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相位激发极化法偶极装置模型实验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测量相位参数,即测量电场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相位滞后,其物理意义相当于时间域方法中的极化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岩(矿)石的电化学特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实验室测量有很好的勘测效果,为野外勘测工作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在变频激电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域激电法,已成功应用于金属矿产的勘查中.通过对比相位激电与直流激电在找矿重点实验区内的测量结果,分析该方法在多宝山矿产远景调查中揭示平面及纵向异常上的应用效果,说明了利用轻便的相位激电仪器测量视相位与视电阻率等参数、结合其它地质资料,可以有效地划分异常、揭示地质矿产特征,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相位激发极化在宁波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发极化法在油气田勘查中一直占有一定地位,国内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应用较多,频率域应用相对较少.油气激发极化法观测的信息相对较弱,有时干扰信号较强,给相应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相位激发极化法采用选频测量,抗干扰能力较强.文中以宁波油气勘探为例,讨论相位激发极化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相关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激发极化法找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超  刘涛  李娜 《矿产与地质》2012,26(2):153-156
激发极化法在念青唐古拉地区勘查应用中快速圈定了找矿靶区,并且利用激电测深推断了异常体的空间赋存状态,进而为指导工程验证提供依据。结合地质资料对乡北及格玛矿区异常进行了验证,均见到了矿体或矿化体,激电测量效果明显,并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及其他地区找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淮南六方堤稳定性研究中,应用激电异常结合累计ΣρS曲线解释[2],地质效果良好,为堤坝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充电激发极化法在金属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功 《矿产与地质》2003,17(1):34-36,26
充电激发极化法是矿山物探的一种主要方法,其兼有充电法与激发极化法的特点,可利用已有的工程,最大限度地了解地下三度空间地球物理场的分布情况,解决地质问题。概述了其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并列举了该方法在多个金属矿上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介绍激发极化法在高明市横江矿区勘查中的应用,根据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异常特征,圈定了矿体的位置、形态和分布范围,认为在电法勘探时采用不同极距扫面辅助少量测深,能提高资料解释的可靠性和缩短工作周期.  相似文献   

9.
激发极化法在贵州普定县那雍枝地区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贤武 《贵州地质》2013,(1):23-25,27,22
在贵州普定县那雍枝铅锌矿区通过激电工作,发现了一批激电异常,并推断出极化体的空间分布,经钻探工程揭露,发现了隐伏铅锌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激发极化法在索尔库都克地区应用的初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索尔库都克第四系覆盖区,应用激发极化法进行铜矿点检查评价及外围找矿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经钻探证实三个异常为隐伏硫化铜多会属矿引起,尚有5个异常待查.导致异常的特点是异常强度大、规模不大、带状、形态规则、延续性好,具有一定埋深.用化探剖面、重磁成果及地质配合激电异常解释效果更显著.用少量钻探验证缩短工作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甚低频电磁法在柴胡栏子金矿间接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老矿山资源危机迫切需要经济有效的找矿手段,在矿区外围寻找新矿段,增加开采储量.甚低频电磁法(VLF-EM)是可以选择的对象.在具备甚低频电磁法应用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下,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且结合矿区地质研究控矿规律及矿体赋存规律,从而有效地圈定掩盖区异常地质体及其产状和展布方向,预测矿体空间赋存部位,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钻实验台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钻实验台是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与钻探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成果。它可在室内从事各种微钻实验,包括岩样可钻性分析、金刚石钻具时效、寿命等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优化金刚石钻具,对岩样进行可钻性分级,提高钻探效率,动态监测钻进过程,绘制相应的动态关系曲线,具有重大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矿产沉积学是一个沉积学与矿床学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方向。矿产沉积学属于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应用沉积学(沉积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物理化学、微生物沉积学等)的基本原理,探讨成矿元素的迁移—聚集机理和成矿颗粒的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从而恢复沉积矿产的古环境(沉积环境、古盐度、古碱度、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形成背景(沉积盆地、古地理、古气候等),最终目的是确定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为沉积矿产的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成矿事件与重大地质事件相结合,揭示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Ore sedimentology i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direc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edimentology and ore deposit geology. Ore sedimentology belongs to applied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its main task is to appl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pplied sedimentology(sedimentation dynamics,fluid dynamics,physics,chemistry,and microbial sedimentology)to explore the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of ore-forming elements and the weathering-transportation-deposition process of ore-forming particles. After obtaining above-mentioned information,we can reconstruct the palaeoenvironment factors of sedimentary ore deposits(e.g.,sedimentary environment,palaeosalinity,palaeo-alkalinity,palaeo-redox)and their forming background(e.g.,sedimentary basin,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e). This research aims at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specting of sedimentary ore deposits. To achieve this goal,we need to constrain the origin of ore deposits,summarize the ore-forming rules,build the ore depositional and the prospecting model. Our study cases indicate that there were couplings between the sedimentary ore-forming events and important key geological events.  相似文献   

