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栲胶脱硫工艺是一种脱除各种燃料气中H2S气体的湿法脱硫工艺。本文通过分析工业栲胶脱硫废液及硫膏中的组分含量,探讨了栲胶脱硫工艺的副反应及硫膏提纯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在栲胶脱硫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一些副反应,并生成副产物NaSCN、Na2S2O3、NaHCO3及Na2SO4。在这些副产物中,NaSCN和Na2S2O3的含量较高,生成NaSCN和Na2S2O3的反应是脱硫过程的主要副反应。副产物的生成是造成碱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硫膏中,单质硫的含量最高,约占硫膏总量的一半。甲苯是单质硫最合适的提取剂,硫膏经甲苯提纯后,单质硫的纯度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栲胶脱硫副产物对脱硫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的积累过程,配制了含有不同浓度副产物的仿栲胶脱硫液,考察了栲胶脱硫液中Na2SO4、Na2S2O3、NaHCO3、NaSCN等副产物对脱硫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副产物的积累均会使栲胶脱硫液粘度增大,其中Na2S2O3和NaSCN是影响栲胶脱硫液粘度的主要因素;讨论了脱硫液粘度与主要副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用Excel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很好的线性关系,为实际生产中估算栲胶脱硫液的粘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模拟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的积累过程,配制了含有不同浓度副产物的仿栲胶脱硫液,考察了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对脱硫液密度的影响,得出这些副产物的积累均会使栲胶脱硫液密度增大,其中副产物Na2S2O3和NaSCN是影响栲胶脱硫液密度的主要因素。讨论了脱硫液密度与溶液中主要副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很好的线性关系,为实际生产中估算栲胶脱硫液的密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脱硫溶液的主要组分以纯碱为多,脱硫液由纯碱、氨水及催化剂栲胶、偏钒酸钠(Na VO3)、888等人工配制而成,溶液中的副产物主要有Na HCO3、Na2S2O3、Na2SO4及Na CNS,副产物含量多少受制于生产装置和生产运行条件。溶液的各组分含量决定脱硫效率高低,同时反映出脱硫装置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脱硫溶液的技术管理角度分析了脱硫液成分、理化性质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为吸收液的湿法氧化脱硫技术所形成的脱硫废液,含有大量的Na2SO4、Na2S2O3、NaSCN,导致脱硫效率降低且严重超出污水排放标准,成为生产和环保的难题。提出在脱硫废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铜,当硫酸铜的加入量为废液中NaSCN含量的50%左右时,可形成物相纯净的CuSCN沉淀,同时水体中S2O32-转化为SO42-,而且未检测出溶液中有残余的铜离子。经过该法处理过的水体中SCN-、S2O32-浓度显著降低,SO42-浓度增加接近饱和浓度值,再采用低温结晶法析出部分Na2SO4后可作为脱硫液补水回用。  相似文献   

6.
马剑峰 《广东化工》2014,(17):53-54
湿法脱硫工艺主要副产物为Na2S2O3、Na2SO4、NaCNS。副产物的生成,降低了催化剂的脱硫效率,使出口H2S含量升高,阻碍了O2在脱硫液中的传质;同时其自身的氧化反应也耗用了一定量的催化剂,不利于硫颗粒的浮选,使硫颗粒在再生槽的停留时间加长,增加了副产物的生成几率。在副产物含量升高时,可适当调整催化剂的浓度,以便于维持正常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栲胶脱硫工艺中HS-与钒的反应机理和副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液中五价钒主要是以HV2O3-7形式存在,四价钒主要是以V4O2-9形式存在。HS-与五价钒反应可瞬间生成多硫离子S2-x,然后S2-x转化为单质硫。在栲胶脱硫工艺的操作温度下,HS-和S2-x与氧气作用均可生成副产物,但S2-x比HS-活泼,更易发生副反应,且S2-x中x的值越小越活泼。在S2-x转化为副产物S2O2-3的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副反应的发生。对栲胶脱硫工艺而言,S2-x是生成副产物的活性中间产物,因此,栲胶脱硫液在进入再生系统前,应使S2-x尽可能多地转化为S8结构。  相似文献   

