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粘土具有复杂的矿物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在地层中,粘土的成分、含量及分布类型又有很大变化,因此,地层中粘土的存在对测井解释结果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造成测井解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正确地体质地层中的粘土性质,有助于测井解释人员更加合理地进行泥质砂岩储层的油气评价。该文在分析粘土测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地层粘土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砂岩油气层的低电阻率可能是由于富含分散粘土、层状泥质、高束缚水、高矿化度水、骨架导电等因素综合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适用于骨架导电且同时含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砂岩解释的通用电阻率模型,以提高复杂泥质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解释精度。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粘土砂岩并联导电的观点,而分散粘土砂岩的导电可用粘土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建立了考虑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同时存在的含油气泥质砂岩粘土包裹颗粒通用电阻率模型;通过2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1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的测试,表明该模型既适用于分散粘土砂岩地层解释又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利用建立的混合泥质砂岩粘土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对海拉尔盆地高泥地区的苏1、苏3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故本模型适用于含油气复杂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相似文献   

3.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延杰  石颖  张庆国 《测井技术》2004,28(2):118-123
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的并联导电,而分散泥质砂岩导电性等效于分散粘土和地层水为一种导电液体的纯砂岩,并考虑到在低地层水电导率(Gw)范围内分散粘土电导率(Ccl)随Gw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只有Ccl变化时,地层电导率(G1)与有效含水饱和度(Sw)关系曲线的曲率相近;随Sw增大,胶结指数m对Ct与S关系曲线的影响增大,而饱和度指数n对Ct与Sw关系曲线的影响减小.通过2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1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的测试,表明该模型既适用于分散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又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给出的电阻率模型为通用电阻率模型.利用建立的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对海拉尔盆地高泥地区的苏1、苏3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本模型适用于高泥地区的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测井在疏松砂岩气田SX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适用于裸眼井的测井新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测量任意岩性储集层自由流体(油、气、水)渗流体积特性的测井方法。核磁共振测井与其他测井方法在孔隙度解释中的不同之处就是核磁共振测井能解释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孔隙度。采用新一代的核磁共振测井仪测井,还能解释出粘土束缚流体孔隙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对含有商业价值油气产量的低电阻率地层的识别越来越重要。涩北气田作为第四系疏松砂岩气田,由于泥质含量和地层水矿化度高等因素存在大量的低阻气层,所以用电阻率曲线很难将这类低阻气层与水层和干层区分开来。通过核磁共振测井在SX井的应用情况,阐明用核磁共振测井分析、评价疏松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志  李武 《测井技术信息》2001,14(5):269-277
低电阻率产层区由许多因素造成,明白这种现象的起源十分重要,问题是这些区域测井电阻率数据解释结果显示的是高含水饱和度区,但却能开采出石油甚至纯石油来。这篇文章讨论了具有低电阻特性的砂岩油藏不同原因,纯砂岩结构层具有高的电阻率,但当其中含有页岩或重矿物,如黄铁矿其电阻率会变低,主这种电阻率的变化取决于粘土含量和矿物,黄铁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通常与地层水相同,或高于地层水,因此,黄铁矿比泥岩对电阻率的影响更大,低电阻率富含区未必是泥质砂岩引起,在本问题研究中,对不同泥质砂岩模型将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泥质砂岩模型,用不同泥质砂岩模型来分析油田的例子。人们已经发现完全修改过的泥质砂岩模型就会得到良好的计算结果,在泥质含低的情况下,一般的含水饱和度方程可以得出可接受的含水饱和度数值。  相似文献   

6.
前言对泥质含油砂岩的测井分析,已得到测井分析家们的重视。在泥质砂岩的研究工作中,往往把存在于砂岩骨架隙间的粘土和流体当作泥浆来处理,而且粘土和油气二者的影响也都要考虑。多年来,在美国海湾地区就是根据上述分散粘士模型来估计地层的含水饱  相似文献   

