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方元 《淮海医药》1999,17(2):16-17
目的 探讨MRI对皮层下动林硬化性脑病的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轴位MR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结果 本组48例均见脑白质区改变和不同程度脑萎缩,42例可见腔隙性脑梗塞.结论 对于5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痴呆,记忆力下降,言语不清,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者,MRI最终能够确诊。  相似文献   

2.
3.
丁伟 《云南医药》2001,22(2):128-129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对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MRI示脑室周围白质疏松,脱髓鞘改变。结论: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应强调存在一定程度的持久缺损智能,不宜过分强调痴呆,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应该是动态的,对不典型病例应进行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对1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异常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①双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对称分布斑片状低密度影;②两侧脑室旁半卵园中心不对称或对称分布小斑片,小园片低密度影;③两侧半球白质内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小斑片,小园片低密度影;④多伴有脑腔隙性梗塞和脑萎缩。CT分四型:Ⅰ型即侧脑室前后角型;Ⅱ型即两侧脑室旁型;Ⅲ型即大脑半球白质型;Ⅳ型即混合型。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根据上述各种异常CT表现结合临床有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史可以进行CT诊断。  相似文献   

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最早是在1894年由Binswunge首选描述8例为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病理改变,因而被命名为Binswunge病。近年来,人们发现此病不一定都发生在痴呆患者,且可能与皮层下髓质动脉硬化有关,故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简称SAE。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及其他动脉硬化征象者。我院自CT开展以来诊断了30例较典型的病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 1 一般资料 1997-07~1999-05,我院检查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4~80岁,平均73.5岁。病例…  相似文献   

6.
吴劲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73-73,76
本文结合300例已经确诊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介绍其CT表现以及治疗方案。讨论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CT表现以及治疗的最佳方案。在各项治疗方案中,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分析结果表明,颅脑CT检查可以对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对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有着重大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稽金芳  陈立英 《河北医药》2003,25(7):518-51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 athy ,SAE)或称Binswanger病 (BD) ,1894年首先由Binswanger报道。其临床特点为伴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进行性痴呆 ,病理为大片脑白质脱髓鞘而弓状纤维保留及明显的动脉硬化。本文收集 1996年至 2 0 0 1年 5 6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住院病人中CT及临床资料完整者 5 6例 ,其中男 44例 ,女 12例 ;年龄 5 5~ 87岁 ,平均 69.45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5 0例 ( 89.2 8%) ,有糖尿病史者 12例 ( 2 1.42 %) ,有急性脑血管病史者 3 6例 ( 64 .2 8%) ,有短暂…  相似文献   

8.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病、进行性皮质下血管性脑病。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皮质下髓质小动脉壁硬化,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随着人们生括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方凯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18-119
目的探索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和CT主要征象。方法对33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结合病理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CT表现为脑白质内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区,边缘呈月晕状。位于侧脑室体旁26例,侧脑室体前角周围31例,后角周围20例,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24例,均为对称性分布;合并腔隙性脑梗死32例,脑萎缩29例。有高血压者30例,占90.9%。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15例。肢体无力或偏瘫11例,言语不清7例。30例有眼底动脉硬化。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氧而引起脑白质受损,CT诊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双侧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改变,多伴有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萎缩,而无症状的脑白质稀疏是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征象。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本病 4 0例 ,现对其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年龄5 1~ 82岁 ,平均 6 6 5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5例伴有Ⅱ型糖尿病 ,9例有 2 0~ 30年的嗜烟史。本组病例均符合Bennett提出的诊断标准[1] 。患者呈卒中起病阶梯样进行性发展 2 2例 (5 5 % ) ,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 18例 (45 % )。 4 0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检查按长谷川智力量表 (HDS)进行 :正常 32 5~ 31 0分 ,轻度异常 30 5~ 2 2分 ,中度异常 2 1 …  相似文献   

1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与临床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薛雁山,李彬祥,乔亚玲(030001)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牛小媛山西省儿童医院侯满春我们总结了102例经CT和临床确诊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资料,着重探讨本病的CT表现与临床某些因素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从1990年5月至1991年3月,共行脑CT扫描1602例,男1091例,女511例。从中选出符合SAE诊断的共102例,其中男70例,女32例,年龄47~80岁,平均66.7岁。记录CT检查时病人的主诉,临床检查及诊断。38例有平时动脉血压的记载,31例有血脂结果。对102例SAE的CT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参照Lotz等和Kinkel等[2,3]对本病的分级诊断标准,将本组SAE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级。同时记录了CT所显示的伴发病征,如腔隙性梗塞、出血和脑萎缩等。对以下指标进行了分析:①以10岁为一年龄组,观察并比较不同年龄组SAE患者在同期脑CT检查者中的构成比。②SAECT严重度与年龄的关系。③脑血管意外与SAE严重度的关系。④动脉血压与SAE严重度的关系。⑤运用李健斋等所建立的动脉硬化指数LActeriosdevotici  相似文献   

1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总结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要点,以期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17例SAE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方法:本组117病例中,男81例,女36例,年龄范围56~81岁,观察临床CT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为智力减退、神经精神障碍、下肢无力及行走障碍、偏瘫。CT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分布多发斑片状或弥漫性、相互融合低密度阴影,边界不清,多为双侧对称分布,以两侧脑室额角周围最易受累且最早出现,其次为放射冠,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周围、半卵圆中心,多伴有脑萎缩及脑梗塞。结论:CT检查能够准确诊断SAE的病变程度,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早期CT检查,防治SAE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是脑血管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深部白质脑梗死(deep white matter infarction),是一组以突然发生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由Binswanger于1894年首...  相似文献   

1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MR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MR资料,依据侧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白质病变的范围不同,将其分为Ⅰ~Ⅲ型。结果55例中影像学Ⅰ型24例、Ⅱ型18例、Ⅲ型13例(其中Ⅰ型中有6例CT检查未见异常),病灶分布于侧脑室前后角,体部周围及半卵圆中心,CT上表现为低密度,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它征象包括脑萎缩、脑梗塞、脑出血。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MR表现及临床特点,MRI发现SAE脑部病灶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朱晓鸣 《淮海医药》2006,24(2):120-120
目的总结皮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表现.方法对3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资料加以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弥漫性脑白质低密度改变,脑梗塞和脑萎缩.结论 SAE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常在5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CT有明确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可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江西医药》2005,40(7):411-412
目的通过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提高诊断水平,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按Goto分型。结果56例中有高血压者36例(64.28%),有智力障碍者45例(80.36%),56例(100%)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Goto Ⅰ型20例(35.7%)Ⅱ型30例(53.77%)Ⅲ型6例(10.7%)。结论SAE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脑组织损害达到一定容积才发生痴呆,SAE最特征的CT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  相似文献   

1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由于脑皮层下白质小动脉硬化,动脉壁透明变性闭塞和栓塞造成自质弥漫性病变,以往只能靠病理诊断,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此病在临床上并不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诊治.方法对65例经临床及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临床有智力障碍,脑CT有不同程度的白质低密度影及侧脑室扩大,脑沟、裂池增宽.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导致SAE的主要原因,对SAE的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做到及早诊治,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