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能否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病进展。方法将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2周后尿蛋白定量仍大于2g/d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两组:低蛋白饮食组(LPD组,蛋白0.6~0.8g.kg-1.d-1并给α-酮酸0.09g.kg-1.d-1)和正常蛋白饮食组(NPD组,蛋白1.0~1.2g.kg-1.d-1)。每月监测血压、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同NPD组比较,LPD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结论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能显著减少慢性肾脏病(1~2期)蛋白尿水平,更好维持肾脏功能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4,(11):815-817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泼尼松两种方案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初诊ITP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连用4 d;对照组25例,泼尼松1 mg·kg-1·d-1,晨起顿服,3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6个月。结果: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值为(35±18.2)×109/L和(16±6.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2.6%和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病例皆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氏表现;2例继发血糖升高;3例继发感染。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ITP血小板上升速度快,长期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3.
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Dxm)与单独用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IVIG400mg·kg-1·d-1+Dxmlmg·kg-1·d-1静滴5天。对照组Dxmlmg·kg-1·d-1静滴连用5天。结果:治疗组:总反应率88.24%,平均止血天数1.07±0.96d.对照组:总反应率68.41%,平均止血天数2.4q±0.95d。治疗组血小板回升速度、幅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结论:IVIG联合Dxm治疗急重症ITP的疗效优于单一Dxm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刘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20-2621
目的 观察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难治性ITP患者,给予环孢素A3~5 mg·kg-1·d-1,2次/d口服,治疗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显效6例(20.0%),良效5例(16.7%),进步7例(23.3%),无效12例(20.0%),总有效率为60.0%.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齿龈增生、多毛,以上症状均对症治疗或/和调整环孢素A剂量减轻或消失.结论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沙立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霞  王凤秀 《医药导报》2006,25(8):799-801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单用,联合地塞米松或三氧化二砷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选择难治性MM患者46例,随机分成3组,A组18例,口服沙立度胺,起始量为100~200 mg.d-1,每2周增加50~200 mg.d-1,直至400 mg.d-1,早餐后和晚餐后各服1次。以此为维持量治疗,每8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10个疗程。B组21例,口服沙立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d-1,每3 d增加100 mg.d-1,至400 mg.d-1开始加用地塞米松40mg.d-1,在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C组7例,口服沙立度胺,起始剂量为100mg.d-1,晚睡前顿服,1周后逐渐加量至200 mg.d-1,对不能耐受者减量为150 mg.d-1,平均166 mg.d-1,用药时间至少4周,平均12.2周。同时给予0.1%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 m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给予维生素C 3.0 g.d-1静脉滴注,连用28~42 d。结果A组完全缓解1例,基本完全缓解2例,显效2例,部分缓解3例。B组分别为3,3,4和3例。C组分别为0,2,1和1例,有效率A组44.4%,B组为61.9%,C组为57.1%。结论沙立度胺单用或联合治疗方案可作为治疗难治性MM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HDIVIG)并环紊A(CSA)对重型ITP的疗效;方法以丙种球蛋注射液(中外合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剂量0.4g、kg-1、d-1×5d,每瓶50ml含2.5g;同日并用CSA(北京诺华公司产品新山地明片)剂量为5mg、kg-1、d-1分二次口服,按血清中CSA浓度2-3ug/L及肝、肾功能的情况调整剂量,待明显起效后改剂量为0.5-1mg、kg-1、d-1维持治疗3个月评估疗效,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本组12例,显效5例、良效5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HDIVIG并CSA治疗重型ITP安全有效,可迅速控制因血小板危险所致患者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倾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冯  肖丁华 《淮海医药》2011,29(5):377-379
目的 探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将20例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赵袁娣  赖伟权 《黑龙江医药》2021,34(5):1115-1116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idiopathic thrombocy topenic purpura,ITP)血小板参数和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活动限制、避免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等进行治疗,存在出血症状的患儿给予止血药物,其中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0.6-1 mg·kg-1·d-1,研究组基于此加用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1.0g·kg-1·d-1,连续治疗2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出血时间(BT),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两组治疗后PLT、PCT、MPV、PDW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T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ITP的效果相比单独采用激素治疗更佳,同时可缩短B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肾上腺皮质激素、丹那唑、长春新碱、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治疗组:经上述治疗半年无效情况下,采用环孢素A或环孢素A加激素治疗,环孢素A剂量为1~3 mg·kg-1·d-1,分2~3次口服,疗程为3个月,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1~2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8.2%,对照组有效率47.0%。结论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用小剂量环孢素A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中、小3种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0.2g.kg-1.d-1、0.4 g.kg-1.d-1和2 g.kg-1.d-1丙种球蛋白静脉点滴,治疗5d后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出血症状和血小板改善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3组经丙种球蛋白治疗5d后,患者的出血症状显著改善,但3种剂量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可显著改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症状,升高血小板水平,但3种剂量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短期疗效。