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分析14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CT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甲状舌管囊肿CT表现为圆形、扁圆形的囊性占位,大多数居于中线,可偏于一侧,本组14例中10例居于中线,3例偏于右侧,1例偏于左侧;10例囊壁均匀、光整,增强后无强化,纤维性囊壁镜下可见淋巴样组织;4例壁增厚,增强后有强化,其中3例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1例发现乳头状腺癌细胞。结论:CT对甲状舌管囊肿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彩超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彩超检查甲状舌管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及血流情况。结果:表明彩超检查甲状舌管囊肿的物理诊断符合率100%,与病理诊断一致符合率89.3%,其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能清晰显示肿物的性质,有否感染,与血管的关系及囊肿的血供情况。结论:通过对其声像图表现的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超声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的声像图表现。结果表明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特征性,诊断准确率达86%,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儿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超声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64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62例。超声明确显示甲状舌管31例,显示肿块与舌骨直接关系4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6.9%(62/64)。结论 超声诊断甲状舌管囊肿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当发现残留甲状舌管时,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6.
成人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舌管囊肿以小儿多见,成人少见,国内放射学报告较少。我们于92年4月-98年11月遇到四例,其中三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一例行穿刺活检细胞学证实。 相似文献
7.
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祝宁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1):6-8
目的探讨高频率彩超在诊断甲状舌管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的高频率彩超表现。结果15例中,5例为无回声,壁薄囊肿,4例薄壁、均匀低回声,6例为均匀的中等回声,囊肿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结论高频率彩超敏感性高,是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dust eyst,TDC)是颈前区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但超声报道甚少。我院1997年10月至2002年2月诊治TDC共34例,对其中经超声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洁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3):283-283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疾病,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我院自1998年以来在对患者检查过程中,发现颈部、甲状腺外囊性肿物19例。超声诊断:甲状舌管囊肿,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腔镜方法治疗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的可行性。方法近3年采用经胸部途径腔镜手术方法切除5例先天性甲状腺舌管囊肿,年龄9~36岁,男1例,女4例。结果全部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舌管囊肿(TD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1例TDC,观察病变的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舌骨的关系,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物边缘与内部的血流信号.超声检查结果 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将所有资料按照病理类型分组并分别与声像图表现对比.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DC,其中9例TDC内衬纤毛柱状上皮,19例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另13例TDC为两种上皮共同存在.高频超声检查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的TDC超声表现不同,本组77.8%(7/9)内衬柱状上皮的TDC内部表现为无回声,而84.2%(16/19)内衬鳞状上皮的TDC为类实性回声,两种上皮并存的TDC则多表现为类实性和多房囊肿回声类型(P<0.01).本组资料同时显示80.5%(33/41)TDC病变周围可测及清晰的舌骨强回声,41例TDC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仅于5例病变囊壁边缘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高频超声检查对TDC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1%(39/41).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物的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舌骨的关系,对TD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胆管囊肿合并胆道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5例少见的胆管囊肿合并胆道肿瘤的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15例胆管囊肿合并胆管胆囊癌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进行讨论。结果胆管囊肿Ⅰ型9例,Ⅳ型5例,Ⅴ型1例。胆总管囊肿Ⅰ型常见,合并胆管胆囊癌占60%(9/15)。15个病例中,以肿块表现为主者6例,以胆管胆囊壁增厚为主者9例。CT增强扫描出现延迟相强化者13例,占86.67(13/15)。