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压及防石胶囊预防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的作用。方法将75只豚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熊去氧胆酸(UDCA)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UDCA,防石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防石胶囊,耳压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并每天耳穴按压。结果实验2个月后发现: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钙离子浓度依次为:模型组>3个治疗组(耳压组、UDCA组、防石组)>空白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耳压及防石胶囊能预防胆囊胆固醇性结石的形成,其机制可能和它们能分别降低胆汁中钙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囊管探查加排石仪预防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胆囊结石患者,均采用微创手段于右肋下胆囊区建立取石通道,利用纤维胆道镜取净胆囊结石,治疗组术中用超细胆道镜探查胆囊管,术后定期使用排石仪预防结石复发。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胆囊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胆囊壁厚度薄于对照组,治疗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结论:胆囊管探查加排石仪是预防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压及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对胆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手段于右肋下胆囊区建立取石通道,利用纤维胆道镜取尽胆囊结石,术后进行耳穴按压治疗。结果 48例胆囊结石患者,结石取净率100%,胆绞痛消失率95%,胆囊收缩功能改善。术后半年复查B超未见胆囊结石复发。结论 耳压及保胆内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能取尽结石,改善胆囊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结石复发率。减轻病人痛苦,保存胆囊。为胆囊结石治疗提供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压及推按运经仪预防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将78例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9例,分别予不同治疗,2年后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胆囊壁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功能则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有1例结石复发。结论:耳压及推按运经仪能减轻及消除胆囊壁的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加防石胶囊治疗胆囊结石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加防石胶囊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手段于右肋下胆囊区建立取石通道,利用纤维胆道镜取除胆囊结石,术后服用防石胶囊,结果:治疗45例胆囊结石患者,结石取净率100%,胆绞痛消失率98%,胆囊收缩功能进一步改善,胆囊壁变薄,术后6个月复查B超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该法为有效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防石汤预防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利胆防石汤,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2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治疗组胆囊结石复发2例(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16.07%);治疗组胆囊壁厚度小于对照组,且胆囊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服用中药利胆防石汤,可显著降低胆结石复发率,使胆囊壁厚度减小,增加胆囊收缩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防石胶囊及耳压预防胆红素性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将64只豚鼠随机分成4组,每天喂胆红素结石诱石饲料,给药及耳压2个月后,观察结石发生情况并分析胆汁中胆红素成份。结果:胆红素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胆红素浓度依次为:模型组>2个治疗组(耳压组、防石组)>空白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防石胶囊及耳压能预防胆囊胆红素性结石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胆汁中胆红素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防石散治疗经可视胆道镜取石钳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90例。按照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9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经可视胆道镜取石钳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利胆防石散。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胆囊壁厚度、空腹胆囊容积、餐后最小胆囊残余容积、胆囊收缩率以及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患者胆囊壁厚度、FV、R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胆囊壁厚度、FV、RV、E比较均有改善作用(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胆囊壁厚度、FV、RV、E方面均优对照组(P0.05);2组胆囊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可视胆道镜取石钳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胆囊结石患者结合中药利胆防石散治疗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胆囊壁厚度,并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服用我院自拟中药陷胸三金汤内服预防胆囊结石复发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腹腔镜,切开胆囊底,应用纤维胆道镜进行取石,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术后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5天治疗组内服我院自拟中药陷胸三金汤,对照组服用胆石利通片,均为2~4疗程,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结果:82例保胆取石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3~5天痊愈出院。随诊6~41个月,治疗组症状消失或减轻者占95.2%以上,复查B超胆囊壁变薄者占61.9%,胆囊收缩功能比术前更佳者占52.4%,1例提示胆泥形成,治疗后消失,其它未见结石复发。对照组症状消失或减轻者占87.5%,复查B超胆囊壁变薄者占45.0%,胆囊收缩功能比术前更佳者占37.5%,3例提示胆泥形成,结石复发1例,治疗后消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陷胸三金汤预防胆囊结石复发临床疗效优于胆石利通片,有临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胆防石散预防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均采用微创手术,观察组加用利胆防石散治疗,比较两组胆囊结石复发率、胆囊壁厚度。结果:胆囊结石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胆囊壁厚度,观察组薄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防石散能够显著降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并降低胆囊壁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胆健脾方胆胃舒颗粒对胆囊结石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用短毛雄性豚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每天40g/只;模型组:喂养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40g/天/只;治疗组喂养胆固醇诱石饲料40g/天/只,并胆胃舒颗粒溶液灌胃2mL(含300mg胆胃舒颗粒)。