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0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例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及前S1抗原检测.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组与前S1抗原符合率为68.6%.其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组与前S1抗原符合率为36.0%.结论 前S1抗原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乙型肝炎患者在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时,还会有35.9%的患者前S1抗原阳性,不能忽略这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2.
唐宇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284-128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与前S1抗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对4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HBV-M、HBV-DNA、前S1抗原测定并分析。结果 451例肝硬化患者中,HBV感染率85.4%(385/451),HBsAg阳性率71.4%(322/451);在HBsAg阳性者,感染模式以HBeAg阴性多见,占75.5%(243/322);HBV-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2.3%(265/322)、63.4%(204/322);在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模式中,HBV-DNA、前S1抗原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8.7%,78.4%。HBV-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χ2=29.20,P〈0.05)。结论肝硬化的发生与HBV的感染密切相关,以HBeAg阴性多见;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前S1抗原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与活动性程度,弥补HBV-M在肝硬化检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合  吴书笔 《人民军医》2006,49(2):80-81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评价其在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清标志(HBV—M),将乙肝病毒感染208例分为5组。即HBsAg(+)组(A组);HBsAg(+)及HBeAg(+)组(B组);HBsAg(+)及HBcAb(+)组(C组);HBsAg(+)、HBeAg(+)及HBcAb(+)组(D组);HBsAg(+)、HBeAb(+)及HBcAh(+)组(E组)。分别对各组进行前S1蛋白、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S1蛋白总阳性124例(59.6%),各组分别为0例、16例(69.6%)、12例(32.4%)、60例(90.9%)和36例(50.0%);HBV—DNA总阳性120例(57.7%),各组分别为1例(10.0%)、18例(78.3%)、13例(35.1%)、58例(87.8%)和30例(41.7%);ALT总异常82例(39.4%),各组分别为0例、9例(39.1%)、2例(5.4%)、57例(86.4%)和14例(19.4%)。前S1蛋白阳性和HBV—DNA阳性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98;前S1蛋白阳性和ALT异常除D组外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如果前S1蛋白检测阳性,不论HBeAg与ALT检测结果是否正常,都表示存在乙肝病毒复制并具有传染性。结论:乙肝病毒前S1蛋自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乙型肝炎(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乙肝前S1、S2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乙肝患者420例,采用ELISA法对前S1、前S2抗原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HBV-DNA进行检测,从血清学标志类型、HBV-DNA载量和HBV感染类型角度对HBV-DNA和前S1、S2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大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8.48%、95.45%、100.0%;小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25% 、45.45% 、46.75%。HBsAg(+)HBcAb(+)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75%、43.28%、44.78%。在高HBV-DNA载量组中乙肝前S1、S2抗原检出率较高。结论 乙肝前S1、S2抗原与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敏  李娜  张云  马骢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1):16-18,32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前S1抗原(pre-S1-Ag)、HBV~DNA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含量,结合血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用荧光定量一聚合酶联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I,T和AST指标。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79.4%,HBV—DNA检出率为97.1%,肝功能异常的为94.1%;HBsAg(+)、HBeAb(+)、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52.4%,HBV—DNA检出率为83.3%,肝功能异常的为88.1%;在HBsAg(+)和HBcAb(+)模式中pre-S1-Ag检出率为33.3%,HBV—DNA检出率为66.7%,肝功能异常的为33.3%。结论HBV-DNA检测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pre—S1-Ag,但是HBVpre-S1-Ag检测成本低廉,与HBV—DNA的符合度较高,是对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及HBV-DNA联合pre-S1-Ag检测可以提高HBV的检出率,更能真实地反映出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S1抗原与乙肝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前S1和HBV 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2 90 2份临床血清进行前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sAg阳性血清 918份 ,前S1抗原检出 4 5 2例(4 9.2 4 % ) ,其中e抗原阳性 2 2 7例 ,前S1检出 2 0 1例 (88.5 4 % ) ,e抗原阴性 6 91例 ,前S1检出 2 5 1例 (36 .32 % ) ,二者相差显著 (P <0 .0 1)。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前S1。前S1的阳性检出率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结论 前S1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 ,与乙肝标志物联合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关系,寻找乙肝检测更便捷的方法。方法 12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DNA的含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前S1抗原。结果 1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60例,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65例,在大三阳与小三阳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V-DNA的阳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前S1抗原和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持续阳性代表了疾病的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方法对5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两对半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并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中,PreS1与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213%与88.4%,HBsAg(+)、HbeAb(+)、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31.1%和47.5%,HBsAg(+)、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47.3%和63.4%。结论PreS1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3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结果前S1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9.91%,e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6.37%,前S1抗原与e抗原的合计阳性率为75.22%。结论前S1抗原、e抗原单独用于评价HBV在体内复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使用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HBV前S1(PreS1)抗原已成为HBV感染、复制和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PreS1的检测方法,只有ELISA,但其灵敏度低,线性范围窄,酶标记物不稳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具有零本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等特点。笔者应用抗PreS1单克隆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Eu^3+标记抗体,建立了PreS1抗原TRFIA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边静  陈兆芳  刘玲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260-1261
<正>近年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前S1抗原)作为HBV血清学新的标志物逐渐显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前S1抗原和乙肝五项的联合检测更能够  相似文献   

13.