8.
《化学工程》2017,(8):22-26
Na_2CO_3-NaHCO_3缓冲溶液作为脱硫液脱除水煤气中H_2S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生成Na_2S_2O_3,Na_2SO_3,NaSCN等副盐。通过配制不同副盐含量的脱硫液,考察了副盐对p H值、密度、黏度及表面张力等物性的影响和不同温度下副盐对NaHCO_3溶解度的影响,在填料塔中研究了副盐含量对脱硫液吸收H_2S传质系数KG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副盐含量的增大,脱硫液p H值减小,密度、黏度及表面张力增大,这些物性的改变导致气液传质系数KGa减小;随着副盐含量的增大,NaHCO_3饱和溶解度下降,易出现NaHCO_3析出堵塔问题,使可供操作的脱硫液密度区间变小。  相似文献   

9.
李形松 《小氮肥》2009,37(5):25-26
1 脱硫副反应 脱硫副反应生成物多以副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脱硫过程生成Na2S3O3和Na2SO4副反应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存在O2和HS-。降低被处理气体中氧含量,减少再生过程贫液空气夹带量,加快析硫速度、降低溶液中Hs-浓度是降低Na,S,O,和Na2SO4生成率的有效途径。当  相似文献   

10.
脱硫副反应及副盐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例举生成Na2S2O3、Na2SO4、NaCNS的副反应,阐述了碱性水溶液脱除H2S多过程中发生的脱硫副反应,分析了温度、pH值和运转时间与生成物Na2S3O3的关系;简述了副产物对脱硫的影响;论述了回收Na2S3O3、NaCNS、(NH4)2S2O3、NH4CNS以及采用硫酸法和盐酸法精制NaCNS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了Na2S2O3等副盐的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栲胶法脱硫工艺比ADA法应用更广,更具优越性.为揭示这种优越性,采用表面张力仪和电导率仪分别对氧化栲胶水溶液和ADA水溶液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栲胶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强化硫化氢或空气的气液传质速率;而ADA溶液不具有这种性质,这是栲胶脱硫技术优于ADA法脱硫技术的原因之一.氧化栲胶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53g/L,该值可作为栲胶脱硫溶液中氧化栲胶含量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2.
栲胶脱硫法与改良ADA脱硫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比较了栲胶法脱硫与改良ADA法脱硫,讨论了脱硫效率、碱耗量和副产物Na2S2O3含量随脱硫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脱硫效率都很高,连续脱硫10 h,也都在99.87%以上。从脱硫效率来看,两方法均能达到脱硫要求,但栲胶法比改良ADA法略好。从碱耗量和副产物Na2S2O3含量来看,改良ADA法远比不上栲胶法。尽管实验装置与实际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所取得的实验数据也能真实地反映出这两种脱硫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SO2-Na2S-H2O体系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毅红  张丽 《化学工程》2011,39(3):50-53
利用Na<,2>S溶液吸收SO<,2>是湿法烟气脱硫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利用Na<,2>S溶液进行烟气深度脱硫,文中通过热力学计算,对Na<,2>S溶液吸收SO<,2>烟气所构成的SO<,2>-Na<,2>S-H<,2>O体系中气液固三相组成与pH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值大于6时,SO<...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氧化栲胶与钒离子以及HS-之间相互反应研究了栲胶在脱硫过程中的作用.对氧化栲胶与钒离子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氧化栲胶和四价钒以及五价钒之间存在络合作用;对氧化栲胶和HS-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物质之间存在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HS-的浓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少,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HS-的转化率随着氧化栲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HS-被氧化栲胶氧化并未生成单质硫,而是生成了一种含硫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
一种高有机硫煤的化学药剂脱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复合脱硫剂在酸性条件下研究脱硫条件(煤浆浓度、处理时间、复合脱硫剂的浓度及溶液酸度)对高有机硫煤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浆浓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复合脱硫剂的浓度越大、处理溶液的酸度越大,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硫率越大,最后对处理液和脱硫精煤进行了组分分析,探讨了酸性条件下复合脱硫剂脱除煤中总硫的反应及脱硫机理.  相似文献   

16.
张明玖  吕秉玲 《化工学报》1989,40(3):365-373
将盐碱湖的卤水氨化,然后碳酸化,可以大大提高钠利用率.为了研究其最适条件,特研究了Na~+、NH_4~+/HCO_3~-、Cl~-、SO_4~(2-)、H_2O体系相图,并以此对如何提高钠利用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分别计算了过硫酸钠溶液脱硫脱硝时的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摩尔反应焓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以及吸收平衡时SO_2和NO的分压,从而分析了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结果表明采用过硫酸钠溶液吸收烟气中SO_2和NO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