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53例AMI患者分为VT/VF组和无VT/VF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生VT/VF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VT/VF组与无VT/VF组在诸多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级别的Killip分级、血钾离子水平异常以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影响患者发生VT/VF的独立危险因素,β-受体阻滞剂是保护因素.结论:VT/VF是AMI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高级别的Killip分级、血钾水平异常以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影响患者发生VT/VF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受体阻滞剂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心室晚电位检测及其动态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5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35例健康人心室晚电位(VLP),结果DCM组VLP阳性率为39.6%,健康人2.9%,差异非常显著。DCM伴室速(VT)/室颤(VF)者VLP阳性达84.2%,无VT/VF者阳性率14.7%。VLP预测DCM VT/V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标准性分别为76.2%、90.6%、84.9%。对25例DCM病人VLP作治疗前后(间隔20天~30天)动态观察,各项参数无显著差异,但少数病人可随QRSD延长而猝死,VLP可随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求合适的除颤(DF)能量,以期在不降低DF成功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DF对患者的损伤,利于心肺复苏(CPR)成功后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重症医学科2007-01~2012-01间快速致死性心律失常而紧急DF的93例患者每次DF前都常规记录其波形,除颤仪为双相切角指数波型(BTE).并留取DF前5 s的波形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当时所选DF能量、快速致死性心律失常波形与DF成功率的关系.结果 ①对不稳定性多形性室速、无脉性室速、室扑,应用150 J的能量DF,DF成功率极高,几乎可达100%.②室颤(VF)的频率和振幅呈正相关关系,随着VF时间的延长,VF的频率和振幅会同步迅速变小.③当VF波的振幅≤0.2 mV或频率≤200次/min时,150 J和200 J DF成功率均极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VF波的振幅>0.6 mV或其频率>400次/min时,150 J或200 J DF成功率均高达90%以上,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VF波振幅为0.2~0.6 mV或其频率为200~400次/min时,150 J或200 J DF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对于不稳定多形性室速、无脉性室速、室扑,应首选150 J的能量DF;②VF波的频率和振幅呈正相关性,随着VF时间的延长,VF波的频率和振幅会迅速同步变小;③VF波的振幅≤0.2 mV或频率≤200次/min时,不适合直接DF,宜首选2 min 的标准CPR等处理措施,待VF的振幅和频率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行DF;VF波为频率>400次/min或振幅>0.6 mV时,宜首选150 J直接DF;当VF波频率为200~400次/min或振幅为0.2~0.6 mV时,宜首选200 J直接DF.  相似文献   

4.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疾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8∶1,此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东南亚国家发病率最高,故有"东南亚夜猝死综合征"之称[1]。其临床特征:(1)心脏结构正常。(2)心电图"三联征":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ST段下斜形或者马鞍型抬高,T波倒置。(3)心室颤动(VF)或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文献等报道,Brugada患者VT与VF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刺激频率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HIE患儿采用11.1次/s和50次/s两种刺激频率进行BAEP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低刺激频率(11.1次/s)BAEP异常率65.1%,高刺激频率(50次/s)异常率81.4%,两种刺激频率I、III、V波均有异常,但以V波异常为主.高刺激频率BAEP各参数平均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EP能客观、直接地反映周围听系和脑干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提高刺激频率有助于发现更多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对于提高HIE脑干损害的诊断率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心肌I/R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心肌I/R组、溶剂(1%CMC-Na)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复方丹参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后,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40min后,实验组较I/R组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I/R组的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I/R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黄连解毒汤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I/R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其中病例组按病程分为病程<5年(A组)、5年≤病程<10年(B组)、病程≥10年(C组),分析影响听力的危险因素.[结果]①B、C组的Ⅰ、Ⅲ波的潜伏期(PL),Ⅰ~Ⅲ波的峰间潜伏期(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C组的Ⅰ、Ⅲ波的PL,Ⅰ~Ⅲ波的IPL较A组明显延长( P <0.05),左右耳均无明显差异( P >0.05).②A组BAEP异常12例(26.67%),B组BAEP异常16例(35.56%),C组的BAEP异常28例(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组(病变神经数>4条)的Ⅰ波的PL、Ⅰ~Ⅴ波的IPL较周围神经病变较轻组(病变神经数≤4条)明显延长( P <0.05).