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洁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83-78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部分为未分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IBD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小儿UC最早在1920年报道,CD于1945年报道,国内发病率无精确的统计数据,儿童IBD的资料见一些零星报道。和成人一样,近年来儿童IBD患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据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脏病学和营养学会(ESPGHAN)报道,儿童CD的发病率从30年前0.1/10万上升到4.6/10万,UC从0.5/10万到3…  相似文献   

2.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规范共识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炎症性肠病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小儿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对IBD诊断水平。方法 对45例IBD患儿按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标准及WHO对克隆病(CD)推荐的6个诊断要点及采用Harvey和Bradshow标准进行临床、X线、内窥镜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UC38例,克隆病(CD)7例。IBD以男童发病为多,腹痛、发热、消瘦、贫血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UC组多出现腹泻、便血;腹部包块及肠外表现在CD组更常见;上消化道病变分布仅在CD出现,UC以全结肠受累为主。结论 小儿IBD诊断需对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目前仍应以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患儿,女,6岁10个月,因反复腹泻6年、加重2周入院。6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腹泻,大便为稀糊样便或稀水样便,无明显黏液脓血,无里急后重感,无豆腐渣样改变,2~7次/d, 伴腹胀、纳差,进食生冷食物及肉制品后腹泻次数增多,精神尚可,消瘦明显,无明显潮热、盗汗,曾因腹胀在多家医院就  相似文献   

6.
儿童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并且表现出低龄化、难治性等特点。生物制剂在成人IBD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在儿童IBD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解生物制剂治疗儿童IBD的适应证、禁忌证、用药时机与方案、疗效评估、用药风险、停药策略、随访管理等,尽可能规避风险,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获益。现就生物制剂在儿童IBD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胃肠组织于2010年提出新的炎症性肠病的诊疗指南,提出了规范化的及部分适合儿科的诊疗意见。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及Crohn’s病的分类、活动度评估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出个性化治疗。通过了解近年国外对儿童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短期、长期疗效进行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为临床医师的选药及临床咨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蛋白丢失性肠病或称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清蛋白质从胃肠道过量丢失的一组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黏膜糜烂渗出、通透性增加及肠淋巴管阻塞。临床表现随基础疾病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常见的有慢性腹泻、水肿、营养不良等。实验室检查以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均减低为主要特征。24 h 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升高或淋巴核素肠蛋白示踪显像可作为肠道蛋白丢失的依据。治疗包括膳食疗法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肛周病变等,二者均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IB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结肠镜、胃镜、小肠放射学检查及对胃肠道各部位的多点活检,已取得完整的组织学评价,并注意排除慢性感染性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0.
蛋白丢失性肠病或称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清蛋白质从胃肠道过量丢失的一组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黏膜糜烂渗出、通透性增加及肠淋巴管阻塞。临床表现随基础疾病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常见的有慢性腹泻、水肿、营养不良等。实验室检查以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均减低为主要特征。24 h 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升高或淋巴核素肠蛋白示踪显像可作为肠道蛋白丢失的依据。治疗包括膳食疗法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小儿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 ,IBD)中的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 (crohn′sdisease ,CD)是儿童和青少年期主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近年来文献报道小儿IBD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同时有关小儿CD和UC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等方面 ,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 ,也均有新的进展。一、流行病学[1~ 3 ]2 0世纪 90年代资料显示IBD在欧洲西北部和北美较其他地区发病率高 ,在发展中国家则较少见 ,美国黑人儿童发病率较非洲儿童高 ,提示工业化环境因素与发病有关。英国儿童CD发病率近 1/万 ,UC的发病率为 0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IBD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例IB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IBD患儿中克罗恩病(CD)8例,溃疡性结肠炎(UC)3例;男9例,女2例;发病年龄1个月~12岁9个月(中位年龄6岁)。11例IBD患儿均无阳性家族史。临床表现为贫血9例(81.8%),消瘦、腹痛各8例(72.7%),发热7例(63.6%),腹泻6例(54.5%),便血5例(45.5%)。实验室检查11例(100%)患儿均有CRP增高,ESR升高10例(90.9%),白细胞升高8例(72.7%)。病理结果表现为浅表小溃疡7例(63.6%)、黏膜慢性炎症6例(54.5%),患儿均未见非干酪样肉芽。其中10例予5-氨基水杨酸或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结论IBD可在婴幼儿期发病,其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消化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如临床高度怀疑IBD,实验室检查虽无典型病理改变,在除外感染性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上,可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提高儿童IBD的诊疗水平.方法 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标准,2000年12月-201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确诊IBD患儿24例,通过调阅病例、随访获取资料,并对24例IBD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内窥镜、组织病理学检查,按照Sutherland指数和Harvey和Bradshow标准疾病活动性评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BD 24例中溃疡性结肠炎(UC)组16例,克罗恩病(CD)组8例;男童略多于女童;IBD主要肠道表现有腹痛、腹泻、便血,主要肠外表现有发热、贫血、关节痛/炎、消瘦、生长发育迟缓;UC组与CD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便血症状UC组占优势.病变侵犯部位:UC病变主要侵犯左半结肠(P =0.027);CD病变可侵犯全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回盲部及其周围肠管(P =0.002)和上消化道(P =0.028)受累最为多见.经过积极治疗IBD患儿疾病活动度显著下降,其中英夫利昔单抗对常规治疗无效的UC患儿可迅速控制临床症状.结论 儿童IBD的诊断需要对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内窥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分析,尤其结肠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儿童IBD积极治疗仍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ABSTRACT. Twenty consecutive patients between 9 and 18 years of age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ulcerative colitis (UC) or Crohn's disease (CD)] were assessed for the pres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The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using the DSM-111-R criteria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3rd ed., revised), was 60% in the IBD group compared to 15% in a matched control group ( p =0.009). The psychiatric disturbances were mainly depressive or anxiety disorders. The IBD children also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 p =0.0028) on the 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 (CBCL) which was completed by the mothers. This indicates more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the IB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IBD comprise a population at high risk for developing a psychiatric disorder that may not be overt but nevertheless plays an important interactive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青少年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指南(波尔图标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岁以下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儿占炎症性肠病(IBD)总数25%~30%。有关发病率的报道依文献而有差异。研究儿童IBD需要多国、多中心的合作,但首先要统一检查和诊断标准。波尔图标准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指南,其是欧洲儿童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HAN)IBD协作组达成的共识。UC、CD、不确定结肠炎(IC)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体征、内镜、组织学和放射学检查结果。每例疑似IBD患儿必须经过完整的诊断程序,如结肠镜(包括回盲部的检查)、胃镜(确诊UC者除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胃肠道各个部位要进行多点活检,以便获得完整的组织学评价。IC的诊断必须在所有的诊断程序完成后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