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PKI体系中存在的CA交叉认证及单点故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机制。首先,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基本架构,通过动态生成可信节点来构建可信联盟;其次,提出全网统一的唯一身份标识ID并采用SRT数据结构存储;最后,通过双层共识机制全网节点皆能进行统一身份标识认证。实验表明,本机制能够满足海量用户身份信息的查询和管理,并且能够保证身份认证过程中的高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传统网络中的身份认证工作一般都是由证书权威(CA)来完成,但在分布式的移动AdHoc网络中很难实现这种集中式的身份认证机制,引入这样的中心机构会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一旦中心机构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所以只能寻找其它更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认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绝对信任模型的自组织公钥管理方案,通信实体自己产生公私钥并颁发证书,不需要任何信任第三方以及认证服务器,信任关系按照自然人的可信关系得到可信传播,相对传统的自组织公钥管理,具备更短的平均认证路径长度以及较高的认证通过率,更重要的是,绝对信任证书模型更加符合实际中通信主机之间的信任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医疗系统中身份认证管理已成为解决医疗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中关键的一环。文章以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医疗系统中身份认证机制为出发点,分析PKI中各种信任模型的特点,对现有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出符合适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PKI信任模型,从而使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医疗系统中的身份认证机制更为安全、高效。希望给后续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身份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基于群签名的身份认证机制保证了云服务提供者不能通过外包的数据回溯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广泛应用于云计算环境的身份管理中,但它无法阻止恶意用户对云服务的非法访问。针对此不足,改进了现有的身份管理模型,将信任管理与群签名机制相结合,设计了基于信任的身份管理模型。本模型首先计算用户信任度并将其作为群签名分组的依据,再利用群签名机制实现用户认证,在应用中既能保证用户隐私,又能帮助云计算提供者保护资源。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能有效识别恶意用户,帮助云服务提供者阻止恶意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统一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方面的防控仍较薄弱,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威胁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提出基于零信任体系的数字身份安全平台解决方案。引入零信任SDP技术搭建高校零信任安全架构,重构统一身份认证与访问授权平台,按功能划分DMZ微隔离区,实现用户身份统一管理、平台多因素多维认证、服务端口和设备信息对外动态隐藏、访问链接动态授权。结合四网融合场景分析校内外5G用户、校内Wi-Fi用户、校园网用户和校外互联网用户访问数字身份安全平台的准入方式。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智慧校园研究内容,也为高校重构和升级统一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平台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身份认证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认证服务的结果并不绝对可信;而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身份认证的某些方面,不具有通用性。基于对身份认证的形式化描述和其安全性的逻辑分析,将身份认证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分为4个方面;通过引入信任分类、不可信因子和安全度,提出一种具有通用性的身份认证可信度计算方法;并对基于静态口令和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模型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统一身份认证模型采用单个密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这种方式无法对企业的商业秘密进行有效地保护,并且认证效率低,因而不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认证模型.该模型把用户的信息分成两部分--共享信息和私有信息,并采用一对密码--本地密码和共享密码分别对这两部分信息进行保护.用户可以利用共享密码在不同网站中漫游,实现统一身份认证;而网站通过本地密码来保护属于商业秘密的那部分信息.该模型能够保护商业秘密,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单点登录来实现跨信任域身份认证的方法。文中设计了基于PKI的系统设计模型,以及强身份认证机制设计方案,并且提出了可信等级模块的初步设计。通过理论分析,通过此方法的实现,可以从用户角度大大提高用户访问效率,节省用户访问的时间,同时增强网络服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移动agent的云计算身份认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云计算的安全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案。首先设计出适用于云计算身份认证场景的移动agent(mobile agent)结构模型,然后给出了基于mobile agent的云计算安全认证策略。该方案引入了可信第三方机构对认证agent建立定量信任评估,每次进行认证前通过信任度的判断对认证过程进行控制;在认证完成后,又进一步引入了信任反馈评价机制。理论分析和原型系统的实现表明,提出的云计算认证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移动无线自组网络由于其节点之间的对等性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在面对诸多网络威胁时候也比有线或有基础设施的网络更加脆弱.由此,为Ad Hoc网络建立全网络节点的互相信任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安全模型协议.考虑到Ad Hoc网络没有基础设施,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SA算法的身份认证模型,网络中的多个资格节点联合工作从而对其他节点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相较传统的全网只有一个私钥的方式,该机制的认证节点具有不可抵赖性,提供了较好的公钥维护和更新体制.论文对该模型的可扩展性,容错性,正确性,安全性以及算法复杂度等方面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对企业的各个应用系统集成到门户的过程中,信任关系的构建是解决不同安全域之间统一身份认证的有效方法。在分析和研究统一身份认证关键技术SAML和X.509数字证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跨不同安全域的信任关系构建机制。并从保证网络安全的角度,对该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改进。最后运用基于SAML规范的开源实现openSAML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张,网络环境中提供的海量数据和多样服务的丰富性和持久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处于不同网络管理域中的用户与信息服务实体之间频繁交互,在身份认证、权限管理、信任迁移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安全问题和挑战.本文针对异构网络环境中用户访问不同信任域网络服务时的跨域身份认证问题,基于IBC身...  相似文献   

13.