7.
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以纯地层条件推导的用于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的自然电位理论模型不适合泥质砂岩地层。针对含油气泥质砂岩储层,提供了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它考虑到阳离子交换容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提供改进的自然电位模型可以有效地用于确定泥质砂岩地层的地层水电阻率。  相似文献   

8.
主要的认识总之,我们之所以不惜篇幅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与实例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在测井解释领域内,纠正一种流传颇广、延续时间较长的片面概念,即总是把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解释,不加分析地归结为“泥质砂岩”问题,并且在这一问题上,时常有过份夸大粘土或泥质的附加导电性影响的倾向。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能有助于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1.低电阻率油气层并不一定都是泥质砂岩;它可以由岩性均匀、颗粒很细、几乎不含  相似文献   

9.
泥质和粘土在二连油田测井解释中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刚  吴秀田  刘明  宋长伟 《测井技术》2004,28(5):417-418
针对二连油田储层泥质和粘土对综合测井解释的影响,详细分析泥质和粘土在储层导电中的不同作用,并根据多年解释经验创意性地把泥质和粘土不同作用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使测井解释人员对泥质和粘土的作用一目了然,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并就实际应用进行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用电阻率和测量孔隙度计算含水饱和度,由有效介质理论(Hanai-Bruggemen方程)推出了一个饱和度方程。然后把该饱和度方程再与分散粘土模型及层状粘土模型结合起来。饱和度公式所需的五个基本变量包括岩石总孔隙度,地层真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胶结指数和骨架颗粒电阻率。在分散粘土模型中,岩石总孔隙度,地层真电阻率和地层水电阻率均由标准测井分析方法得出。然后再计算整个岩石的胶结指数与骨架颗粒电阻率。在饱和度方程中用这五个变量计算岩石的总饱和度,又由它得出有效饱和度。计算中所使用的中间变量有粘土体积和有效孔隙度,还有孔隙度的砂泥校正值,胶结指数和骨架颗粒的电阻率。在层状泥质模型中,根据并联电阻的理论,从并联电阻中减去泥质电阻率,然后直接把砂岩输入变量用于饱和度方程中计算出有效饱和度值,用公开发表过的测井数据,包括低电阻率,低地层反差的例子,来进行计算,得出了一个精确而稳定的泥质砂岩模型。饱和度可以由标准测井数据得出,所使用的变量可以直接计算得出。同时,计算过程还考虑了某些异常情况。例如非粘土的微孔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测井资料数字处理和解释的角度出发,在系统考察分析常用的各种最优化方法的基础上,认为采用抛物线插值法作一维搜索和变尺度法中的BFGS法作多维搜索相结合的最优化方法,用双水解释模型对泥质砂岩储集层进行评价是适宜的。为此编制了最优化测井解释程序,对胜利油田砂泥岩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实际处理,并针对本地区的地质特点,对测井响应方程和解释参数的选择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数字处理的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储集层参数和岩性矿物成分,与岩心分析资料和斯仑贝谢公司的GLOBAL程序处理结果相当吻合。证明它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矿物模型分析在潜山地层测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FORWARD测井解释软件中,多矿物模型分析程序应用组份分析原理,可以处理泥岩地层和复杂岩性地层的测井资料。应用该程序处理了曙光和牛心索古潜山的测井资料,实现了对潜山地层矿物成份和孔隙度的定量评价,同时在岩性识别,物性参数研究,储层划分和构造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电测井解释方法,概括介绍了近十年中国石油集团针对低幅度油藏—低电阻油层与前白垩系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电性质研究及电法测井解释方法的进展,包括中浅层泥质砂岩黏土附加导电、钻井液侵入油、水层双侧向与双感应测井的响应研究、复杂孔隙类型的特低渗透砂岩电性质研究以及各类油藏的测井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进展等。这些研究和进展表明近十年中国石油勘探中电测井评价油层(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庆国.STM低阻凝析油气藏测井解释研究.测井技术,1998,22(3):186~189STM三叠系凝析油气藏为罕见的低阻凝析油气藏。储层岩性复杂,油气层电阻率极低,泥质影响特殊,对测井解释造成极大困难。本文从实际地质资料分析入手,讨论了复杂岩性泥质砂岩测井解释方法、低阻油气层饱和度的确定方法。新方法能有效地识别低阻油气层,保证了油藏描述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Quantitative X‐ray diffraction has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water saturation levels in complex shaly sand reservoirs (i.e. shaly sands with infrequent carbonates and minor proportions of iron‐rich minerals such as pyrite and siderite). The results led to the design of a total expansible clay model for water saturation, which is similar in form to the Dual Water model except that the excess effect of the clay minerals has been accounted for by a volume‐conductivity relationship, rather than one of the usual volume‐porosity translation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estimating water saturation. Given the ambiguities associated with predicting thes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from data on rock properties, such as mineralogy,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estimated water saturation based on the total expansible clay model to independently determined rock properties was undertaken using well log inversion and forward modelling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consistenc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saturation estimates made from the total expansible clay model and known elastic parameters such as primary and shear‐wave sonic velocity (Vp, Vs), bulk density (ρb) and impedance (I), when the Raymer‐Gardner‐Hunt model is used. Use of the Raymer‐Gardner‐Hunt model to reconstruct the required rock‐physics relationship avoids the classic limitation of the more advanced Gassman model, which assumes that the dry shear modulus is equivalent to the wet shear modulus (μdrywet). The present work raises further qu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oigt‐Reuss‐Hill (VRH) limits, or the Hashin Shtrikman bounds for averaging the effective shear modulus of the dry matrix in complex shaly sand reservoirs, where a two‐mineral matrix is normally assumed. The study shows the inapplicability of the VRH or Hashin‐Shtrikman averaging techniques but provides a minor adjustment to the averaging that solves the problems faced in reconstruc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rectly measured elastic properties and derived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for this type of reservoir rock.  相似文献   

