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量子信道加密原理,结合Ping-Pong协议控制模式和信息模式的概念,提出了一个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在此协议中,发送者和接收者用n对Bell态作为量子信道,发送者用controlled-Not操作将单粒子纠缠入量子信道,接收者用controlled-Not操作将单粒子与量子信道解纠缠。通信双方依次执行控制模式和信息模式,控制模式检测窃听,信息模式发送秘密信息。控制模式和信息模式均不会对已建立的量子信道造成破坏,因此建立量子信道的过程仅需一次,此后通信双方可以反复进行控制模式和信息模式进行窃听检测和秘密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2.
基于五粒子团簇态实现四粒子团簇态的概率隐形传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更经济的四粒子团簇态的概率隐形传输,提出了一种利用五粒子团簇态为量子信道的隐形传态方案.基于解纠缠-隐形传输-重构纠缠方法,发送者在发送信息之前对信息态进行一次控制非门操作和投影测量,将解纠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在这个过程中发送者需要进行2次Bell基联合测量和1次单粒子测量,接收者根据发送者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应操作,得出解纠缠的信息态.引入辅助粒子重构原始的未知信息态,信息传输成功的概率为4|a|2,提出的方案可以很好地应对一般窃听方式.  相似文献   

3.
四粒子W态的概率隐形传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提出利用两个二粒子非最大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传送任意四粒子W纠缠态的方案。发送者只需做一次正交完备基测量, 然后通过经典信道将测量结果告知接收者,接受者通过引入辅助粒子F,并在适当的么正变换后做Von Neumann测量, 接着引入辅助粒子B3B4,并对手中拥有的粒子进行再一次的幺正变换,就能以一定的概率完成四粒子纠缠态的隐形传输。整个隐形传态过程中,发送者只需一次正交完备基测量,且当量子信道为最大纠缠态时,此方案可实现完全传输。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利用两粒子最大纠缠态和三粒子部分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成功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其中作为通道的三粒子部分纠缠态可以由一般的GHZ态经过一个H门和CNOT门得到,并且与以往一般的三粒子通道相比,它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给接收者。发送者Alice在以Bell基为底的基础上对手中的粒子进行测量,然后把测量结果通过经典信道告诉控制者Charlie,Charlie以非最大纠缠Bell基为底,对粒子进行测量,把结果告诉接收者Bob,最后Bob对粒子进行相应的幺正变换,即可得到最初态。此方案采用非最大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在Charlie的控制下,有可能实现传输概率100%的完美传输。  相似文献   

5.
两量子比特态的量子信息分离的最小测量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个用非对称W态作为量子信道分离两量子比特态的方案。如果发送者(Alice)已知待传送态的量子信息,Alice 执行两量子比特投影测量后, 能分离量子信息并发送给接收者(Bob 和 Charlie)。Bob 和 Charlie 共同执行一个幺正操作后,再分别执行两个单量子比特的幺正操作,就能恢复原态的量子信息。这个方案大大减小了测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四粒子团簇态的可控量子隐形传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提出利用四粒子团簇态传送一个未知单粒子态从而实现可控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发送者对她自己拥有的两个粒子做一次Bell基联合测量,两控制者合作对其两粒子进行Bell基联合测量,接收者在两个控制者的帮助下对其自己的粒子做相应的幺正变换,即可得到要传送的单粒子态,完成可控量子隐形传态.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粒子非对称纠缠态的受控密集编码方案。监控者通过调节局域测量角可以控制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8.
量子密码     
《通信工程》2006,(2):12-12
量子密码,就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运用量子力学的原理,可安全地共享密钥的一种技术,更正确的说法是系统不是将信息编码,而是量子密钥配送。  相似文献   

