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分型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抽动障碍的门诊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14岁,病程1月~8年,男:女=4.38:1,诊断抽动症23例,慢性抽动障碍39例,抽动-秽语综合症8例,抽动障碍并发多动障碍23例。抽动首发以头面部居多,伴发声17例,症状波动与精神因素有关,部分家族史阳性。脑电图检查58例,异常率39.66%,头部CT或MR检查11例无异常。结论此病有器质性因素,易误诊,药物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126例儿童抽动障碍临床观察及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精神性疾病 ,近年发病有明显增多趋势。现将我们诊治的 12 6例儿童抽动障碍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为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3年 8月我院神经专业门诊就诊的患儿。男 10 7例 ,女 19例 ;3岁 5个月~ 6岁 2 1例 ,7~ 9岁 48例 ,10~ 14岁 5 7例 ;病程 <6个月 3 5例 ,7个月~ 1年 41例 ,1~ 2年 2 7例 ,>2年 2 3例 ,最长 4年 2个月。依据CCMD 2 R的诊断标准 ,短暂性抽动障碍 74例 ,慢性抽动障碍 11例 ,多发性抽动症 41例。方法对 12 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临床特征依发生的频率依次为挤眼、…  相似文献   

3.
Tourette综合征(TS)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起病于儿童期,年龄2~21岁,平均7岁,男女患病比为3~4:1.  相似文献   

4.
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或Tourette综合征,主要表现多种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常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0例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障碍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比较常见的功能障碍性疾病 ,现将我室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收集的资料较完整的 6 0例患儿脑电图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0例中男 5 0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14岁 ,平均 9.2 5岁 ,病程 <12个月 38例 ,>12个月 2 2例。按 DSM- 诊断标准 [1 ]诊断 :一过性抽动障碍 33例 ;慢性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 15例 ;Tourette综合征 8例 ,其他未界定的抽动障碍 4例。1.2 主要临床表现 :身体抽动 38例 ,挤眉弄眼 17例 ,伸舌 1例 ,耸肩 5例 ,努嘴 6例 ,斜视 1例 ,腹部抽动 2例 ,喉响 …  相似文献   

6.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抽动障碍、进行性抽搐等 ,在当前儿科门诊较为多见。现将近几年来诊治的抽动秽语综合征 5 8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按本病的诊断标准[1] ,自 1997年 5月~2 0 0 0年 3月共诊治抽动秽语综合征 5 8例 ,男 41例 ,女 17例 ,年龄 5~ 12岁 ,病程 1~ 18个月。抽动首发部位头面部如挤眼、撅嘴、扬眉、摇头等 35例 ,清喉声 9例 ,动颈抬肩 11例 ,部位不明者 3例 ;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喉部抽动 ,如犬吠声、清喉声 14例 ,吭吭声 19例 ,易激怒、重复骂人10例 ,上肢、手及腿抽动 15例。诊治过程中曾误诊为…  相似文献   

7.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名多发性抽动(搐),是一种以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系统的慢性疾病。多在2~13岁间起病,7~8岁占高峰,男孩多见。近年发病有增高趋势。成为儿科神经专业门诊的常见病。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肉(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快速的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语言障碍。本病目前多选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5例,痊愈4例,显效1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起病于儿童期,是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1]。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而又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的抽动。根据临床症状、病情的轻重及病程的长短,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3种类型[2]。1临床资料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儿童神经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O在儿童抽动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5 0例抽动障碍患儿血浆NO水平 ,其中暂时性抽动 1 4例 ,慢性多发性抽动 2 1例 ,抽动─秽语综合征 1 5例 ;单纯性抽动 2 4例 ,抽动并多动障碍 2 6例。结果 :①抽动障碍患儿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慢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血浆NO水平 ,分别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比较 ,结果前 2组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暂时性抽动组 (P <0 .0 1 ) ,对照组与抽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抽动并多动障碍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抽动组 (P <0 .0 1 )。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存在NO水平的变化 ,NO可能参与抽动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抽动秽语综合征采用松弛疗法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近年来发生比较多的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多见于2~15岁的儿童,尤其以7~8岁的儿童发病多,男孩多于女孩。比例为3~4:1。本病以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为主要特征,患儿主要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地重复抽动,或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有的还会出现形态怪异的复合性运动抽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特征及疗效,探讨更符合临床实际、更实用的诊断分类方法。方法对2000年9月~2005年3月就诊于我科神经专业组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的1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109例,女23例。学龄前儿童25例,学龄儿107例。临床特征依发生的频率依次为眨眼挤眼、清嗓、张口咧嘴、弄鼻、抬眉、耸肩、甩头、干咳、收腹、伸脖、甩手、眼球转动、嗅鼻、踮脚、吼叫、秽语、急跳、拍打身体等。依据目前常用的诊断分类标准,短暂性抽动障碍76例,慢性抽动障碍13例,多发性抽动症43例。应用氟哌啶醇+安坦+肌苷+r-氨酪酸治疗,症状完全控制的时间:2周23例,2个月4JD例,6个月43例,余26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抽动障碍学龄以男童多见,常见症状为眼部、口鼻部肌肉抽动及口咽部发声性抽动,易误诊的疾病为结膜炎、慢性咽炎。现行分类诊断标准中的病程要求对临床意义不大,不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有必要制订更符合临床实践、更实用的诊断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2.
抽动 -秽语综合征 (Tourette综合征 )又称慢性多发性抽动 ,最早由Itared(192 5年 )描述 ,以多发性抽动及爆破状不自主地发声包括秽语为主要特征。现将我院 1995年 3月~1999年 6月收治的本征住院患者临床观察与认知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邮  编  2 72 1 51  收稿日期  2 0 0 0 - 0 1 - 0 3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患者均经CCMD -Ⅱ -R确定诊断 ,其中男性2 6例 (74% ) ,女性 9例 (2 6 % )。年龄 5~ 14岁 ,平均 8.8± 2 .3岁。病程 1~ 4年 ,平均 2 .8± 1.6天。住院时间最长 6 0天 ,…  相似文献   