16.
泥质砂岩中束缚水的介电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启宁  赵健 《测井技术》1993,17(6):415-422
泥质砂岩“双水模型”只讨论了束缚水和自由水在导电响应上的差异,本文对泥质砂岩介电响应机理进行分析,说明了粘土颗粒表面的束缚水和自由水在介电响应上的差异。另外,在大量实验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得到束缚水的复介电常数值,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是一致的。利用上述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修正了电磁波测井的解释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实际测井资料解释,求得的冲洗带残余油饱和度(S_(or))和束缚水饱和度(S_(wirr))与取心分析值符合较好。依据上述理论和实验分析提出了电磁波测井资料解释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双水模型把泥质砂岩的导电性看成是孔隙中粘土附近的粘土水和距粘土表面较远的自由水2种导电成份的并联结果.但是,在分析混合物的导电性时应考虑导电成份结构的影响,不宜只按并联或串联处理;泥质砂岩的导电性应是孔隙中的粘土水和自由水2种导电成份按其结构特性的混合联结(称为"混联")的结果.应用由2种导体成份组成的整体各向同性混合物电导率公式导出了双水混联模型的等效地层水电导率新公式.用新、旧公式计算的泥质砂岩电导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新公式更为准确,建议在测井解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柳东地区低矿化度地层水储层的含油性评价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根据该区的地质特点以及电性特征 ,以毛管压力理论为基础 ,结合孔隙结构和饱和度的关系 ,提出了最大不动水饱和度概念以及用于识别油水层的新的判别参数 ,并建立了 2个实用解释图版。根据解释图版得到的含油性评价结果与试油资料相符 ,证实了该方法在评价柳东地区低矿化度地层水储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粘土矿物含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粘土矿物是储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特性对油田开发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方法不仅能识别粘土矿物的类型,还能确定粘土矿物的含量。通过改进的解释图版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某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分析研究区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B地层组粘土矿物分布为混合类型,以伊利石为主,其含量平均为72%。其他矿物含量依次为:高岭石平均为3%,蒙脱石平均为2.6%,绿泥石平均为23%。因此,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方法可确定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