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测井、地质、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是利用计算机对油藏精细描述的实现。将测井资料融合在精细油藏描述中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介绍了测井资料在小层对比、砂体评价、地质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根据温西三区测井解释成果、最新地震解释成果、最新小层划分成果、三维地质模型,对油藏进行了静态的精细描述,为后继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测井资料三维地质建模的形式再现温西三区块三间房组油藏形态特征,对剩余油挖潜给予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齐宝权 《测井技术》2004,28(5):402-405
测井解释数据包括测井采集基本信息、资料质量评价数据、测井解释成果、测井资料图件以及地质、录井、取心、试油等资料.以前主要靠Office系统中的Excel电子表格来进行管理,但不便于数据存储与快速查阅.在Visual FoxPro6.0软件系统上开发了针对测井解释数据进行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具有便利的数据录入、资料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达到了方便、实用、高效的目的,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重点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智能与信号处理相结合的办法是实现测井曲线自动对比较好的途径。数据库系统实现测井曲线同静态数据一体化 ,在集成统一的平台下 ,完成矢量化测井曲线格式的识别、斜井校正、容错处理等功能 ,增强了软件的适应性 ,提高了图幅绘制精度。运用测井曲线矢量化成果 ,进一步完善了油层自动判相、厚层自动劈分、连通对比和油层剖面图、油层栅状连通图、沉积相带图、等值图等软件系统。适于油田河流 -三角洲相储层特征的储层细分对比、断层自动解释计算机辅助系统及地质图幅在油藏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提高了油藏地质描述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属…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测井解释中井眼轨迹与油藏关系分析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军  海川 《测井技术》2004,28(2):145-147,154
在以水平井为主要开发手段的油藏中,为了提高水平井段有效储层钻遇率,优化完井方案,提高注采效果,就必须对水平井井眼轨迹与所钻遇地层的接触关系进行精细的分析,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以塔里木某油田为例,对水平井测井资料的处理方法及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井眼轨迹与油藏的各种接触关系与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一套针对水平井井眼轨迹与油藏关系的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测井解释的精度,拓展了测井资料的地质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大斜度井、分支井和水平井等钻井技术被用于开发规模更小、油层更薄、物性更差、非均质性强的油藏,由于随钻测井(LWD)自身的特点,使其更多地被用于这些油藏的评价和地质导向钻井工作中.在介绍随钻测井技术特点、总结随钻测井解释在地层评价、地质导向方面应用效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利用井下实际地质特征确定、控制井眼轨迹与油藏空间关系,分析了随钻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单方法应用研究多,系统集成应用少.当今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应用,再次推动了测井解释智能化发展.以多学科数据融合的数据湖为基础,在专业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智能解释模块开发,将测井智能解释引入到传统的解释流程中,辅助测井分析人员快速挖掘隐藏的高价值信息.利用大数据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7.
测井解释人员需要掌握目标区域的相关信息,如构造、层位、邻井结果、砂体连通性信息、井眼轨迹、钻录资料等,才能对目标井作出正确解释。基于3D油藏地质模型开展测井解释更符合测井分析家的需要,测井解释过程形成的层位、油水饱和度等信息能够补充和完善油藏地质模型;完善的油藏地质模型又能够更精确地指导解释工作。研制了基于3D油藏地质模型构建一体化测井解释软件平台,从设计思想、架构技术、数据流控制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应用实例。3D油藏地质模型构建测井解释平台能够更好地指导测井解释工作,有利于测井解释符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蔡云  孙德杰 《测井技术》2005,29(5):414-415,445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地质构造、储层岩性及油藏类型均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现已探明开发的油藏主要有第三系和白垩系的低电阻率油藏、侏罗系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藏、二叠系和三叠系的砂砾岩油藏以及石炭系的火山岩油藏等.针对这些油藏特点自主研究开发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其中应用较好的是三孔隙度的环境校正技术和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做好A地区测井解释工作,解决油水系统混乱,难以确定主力开发层系,开发难度和风险大的问题,本研究拟从工区地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出发,开展研究区测井新技术评价研究,以确定测井新技术解决不同油藏和地质问题的能力,并结合不同油藏和地质问题建立有效的测井系列组合,形成一套适合不同油藏的测井新技术评价方法和有利的测井系列方案,为研究区产能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油气层--以克拉玛依石南油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测井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地质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定量评价油气层的方法。通过对阵列感应测井的应用效果分析,特别是结合泥浆滤液侵入分析,研究油、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测井资料快速、直观判断油层的方法;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建立的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在油藏精细评价和开发井测井解释中得到了应用,提供了精确的油层参数;在油藏的油水分布研究中,通过多口井的地层压力测试(MDT)资料,建立油藏压力剖面及确定储集层中流体密度参数,结合常规测井和试油资料等综合分析,准确地确定了油藏的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连锁加油站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讨论了连锁加油站销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设置及其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2.
