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设计情况 辽宁铁法矿区小南矿井年生产能力90万吨,采用一对中央竖井及边界斜风井进行井田开拓。主井用一对9吨箕斗提煤,副井用一对罐笼提升,风井只承担排风任务。 主副井井口标高 66米,第一水平井底车场标高,为-385米,第二水平井底车场标高为-550米,矿井以南二、北一及北二共三个采区达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密矿务局超化矿井一采区主、副井,是倾角30度的斜井,自井口至斜长96米为第四纪表当二层,该表土层又明显地可分为上下两个分层,上层是黄土层,层厚30米,下层是卵石层,层厚18米(见图1)。  相似文献   

3.
我矿国各庄采区是一座较大规模的粘土矿井。为了加快它的副井开拓延深工程,在矿党委领导下,我们组织了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研究组,通过认真调查和方案比较,先后由-65米水平至-155米水平和-155米水平至-255米水平两个阶段采用了吊罐反井施工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施工方法与一般方法相比,速度快、效率高、比较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井筒过厚表土及含水层的施工九龙口矿主、副井筒表土层施工,采用井外降水及锚、网、喷混凝土临时支护,顺利通过130米表土及含水层,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主井平均月进31米,副井预计平均月进35米(截至6月30日表土尚有13米)。与原设计方案(主井采用沉井法、副井采用冻结法施工)比较,主井工期缩短八个月,副井工期预计缩短六个月,两井合计节约227万元。  相似文献   

5.
兖州矿区兴隆庄矿井是一对年产原煤3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从1978年6月1日副井井塔基础开挖,到1981年3月7日主井提升系统形成,主副井提升系统交替施工,总工期31个月,其中副井19个月,主井12个月。一、工程量及工期1.副井副井直径7.5米,深419米,井口标高 49.2米。服务于井口、-270米、-350米三个水平。主要担负人员、材料、设备和矸石的提升任务,并兼作进风井。从1978年6月副井停钩施工,当时矿土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 齐西矿位于枣庄市西郊,生产能力0.2Mt/a,采用中央并列式立井开拓方式,主井进风,副井回风,副井井口安装了两台4—72No16B离心式风机,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 该矿分两翼两个水平开采,现集中在东翼开采。一水平已经结束,二水平分282和283两个采区,后因采区进水,淹没283采区。为保证生产利用原来巷道,在二水平282采区,临时布置了两个小面配采,三个掘进工作面。……  相似文献   

7.
伸缩式金属模板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处在河南超化矿主副井井筒施工中,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法”取得了圆满成功。主井1984年4月进入基岩,7月到底,月平均进尺42.7米,优良品率87%。副井1984年7月进入基岩,11月到底,月平均进尺48米,优良品率100%。伸缩式金属下行模板的应用对创造如此好的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煤矿安全》编辑同志:有一问题请教,希在百忙中给予答复为盼。就是关于井口冬季取暖(井筒保温)做为建井期间使用,有什么好办法,既省钱又适用。我处建设的公乌素三号斜井,今年8月主副井将与采区风井贯通,形成采区风井排风(45主扇),进风井及副井进风。永久井筒  相似文献   

9.
北皂煤矿为年产90万吨的矿井,副井井筒净直径6米,现浇混凝土井壁壁厚400毫米,井筒淋水为9米~3/时。马头门最大净断面37.7米~2,最大掘进断面67.4米~2,永久支护为双层钢筋混凝土(其断面如图1)。马头门所处围岩为含油泥岩,岩石的普氏系数f=0.7~1.0,易风化片落,塑性变形和膨胀量大。一、副井马头门施工副井东马头门长26.7米,西马头门长13.9米。从79年9月24日破壁至80年2月4日结束,工期长达4个多月。这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10.
小南副井的施工实践证明,用树脂锚杆固定井筒装备,具有凝固快、强度高、安装操作简单、可一次安装完毕、维修方便等优点,深受设计、施工、生产各部门的欢迎.一、副井井筒装备简介小南煤矿设计能力为90万吨,副井作提升矸石和上下人员用.矿井第一水平深451米,井筒内分105层,层间距为4.168米.服务54年.(一)井筒布置(见图1):①大罐为双层四车罐笼,选用JKM3.25×4(Ⅱ)型绞车,最大静拉力40吨,最大提升速度8.15米/秒.②小罐为双层乘人罐,选用JKD1.85×4型  相似文献   

11.
山家林煤矿位于枣陶煤田西南部 ,经过四十多年的开采 ,储量日渐枯竭 ,主采水平早己从— 15 0水平转至— 380水平 ,目前采场多集中于二水平深部边缘地区。随着矿井生产采场的逐步延伸 ,通风距离增加 ,原有通风系统能力己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如不彻底解决 ,将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隐患。1 原有通风系统存在问题矿井原有通风系统为两进两回混合式通风系统 ,即副井、七号井进风 ,邹坞井、四号井回风。进风井副井、七号井位于井田中央工业广场内 ;回风井邹坞井位于井田东翼边界 ,担负 6 2 3采区、72 4采区供风 ;回风井四号井位于井田南翼边界 ,担负…  相似文献   

