控制合成“cDc42”蛋白质的基因不起作用之后,发现细胞核不发生分裂。研究人员认为,”cDc42”蛋白质决定细胞是否具有活性,与“cDc42”结合在一起的“mDia3”蛋白质的活化,则对细胞核分裂的正常进行起着辅助作用。肠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癌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时,细…  相似文献   

8.
核/质转运和细胞凋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内过程,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的凋亡损伤伴随着多种多样的促凋亡因子在细胞质激活并进入细胞核。DNA损伤产生的死亡信号也需要传递到细胞的各个部位,来确保细胞死亡的协调执行。因此,凋亡信号的核/质穿梭是细胞凋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首次发现牛初乳中富含miR-30a.取牛初乳中富含miR-30a的组分处理用顺铂化疗的癌细胞,能显著地抑制癌细胞自噬,促进癌细胞凋亡:单独使用顺铂化疗18 h的癌细胞凋亡率为12.5%,而化疗的同时施加富含miR-30a的牛初乳组分18 h后癌细胞凋亡率为56.5%.用这种富含miR-30a的牛初乳组分饲喂顺铂化疗的荷瘤小鼠,能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化疗小鼠饲喂牛初乳组分后,肿瘤直径自6 mm缩小为4.5 mm,而单独用顺铂化疗的肿瘤直径约8 mm.因此富含miR-30a的牛初乳组分能增进化疗药物的疗效.施用牛初乳组分,还可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单独用顺铂处理细胞18 h需20 mg/L剂量,加牛初乳组分后10 mg/L即可取得明显凋亡效果;单独用顺铂化疗荷瘤小鼠10天每次需500μg,而添加富含miR-30a的牛初乳组分后,顺铂剂量减半即可明显缩小肿瘤.  相似文献   

10.
核/质转运和细胞凋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内过程,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的凋亡损伤伴随着多种多样的促凋亡因子在细胞质澈活并进入细胞核.DNA损伤产生的死亡信号也需要传递到细胞的各个部位,来确保细胞死亡的协调执行.因此,凋亡信号的核,质穿梭是细胞凋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有效的药物是治疗肺癌的关键。罗米地辛和阿糖胞苷是已经批准上市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癌症化疗药物。这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是否在肺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MTT和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罗米地辛和阿糖胞苷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P<0.05)。体外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表明,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肺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P<0.05)。同时,流式细胞分析显示,联合用药可以显著诱导肺腺癌细胞的凋亡(P<0.05),并且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肺腺癌细胞A549在联合用药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质CASP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另外,通过检测联合用药后,A549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情况发现,H3K14位点乙酰化水平被明显上调,并且ChIP分析进一步显示,CASP3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K14乙酰化水平在联合用药后明显增加(P<0.05)。本研究揭示了罗米地辛与阿糖胞苷联合用药能通过增强CASP3启动子区组蛋白H3K14乙酰化水平进而促进CASP3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的分子机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为罗米地辛和阿糖胞苷联合用药治疗肺腺癌提供依据,并为肺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切实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细胞培养下检验加入龙脑液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人鼻咽癌、肺鳞癌、肺腺癌,乳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株,保持细胞正常培养基浓度下,用不同浓度稀释的龙脑液培养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观察龙脑液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涂片染色观察细胞死亡性质,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凋亡率和性质.结果:二倍稀释浓度的龙脑液能快速导致癌细胞凋亡,四倍稀释浓度的龙脑液培养,均有细胞凋亡发生,凋亡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为肺鳞癌、肺上皮癌和鼻咽癌,正常细胞293T则只有基础水平的凋亡发生;在撤出龙脑液回到正常培养环境下正常细胞能较快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癌细胞则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生凋亡.在形态学上出现胞膜起泡或出芽,染色质凝聚分裂、细胞质减少,细胞碎片化等.早期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明显导致细胞凋亡,也通过Caspases3凋亡通路变化而引起癌细胞凋亡.结论:龙脑对癌细胞有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小干扰RNA(siRNA)对口腔鳞癌细胞(OSCC)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印迹检测OSCC和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导入OSCC后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凋亡率。结果:HIF-1α在OSCC中高表达,HIF-1α-siRNA转染后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对化疗敏感性明显提高,化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能明显降低HIF-1α的表达,增强化疗对OSCC的凋亡诱导作用,有效提高OSCC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基于肝癌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和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信号通路探讨罗哌卡因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细胞株人肝癌细胞BEL-7402进行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BEL-7402细胞后,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光镜及4,6-二苯胺-2-苯吲哚二盐酸盐(DAPI)溶液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BEL-7402细胞的凋亡情况,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线粒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spase-3在BEL-7402细胞中的细胞核迁移情况,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评价罗哌卡因对细胞质凋亡相关蛋白、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EL-7402细胞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罗哌卡因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罗哌卡因可诱导BEL-7402细胞发生凋亡,显著增加BEL-7402细胞的凋亡率。罗哌卡因能够损伤肝癌细胞线粒体功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caspase-3分子迁移到细胞核。罗哌卡因与caspase-3相互作用,促进caspase-3向细胞核内迁移,刺激caspase-3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蛋白的表达,抑制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的表达,促进凋亡酶激活因子(Apaf-1)的表达,促进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激活caspase-3活性。结论:罗哌卡因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肝癌细胞线粒体功能和激活caspase-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答:癌是威胁人们生命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癌的根本问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问题。细胞不按正常的规律发育,恶化而成癌细胞。于是,它不再受机体的控制,不受约束地连续分裂,产生新的癌细胞,破坏身体内环境的平衡。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形态上最明显的不同是细胞核一般都比正常细胞的大,形状不规则,核仁也变大了;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常有“多极分裂”的现象,在1个分裂细胞中出现多个纺缍体,产生3~5个甚至更多的细胞;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膜上的糖脂或糖蛋白的糖链短缺不全,因而癌细胞可以…  相似文献   