15.
秘鲁马尔科纳铁矿位于南美安第斯山金属成矿带中。9-10号矿体赋存在志留-泥盆系马尔科纳组角岩中,MINA9、MINA10两个矿体实为同一矿体,只是被后期安山玢岩脉切割分成为两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上连续,由一个主矿体组成,地表出露主矿体长1 450m,平均宽度100m。西部矿体走向近EW,倾向NW,倾角较缓;东部矿体走向NEE,倾角中等,围岩为角岩。矿体沿走向厚度稳定,9号矿体沿倾向矿体变薄,10号矿体沿倾向矿体增厚;由于后期氧化作用,铁矿体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点,由上到下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和原生带。综合矿物学和A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铁矿床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成矿分为7个成矿阶段,中-晚侏罗世(171~156 Ma)的磁铁矿阶段、磁铁矿-硫化物阶段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马尔科纳铁矿的主要成矿期;早白垩世(110~101 Ma)出现脉状铁-铜-硫化物叠加矿化阶段。马尔科纳铁矿的成矿模式:板块的碰撞-俯冲,造成强烈的幔源岩浆活动,形成大规模火山喷发和高钾钙碱性岩的侵位,火山(岩浆)期后的含矿流体沿NEE向断裂侵位,磁铁矿聚集矿化,形成马尔科纳铁矿的主矿体;主成矿期后又弱的叠加矿化,与中基性岩脉和断裂一起改造、破坏了先期阶段的矿体。  相似文献   

16.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对喇嘛苏西部、西北部成矿潜力给予肯定。但喇嘛苏外围属于草、松林覆盖特殊景观区,矿山企业针对2号斜长花岗斑岩岩体进行长期矿产勘查,面临矿产勘查瓶颈。文章以喇嘛苏外围2号斜长花岗斑岩岩体发现铜矿化为例,阐述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喇嘛苏外围铜矿普查中的应用效果。认为在植被覆盖严重的西天山地区,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可以迅速圈定异常区;不同物探方法的组合可确定找矿有利地段,提高勘查效率。综合物探方法对于在地质工作程度比较低、局部植被覆盖地区找矿,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迎春 《福建地质》2007,26(3):162-166
石英砂原矿质量的优劣,有害杂质铁、铝的赋存状态及其在各粒级砂矿中的分布,是决定选矿效果的关键。当有害杂质赋存于泥中或呈颗粒状态存在时,通过水洗脱泥,螺旋溜槽流程极易选别,水力分级和振动筛起到去粗弃细的效果;擦洗可除去部分薄膜铁,而包裹铁、固溶铁一般难于剔除。福建生产玻璃砂的矿山均采用喷射泵采砂船水下开采,自上而下玻璃砂、型砂一次采空,建议选矿样要按大块段采集,玻璃砂、型砂分别包装,先作小样除铁效果试验并确定玻璃砂、型砂的混合比例,再进行选矿流程试验,以免造成整个样品达不到选矿目的。  相似文献   

18.
詹德光 《地质与勘探》2015,51(3):478-485
安徽铜山铜矿已有近50年的开发历史。为建立具有预测能力的新成矿模式,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构造以及矿体定位空间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矿体受与接触带套合的波状起伏的伸展断层控制,矿体的位置及规模受接触带断层的不均匀扩容制约。基于这些认识,建立了波状接触带-断层伸展剪切扩容构造控矿理论模式并根据这一理论模式预测矿床的深部存在大规模隐伏矿体。钻探结果证实了这一预测结论,表明新的成矿理论模式将在铜山的深部找矿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团结沟金矿外围十三公里区隐伏矿体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团结沟金矿成矿背景与矿区地质的研究,建立了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对团结沟金矿外围十三公里区地质信息、高精度磁测信息、γ能谱信息及土壤地球化学信息的分析,确定了该区综合找矿信息特征,并进行隐伏金矿体预测。通过对比团结沟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对异常区进行优选,并对优选出的靶区实施了工程查证,探槽及浅井双双见矿,共获得黄金资源量1.5t。隐伏金矿体预测效果显著,矿区外围有巨大的增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