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血性休克是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常见的高致死率急危重症.液体复苏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经历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积极液体复苏策略,逐步改变为损伤控制复苏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及液体应用原则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复苏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 休克复苏的目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首先是创伤和失血所致全身应激反应、循环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不良和缺氧,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改变、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和自由基大量产生,进而引起微循环障碍或衰竭、细胞代谢障碍、能量衰竭和酸中毒,最终导致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功能和结构改变、细胞死亡、多个器官的急性能量危机和功能障碍。由上可知,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复苏的目标在于:早期尽早快速补足有效循环血容量、改善组织微循环、纠正细胞缺氧和酸中毒,随后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减轻全身应激反应以及神经、…  相似文献   

3.
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当各种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存在低血容量性表现,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良时,就需要液体复苏。液体复苏的目的,是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恢复组织器官的正常灌注。低血容量性表现不仅出现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还出现在麻醉后、过敏性休克等血管床大量扩张导致的相对血容量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激素致兔股骨头坏死微循环灌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与模型组,造模3周后均行CEUS检查,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AS、DS、TTP、mTT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TP、mTT意义更为显著(P<0.01)。病理学空骨陷窝率及微血管密度计数组间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可从微循环灌注的改变定量分析早期股骨头坏死,可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CEUS)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HS)大鼠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轻度失血性休克组(T1组)、中度失血性休克组(T2组)、重度失血性休克组(T3组)。造模后行CEUS,观察肾皮质血流灌注状况,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对比各组峰值浓度(Peak)、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渡越时间(MTT)。造影结束后取静脉血行肾功能生化检查,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T1组TTP、AUC、MTT、尿素氮(Urea)较Sham组增加(P均<0.05),病理改变不明显;T2组TTP、MTT、血肌酐(Crea)较Sham组和T1组增加(P均<0.05),AUC较Sham组增加(P<0.05),病理改变加重;T3组TTP、AUC、MTT、Crea较其余3组增加(P均<0.05),Peak较Sham组、T1组增加、Urea较Sham组增加(P均<0.05),病理改变显著。TTP、AUC、MTT与Crea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9、0.790、0.800,P均<0.001)。结论 CEUS可定量分析大鼠失血性休克所致肾皮质血流灌注改变;TTP、AUC、MTT可作为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失血性休克多见于创伤后大量失血,当失血量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后,会出现组织灌注降低、炎症介质升高、局部器官微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如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将导致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1]。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高达10%和16%[2]。  相似文献   

7.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积极有效地治疗,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甚至死亡[1~3 ] ,失血性休克能引起运氧功能降低,组织灌流不足,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有害物质产生。及时有效地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的预后有重大影响。但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及各种复苏液体对休克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传统的积极、即刻、常温复苏的方法提出了许多挑战。现就这方面进展进行综述。1 失血性休克急救复苏液体的选择众所周知,正常血容量在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和代谢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复苏液体种类对大鼠急性失血性休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40只纯种Wistar大鼠参照Sandro B.Rizoli所建模型改良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根据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液体复苏时所选液体种类不同,随机分为无液体复苏组(A组)、低分子右旋糖苷-40组(B组)、7.5%高渗盐水组(C组)和高渗盐水+低分子右旋糖苷-40(D组),每组10只,于休克后24 h将动物处死,采集左侧肾皮质相应部位标本用于电镜检查.结果 休克无液体复苏组(A组)动物肾脏微循环破坏严重,单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组(B组)或单独应用高渗盐水组(C组)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而联合应用高渗盐水+低右复苏组(D组)肾脏微循环基本完好.结论 不同复苏液体种类对休克机体微循环影响不同,联合应用高渗盐水+低右对保护肾脏微循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及适宜的血压范围.方法 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 制备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体克模型.60只SD(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C组,正常对照组;NF组,休克不复苏组;NS40、NS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80、NS100组(大量液体复苏组).备液体复苏组在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至35~40mmHg时分刺给予生理盐水输注,使血压维持在各相应水平.输液1h后,备液体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大鼠的MAP≥90mmHg.监测出血量、输液量、存活时间、存活率、碱缺失、红细胞比客、心、脑、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在出血未控的制的情况下,大量液体复苏组(NS80、NS100组)、出血量和输液量明显大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40、NS60组)(P<0.05).NS60组有9/10只大鼠存活超过72h,NS40组3/10只存活起过72h,而NF组与NS80、NS100组无1只存活超过72h.NS40、NS60组大鼠的心、脑、肾病理学损害明显轻于大量液体复苏组.NS40组心、脑、肾病理学改变较NS60组明昱.结论 在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大鼠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较为适宜的血压范围是MAP保持在55-65mmHg左右(平均60mmHg).  相似文献   