16.
研究ING4 (肿瘤生长抑制因子4) 和IL-24 (人白细胞介素24) 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 (Ad-ING4-IL-24) 对肺腺癌的化疗增敏效应及分子机制。将Ad-ING4-IL-24感染A549肺癌细胞及联合顺铂 (DDP) 化疗药物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NG4和IL-24基因在A549肺癌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MTT法、流式细胞仪 (FCM) 和 Hoechst 染色法检测Ad-ING4-IL-24联合DDP (联合组) 对A549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效应。采用A549细胞株建立人肺腺癌裸鼠模型,然后瘤体局部注射干预用药,动态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瘤重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ING4、IL-24、bax、bcl-2、VEGF等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Ad-ING4-IL-24感染A549肺癌细胞后可获得成功转录和表达,体外联合组能明显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呈现出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体内联合组同样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瘤重抑瘤率达52.8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组能上调bax基因表达,同时下调bcl-2、VEGF等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Ad-ING4-IL-24具有化疗增敏的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表阿霉素对肝癌亚细胞蛋白质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阿霉素是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之一,它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并能诱导癌细胞凋亡。表阿霉素对癌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涉及到表阿霉素药理作用的机制,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对比分析表阿霉素干预前后,肝癌细胞线粒体、细胞核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通过超离心分离纯化细胞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图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MALDI-TOF-MS分析鉴定蛋白质。从线粒体、细胞核两个亚细胞组分中一个鉴定了15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种在表阿霉素干预后的肝癌细胞中表达上调,10种干预后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涉及到细胞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的改变、mRNA的加工成熟、细胞应急状态的形成及凋亡调控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先前的研究表明,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 (rBTI) 具有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揭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与凋亡有关的分子事件,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 rBTI 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 HepG2 后,采用 MTT 比色法检测抑制剂对epG2 细胞的抑制率,用 DNA 凝胶电泳和细胞核的形态学观察检测 HepG2 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rBTI 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 HepG2 细胞的增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另外,细胞凋亡与Bcl-2/Bax mRNA 水平有关.通过 RT-PCR 检测发现,细胞经过rBTI处理后,抗凋亡基因Bcl-2 mRNA 水平下调,促凋亡基因 Bax mRNA 有所上调,而对照 GAPDH 无变化.对 HepG2细胞中 Fas/Fas 配体及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的研究证明,细胞经过 rBTI 处理后,对死亡受体 Fas mRNA没有影响; rBTI 可明显激活caspase-3 和 caspase-9 酶活性, 对caspase-8 活性几乎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rBTI 对HepG2 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 caspase-3 依赖性凋亡调节信号通路有关,未涉及 Fas/Fas 配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在体外诱导PK-15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探针、DNA凝胶电泳、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均检测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使用感染性滴度为4.8lgTCID50/mL的口蹄疫病毒感染PK-15细胞,在培养32?h后荧光探针检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固缩和梅花状碎裂核,并伴随有凋亡小体出现,凋亡率约为20%;DNA凝胶电泳显示ladder梯带;末端标记检测到强绿色荧光标记物结合于凋亡细胞核上。研究结果提示口蹄疫病毒可以在体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RNAi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细胞凋亡及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慢病毒VEGF-RNAi-LV感染SGC7901细胞后,MTT法检测RNAi及RNAi联合紫杉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MTT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病毒的SGC7901细胞及感染阴性病毒对照NC-LV的胃癌细胞比较,VEGF-RNAi-LV感染后的胃癌细胞生长缓慢,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增加;流式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VEGF-RNAi-LV转粢后的细胞GO/GI期比例升高,S期和G2/M期比例降低;Hoechst33258染色结果证实VEGF-RNAi-LV组细胞核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NAi可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提高胃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