④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病程与BAEP的Ⅰ、Ⅲ波的PL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BAEP是检测糖尿病患者听觉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积极进行听力学检测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T离散度增加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先兆关系。方法:对112例中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发病24小时首次心电图(ECG).QT离散度(QTd)进行分析。结果: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及猝死组之QTd均显长于无VT.VF.猝死及其他生存(P<0.05)。结论:提示QTd预测是中老年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重要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室速 (VT)、室颤 (VF)危及人的生命 ,探索其发生的预测方法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 ,Q- T间期离散度 (Q- Td)增大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但发生过VT、VF者与 Q- Td关系的研究很少。我们于 1996 - 0 6~ 2 0 0 0- 0 6把经 Holter监测、床旁心电监测发现的 VT、VF发作终止或经抢救存活的患者 ,待病情许可时均做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 ,以分析 VT、VF与 Q- Td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8例 ,男 38例 ,女 2 0例 ,年龄 32岁~6 8岁 ,平均年龄 5 3岁± 12 .6岁。经 Holter2 4h监测发现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静脉血流频谱改变对胎儿心脏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6例胎龄为22~38周的胎儿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胎儿心脏是否正常分为正常组146例和异常组60例,异常组中包括心律失常8例和心脏结构异常52例.检测两组肺静脉血流相关参数:S波(收缩期峰值速度)、D波(舒张期峰值速度)、A波(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计算S/D、S/A、(S-A) /D(静脉峰值速度指数),比较两组间上述参数,以上参数与胎龄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52例心脏结构异常胎儿中,5例肺静脉频谱A波缺失,9例A波反向;8例房性早搏肺静脉频谱中A波提前出现,打乱正常的A-A间期,A波之后可见一高大的S波.正常组与心脏结构异常组中A波正向病例比较:(S-A)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 /D与孕周相关系数为-0.156,P-0.061.结论 肺静脉血流参数可作为评价胎儿心脏异常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两种模式对患者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因各种原因需行有创机械通气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9例)和心功能低下组(15例).在BIPAP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潮气量(VT)分别维持于6、10、15ml/kg,其他参数不变,呼吸机模式改为SIMV后,VT调节同前.以上各种条件维持20 min后测量呼吸力学及中心静脉压(CVP)、CI、ITBVI指标,试验过程中上述参数随机选择进行.结果 在心功能正常组,两种呼吸模式间CI、ITBV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气道压(Pmean)、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67、0.124、0.348、0.328、0.110、0.187);而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10 ml/kg VT时,BIPAP模式下高于SIMV模式(P=0.030).在心功能低下组,CI、ITBVI在SIMV模式下降明显,仅在10ml/kgVT时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0、15 ml/kg VT时BIPAP模式下Pmean均较SIMV模式低(P值分别为0.003、0.000、0.004);而SVRI、HR、MAP及PEEPi在不同VT水平两种呼吸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通气模式随VT增加均可使CI、ITBVI降低.在相同VT时,压力控制模式(BIPAP)较容量控制模式(SIMV)Pmean相对低,对CI、ITBVI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应用PiCCO监测容量变化时通气模式可影响CI、ITBV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对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a,L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单纯LA患者及部分伴有脑梗死的患者,并以60名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干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结果:LA患者中,SEP总异常率95.6%,其潜伏期和波幅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AEP总异常率71.1%,其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VEP总异常率64.4%,其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显著(P<0.001)。3种诱发电位的时间参数及波幅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均随LA的病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LA并脑梗死患者3种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结论:在LA的临床早期,虽然还未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脑电生理已出现异常,诱发电位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敏感的辅助检测方法。LA并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提示LA与血管因素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维吾尔语中浊塞音在维吾尔族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发音中的声学特征。 方法从我科建立的“维吾尔族儿童跟读语音语料库”及“维吾尔族腭裂术后患者跟读语音语料库”中选取维吾尔族正常儿童31例(正常组)和维吾尔族腭咽闭合不全患儿28例(VPI组)。采集2组受试者跟读包含浊塞音/b/、/d/、/g/的9个词的录音样本,并应用PRAAT软件分别比较和分析2组受试者录音样本中的辅音时长(CD)、音强(CA)、第一共振峰(VF1)、第二共振峰(VF2)、第三共振峰(VF3)、第四共振峰(VF4)以及嗓音起始时间(VOT)。 