10.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救治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在2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127例)病死率37·80%(48例),限制液体复苏组(116例)病死率23·28%(27例),两组总病死率及1~2h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液体复苏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并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99-1100
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一线救治方案,近10年来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休克的传统输液理论有了较大的变革。复苏液体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也不断增加并不断改良。现在临床上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液体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尚无最佳的复苏液体。现将液体复苏中各类液体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超声动态监测对评估重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因休克需要进行容量复苏患者50例,自入住ICU起动态观察左心收缩功能,测定血清BNP水平以评估是否出现心衰,同时观察复苏期间的CVP、血清肌酐及液体平衡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存活41例,病死9例,共进行床旁心肺超声监测360次。存活患者的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在(22.2±4.7)h达到高峰值,最高阳性切面数量为(3.4±0.9)。病死患者的液体正平衡量大,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较存活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容量复苏患者在复苏后期存在容量超负荷现象,肺部超声动态监测B线变化能精确地反映机体的容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复苏补液的量、速度、时机、液体的种类和早期温度复苏以及新的复苏终点标准。  相似文献   

14.
超声监测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频彩超对猫出血性休克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表明:胸骨旁可测及类人左室长轴观,成功记录室壁运动。超声心功能与电磁流量法比较,心脏泵功能高估约14%,其相关性为0.86。超声能显示猫肾血管网至弓形动脉,休克发生即刻肾动脉径显著降低,大叶间动脉峰速显著下降;休克发生1小时后心功能显著下降,肾动脉及前肢动脉峰速显著下降,弓形动脉计数极度减少甚至消失,5只猫出腹水。本文认为超声可望对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分期及了解器官灌注情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彩色显像评估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彩色显像评估肾实质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20只兔~'t-N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造影前后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连续采集肾增强图像。定量分析测定二维及彩色增强显像的视频密度和彩色面积。得到二维显像和彩色谐波能量显像的时间一强度曲线。结果造影后彩色谐波能量图的视频密度为199.27±12.38,彩色增强面积为(82.38±9.92)%,均高于其他组(P〈0.05)。彩色能量谐波造影较二维谐波造影增强的时间长且强度大。结论造影增强彩色显像可有效地观察肾脏血流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关于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颇多,目前仍在不断深入。本文就输液通路的建立、液体的选择、输液速度及量和液体温度等方面对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动态评估的可行性,观察大鼠HIRI不同再灌注时间超声造影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RI后0.5h、3h、6h、12h、24h、48h组,共7组。建立大鼠HIRI模型,应用超声造影观察各组肝灌注情况,随后使用后处理软件获得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等参数,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取其下腔静脉血检测各样本中谷丙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处死大鼠,取其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超声造影各参数与血清ALT、AS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IRI 0.5h、3h、6h、12h、24h、48h组PI、AUC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TP、MTT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HIRI 0.5h、3h、6h、12h、24h、48h组ALT、AST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UC水平与血清ALT、AST水平之间均呈负相关(r=-0.754,r=-0.808,P<0.001)。TP水平与血清ALT、AST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r=0.731,r=0.709,P<0.001)。MTT水平与血清AST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718,P<0.001)。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各参数能够实时准确评估大鼠HIRI微循环的变化来反映其病理变化过程,对HIRI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AUC是超声造影各参数中评估HIRI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张盐液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莉  杨瑞和 《急诊医学》2000,9(2):123-1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和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概括和总结。结果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出血未控制前,应掌握最佳时节,尽早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选择合适的液体,采用合适的补液速度并控制补液量,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同时尽快止血,提高休克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控制出血、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液体复苏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从而掌握最新标准,科学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应用CNKI、Medline和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中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报道,虽然在适用条件、液体选择及监测指标等方面已达成一定共识,但有些结论还需要临床验证,并且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复苏指南,要选择最佳方案和取得最好效果,还需要今后不断地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