实验2个月后观察胆囊内结石情况、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胃窦平滑肌CCK-AR最大结合容量;结果:胆囊结石情况:空白组3.33%(1/30);模型组92.59%(25/27);治疗组:10.71%(3/28)。胆囊收缩功能:空白组为66.83%±5.34%;模型组43.06%±4.27%;治疗组67.93%±6.82%;胆囊平滑肌CCK-AR基因表达:空白组0.862±0.112;模型组0.521±0.083;治疗组0.792±0.098。结论:利胆健脾法可降低胆囊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胆囊CCK-AR基因表达,从而加强胆囊收缩功能,促使胆汁流动,防止胆囊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中医治疗防治术后结石复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创伤小、安全可靠,中药可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防石胶囊预防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的作用。方法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饲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UDCA(熊去氧胆酸)组饲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UDCA,中药组饲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防石胶囊;计算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结果胆囊结石发生率由高至低呈模型组、UDCA组、中药组、空白组,中药组胆汁中钙离子浓度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防石胶囊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胆汁中钙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胆囊结石与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动力学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胆囊结石患者3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5例,正常对照30例。B超测胆囊容积。放免法测定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胆囊黏膜中胆囊收缩素受体(CCK-A)数目。结果①胆囊结石组胆囊空腹体积明显大于其他2组(F=3.45,P<0.05);②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F=5.747,P<0.01);③各组之间CCK无显著性差异(F=0.654,P>0.05);④胆囊结石组CCK-A表达明显弱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组(t=4.390,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胆囊空腹体积增大与其胆囊结石形成有关;②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功能下降导致结石形成;③CCK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无明显关系;④CCK-A表达减弱会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胆排石汤配合胆结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胆排石汤配合胆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胆排石汤配合胆石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消炎利胆片和熊去氧胆酸片,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胆排石汤配合胆结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微创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新术式,但是术后结石复发是保胆取石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中医药通过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内治疗法,配合耳穴贴压、针灸、药浴等特色外治疗法,在防治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领域发挥独特优势。文章介绍了中医药在预防结石复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不足之处,为中医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微防石汤对大鼠肾脏草酸钙微结石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防治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即正常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复方金钱草颗粒阳性对照组、消微防石汤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正常组不予以任何处理,其它各组均上午给予乙二醇以造模、下午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复方金钱草颗粒溶化液及低、中、高剂量消微防石汤,连续灌药5天。第5天末次灌药后各组均收集12小时尿液离心取清液并检测尿液pH值及草酸、钙、肌酐浓度,称各组大鼠体重并腹腔麻醉,采腹主动脉血离心取血清并检测动脉血清草酸、钙、肌酐浓度,取肾组织称重并制作切片观察肾组织成石程度。结果六组大鼠肾组织总体成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方金钱草颗粒阳性对照组比较,消微防石汤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六组大鼠尿液总体pH值、动脉血清与尿液中草酸、钙、肌酐总体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消微防石汤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与正常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比较,尿液pH值、动脉血清与尿液中草酸、钙、肌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六组大鼠左肾重量、右肾重量、终末体重总体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P〈0.01)。结论消微防石汤对大鼠肾脏草酸钙微结石具有防治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草酸钙晶体的附着、排出使得肾组织草酸钙晶体减少,而不是通过影响大鼠尿液pH值及动脉血清与尿液中草酸、钙浓度以影响草酸钙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3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传统开腹取石,手术在全麻情况下进行,先行造影(ERCP)检查,明确结石大小。确定切口开腹,仔细检查肝内外胆管,术中直接用石钳取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治疗组2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患者均全麻,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四孔法建立气腹。置入器械,超声刀将粘连分离,明确胆囊管、胆囊动脉及胆总管,分离胆囊动脉,常规切除胆囊。分离胆总管前壁,使胆总管及肝总管显露出来,切开胆总管前壁,将纤维胆道镜插入胆总管内,探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取出管内结石,向胆总管注生理盐水,检查残留结石,确认结石取净,反复冲洗。留置T管,严密缝合胆总管,进行腹腔引流,术后复方胆通胶囊,2粒/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胆道出血1例(4.3%),胆漏1例(4.3%)。对照组术后并发胆道感染2例(10%),胆道出血3例(15%),胆漏3例(15%)。治疗组术后发生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漏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采用复方胆通胶囊进行调理,效果更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