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凌海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迅速,这与彻底突破了水稻育苗环节这一制约因素,即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瓶茎"环节有非常大的关系。1影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主要问题从2005年开始,凌海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就一直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和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到2010年为止,全市插秧机保有数量一直维持在500~600台之间。调查其原因有,插秧机械方面的、操作技术方面的、育苗方面的。不过,技术人员和水稻  相似文献   

2.
<正>凌海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在开始推广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之初,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而且是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经验,这里介绍给大家,仅供刚开始推广水稻育挺身技术的参考。我们市开始推广的插秧机主要有两种款式:手扶行走式插秧机;独轮乘坐式插秧机。1机械操作方面1)操作人员在插秧第一排的时候,由于没有目标,用户眼睛一定要向前方三十米处看,尽量选择一个目标,只用眼睛余光看插秧效果就行。一般看得越远,油门越大,越容易插得直。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2004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新建项目县为凌海市、北票市和康平县.3年来,项目示范推广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果,不仅实施面积超过了计划面积,而且在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上都有所创新,积累了北方冷凉风沙区一年一作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的宝贵经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民升 《农机导购》2012,(9):166-168
为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积极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并作为水稻生产商品化和发展粮食基地的配套工程项目。本文阐述了七十二团推广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的意义,介绍了该项目的技术内容和技术路线,分析了推广应用该项目可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凌海市育新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牵头人是凌海市闰家镇农民杨伟明、杨伟峰兄弟及其父亲。除了种水稻、帮人机械作业,杨家父子三人还开了家农资超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杨家父子不是一般的农民,他们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看到田间插秧作业的人基本都在30岁以上时,他们意识到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盐都区是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省农机局"跨越项目"重点实施区之一。在盐都区,水稻收获机械化这个难题已基本解决,近几年全区还推广了"人民号"、"久保田"等机型为主的高性能稻麦联合收割机600多台,这种类型的收割机克服了普通收割机收获水稻效率偏低、可靠性差等缺陷,深受农民欢迎。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机械化种植,这个难题已真正成为瓶颈,制约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为解决水稻机械化插秧问题,2000年全区开始推广插秧机以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始兴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观念等因素影响,该县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解决。为此,2018年始兴县组织实施了国家级666.67hm~2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化水平,节本增效和降低污染,适合在当地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1推广机构基本情况吉林省敦化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隶属市农机局,下辖16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该市农机推广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全市农机推广人员146名,(市总站10人,乡镇13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2名、中级职称的56名、初级职称的78名。总站负责全市的技术推广工作,乡镇站则以管理为主,推广工作需要时抽调人员进行推广工作。多年来,承担部、省、州、市科研和推广项目60多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推广工作情况(1)加强领导,为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组织保障。为使"两新"技术在敦化市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成立了以推广总站站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两新"技术的推广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并成立相关科室,明确职责,各施其职。  相似文献   

9.
杨伟  王利民  王冠卓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6):142+169-142,169
根类作物深松机械化,是保护性耕作项目的重要部分。凌海市是"锦州小菜"的周边区域。近些年,凌海市的"百合小菜"已是辖区的支柱产业,产口品出口东亚,扬名全球。"百合小菜"生产原料需要大量的根类作物,所属公司每年要与农民合作,订单生产大量的根类作物,才能保证实际需要。如大根(日本萝卜)、芥菜、胡萝卜、元葱等。因而,根类作物的增产和质量,历年都是我  相似文献   

10.
凌海市位于辽西走廊中部,现有耕地面积14万hm2,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之一。2010年以来,凌海市玉米生产面积一直保持在8.67万hm2左右。到2013年秋,共投入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33台,中小型玉米收150台左右。机械化收获玉米面积达1.47万hm2,但玉米机械化收获率只有17%,大大地低于水稻机械化85%收获率指标,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中的主要瓶茎。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重点推广项目.在农机具推广过程中,TC1710L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是重点推广机型之一,在项目试验基地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应用水稻高效控量简化施肥新技术意义高效控量简化施肥是一项能够依据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计算出最佳施肥比例与最佳施肥量,减少施肥次数简化施肥方法,且能获得地力所允许的最高产量的全新施肥技术。我们凌海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我市粮食产量逐年递增,2006年以来,全市粮食产量始终保持在2亿kg左右,2009年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灾害,仍实现了4.25亿kg;2010年实现5亿kg;2013年粮食产  相似文献   