9.
量子游走已经被提出可以用于瞬时地传输量子比特或多维量子态。根据量子游走的隐形传输模型,该文提出一种无需提前准备纠缠源的基于正则图上量子游走的仲裁量子签名算法。在初始化阶段,密钥是由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制备;在签名阶段,基于正则图上的量子游走隐形传输模型被用于转移信息副本密文从发送者到接收者。具体地,发送者编码要签名信息的密文在硬币态上,通过两步正则图上的量子游走,可以自动地产生用于量子隐形传输必须的纠缠态。发送者和接收者对制备的纠缠态的测量为签名生成和签名验证的凭据。在验证阶段,在仲裁的辅助下,验证者依照发送者的经典结果核实签名的有效性。此外,随机数和认证的公共板被引进阻止接收方在接收真正信息序列之前的存在性伪造攻击和否认攻击。安全性分析表明设计的算法满足签名者和接收者的不可抵赖以及任何人的不可伪造。讨论表明方案不能抗击发送者的抵赖攻击,相应的建议被给出。由于实验上已经证明量子游走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物理系统上实现,因此该签名方案未来是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旋转操作和计算基测量实现几率量子隐形传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一种利用部分纠缠粒子对作为量子通道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在此方案中,若发送者施一旋转操作于被传态的粒子并对该粒子和她拥有的部分纠缠粒子对之一实施计算基测量,则该粒子所处的未知量子态被传送给接收者,其态的保真度为1,成功几率与部分纠缠粒子对的两个Schmidt系数有关。此方案可推广到隐形传送N粒子的未知量子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的相关功能也由传统的机械控制向自动控制发展,电子电气在汽车中比重也越来越大,由此就会带来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配合问题,换言之就是电子化控制与机械执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和开发现状作了综述。提出了基于LabWindows/CVI和MATLAB两大软件的控制系统网络虚拟实验室设计思想、结构、运作模式。介绍了上述两种软件间信息交流的三种软接口方法:基于ActiveX技术的方法;基于引擎的方法;基于MatlabC数学函数库的方法,并对这三种方法做了比较,描述了实现网络数据通讯的两种方法:基于TCP函数库和基于DataSocket函数库的方法。最后,用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为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非线性系统,为了合理利用变量间的有益耦合、消除有害的关联,提出了具有扰动补偿的非线性协调控制原则.根据控制原则,建立了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基于该方程导出了对于外界扰动的完全补偿条件,进而给出了完全补偿协调控制系统非线性状态方程.采用直接试探法,求得了该方程的任意阶级数解析解,这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近似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FPGA的双口RAM与PCI9052接口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PCI9052和双口RAM之间读写时序不匹配的问题,本设计采用可编程器件来实现它们之间的接口电路。此电路可以使系统更加紧凑。核心逻辑部分采用有限状态机实现,使控制逻辑直观简单,提高了设计效率。通过仿真工具ModelSim Se对该接口电路进行了验证,得出的仿真波形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CPU处理速度快,而液晶显示模块处理速度慢的矛盾,提高系统的运行的速度。利用FPGA以及异步FIFO的IP核实现液晶显示接口。在CPU和液晶模块之间建立一个FIFO缓冲区。同时根据液晶模块控制的流程设计了一个有限状态机,对液晶的数据命令信号进行控制,满足液晶模块读写的时序,实现了液晶模块控制命令以及显示数据的正确写入。测试结果表明,整个接口设计实现方式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6.
冷轧连轧机架间的ABB张力计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励磁回路或信号回路闪断故障,张力控制异常造成多次薄带钢高速断带,处理时间非常长,带来较大经济损失.设备维护人员经过不断研究分析,确定根本原因是轧机乳化液进入张力计压头接线柱内部,对内部电缆造成了腐蚀所致,我们历经设备防护、状态维修及设备改造三个阶段的工作,将此隐患彻底解决,减少了非计划停机时间.  相似文献   

17.
程贵锋  王芙蓉 《信息技术》2004,28(6):51-53,101
研究UMTS核心网中MSC服务器与MGW之间的Megaco控制关系,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控制关联状态机模型,分析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基于Megaco/H.248协议的服务改变命令.分析状态机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CPLD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强  段新文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21):145-146,150
随着数字化生活的到来,数据采集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显著。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已成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较传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时钟频率高,内部延时小,速度快,效率高,组成形式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全阶预估状态观测器调节系统的CAD,需对带符号变量二元矩阵方程组求解,一般线性代数或数值计算法难于实现,提出借助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和符号数学工具箱中有关函数,编程解决了上述问题。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比较,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