方法 32例血小板〈10×10^9/L的成人重症ITP患者随机分成HDMP和HDIVIG两组。HDMP组18例,给予甲泼尼龙1.0g/d,连用3d,接泼尼松1.5mg/(kg·d)。HDIVIG组14例,给予丙种球蛋白0.4g/(kg·d),连用3d,接泼尼松1.5mg/(kg·d)。治疗后7~10d测血小板数目。结果 HDMP组和HDIVIG组血小板上升至20×10^9/L需(4.1±1.8)天和(3.3±1.6)d。达50×10^9/L分别为(6.5±2.7)d和(5.9±2.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0.20和〉0.50)。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ITP短期提升血小板疗效相似。甲泼尼龙相对廉价,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61例血小板(PLT)〈20×109/L的慢性IT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剂量为20mg/d;B组用标准剂量泼尼松,剂量为1mg/(kg.d)。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5、7天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间PLT计数上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5天两组间PLT计数上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治的慢性ITP并有血小板明显下降的患者使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不能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三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8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WIG(丙种球蛋白)组,泼尼松组,IVIG及泼尼松联合用药组三个治疗组,比较其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最短,与IVIG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泼尼松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VIG组的血小板达到有效的时间最快,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后血小板计数比较,联合用药组效果最好,联合用药组与波尼松组和IVIG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是一种能快速而明显升高血小板、快速控制出血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剂量为1.0g/(kg·d),共用2d,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300—500mg/(kg·d),共用5d,观察血小板(PLT)上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明显临床疗效,作用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寒米松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两种方法治疗成人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外周血小板计数(PLT)<10×109/L且出血倾向明显105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剂最地塞米松组(A组)54例,用地塞米松40mg/d连续口服4 d,强的松1 mg/kg体质量口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B组)51例,丙种球蛋白0.4 g·kg-1·d连续静脉滴注5天,强的松1 mg/kg体质量口服,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地寒米松组(A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0.4%和9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PLT≥50×109/L时间分别为(3.8±1.2)天,(2.9±1.4)天;≥100×109/L时间分别为(6.5±1.8)天,(5.1±1.9)天;PLT的峰值(×109/L)分别为(320±69)×109/L,(351±120)×109/L.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升高血小板效果比大剂量地塞米松好,而且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PLT上升更迅速,峰值高,上升至正常稳定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8例川崎病(KD)患儿采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A组为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B组为IVIG 2.0g/kg单次静脉输注,C组为IVIG 0.4g/(kg·d),连用4~5d,对比3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川崎病发病10d内IVIG 1g/kg与IVIG 2.0g/kg和0.4g/(kg·d),连用4~5d,均能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方面:IVIG 1g/kg组和IVIG 2.0g/kg明显优于IVIG 0.4g/(kg·d)组,差异有显著性,但是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小儿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对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难治性ITP患者,联合应用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和环孢菌素治疗,血小板计数>30×109/L或高于原基础值1倍以上,即为有效反应。结果本组有效率为75.0%,有效反应持续时间平均为24个月,之后8例(40.0%)复发。8例复发患者继续采用该疗法,6例出现有效反应。14例经联合疗法后出现初始有效反应的患者中,2例在最终停药后症状仍减轻。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可有效升高慢性难治性ITP患者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对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和新华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4例川崎病患儿,分为IVIG 1g/kg观察组与IVIG 2g/kg对照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对患儿进3年左右的随访,观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退热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总热程等情况基本相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访两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川崎病过程中应用丙种球蛋白1g/kg单次静脉注射,可起到与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相似的效果,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及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g/(kg·d)×2d]及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5d]治疗婴幼儿ITP,观察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ITP有明显临床疗效,并且起效时间明显优于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组,应作为婴幼儿ITP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红梅 《中国药房》2014,(22):2059-206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的疗效。方法:46例重症HFMD合并AFP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在均接受干扰素、甘露醇、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IVIG治疗,2 g/(kg·d)×5 d。对两组患儿体温、瘫痪肢体肌力、精神状况、皮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2.17%、17.3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1±0.97)d、(3±1.08)d,精神恢复时间分别为(3±1.09)d、(5±2.74)d,患肢肌力恢复时间分别为(72±12.22)d、(119±15.05)d,三大主要症状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IVIG治疗重症HFMD合并AFP,能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