13.
2012~2013年我们实施了"高芦丁、高硒苦荞新品种晋荞麦4号推广"项目,两年来示范推广了晋荞麦4号配套的6项栽培技术,在劳力特别缺乏的农村还示范了机械播种和机械收割技术,在山西4个市9个县28个乡(镇)共推广晋荞麦4号7060hm2;为4个苦荞加工企业完善了2666.67hm2优质苦荞基地;共培养技术骨干100余名,培训示范户400多户,农民5千人次,发放培训资料6万余份。圆满完成项目计划任务。项目完成后有6点思考,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前郭县水稻面积约有7.35万hm~2,2018年前郭县打出"绿色"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先后建设了前郭灌区红旗农场绿色水稻、前郭灌区红光农场绿色水稻等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前郭大米品质,为农民创收开辟了新途径。绿色生产既要减少水稻生产过程中农药用量,同时又要增加稻谷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按照这个目标前郭县加大了生物防治水稻重大害虫-二化螟的示范推广力度,提出倡导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生产方案。2019年前郭县开始在水稻主产区实施6 666.67 hm~2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推广项目~([1])。  相似文献   

15.
水稻宽窄行条栽又称"双龙出海"。此项技术是农业科技部门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示范得出的一项科技成果,它的作用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保证个体发育良好,全体数量发展适当,从而使单位面积上获得增产。我镇从199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到201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3526.67hm2,占大春粮作面积的10%,单产469.6kg,比常规栽培(打秧标)单产408kg增61.2kg/667m2,增长15%。虽然  相似文献   

16.
马菲 《机电信息》2013,(22):84-85
项目档案项目名称:海山·金谷天城总建筑面积:123516.91m2空调使用面积:商业和办公约4.7万m2;住宅约7.6万m2选用机型:2台美意地源热泵螺杆机MWH690、1台美意地源热泵高温全热回收机组MWH280、2台美意冷水螺杆机组MWH990更多资讯详见《中央空调市场》网站http://www.86nt.com.cn项目概况海山·金谷天城项目为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是武汉节能示范项目、绿色建筑推广项目,工程展示意义非凡,示范  相似文献   

17.
<正>直播水稻具有省种、省时、省力、省投资、增产、增收、提早成熟等优点。一般每667m2省种0.25~0.5kg,省工2个,增产30~35kg左右,增收节资200元。是我市(县)近年推广较快的一项水稻轻型简化栽培技术。为帮助园区业主和农民群众掌握和应用水稻直播技术,进行水稻直播生产,现将主要技术归纳如下:1择田选种奠基础直播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土壤肥沃,杂草较少的田块。水源不足,排灌不畅或重砂土质田块不适合水稻直播。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上允镇2011年率先在澜沧县实施整建制推进水稻、玉米高产创建,至2014年,项目实施4年,水稻、玉米2大粮食作物产量都达到并超过预定目标。2015年,澜沧县上允镇再度实施整建制推进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项目,通过实施该项目,水稻、玉米2大粮食作物产量再创新高,2015年水稻平均产量比2014年增产264.8kg/hm~2,增长率为2.9%;玉米平均产量比2014年增产620.7kg/hm~2,增长8.4%。整建制推进水稻、玉米高产创建在上允镇再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稻新品种或品系的引进与品种比较试验和高产示范结果,确定了水稻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新品种"隆两优1206"适宜在马灌镇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并提出了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其中杂交稻占1.40万hm^2,粳稻占1.67万hm^2。水稻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我区水稻上常发的"两迁"害虫,它们的迁入时间和迁入量受气候影响很大。为了更好地掌握气候因素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我们对本地区2017~2019年田间水稻"两迁"害虫的迁入与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科学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水稻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水平,为我区水稻高产和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