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后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笔者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后路手术治疗102例各类颈椎病,术后5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中5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4.9,平均术后2.9d发生。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均有术后MRI上T2WI像高信号影,4例麻痹的节段与影像学资料相一致。4例基本恢复。结论颈椎病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发生C5神经根麻痹,术后脊髓灰质区的损伤在该并发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C5神经根麻痹是一种以术后新发三角肌无力为特征的疾病,是颈椎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尽管其有自限性及较好的预后,但却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等,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的主流学说为脊髓损伤学说及神经根拴系学说,近年来提出了术前脊髓旋转不良及摆体位期间胶带引起的肩部牵拉等机制。本文结合近年来解剖学及影像学方面的研究,对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我院脊柱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102例各类颈椎病患者,术后5例患者合并颈5神经根麻痹,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中5、例术后合并颈5神经根麻痹,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4岁,发生率为4.9%;平均术后2.9天发生。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均有术后MRI片上1、2像高信号影像,4例麻痹的节段与影像学资料相一致。4例患者基本完全恢复。结论:颈椎病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发生颈5神经根麻痹;术后脊髓灰质区的损伤在该并发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C5神经根麻痹为颈椎前、后方入路减压术后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乏力,伴或不伴感觉障碍、肢体疼痛,发生率0~30%。节段性脊髓功能障碍、椎动脉血供减少、术中神经根损伤、减压后脊髓漂移牵拉神经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机制"假说"参与其发生。增强对C5神经根麻痹的认识有利于脊柱外科医师提高手术技术,降低其发生率。该文就其定义、发生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我院脊柱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102例各类颈椎病患者,术后5例患者合并颈5神经根麻痹,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中5例术后合并颈5神经根麻痹,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4岁,发生牢为4.9%;平均术后2.9天发生。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均有术后MRI片上1、2像高信号影像,4例麻痹的节段与影像学资料相一致。4例患者基本完全恢复。结论:颈椎病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发生颈5神经根麻痹:术后脊髓灰质区的损伤在该并发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颈椎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疾病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近期疗效的判断和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目的:探讨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预防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由同一术者(通信作者)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的106例颈椎疾病患者,男77例,女29例;年龄22~78岁,平均59岁。手术方法包括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后路单开门手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患者术后均佩戴颈托3个月。结果: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C5神经根麻痹。麻痹出现时间均在术后1周内,均为单纯三角肌肌力减退。2例伴随C5神经支配区的皮肤痛觉减退。经治疗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论: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应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预防继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术后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 G  Zhang JX  Shen CL  Yang QG  Jiang S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781-783
目的探讨颈椎病术后第5颈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我院骨科1994年3月至2003年10月手术治疗223例颈椎病,对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3例患者7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表现为三角肌瘫痪,肩部感觉减退,牵扯痛等,发生率为3.1%。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发生2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发生5例(开门侧1例,铰链侧3例,双侧1例)。7例患者术后2周~6个月内逐渐恢复。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均可能发生C5神经根麻痹,保守治疗即可痊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病减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相关临床研究主要围绕医源性损伤、栓系效应和脊髓病变加重等假说展开。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完善术前脊髓病变程度评估,严格把握减压手术指征,合理制定减压术式,各国学者针对神经根麻痹的致病机理,开展了如预防性椎间孔切开以及常规使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等预防措施,以期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本文就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采用手术治疗的210例颈椎病中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中8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3.8%,其中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发生2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发生6例(开门侧1例,铰链侧4例,双侧1例)。8例术后4周~8个月内逐渐恢复。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均可能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机制不清,非手术治疗有效,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减压术后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是困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和影响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的顽疾之一。目前,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机制主要有5种假说:术中直接损伤神经根,节段性脊髓病理改变,进行性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和颈椎不稳,术后脊髓漂移牵拉神经根,脊髓血运异常和再灌注损伤;基于以上假说,很多学者提出各种相应的预防措施。尽管如此,迄今尚无任何一种假说能够完全合理解释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机制。为此,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从发生率、发生机制、预防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椎病后路减压术后第5颈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防治及预后。方法我院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107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减压手术,术后发生C5麻痹5例(4.67%)。结果行保守、对症治疗,术后1~3月内逐渐恢复,脊髓压迫症状均好转。C5麻痹者2周~5月内逐渐恢复。结论颈椎病后路减压术后C5麻痹并不少见,其发病机制不清,尚缺乏确切防治方法,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估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与预后.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且术前三角肌肌力正常、手术减压范围包含C4/5椎间隙的患者共121例,男65例,女56例,平均手术年龄64.2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4例.观察术后患者肩及上臂的肌力、感觉情况,在术前CT上测量C4/5神经根管直径,观察术前MRI T2加权像上脊髓高信号区.C5神经根麻痹诊断标准为三角肌肌力降至3级或3级以下.结果:共6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其中三角肌肌力2级1例,3级5例;单侧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下降5例,双侧1例,均伴有感觉障碍.1例为C4/5椎间隙减压,l例为C5椎体次全切,4例为2个节段以上减压.5例患者术前MRI T2像上观察到C5节段脊髓高信号区.6例患者随访1~4年,感觉恢复正常;其中2例(1例术前T2像脊髓高信号区范围较大、1例术后肌力下降至2级)肌力恢复至4级,4例恢复至5级,恢复时间为1~8个月,平均4个月.