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城文化旅游及关公文化的地区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地区的文化旅游与关公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运城地区开展以关公文化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一定要充分发掘围绕关公文化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突出运城地区关公文化的优势特色,同时辅之以当地的其他民俗活动旅游开发.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万州区罗田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具有巨大的价值。文章提出了开发罗田古镇旅游资源的策略: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完善基本条件及确立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3.
吴文化与无锡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人们外出旅游,不仅观赏风光,休闲度假,还希望得到文化上的享受。地处吴中的无锡,有着独具魅力的区域文化──吴文化,要形成自己的旅游特色,就要注意吴文化内涵的发掘,具体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柔美鲜活的水文化要处处体现;醇和清香的鱼稻文化要锦上添花;历史悠久的人文文化要贯穿其中。这样将吴文化的内涵特征渗透到整个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从而构建起无锡旅游的整体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近些年来,潍坊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和周边地市相比,还是落在了后面.其主要原因是文化旅游做得还不够.发展文化旅游,就需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北海文化旅游资源.北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研究、发掘北海文化,进行有效的品牌城市建设;加强北海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汪永萍  曾磊  张琼月 《科技信息》2009,(26):145-145
文章主分析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建议,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昌发展三国文化旅游具有区位、交通、经济、旅游价值、市场知名度等条件,但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区域零散开发、缺乏文化内涵和品牌整合、资源可接触性差、精品景点少等突出问题,需进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宏观上,着力推进三国旅游品牌的各区域联合建设;微观上,加快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功能释放载体建设;同时进行层级营销,大力发掘国内外客源。  相似文献   

7.
七里古镇拥有丰富的古窑文化、古建筑文化、民间宗教文化、客家民俗文化、船工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促进古镇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将积极推动赣州的旅游及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现状、保护发展规划及大通古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维护大通古镇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出发,坚持宜游、宜商、宜居的开发原则,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应以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为基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找准定位、打造特色,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本质是一项文化活动,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向,加强旅游业中的文化建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发展焦作的旅游业,就要加快各旅游点文化内涵的发掘整理,充实各景区的文化活动,展示出景区的文化风采,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旅游文化产品具有服务主题性、文化内涵性、经济依存性、产品实现性等特征,我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应不断发掘其价值,并创造性的融入到文化产品的设计中去,创造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旅游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坐落在湘西的凤凰古城近几年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大有超过其合理容量之势,使得古城内原本保存完好的文化资源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为了使古城的文化景观得到有效保护、文化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我们试图引进GIS技术来建立凤凰古城文化景观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系统设计、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功能模块的实现等过程的论述,可以得到结论:将GIS技术应用于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管理是可行的,甚至可以代替传统的管理手段;采用组件式GIS技术建立古城文化景观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特别是其中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提高管理水平以及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安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旅游文化产业运行模式也不适应当前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围绕安阳市三"阳"开泰旅游文化开发背景,对当前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提出要通过转换政府职能优化旅游产业环境,组建旅游景区优秀旅游企业集团,实行市场化运作,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优质旅游资源市场运行新模式,从而推动安阳市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标示作为旅游景区形象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游客旅游活动顺利开展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而地域文化性作为旅游标示中的重要因素,对旅游标示的设计影响深远。从地域文化性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标示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性元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标示设计的三元性,并对未来旅游景区标示设计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人才素质培养与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改革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的兴起,对现代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文化素质要求。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也面临全面更新和优化。旅游文化课程内容可整合为中国旅游文化、外国文化与旅游、旅游文化生态等3个部分,并可独立形成3门旅游文化课程,形成各有特色,又有联系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环境的保护是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旅游并非无烟工业已形成共识 ,传统的文化旅游方式已对旅游地的文化、人文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众多传统文化在旅游的影响下面临消失的危险 ,在民族文化地区 ,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使当地的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存 ,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的发展对西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和我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趋势入手,分析了西北地区社会文化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旅游业的发展对西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积极作用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成为推动西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旅游景点名称的结构成分及文化内涵,提出译者在翻译旅游景点名称时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来处理其文化内涵,以期准确传递旅游景点名称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自然旅游资源的化意蕴是旅游资源化的重要内容。珠江源头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奇特而丰富,且有着深厚的化意蕴,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命名的化意蕴、自然景观特色概括和提炼的化手段、自然景观科学内涵挖掘的化方法、自然景观价值确认的化意义等方面。挖掘和提升珠江源头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的化意蕴是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关于武汉旅游文化形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内旅游发达城市相比,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武汉旅游文化形象的现状,提出了“以城市推销促城市旅游文化形象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意境与乡村旅游产品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视文化、忽视文化意境的乡村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本文通过对乡村文化意境的内涵、元素及其对乡村旅游重要性的阐述,结合乡村文化意境的影响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进行分析,指出造就富有美感的乡村文化意境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尽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