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筷子是我国的专利,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用两根树枝夹取烤熟物,要比用手指方便得多,这就是筷子形成的雏形。随着社会的进化,人们开始将棍、竹片削成精致美观长短适用的进食餐具,筷子的使用就普遍了。日本人将筷子视为“国粹”,居然出现了使用筷子的培训班。 随着中国筷子传向国外,很多国外学者开始专门研究人在使用筷子时的力学结构。结果发现,人在使用筷子时的动作,牵涉到手指、手掌、手腕、小臂、上臂、胃、脾和  相似文献   

2.
筷子史趣     
说来令人不信,中国人曾有很长时间的用手进食的历史。在现代人的概念中,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这奇妙的两根小棍棍,吃起饭来灵活无比,拨、夹、挑、拌、无所不能,怎么会放着筷子不用,而用二双半的肉筷呢?难道当年筷子尚未发明,不得不用手抓饭吃吗? 事物的发展的确如此。我们虽然找不到最早使用筷子的时间的  相似文献   

3.
曹龙 《生活与健康》2011,(10):30-31
筷子是我们传统的餐具,也是每家厨房的必备——“酸甜苦辣它先尝”,但你可别永远拍着胸脯说,自己有多懂筷子。保准有一些嘴边儿的健康细节,是你不知道的,如果使用错误就会生病,所以既然小筷子中藏着大“学问”,了解深入一些绝没坏处。  相似文献   

4.
筷子絮语     
人类用于进餐的工具大致有三类:筷子、手指和刀叉。用筷子吃饭的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大陆及其岛屿,用手抓食的人多在非洲、中东和印度,而用刀叉进食的人群则主要分布在欧洲及北美。在世界各国的用餐工具中,中国的筷子独具特色。远古时人类吃饭时是用手抓的,后来滚烫的食物使人不能再抓下去了,于是折取枝茎、以条棍来佐助。久之,便练出了使用条棍夹取食物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筷子与健康     
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中国的筷子独树一帜,它在中外交往中起到微妙的作用,不少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后的第一件新鲜事,就是用筷子吃饭,从筷子开始认识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评价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使用筷子不仅轻便文雅,用之得当还有益于身心健康。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中,直立行走使上肢成了制造、使用工具的劳动器官,形态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手指变长。手的变化使大脑中管理手的中枢进一步发达,神经细胞明显增多。日本专家曾作过仪器测定,发现小…  相似文献   

6.
筷子溯源 筷子又称箸,是中国人独创的进食用具,它在世界各国进食具中独具风采,堪称中国的国粹。它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俗话叫“心灵手巧”,用来形容某些聪明能干的人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并且往往把“心灵”看成是“手巧”的原因。但是从培养孩子的角度看,应该是“手巧”促“心灵”。 北美的幼稚园只训练孩子合群,适应环境,教室内放很多参考书、图画,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是训练手的动作,如使用剪刀和各种画画的彩笔等。日本学校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算盘来进行计数教学,因为计算机无法使学生理解与得出答案有关的基本运算过程,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算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它还充分锻炼了手指。筷子是我国的专利,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用两根树枝取烧熟物,要比用手指方便得多,这是筷子形成的雏形。筷子的妙用,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类的手,促进了人脑的发达。筷子使人的  相似文献   

8.
<正>新春临近,亲朋团圆,聚餐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一家人交流感情的重要时刻。围桌合食,交箸换盏,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餐桌上,所有的筷子都伸向同一盘菜,所有的勺子都伸向同一碗汤,欢声笑语间情意浓浓。有的时候,人们还会互相夹菜来表达爱意与尊重。但餐桌上这种“筷来箸往”也为病菌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俗话说,病从口入,唾液里含有大量病菌,若使用私筷夹菜,菜品就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而且菜品之间也会交叉污染,比如,用筷子夹了凉拌菜,又夹热菜,  相似文献   

9.
《健康世界》2005,(4):67-67
不少人被鱼刺卡住后.都会喝醋。其实此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喝进去的醋如果不能与鱼刺完全接触.醋的脱钙作用就无法进行。还有些人采用吞馒头或者饭团的办法.这种做法更是不妥.这会使鱼刺扎的更深.造成夹取困难。正确的解决方法应视鱼刺扎的部位而定。如果扎在咽部扁桃体上.可用筷子压住舌体.用金属镊子把鱼刺夹出来:  相似文献   

