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辉  管小青 《北方药学》2011,8(11):51-5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为7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37例,T管引流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住院费用低于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刘智文  李勇 《江西医药》2010,45(11):1084-108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2010年7月实施的67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缝合组26例与T管引流组4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203例因胆总管结石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管引流组和一期缝合组。比较两组的手术实施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患者胆漏和结石残留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一期缝合组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一期缝合组胆漏、结石残留发生率低于T管引流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疗效确切,可彻底取净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速度快,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8例接受LCBDE的患者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缝合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45例和T管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估胆总管结石残余和狭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比11.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小于T管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狭窄。结论 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节省住院费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216例患者,除4例患者手术中转外,其余21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其中153例患者行T管引流,59例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有选择的行胆总管一期缝合,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46例因肝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同期48例腹腔镜下探查+T管引流。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取石成功率)、术后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所有病例不含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经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胆道残石及狭窄,腔镜下一期缝合后小网膜孔常规放置多孔引流管。结果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术后7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特殊处理。术后平均住院日8.5d。所有病例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内复查B超和CT,未发现胆道残石,亦无一例发现肝外胆管狭窄。结论对经过严格选择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例,经术中精细操作和术中胆道镜检查排除残石及下端狭窄后,腹腔镜下一期缝合可作为另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时对胆总管行一期缝合,对照组则留置T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留置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每天平均输液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生活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0.9±34.6)min、术后每天平均输液量(861.8±241.6)mL、术后平均住院天(5.0±2.4)d、平均住院费用(14361.3±2461.9)元以及术后生活恢复正常时间(12.3±3.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3.13、4.75、2.98、3.27、7.74,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留置腹腔引流管天数上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03、0.03,均P>0.05);观察组有2例术后发生胆漏,占6.67%,对照组有4例术后发生胆漏,占13.3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手术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学者探索应用内置鼻胆管引流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取得成功经验报道78例术前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将引流导管预置胆总管内,随后实施腹腔镜或开腹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术治疗,7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炎及结石残留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分别为6.2d和7.4d,取得良好效果.该手术能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及经济负担,简单易行,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和没有开展电子十二指肠镜检查的医院,该术式是一种集一期缝合和避免T管并发症的胆管引流两者优势为一体的安全、简便易行的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49.0±8.5)岁,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探查治疗,观察组根据胆总管结石情况,胆道感染情况,分为两组,亚组1(n=16):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一期缝合组),亚组2(n=20):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T管引流组),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腹腔感染、胆道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较对照组采用传统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亚组比较,一期缝合亚组术前控制适应证情况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T管引流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较传统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疗效相当,但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住院时间少,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术前控制适应证情况下Ⅰ期缝合术后恢复更优,但在术前合并有急性重症或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胆管下段开口狭窄等情况下,建议采用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成胆管一期缝合组(22例)和T管引流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与T管引流组相比,一期缝合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避免因放置T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7年6月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1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胆总管一期缝合61例(缝合组)与T管引流52例(引流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与腹腔引流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补液量少于引流组(P<0.05)。缝合组在术后胆漏(4/61),结石残留(2/61)和结石复发(5/61)等并发症方面与引流组(分别为2/52,3/52,4/5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拔T管后引起胆汁性腹膜炎2例。两组均未发生术后胆管狭窄。结论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期间一期处理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一期处理患者83例纳入一期组,选择T管引流患者114例纳入T管组,比较2组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内科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结石残留率、二次取石率及患者总满意率。结果一期组与T管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残留率、二次手术率、患者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一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管组,腰背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尽管不能提高结石清除效果,但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加快康复出院,同时减轻引流体位制动导致的疼痛,降低内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等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缝合组的术后输液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引流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胆漏、胆管残留结石、结石复发、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比T管引流的住院时间更短,更能体现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胆总管一期缝合(实验组,n=70)与T管引流(对照组,n=70)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肝功能恢复、黄疸消退、术后胆瘘、残石率、结石复发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更避免了留置T管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0例患者均行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后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85例行胆总管末端置细支撑管+胆总管一期缝合,B组85例行胆总管置T型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及手术时间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6%,低于B组的10.5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可促使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早日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对比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采用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T管引流,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一期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表现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2.0±0.4)h,住院天数为(9.6±2.4)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显著促进患者预后恢复速度,并且不会提高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微创外科是目前外科的研究热点,胆石症的微创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目前的主流术式,但术后T管引流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胆漏等并发症。因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胆管(laparose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逐步开展起来~([1])。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T)+内镜括  相似文献   

18.
刘永杰 《首都医药》2015,(3):322-323
目的对比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13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依据胆管探查术式差异分为A、B、C 3组,3组均为45例。A组采用经胆囊管方式,B组采用胆总管Ⅰ期缝合方式,C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方式,对比3组手术效果。结果C组与A、B 2组手术与住院时间、费用、术后患者引流与正常生活所用时间均存在较大差异,C组各项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式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均有其适应证,对适宜患者,采用经胆囊管胆管探查术效果更确切,颇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例胆总管探查患者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术后情况。结果有选择性一期缝合胆总管优于T管引流。结论有选择性一期缝合探查胆总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胆管切开取石留置T管与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缝合组与引流组各63例,两组均行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缝合组采用一期缝合,引流组留置T管,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肝功能与电解质水平、炎症指标、并发症与结石残留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缝合组肛门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疼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22.14±5.28)h、(2.35±0.56)d、6.35%、(4.38±0.85) d、(2.24±0.67)万元,均低于引流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与钠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缝合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6.32±1.16)×109/L、(6.93±1.58) mg/L、(4.83±1.24) U/L,均低于引流组(P<0.05);缝合组术后胆漏发生率(0.00%)低于引流组(11.11%)(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与结石残留发生率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