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全面而统筹的眼光解决问题,则必须从局部分析不同的侧面,面向多视点的需求工程即为该理论的一个应用.多视点需求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各视点间却缺少统一,这不仅不利于获取完整的系统需求,还导致需求变更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提出一个新的多视点建模过程框架,合理的建模框架有利于获取完整的系统需求.其次在多视点建模过程框架下建立追踪元模型,阐明系统需求在多视点元模型间的平稳过渡.最后结合需求追踪矩阵方法在追踪元模型间建立起追踪关系,进而通过计算变化追踪矩阵在需求变更时可以追踪到相关元素并进行更改,解决需求变更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领域设计模型与应用系统设计模型是软件产品线开发与定制阶段的重要产物。在产品线的生命周期中,为 了保证这两个模型之间的一致性,需要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手段实现模型之间的同步。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 基于GRoundTram的软件产品线设计模型的同步方法,称为SPLSync-GRoundTram。该方法将领域设计模型与应用 系统设计模型之间的同步问题转换为基于图的模型双向变换问题,并使用GRound"hram实现自动化的同步操作。 出了该模型同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并通过一个“网上书城”的设计模型实例展示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软件生产线是实现软件复用的有效手段.由于需求的复杂性和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何由现实的系统需求得到一个合理的软件生产线体系结构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基于需求建立系统体系结构的框架-FM(Fuzzy method)过程,包括基于目标和场景模型的逻辑组件的识别,应用Fuzzy比较方法计算逻辑组件的重要度,定量的系统特性分析和建立体系结构模型四个主要的步骤.以综合考务系统项目为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面向特征的软件产品线开发方法中,需求级的可变性分析、可变点表示以及面向应用的定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支持。但是,从需求级的定制和裁剪( 特征模型) 到实现级( 体系结构和构件) 的映射仍然存在许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应性构件模型的软件产品线开发方法。这种适应性构件模型引入基于特征的领域模型作为构件端口( 包括内部端口和外部端口) 的语义基础。另一方面, 适应性构件模型所具有的微体系结构使得面向特定应用的构件行为定制成为可能。为了实现构件级面向特征的定制, 构件内部负责内部和外部协作的控制中心与构件的计算逻辑被分离开来执行经定制后的构件行为协议和端口语义。构件协作和计算功能的分离使针对构件行为的面向应用的定制更加便利。这样,产品线应用开发中需求级的特征定制就可以映射为体系结构和构件级的结构和行为调整。  相似文献   

5.
王建辉 《福建电脑》2007,(2):51-51,33
UML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的建模方法,可方便地同大多数面向对象的设计语言进行链接.同时还可应用于如商业、信息系统、面向对象设计语言的开发等各方面的需求。本文采用UML的建模方法通过在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建模中的应用,说明了这一方法对于提高需求建模的速度、确保文档的规范化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针对特定领域的软件复用中,产品导出是主要活动之一.产品导出指的是,开发人员基于领域中可复用的软件制品开发出所需的软件产品.在产品导出过程中,产品导出效率决定了软件复用的收益.在诸多影响产品导出效率的因素中,手工进行产品导出是拉低产品导出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最终会导致软件复用收益降低.为了提高产品的导出效率,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动导出软件产品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一种普遍采用的指导思想是基于特征模型自动导出软件产品.在诸多使用该思想进行产品导出的方法中,各方法所使用的实现方式差异很大.为了给基于特征模型自动导出软件产品提供更好的支持,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一个分类框架,并使用该框架对现有基于特征模型自动导出软件产品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另外,还进一步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这些不足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本体的元需求模型与元需求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型信息系统需求的复杂性,从需求的元级概念出发,提出了元需求概念,分析定义了元需求的构成要素、要素间关系及特征;用模型的方法来表示元需求,构建元需求模型,并形式化地表示模型。引进本体概念,将元需求模型看做是一个本体,用本体网络语言表示元需求模型;借鉴本体构建方法,基于Protégé工具构建了元需求集。元需求模型及元需求集实现了需求获取与分析,为基于元需求的需求获取及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考察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后,阐述了软件产品线的概念、基本活动、建立方式以及软件企业实施软件产品线所要面临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软件产业规模、水平、可重复性远没达到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希望软件产品线能从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实践和基本理论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场景的角度研究软件早期可靠性建模方法,给出了基于用例图确定场景运行剖面的方法,利用简化通信图确定可靠性模型中的参数。模型与UML图无缝集成,可应用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早期。用个人登录控制系统(PACS)实例介绍了模型的应用。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模型简单且吝易工具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一种基于UML的软件产品线可变性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代忠  赵文耘  彭鑫 《计算机应用》2008,28(8):2137-2140
将UML引入到软件产品线开发中,在产品线可变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UML的产品线可变性建模方法。该方法不仅支持可选、多选一等可变点类型的描述,还支持软件产品线可变性的约束建模。在此基础上,还通过一个手机应用软件的产品线可变性建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产品线可变性的需求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孟伟  管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11):3725-3728,3893
软件产品线领域需求记录了不同软件产品的共性和可变性。在现有需求过程框架下,对产品线需求获取方法与需求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完善了产品线需求可变性的管控机制。以原子需求为视点,提出了利用需求场景获取产品线领域需求的方法;通过原子需求构建的产品需求矩阵与用例需求矩阵,分析得出需求资源的可变性关系;通过可变性关系的形式化描述,建立产品线可变性用例模型。  相似文献   

13.