结果2组受试者跟读浊塞音/b/的参数比较,VPI组的VF1、VF3和VF4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PI组的CD显著长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跟读浊塞音/d/和/g/的参数比较,VPI组的VF1、VF3和C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b/、/d/和/g/ 3个浊塞音的VOT分别为(0.12±0.05)s、(0.10±0.03)s和(0.09±0.03)s,出现率均为100%,浊塞音VOT和出现百分比与VP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吾尔语中3个浊塞音/b/,/d/,/g/在腭咽闭合不全患儿与正常儿童语音声学特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34例AM 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及非溶栓组,测定其溶栓前后的QTd,并与非溶栓组QTd比较。结果AM I患者溶栓前QTd溶栓组(83.28±11.15)ms,与非溶栓组(84.25±11.23)ms,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再通后,QTd明显减少。溶栓未通组及非溶栓组(48.43±7.12)ms,(49.11±8.29)ms,显著高于溶栓再通组(39.21±6.23)ms(P<0.05),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组(95.81±9.52)ms的QTd明显长于无VT,VF及非猝死者(75.97±9.33)ms(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后,随心肌缺血改善,QTd明显改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内脂素(VF)水平与其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治疗的乙肝患者100例作为乙肝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VF、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PCⅣ)]水平,分析VF水平与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组血清V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组血清HA、LN、PCⅢ、PC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F水平与HA、LN、PCⅢ、PCⅣ水平呈负相关(t=-0.572~-0.639,P0.001)。结论乙肝患者VF水平异常与其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自制黄利素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利素(暂定名)是我们研究的一种中西结合的药物(本药处于动物试验初期故还没有批准文号)。本文观察了黄利素对大鼠乌头碱、家兔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发现黄利素明显拮抗大鼠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延长室早(VP)、室速(VT)出现时间,降低室颤(VF)的发生率;200mg/kg与40mg/k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脉冲震荡肺功能(IOS)检测在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4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A组)、4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B组)、40例健康体检小儿(C组)。3组研究对象均接受IOS检测与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检测,比较3组IOS参数[呼吸道中心阻力(Rc)、共振频率(Fres)、震荡频率为5 Hz时电抗值(X5)、震荡频率为20 Hz时中心气道黏性阻力(R20)、震荡频率为5 Hz时气道黏性阻力(R5)、震荡频率为5 Hz时呼吸总阻抗(Z5)]与MEFV参数[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并分析A、B组患儿IOS参数与MEFV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儿IOS参数较B、C组更高,MEFV参数较B、C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IOS参数较C组更高,M...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胎儿三血管切面(3VV)及三血管气管切面(3VT)的各种异常超声表现并绘制成模式图,提高超声医生对异常3VV及3VT的识别能力。方法将本院9年多的胎儿心脏超声检出的、并经病理解剖或产后手术证实的各种心脏异常的典型病例,用模式图的形式绘制出其在3VV及3VT上的典型特征,直观地展现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征。结果共绘制出26组76种3VV及3VT的异常表现模式图。结论 3VV及3VT异常模式图的绘制对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认识有帮助,为诊断更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业已证明,大多数心脏性猝死(SCD)是由心室颤动(VF)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转化为VF所致。尽管一些药物、外科手术和急诊医学研究对预防心脏性猝死取得了一些进展,但SCD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在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死于SCD(约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占全部死亡原因的25%)。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有效地预防SCD的发生。现将我院自1996年以来植入的8例ICD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雪玲  陈炜  任利辉  陈策 《临床荟萃》2008,23(13):916-918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远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401例的手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死亡91例,病死率22.7%;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心力衰竭30例(7.5%)、脑卒中17例(4.2%)和心源性猝死16例(4.0%);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心脏扩大和单腔心室(VVI)起搏方式与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死亡原因有关。此外,心力衰竭死亡的相关因素还有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Cum%VP)>40%以及术前存在房室传导阻滞(AVB)(P<0.05);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因素还有冠心病史和术前发生过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P<0.05);而脑卒中死亡则与术前脑血管病史和心房纤颤(AF)有关(P<0.05);各死亡组在年龄、性别的分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远期死亡原因的前3位依次是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源性猝死,并分别与VVI起搏方式、Cum%VP、术前存在心脏扩大、AVB、VT、VF、AF以及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