10.
《婚育与健康》2009,(33):8-8
<正>研究证明,让孩子学着使用筷子不仅能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食物,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协调性和做精细动作的能力。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也是牵动着肩、肘、手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30日,《文汇报》健康生活版《改变多人混食用餐习惯》的文章提到: “在我国沿袭几千年的传统的多人混食用餐习惯,居然是一条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在你来我往频繁地用筷子夹食过程中,经各人相互交叉的筷子‘牵线搭桥’,污染了食物,把致病的细菌病毒传播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12.
名人筷趣     
在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中,筷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许多名人都留下了与筷子有关的轶闻趣事。在楚汉相争时,刘邦的谋臣张良,曾经用筷子形象示意,为刘邦制定消灭项羽的战略计划,夺取天下。三国时,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将筷子失手落地,怕曹操疑心,故意推故于惊雷之声,以掩饰当时的内心惊慌,表白自己是个胆小怕事的庸人,因而化险为夷。据《秦馔古今谈》记载,唐玄宗李隆基赐给宰相一双金箸,说“: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表彰他像筷子那样刚正耿直。历代名人咏筷的诗亦不少。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就…  相似文献   

13.
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物件。但很多人在使用上还存在不少误区,他们并不知道家里的筷子沾满了细菌。有不少家庭都是表示等筷子用坏了才换新的。一桌筷子至少会使用两三年,有的甚至时间更长。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一双筷子能用一辈子。殊不知,筷子与健康息息相关,一定要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筷子是中国人必备的生活用品,一双质优的好筷能为你的健康带来不少益处。一双好筷子十足好胃口筷子是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物品了,但很多人在使用上还存在不少误区,他们并不知道家里的筷子沾满了细菌。近日,据《生命时报》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5654人中,有近四成的人表示筷子用坏了才换,22.33%的人至少会  相似文献   

15.
玩转中国跤     
刘懿  言语 《科学健身》2011,(5):126-129
提到天桥,大家先会想到各种把式,其中摔跤更是给人印象深刻,老北京又叫撂跤,这就是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是当今和未来世界的重要课题,现实生活中,只要自身稍加注意,一些良好的环保习惯就养成了。习惯一尝试自带筷子背景:环保主义者警告,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可能在20年内就要砍掉所有森林,环境保护主义者已经在呼吁停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倡导:如果去餐厅吃饭,建议使用普通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虽说每个人都有在外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经历,还有很多人在外就餐时只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认为这样的方  相似文献   

17.
筷子的材质 筷子看起来简简单单,灵活小巧,却质料各异,种类繁多.中国历史上的筷子就有100多款,我们现在常用的有木头的竹子的,密胺的.但有更多的筷子是我们不常见的.中国的筷子基本分为五大类.它们是竹木筷、金属筷、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进入“掉肉时代” 眼下,只要一打开电视,劈头盖脸“呛”你一顿的便是减肥品广告,进得商场,导购小姐向你推荐最多的也是减肥品……中国的商家和“减肥族”减肥简直减疯了! 我们的老祖先万万没有料到,中国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进入以瘦为美的“掉肉时代”。人们掉肉掉得概不心痛,浪潮般涌动的时尚物语,着力推崇的是那种形销骨立、纤长筋存的瘦削身段,如果真的要与古代产生联系的话,  相似文献   

19.
法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民族,法国的文化艺术也是数一数二的,独具特色的法国菜更是享誉世界,不过普通法国人的饮食习惯可就大不一样了,假如你有机会和法国人在一起生活,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并没有关注和在意孩子吃饭用筷子的问题。其实,教幼儿早日学会使用筷子,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大脑的健全发育是大有裨益的。科学研究证明:使用筷子的时候,能牵动肩关节、肘关节、手腕、手指等各部位的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处的50多条随意肌(横纹肌)。这些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和协调支配下,才能完成夹取食物的动作。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是掌管语言、思维和支配右侧肢体活动等的高级中枢,被称为优势半球;而右半球则起协调作用。小脑主管平衡和协调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