软件产品线方法是一种面向特定领域的、大规模、大粒度的软件复用技术.在软件产品线的开发过程中,产品线需求分析是软件产品线开发的关键活动之一,软件产品线需求分析奠定了产品线构架的基础.通过分析软件产品线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线需求分析的特点,阐述了软件产品线需求分析方法以及软件产品线需求分析的实践风险.以领域分析和建模为切入点,对软件产品线的领域分析、需求建模和用例建模等关键方法和技术进行了重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软件产品线作为一种新型的复用技术,如何准确获取产品线需求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在介绍软件产品线工程原理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产品线需求过程框架,以及如何利用PR-Context矩阵方法来来客观确定产品线需求的共性与可变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讨论了如何通过需求层次和维度划分以降低产品线需求分析的复杂性,对于产品线需求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软件产品线的应用工程阶段最大程度地复用领域工程的测试用例,领域测试用例需要覆盖领域模型中的变化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特征模型为出发点的软件产品线测试方法,通过扩展特征迁移系统建立软件产品线的领域行为模型,对模型中的变化性迁移进行抽象,得到精简的测试模型;应用迁移覆盖准则,导出包含变化性的领域测试用例;在应用工程阶段,根据具体应用所包含的特征,绑定领域测试用例中的变化性,复用领域测试用例导出针对具体应用的测试用例.最后通过一个咖啡机产品线验证了该测试方法,导出了可复用的领域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16.
一种面向产品线的特征依赖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代忠  赵文耘 《计算机应用》2008,28(9):2349-2352
特征依赖建模是描述特征间相互约束的模型,是软件产品线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活动。引入了特征局部依赖和全局依赖关系,在对特征依赖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特征依赖建模方法,该方法不仅支持分解、泛化等特征局部依赖描述,还支持配置依赖、运行依赖和影响依赖等全局依赖建模。通过一个空调控制系统的产品线特征依赖建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现代工业的组织体系、管理规范、生产流程的基础上,针对基于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的软件工程方法和开发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基于产品线体系结构而实现软件工程化生产的N-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基于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的集成化软件工程环境,进而实现软件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是非常有益且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传统非功能需求定义的不足,基于需求分析阶段的系统抽象—"需求模型"重新定义非功能需求,规范并简化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扩展面向特征的软件产品线建模方法,在特征模型中显式地建模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沿用传统特征模型中固有的变化性建模机制建模并管理非功能需求的变化性,显式地复用与非功能需求相关的建模知识和资产,为进一步研究定量评估产品线变体质量的新技术奠定基础。设计了一个基于多视图的特征建模方法,指导开发者在迭代的过程中建模非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支持关注点分离和模型的复杂性管控。实现了工具原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9.
Software product lines (SPLs) are a well-known solution to systematically create reusable software products. Among the approaches to create an SPL, the extractive approach is usually used when the organization already has a set of similar systems. These systems are analyzed to extract, categorize, and group their common and variant features throughout the SPL reengineering process. As there are different scenario variables, such as available artifacts and team experience, the activities and techniques used to perform these tasks may change. This may increase the effort and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retrieved features when users with low experience in SPL reengineering perform such task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a process supporting these tasks considering different scenarios. Therefore, we specify the P repare, A ssemble, and E x ecute Process for SPL Reengineering (PAxSPL), a process that provides support to prepare, assemble, and execute feature retrieval throughout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ation and team experience. To initially evaluate PAxSPL, we conducted and reported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in a re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ur proposal helps in the assembly of a feature retrieval process according to user needs. Results were important to identify points for improvement in PAxSPL. We also could use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to improve the guidelines and provide this information to be used as basis of comparison for future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