CT诊断胆管囊肿合并胆道肿瘤的准确性86.67%(13/15)。结论CT是诊断胆管囊肿合并胆道肿瘤的一种有价值的、无损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胎儿鼻泪管囊肿的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采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29例鼻泪管囊肿胎儿行产前连续顺序超声检查,重点对双侧眼眶横切面超声图像特征进行观察,并与引产及产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总结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胎儿鼻泪管囊肿主要声像图特征是眼眶鼻侧下方呈类圆形无回声区,内径<15 mm,边界清,壁较光滑,内透声好.29例鼻泪管囊肿胎儿产前超声表现:二维超声显示单侧鼻泪管囊肿22例(左侧12例,右侧10例),双侧鼻泪管囊肿7例;囊肿大小4~13 mm,平均(7.69±2.25) mm.囊肿边界清,壁较光滑,内透声好;其中20例眼眶鼻侧下方呈类圆形无回声区,9例内分泌物沉积囊内形成稍高回声团.CDFI:29例鼻泪管囊肿内均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三维超声均可直观显示29例鼻泪管囊肿,表现为眼眶鼻侧囊性无回声区及眼眶鼻侧皮肤局部隆起.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鼻泪管囊肿28例(28/29),误诊1例(产前二维超声诊断为鼻泪管囊肿,出生后证实为眼眶皮样囊肿).29例胎儿临床复查和产后随访结果:(1)孕31~36周超声复查4例胎儿鼻泪管囊肿消失.(2)2例引产儿中1例鼻泪管囊肿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脐动脉腹内段走行异常,1例鼻泪管囊肿合并唇腭裂.(3)19例(19/29)出生后可见鼻泪管囊肿,囊肿部位及侧别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相符合.结论 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能较好显示胎儿鼻泪管囊肿,并能动态监测其转归,是诊断胎儿鼻泪管囊肿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 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组 10例病人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 CT平扫表6例,一次性增强扫描3例,平扫后增强扫描4例。结果:幕上肿瘤9例,幕下肿瘤1例。囊样区位于肿瘤边缘部9例,其中6例位于肿瘤的脑深面。边缘与中心部1例。结论:囊性脑膜瘤以瘤周型多见,根据囊性脑膜瘤囊、实性的CT特点,可提高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平片、CT征象,方法:回顾对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内瘤肉瘤病例的X线照片和CT影像。结果:15例有软组织肿块、6例有骨的改变。这些征象X线、CT均能发现,CT还可显示X线难以发现的征象,肿瘤的内部结构、确切的范围及邻近组织受侵情况。结论:X线检查和CT扫描是本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两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丰富的影像信息,但其影像学仍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7.
N. Fujita Y. Noda G. Kobayashi K. Kimura H. Watanabe K. Masu M. Nagano F. Mochizuki S. Yusa T. Yamazaki 《Abdominal imaging》1995,20(3):259-261
We report a case of mesenteric chylous cyst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by ultrasonography (U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Both demonstrated a unilocular cystic mass with a fluid-fluid level. The CT number of the two components indicated fat density and water density and with shaking or positional changes, the contents displayed miscibility. The tumor changed its posi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Both features are considered to be quite diagnostic of thi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8.
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卵巢囊腺瘤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02年7月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囊腺瘤的CT影像资料,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分析肿瘤在密度、形态、瘤体内部有无分隔、瘤壁结节及腹腔内情况.结果浆液性囊腺瘤28例,粘液性囊腺瘤22例,其中30例表现瘤体内部有分隔,呈多房状,可见索条状/飘带状分隔;边界光滑的囊腔,最大体积为15cm×13cm×14cm,最小体积为4.0cm×3.1cm×4.0cm,其中20例囊内无分隔,12例双侧多发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边界光滑的囊腔.本组病例中有9例可见瘤壁呈弧条状钙化,4例有乳头状突起.结论卵巢囊腺瘤是临床常见病,CT能清楚显示瘤体的内部及壁的特征,诊断率极高,本组达到92%,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9.
Masayuki Suzuki M.D. Tsutomu Takashima Hiromi Funaki Makoto Uogishi Tsugumasa Isobe Yuichi Matsuda Seiichi Kanno Kenji Ushitani Kousei Fuchuh 《Abdominal imaging》1983,8(1):327-331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were demonstrated as high-density objects on CT in 22 of 45 cases. About 96% of the remaining cases (22 of 23) exhibited other abnormal CT findings which included common bile duct dilatation, concomitant gallbladder stones, and/or presence of intraductal air. CT is a useful diagnostic modality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holedocholithia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