13.
余建敏 《浙江医学》2004,26(8):610-611
抽动障碍是儿童和少年时期常见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特征分为3种类型,即暂时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抽动秽语综合征.笔者通过对125例抽动障碍患儿行为和情绪异常的发生和治疗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对抽动障碍患儿进行及早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65-2766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和发生抽动,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障碍.按临床特征和病程不同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1].发病相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2].  相似文献   

15.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名Tourette综合征 ,多发性抽动症。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抽搐 ,可伴有不自主发声或语言障碍 ,多在儿童时期发病 ,男性多见于女性。现将我院收治的 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男女之比为 3∶1。其中确诊年龄最小 5 .5岁 ,最大 10岁。 12例中均无产后窒息、抽搐、高热惊厥、头颅外伤及神经系统疾病史 ,家族中无抽搐、癫痫、癔病、神经官能症及类似疾病史。1.2 临床表现  12例均有多组肌肉抽动 ,其中伴有不自主发声 4例 ,表现为喉中干咳或发出啊啊、吭吭…  相似文献   

16.
<正>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即Tourette综合征,综合患病率为0.1%~1%,男女患病比例约为4∶1,多数于4~12岁起病。该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多发性抽动、暴发性发声和伴随秽性语言为特征的抽动障碍,病因尚未完全明显。该病还伴发多种多样的行为症状或精神障碍,可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儿童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目前治疗该病一线药物仍为氟哌啶醇,但不良反  相似文献   

17.
山莨菪碱治疗药物锥体外系反应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凌芳  竺远 《浙江医学》2006,28(10):866-866
甲氧氯普胺(商品名:胃复安)、氟哌啶醇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我科于1986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13例(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经山莨菪碱治疗后症状消失,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患儿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6个月~14岁。其中6个月1例,1~4岁2例.5~9岁7例,10~14岁3例。胃复安所致5例,均于常规剂量静脉注射或肌注以后发生;氟哌啶醇所致8例,除1例误服外,均发生于常规治疗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以多发性抽动、爆发性发声和伴随秽性语言为特征的抽动障碍,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表现可分为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和感觉抽动.运动抽动常由眼、面部开始,逐渐发展至颈肩、上肢、躯干及下肢,抽动呈突然、快速、多变、难以控制、反复发生、无节律等特点.发病5个月至2年后可出现发声抽动,最常见的部位是喉部,也可出现舌肌以及鼻部的抽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利培酮用于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理咨询门诊8-19岁,符合CCMD-2-R诊断标准慢性运动抽动障碍(CMTD)病人8例,Tourette综合征(TS)病人7例,使用利培酮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5例全部坚持治疗,于第4周末及5个月末评定疗效。痊愈7例,显效5例,进步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7%(第4周末评定结果)。结论:利培酮用于抽动障碍疗效好,副反应小,可以用来作为治疗抽动障碍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0.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独生子女 ,父母健在 ,无离异 ,同意参与 .共 16例患儿及其父母 ,(TS)患儿均符合 DSM- TV诊断标准 ,即 18岁前发病 ;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一种以上发声性抽动 ;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出现 ;病程超过 1a;排除风湿性舞蹈病 ,肌阵挛 EP,癫痫 ,肝豆状核变性和病毒感染的脑炎等 .男10例 ,女 6例 ,年龄 6~ 14岁 ,病程 1~ 2 a,部分患儿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行为问题 ,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例 ,占 18.8% ;伴夜惊 1例 ,伴强迫行为 2例 .有抽动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族史 5例 ,占 31.2 % ,其中父亲罹患 2例 ,母亲罹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