许超 《福建电脑》2021,(1):20-22
针对台内局域网中应用系统日益增多的情况,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指纹+USBKey双因素认证(2FA)模式的统一认证系统,实现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资源授权.系统还兼有单点登录(SSO)的功能,用户只需要主动地通过系统进行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无缝地访问所有被授权的网络应用系统资源.同时,管理员还可以通过统一认证系统对所有用户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刘明达  拾以娟  陈左宁 《软件学报》2019,30(8):2314-2336
可信网络连接是信任关系从终端扩展到网络的关键技术.但是,TCG的TNC架构和中国的TCA架构均面向有中心的强身份网络,在实际部署中存在访问控制单点化、策略决策中心化的问题.此外,信任扩展使用二值化的信任链传递模型,与复杂网络环境的安全模型并不吻合,对网络可信状态的刻画不够准确.针对上述问题,在充分分析安全世界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可信网络连接架构——B-TNC,其本质是对传统可信网络连接进行分布式改造.B-TNC充分融合了区块链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的安全特性,实现了更强的网络信任模型.首先描述B-TNC的总体架构设计,概括其信任关系.然后,针对核心问题展开描述:(1)提出了面向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身份认证的3种区块链系统;(2)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的可信验证者;(3)提出了基于DPoS共识的的远程证明协议.最后,对B-TNC进行正确性、安全性和效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B-TNC能够实现面向分布式网络的可信网络连接,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匿名、不可篡改的安全特性,能够对抗常见的攻击,并且具备良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信任模型是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决定了在网络上采用信任的形式与采用该形式带来的信任风险,并提供了建立和管理信任关系的框架。可见,对于信任模型的研究在网络安全中非常重要。文章着重分析了基于PKI的各类信任模型的信任机制、认证过程及其存在优缺点,指出了各类信任模型对网络信息安全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通过总结与对比,指出了PKI信任模型的设计策略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ies, security issues have always been the hot topics. Continuou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mouse behavio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tecting computer system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ow authentication accuracy and long authentication latency in mouse behavio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 new continuou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based on mouse behavior was proposed. The method divided the user’s mouse event sequence into corresponding mouse behavior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and mined mous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from various aspects based on mouse behaviors. Thereby, the differences in mouse behavior of different users can be better represented, and the authentication accuracy can be improved. Besides, the importance of mouse behavior features was obtained by the ReliefF algorithm, and on this basis, the irrelevant or redundant features of mouse behavior were removed by combining the neighborhood rough set to reduce model complexity and modeling time. Moreover binary classification was adopted. The algorithm performed the training of the authentication model. During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the authentication model was used to obtain a classification score based on the mouse behavior collected each time, and then the user’s trust value was upd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rust model. When the user’s trust value fell below the threshold of the trust model, it might be judged as illegal user. The authentication effec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imulated on the Balabit and DFL datas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s in other literatures, this method not only improves the authentication accuracy and reduces the authentication latency, but also has a certain robustness to the illegal intrusion of external users. © 2022, Beijing Xintong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7.
鉴于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复杂,其中,用户数量大、服务类型多、安全机制不统一的特点决定了SOA环境中异构多域的情况,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信任管理方法,并将该方法与证书转换服务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 SOA 环境中的跨域认证方案,在该方案中,用户域使用信任管理方法来保证安全性,服务域结合信任管理与证书认证来保证安全性,并且用户可以透明地访问采用不同底层安全机制的域中服务,实现安全跨域认证。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安全与普适的优势,可以满足SOA环境下身份认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LDAP和双因素身份认证的统一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目前企业的安全体系和安全策略出发,本文设计了一套适用于目前多种企业应用的统一认证系统,使用LDAP标准协议管理用户信息,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授权;采用了双因素认证服务器作为认证引擎,加强了身份认证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载以太网的信息安全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重点。安全认证是保证车载以太网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的车载以太网认证技术难以兼顾安全性和车载控制器性能要求。国密算法在车载网络信息安全的应用逐渐成为趋势,但在车载以太网领域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满足车载控制器相对较低的性能和车载以太网的安全要求,提出了基于国密算法的两阶段信任链车载以太网控制器身份认证方法。该身份认证方法可适用于车载以太网不同的网络拓扑架构,通过基于认证凭证的信任链将车载以太网控制器身份认证的初始化阶段和车辆使用阶段进行关联。初始化阶段认证在整车下线首次安装控制器或售后更换控制器时,由整车厂诊断仪触发。在初始化阶段,基于复杂的 SM2 国密算法和身份证书建立完整认证。车辆使用阶段认证在每次车辆重新上电或网络唤醒时,由以太网网关触发。在车辆使用阶段,基于 SM4 对称国密算法和认证凭证信任链建立快速认证。认证凭证通过认证凭证函数生成,并且每一次认证凭证都基于之前成功认证的随机会话编号动态产生,形成信任链。基于车载以太网控制器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资源占用较低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同时满足车载以太网控制器身份认证性能和安全两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中心化信任下用户多身份管理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托管模型。模型将用户拥有的各个系统的身份信息采用椭圆曲线算法加密签名,确保身份信息的所有权;设计了身份认证区块链模型和身份信息上链的智能合约,将身份签名结果存储到区块链中,确保其安全和不可篡改;设计了登录验证的智能合约,使用用户公钥对签名信息验证用户是否具有登录系统的权限。对该区块链身份托管模型在Hyperledger Fabric中进行实验论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高的安全性和时间效率,能方便管理用户的多个系统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