郭奕珊  韩卫 《石油机械》1995,23(7):17-19
以钻井钢丝绳工作能力和使用工作量的评定理论为基础,研制了钻井钢丝绳评定仪。这种仪器能计算各种型号钻机上钢丝绳的工作能力和使用工作量,记录整盘钢丝绳的使用过程,也能显示和打印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并有自动检测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YLB型液力驱动螺杆泵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YLB型液力驱动螺杆泵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研究了液力驱动泵模拟试验,包括试验台结构、试验方法、试验原理、试验分析等。结合现场的实际井况,完成了对系统效率的分析和拉力轴承工作寿命的检测,为液力泵的高效运行和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发展变革对基层班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在班组大力推行"班校家"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工具、机制让"人本管理"在班组落地、生效,使班组成为"为企业建功的班,助员工成长的校,促团队和谐的家"。"班校家"管理模式的成功运行,给企业班组管理提供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东国家天然气管网具有气源多、运行压力低、管径大、输量高,以及覆盖面广的特点,水力系统分析面临多用户、多边界条件,气体流向复杂,难以准确查找管网瓶颈点的难题。对管网进行基本工况分析,认为提高气源压力、改变管网气流流向有助于减少瓶颈;对管网进行瓶颈工况分析,发现分输用户采用流量和最低需求压力设定模式能准确地查找管网瓶颈。与压缩机采用出口压力控制相比,压缩机采用控制流量模式有助于控制管网中天然气输量和流向,快速平衡管网气量和压力。去瓶颈工况分析表明,采用新建管道、修建原有管道副管以及增设压气站方法对提高管网输量效果明显,推荐首站增大输压作为管网去瓶颈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迷宫螺旋泵和密封工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实测迷宫螺旋泵和密封工作特性的实验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测得迷宫螺旋泵的泵送特性曲线、迷宫螺旋端面组合密封的最大密封压力以及端面开启的开始转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IFM系列电磁流量计在沸石分子筛生产中的应用过程和设计选型的基本原则,并指出设计选型及安装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段金虎 《焊管》2004,27(5):60-62
就原蛇形管弯曲机存在的弯曲质量差、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弯管机。介绍了这种弯管机的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和操作程序,以及控制弯管椭圆度的核心部件一压轮的结构。新型弯管机改善了弯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金属加工液中的微生物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金属加工液中常见的微生物的特性,介绍了检测微生物数量的平板计数法和浸条法,对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杀菌剂、物理方法和机械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单螺杆泵的合理选择与使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合理选择单螺杆泵,将螺杆泵抽油井作为一个大的生产系统,把油层、套管、油管、井下螺杆泵机组和井口作为5个子系统,利用系统节点分析法,确定出泵的工作载荷,并根据油井的实际工作参数,对泵特性曲线进行换算。由油井工作参数和单螺杆泵输油特性曲线对比可知,单螺杆泵的特性曲线和油井工作参数配合最好的情况是:油井的工作点应位于泵特性曲线Q0-H0的下面,而且在高效区的开始处。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选泵,既能保证油井的产量,又能明显地提高单螺杆泵整套装置的效率,还能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