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颈椎JOA评分由术前10.8±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价为40%~70%,平均55%.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为2.86±0.28mm,115例无麻痹组为3.18±0.39mm.121例患者中,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3.0mm者5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7.5%);>3.0mm者68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1例中,减压融合1~2个颈椎节段发生C5麻痹为2/82(2.4%),减压3个节段发生C5麻痹为4/39(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出现C5神经根麻痹,但预后较好,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C4-5椎间孔扩大成形对预防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搜集有关C4-5椎间孔成形对预防颈椎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1日~2020年3月2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以及质量评价等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688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颈椎后路减压手术中,行预防性C4-5椎间孔扩大成形者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后路减压者[RR=0.26,95%CI(0.13,0.53),P=0.0002];而预防性C4-5椎间孔扩大成形对于术前和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以及术前、术后C2-7Cobb角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C5神经根麻痹,将患者分为C5神经根麻痹组(C5 palsy组)、无C5神经根麻痹组(无C5 palsy组)。采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临床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X线、CT和MRI等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及术后1d两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C4/5椎间隙高度、术前C4/5椎间孔横径和手术节段数,以及患者术前颈椎MRI T2像C4/5节段...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卅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颈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与颈与神经根麻痹的关系,探讨颈与神经根麻痹的原因。方法颈后路手术患者24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颈椎MRI检查,测量脊髓后移度。观察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采用分组配对t检验分析术后C5神经根麻痹与脊髓后移度的相关性。结果脊髓后移度平均(2.41±0.46)mm。3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在c5椎体平面脊髓后移距离平均为(4.11±0.14)min,无c5神经根麻痹者在c5椎体平面脊髓后移距离平均为(2.79±0.17)mm,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0,P〈0.01)。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后c5神经根的牵拉是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原因,探讨C4、5椎间孔减压对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5年6月~2012年5月行颈椎后路减压术的131例颈椎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男86例,女45例;平均年龄(58.3±10.9)岁。其中行椎管扩大成形术63例,行椎板切除减压术68例;此外,67例患者行单纯颈椎后路减压术(A组),64例患者接受颈椎后路减压术并双侧椎间孔减压术(B组)。对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与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资料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进行评估,同时对A、B组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54个月,平均(23.4±8.8)个月,131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总体发生率为6.9%。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中,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8%);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8.8%)。两种术式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8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11.9%),B组有1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有一定的发生率,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两种方法并无统计学差异;加行C4、5椎间孔减压术可降低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Kaneko  K  Hashiguchi  A  Kato  Y  许俊杰 《脊柱外科杂志》2006,4(5):318-318
C5神经根运动功能麻痹,是椎板成形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现有一些假设来解释这种现象,但关于它的病因学仍不清楚。Kaneko K等通过使用脊髓诱发电位(ESCPs),从电生理学方面研究术后C5神经根运动功能麻痹的可能机制。回顾性研究了66例因颈椎疾病而行椎板成形术的手术患者。对所有患者使用不同的ESCPs来区分不同节段的有症状的的颈椎病。通过手肌试验,如果术后手臂外展的肌力较术前减少至少1个水平,则认为C5神经根运动功能麻痹。结果:5个患者(7.6%)术后出现C5神经根运动功能麻痹。C5神经根麻痹发生在术后1—3d,5个患者均为单侧。其中3例为颈椎病,2例为后纵韧带骨化。1例损伤严重的患者没有康复。其他4例患者在出现症状后3~6个月恢复,MMT提高4或5分。ESCPs的研究发现,5例患者的C5,均受颈椎病影响,(其中3例影响C4、5,还有2例同时影响C4、5和C5、6)。在这5例中,在MRI的T2加权上均可见到高信号影。结论:C4、5,水平的颈椎病,对C5神经根麻痹是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169-1172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对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8月,本治疗组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共7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减压节段分组,A组:减压1~2节段患者;B组:减压3~4节段患者,采用颈脊髓病功能评估(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及颈椎前凸角度(Cobb角),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B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6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手术后的CCI改变率大于A组,且B组术后颈椎前凸角度和CCI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的JOA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减压融合使椎间隙撑开增加致术后颈椎曲度明显改变是发生C5神经根损伤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和使用丝线或锚钉于铰链侧固定椎板对C5神经根麻痹及再关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根据控制开门方式将患者分为铰链侧固定组(使用丝线或锚钉于铰链侧固定椎板)和开门侧固定组(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铰链侧固定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42~68岁,平均59岁。开门侧固定组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44~71岁,平均57岁。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C5神经根麻痹情况,比较两组开门角度、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后移及脊髓压迫程度等。结果 铰链侧固定组和开门侧固定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两组患者均一期愈合。铰链侧固定组术后9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1.5%(9/78);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1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6%(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铰链侧固定组开门角度及脊髓后移量大于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10例C5神经根麻痹者的脊髓后移量为(3.97±1.19) mm,较无C5神经根麻痹者[(2.57±1.01) mm]高。铰链侧固定组和开门侧固定组术前(12.23%±3.70%和11.38%±4.29%)及术后1周(12.12%±3.77%和11.31%±4.35%)颈椎曲度指数无差异;术后12个月JOA评分[(12.35±1.09)分和(13.55±0.91)分]、JOA评分改善率(64.24%±9.49%和61.78%±11.48%)及脊髓受压程度(0.74%±0.71%和0.75%±0.67%)无差异。术后6个月CT示铰链侧固定组27%患者椎板开门角度丢失>10°,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开门角度无变化。结论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固定与使用丝线或锚钉固定控制开门角度相比,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但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减少椎板开门角度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