乙肝占慢性肝炎中80%以上,发病率高,对健康危害严重。乙肝病毒(HBV)的血清学标志,基于乙肝病毒结构及分子生物化学的特性而有不同。1963年Blumberg首先发现称澳大利亚抗原,也曾一度称为肝炎相关抗原,1976年后改称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970年Dane发现了完整的HBV颗粒,即Dane颗粒,翌年又发现HBV的核心(C)抗原抗体系统,1972年Magniws发现e抗原抗体系统。1973年发现与HBcAg有关的DNA多聚酶,1977年Rizzetto发现了δ(delta)抗原抗体系统。HBV为一种DNA病毒,具有三种抗原,当机体受HBV感染后,血清内可相应的测得其三种抗体。一般临床上可用免疫学方法,测定三种特异性抗原抗体,对乙肝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预后,流行病学调查,疫苗的安全性等均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5项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对12 050份人血清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 HBsAg阳性(+)血清1073份,前S1抗原阳性565例,占52.7%,在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前S1抗原;大三阳模式HBsAg(+)、HBeAg(+)、HBcAb(+);模式HBsAg(+)、HBeAg(+);小三阳模式HBsAg(+)、HBeAb(+)、HBcAb(+);模式HBsAg(+)、HBeAb(+);模式HBsAg(+)、HBcAb(+),前S1的阳性率分别为80.6%(141/175)、83.3%(10/12)、45.7%(312/682)、36.3%(4/11)、50.8%(98/193)。HBeAg阳性模式各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eAg阴性各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乙肝5项检测的不足,它能很好地反映HBeAg阴性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HBcAb-IgM)与HBV-DNA的相关性及其应用。方法:用酶免法检测PreS1-Ag、HBcAb-IgM,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扩增HBV-DNA。结果:PreS1-Ag、HBcAb-IgM和HBV-DNA的阳性率在HBsAg/HBeAg/HbcAb(+)组分别为78.92%、28.25%和88.79%,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组分别为56.39%、6.05%和35.81%;PreS1-Ag、HBcAb-IgM和HBV-DNA阳性率在HBeAg(+)组分别为76.56%、26.37%和87.91%,明显高于HBeAg(-)组,分别为55.27%、5.85%和40.16%。PreS1-Ag判断HBV复制的敏感率明显高于HBV-DNA,而HBeAg和HBcAb-IgM明显低于HBV-DNA。结论:PreS1-Ag、HBcAb-IgM和HBV-DNA与HBeAg有很好相关性,与HBV五项血清标志物联用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是国内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据估计我国约有1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1]。为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HBV的感染状况和HBV—M感染模式,收集了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和前S2抗原的关系。方法:应用国产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试剂检测了234例HBV感染者中的血清标志物和前S2抗原,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本组234例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2抗原阳性率为85.47%(200/234);HBVNA阳性率为49.57%(16/234)。①HBeAg 组,前S2抗原阳性率为97.06%,HBVDAN阳性率为79.41%;②Anti-HBe 组。前S2抗原阳性率为82.46%,HBVDNA阳性率为33.33%;③SIC 组前S2抗原阳性率为76.92%,HBVDNA阳性率为46.15%;结论:在HBV感染者中,前S2抗原、HB-VDNA之间关系密切(x2=7.4330,P<0.05)。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91年开始,通过检测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e),共调查了251例高原门诊病人HBV感染的流行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乙肝病毒标志测定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测定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人群血清HBsAg浓度可相差成千上万倍 ,关于低浓度HBsAg血清HBV标志测定研究不多。我们对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抗体 (HBeAg、抗 -HBe)测定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 收集患者或健康体检者低浓度HBsAg血清。1 2 仪器 奥地利CliniBio 12 8C酶标仪 ,美国Multiwash洗板机 ,德国eppe…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从70年代末期在部分研究单位开始应用乙肝病毒(HBV)二对半抗原抗体系统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有很大价值.相继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和医院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检测技术,但至今仍有部分医务人员不能正确分析其检测结果.怎样分析“二对半”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及其意义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讲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