12.
一、1号试验采区的基本情况二矿区1号试验采区为中瑞技术合作的试验采区。采区对西部1号矿体进行回采。采区范围在14~(+25)~16~(+25)行线;1300中段~1250中段之间,长100米,高50米。采区内富矿厚约100米,上盘贫矿较厚,下盘贫矿较薄,贫矿两侧为超基性岩体。超基性岩体上、下盘直接围岩为:中薄层大理岩(Ⅲ_3)、肉红色花岗岩(V)(见图1)。  相似文献   

13.
石壕矿副井立井井筒净径6.5米、荒径7.35米,全深(包括井底水窝25米)326.84米,自上而下穿过的岩层分别为厚88.7米、124.5米和113.64米的嘉陵江石灰岩、飞仙关泥岩和玉龙山灰岩。该井筒具有从井口起即为基岩、涌水量小与岩层压力小等特点。给施工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条件。副井立井原已掘砌31米,1978年恢复建设后重新施工,即在对新组建的施工队伍进行培训的基础上,于1980年1月正式开始下井段施工,同年7月22日完成井筒所剩下的295.84米的掘砌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4.
枣庄矿务局甘林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井田采用一竖井和一斜井开拓方式。随着生产发展,该矿要扩建到年产45万吨,决定补建一个新竖井为主井,原来竖井为副井,斜井仅作安全出口之用。由于第一水平(-73.3米)即将结束,生产任务将向第二水平(-220米)过渡。因此,副井延深到第二水平,主井也将直接打到此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龙飞 《煤》2015,(7):54-55
石圪节矿井主采区为725水平采区,725采区利用了3号煤的南、北回风立井作为回风井,南北副井作为725水平的回风井,井筒有效断面小,通风阻力大,因此急需为725水平构建专用回风立井。石圪节矿井北有已关闭的霍家沟煤矿,霍家沟煤矿的混合立井直通725水平,石圪节矿井可利用霍家沟混合立井作为725水平专用回风井,论证霍家沟混合立井的报废井筒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晋飞  王洪亮 《煤炭技术》2003,22(12):43-44
0 前言富强煤矿是七煤公司自行设计投产的大型矿井 ,各采区的货量用架线机车和电瓶车拉至副井车场 ,由副井提升至地面 ,矸石山翻矸。全矿 2 0多掘进队组 ,小矿车数量有限 ,常出现车皮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节约资金 ,提出对富强矿东部区系统进行改进。1 东部区概况东部区主要由东主运 3 50 0m ,八采区主采层 67上 ,68两层煤 ,九采区主采层 54#煤层、九采底部车场和东风井组成 ,现有 50 6,50 7,50 8队组在东主运和八采区底部施工 (如图 1) ,掘进货量后小矿车由电瓶车拉出东部主运 ,50 6队运输距离3 70 0m ,50 7队运输距离 3 7…  相似文献   

17.
海孜矿井为年产煤1.5Mt的大型矿井,主井装载硐室施工是与主井永久锁口和主井井塔施工同时进行的。此时副井的永久系统已形成并已交付使用,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已施工完,主井与上一采区、中一采区和中二采区贯通并转入采区工程开拓。主井箕斗装载硐室的施工方案就是在上述具体条件下选择的。 一、工程概况 海孜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位于主井西侧,在马头门底板水平以下约24m处,硐室的上室与三个圆筒式煤仓下部皮带机巷机头硐室相连,整个硐室均与主井井筒紧密相邻(图1)。  相似文献   

18.
龙凤井田位于抚顺煤田的东部。煤层东西走向、向斜构造。向斜轴标高为-660米左右。地面工业广场标高为 100米。在南翼煤层露头处,开拓一对竖井。笫一阶段水平为-270米,第二阶段水平为-520米,第三阶段水平即最终阶段为-635米。第三阶段除开采南翼煤层外,并服务于北翼-400米以下煤层开采提升。 1970年,东竖井(副井)开始由第二阶段水平向第三阶段水平廷深,这是在预  相似文献   

19.
<正> 湘东钨矿是急倾斜薄矿脉矿山。许多矿块采用了上向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中段高度40~50米,采区长度120~150米,平均脉幅约0.4米,平均采幅1.4米,充填井与顺路井相间排列(沿走向相隔20~30米),采区不分矿房矿柱,相邻采场以顺路井为界,顺路井分人行格、提升格、管道格和溜矿格(在两侧)。溜矿格与采场的隔墙是随着每个分层充填完毕用混凝土胶结底板(即垫板)时胶结而成。由此可知,顺路井担负着通风、行人、提  相似文献   

20.
一、两淮往年冻结井井壁的裂漏情况 建国初期(1954年及以后),在安徽省兴建的第一批新井,井筒大多只穿越了二、三十以至六、七十米厚度的表土层,无论是采用普通凿井或是特殊法凿井,其井壁大都没有出现过达到事故性程度的开裂和漏水。 七十年代以后,在两淮地区兴建的矿井井筒穿越表土层的厚度逐渐加深,如:潘一主、副井和中央风井为152米,潘一东风井为292米,潘二主井为252米;朱仙庄主、副井和中央风井为256米;临涣主、副井为238米。 随着表土层厚度的加大,井筒所受的地压值剧增,上述10个井筒(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在井壁上出现的通病是都大小不等地出现了裂缝(指内井壁)。其中四个程度较轻,另外六个开裂都很严重,漏水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