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建设逐渐延伸到乡镇国土所,GPS在乡镇信息化建设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基层国土资源的土地、矿产、地质灾害点等整体状况,利用GPS快速采集数据的能力,对遥感影像和矢量数据统一管理和叠加,实现数据发布和地理信息数据共享,起到无缝衔接各级国土资源业务系统目的。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部署和绍史部长的重要讲话要求,高站位宽视野,面对新形势,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基础设施、新技术、新理念,围绕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以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为主线,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统筹设计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的区域性评价对制定区域性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指导国土资源部门合理开发和地质环境的妥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总结了我国在地质灾害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出了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霍光杰  甄娜  操丽  武保珠  申思思 《河南科学》2020,38(7):1131-1139
为了改善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科学管理水平,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和InSAR数据,使用最优分割参数法和随机森林分类法提取河南省矿山区地质环境要素信息;利用多时相InSAR叠加分析法辅助矿山地质灾害解译,完善河南省矿产区地质环境遥感解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影像信息层次结构优先分离和随机森林分类提取分离后的环境要素的方法所提取的信息分类精度可达89%;利用二轨道差分干涉图辅助分析矿山地质灾害,能够进一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解译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优势,探索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文章以高分二号(GF-2)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对中巴公路G314沿线奥依塔克—塔合曼段(简称"奥-塔段")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冻融泥流、冰湖溃决、冰碛物长程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1∶50 000详细解译,共圈定灾害点146处,结合实地验证结果,综合分析了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给出了防治建议。研究结果为中巴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GF-2数据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质应用的需求,从SAR成像原理及发展现状,阐述了雷达在地质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了SAR方法在地质研究、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和特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SAR在地面目标的识别与分类、InSAR在地质遥感中对地面形变、地震及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优势和特点、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常用的SAR处理方法.通过合理利用雷达数据,不断改进算法和模型,就能获得更加丰富的地质、地物的表象,为地质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克服人们难以达到或者由于客观条件而造成的地区数据缺乏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地质环境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切实相关,城市地质灾害调研与建筑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开发意义重大.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地质灾害调研与建筑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思路、原则与方法,旨在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叙述了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及基础影像图制作的过程,以及遥感解译的工作方法。并以宁夏青铜峡地区遥感影像图制作成果为例,对该地区不同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解译分析,为该地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做好前期测绘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卫星地质遥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监测、预警、评估手段,是当代地质工作中监测与预警、评估与分析手段的核心组成部分,是20世纪开始执行的“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的主体部分,运用高精度卫星地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的损失与评估等工作是重要的信息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地质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得以快速提升,特别是遥感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地质测绘中进行应用,其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特别是利用GPS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地质灾害体的监测,对地质灾害的演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见性,为抢险救灾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文中从遥感技术概述入手,对GPS技术及其能力、双频GPS遥感测绘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王月江 《科技信息》2011,(10):I0302-I0302
本文根据伊宁县皮里青煤矿区勘探地质报告以及实地考察,评价了煤矿目前地质环境现状,预测了该区未来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郑建文 《科技信息》2011,(4):314-314
本文根据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地质报告以及实地考察,评价了该井田目前地质环境现状,预测了井田未来开采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保证矿业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矿山环境地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环境减灾卫星的基本情况,结合环境减灾卫星遥感数据(HJ-1)在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宏观监测中的实际应用,针对HJ-1数据的生产流程及生产方法进行了详述,对土地利用遥感宏观监测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宏观监测成果及其质量进行精度评价与验证,建立一套基于HJ-1数据的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与流程,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积累经验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地质灾害是由于各种自然或人为的地质作用,而导致地质体或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给人民的生命财产、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国家建设事业造成损失的灾害事件的统称。近年来,许多地区各种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涝引起的堤防  相似文献   

15.
遂宁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遂宁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为该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环境地质依据。通过野外及室内资料收集、整理,调查和研究了遂宁市的环境地质背景,发现该市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通过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划分出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和不易发两类地区。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易损性的量化指标(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降雨、坡高、人类工程活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死亡及受威胁人数、直接或潜在经济损失等)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涪江以西构造剥蚀侵蚀丘陵区及涪江以东构造剥蚀丘陵区为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而涪江侵蚀堆积河谷平坝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相似文献   

16.
以国产高分遥感数据源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公安行业的业务知识,快速提取公安业务工作的重要信息,为公安决策与分析提供有效的信息辅助支持,已经成为当前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公安信息化需求和遥感需求,进行了公安遥感监测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规划,详细阐述了公安遥感监测应用系统平台建设、系统体系结构、子系统功能设计和系统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低空航拍遥感测量以它独有的特点对卫星遥感与普通航空摄像得到了完美的补充。它不仅清晰度比较高、操作方便,而且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文章介绍了无人机低空航拍遥感测量的组成、测量的特点和优势、应用前景以及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现有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危险性、保护建设工程、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线路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建设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危险性现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滑坡稳定性差,强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中等;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差,强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中等。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建设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可见需对地质灾害完成勘查、治理后再进行拟建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郭新华 《河南科学》2012,30(7):968-975
河南省"十一五"地质环境科技发展成就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中原经济区对地质环境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地质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为地质环境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二五"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完善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监测管理技术体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恢复治理技术能力,提高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技术水平,促进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地质环境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提升全省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技术体系、技术路线、方法研究等方面探讨了 3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中的应用前景 ,并对应用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 (遥感分辨率 ,信息标准化 )的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