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雷替曲噻联合羟基喜树碱和顺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探索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方法:雷替曲噻3mg.m-2静滴15min,第1天;羟基喜树碱6mg.m-2,静滴第1~5天;顺铂10mg.m-2静滴第1~5天。每3周重复。结果:在6例复治患者中,5例至少进行了2个周期化疗,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R)1例,微效(MR)1例,稳定(SD)3例。与研究方案相关的毒副反应为:I~Ⅲ度恶心/呕吐3例,腹泻1例,Ⅲ度便秘1例;I度血总胆红素升高和谷丙转氨酶升高各1例;此外还有周围神经毒性1例,表现为早搏的心脏毒性1例。有1例女性患者出现Ⅲ度血小板下降,经治疗后恢复。未见Ⅳ级毒副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雷替曲噻联合羟基喜树碱和顺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迪静脉滴注联合5-氟尿嘧啶(5-Fu)、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腹水的疗效.方法将32例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用0.9%氯化钠500ml+5-Fu500mg、0.9%盐水500ml+羟基喜树碱10mg、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2ml腹腔内灌注,灌注后嘱患者定时更换体位(以利药物充分吸收),1次/d,连续5d;治疗组在腹腔灌注的同时,艾迪60ml加入0.9%氯化钠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5d.观察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4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82.4%,对照组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治疗组改善率82.4%,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治疗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联合5-Fu和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化疗能有效控制腹水,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和美新 (TopoTecan)经髂内动脉灌注治疗早期巨块型和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自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12月应用和美新 1.0mg/m2 ·d(d1~ 5)与顺铂 80mg/m2 (d1) ,联合治疗宫颈癌共 15例 ,经腹壁下动脉插管髂内动脉注药 ,平均 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 73.3% ( 11/15 ) ,CR4 6 .6 % ( 7/15 ) ,PR 2 6 .6 % ( 4 /15 ) ,SD 2例 ,PD 1例 ,其中Ⅱb 期有效率占 80 .0 % ( 4 /5 ) ,有效的 4例患者均实行了根治术。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 ,白细胞、血小板计数Ⅲ +Ⅳ度毒副反应均占 6 6 .6 % ( 10 /15 ) ,HGBⅢ度毒副反应占 2 0 % ( 3/5 ) ,无 1例Ⅳ度。脱发Ⅲ +Ⅳ度占 5 3.5 % ( 8/15 ) ,非血液性毒副反应轻 ,且发生率低 ,无 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和美新经髂内动脉灌注治疗宫颈癌有效率高 ,非血液性严重毒副反应小 ,但应注意血液性毒副反应的防治 ,和美新为宫颈癌的治疗将迎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口服2 000 mg/(m2·d),分2次,连服14 d;HCPT 6~8 mg/m2,静脉滴入,第1~5天,每3周重复.2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和毒性反应.如病情未出现进展,则可应用至4~6个周期.结果:35例患者用药后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8例(22.9%),稳定15例(42.9%),进展12例(3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95%CI:5.3~6.7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主要为呕吐和腹泻.Ⅲ/Ⅳ度手足综合征2例.结论:HCPT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并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30例晚期胃癌,采用紫杉醇(PTX)150mg/m2,静脉滴注d1;顺铂(DDP)70mg/m2,腹腔灌注d1~d7;卡培他滨(CAP)2 000 mg/m2口服;每21天为1个周期。分别化疗2~4个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按NCFCTC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30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侧,部分缓解(PR)13例,病情稳定(SD)10例,疾病进展(PD)6例,总有效率(RR)46.7%。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末梢神经毒性。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并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毒副反应轻,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恩度、顺铂(DDP)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并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60例伴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抽出腹腔积液后行灌注化疗,共分三组,每组20例。单纯DDP灌注组(A组):腹腔灌注DDP60mg,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间隔2周行下一个疗程。恩度联合DDP灌注组(B组):腹腔内先注入恩度30mg,再注入DDP60mg。热灌注化疗组(C组):在B组基础上灌注药物后再行热疗,每周2次,治疗2~3周腹水量稳定后每周1次维持治疗,连续至少2周期。每21d为1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C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5%和85%,与A组(RR25%、DCR55%)及B组(RR35%、DCR70%)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生活质量(QOL)改善者15例(75%),较A组(4例,20%)、B组(6例,30%)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热疗联合恩度、DDP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并腹腔积液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晚期胰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腹腔内灌注加微波热疗在恶性腹水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治疗组41例,先放腹水1000—2000ml,羟基喜树碱10mg+200ml生理盐水缓慢注入腹腔,20min后进行微波热疗,每周2次,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21例,未进行微波热疗,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0例,有效(CR加PR)率为78.0%。对照组CR3例,PR9例,有效率为57.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全疗程。结论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加热疗比单纯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疗效好,毒副反应低,值得在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病人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希罗达2 500 mg/(m2 ·d),分两次口服,第1~14天,休息7 d;奥利沙铂13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2 h,第1天,21 d为一周期,使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2 例患者,CR4 例(12、5%),PR14 例(43、8%),SD10例(31、2%),PD4例(12、5%),CR PR(有效率)18例(56、2%);主要的毒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手足综合症、末梢神经毒性、口腔粘膜炎。结论: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使用方便,化疗的毒副反应小,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羟基喜树碱联合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择膀胱癌术后行灌注化疗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羟基喜树碱组及联合用药组各70例,分别观察各组复发率。结果进行24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的两组。结论吡柔比星和羟基喜树碱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于膀胱癌的手术复发治疗预防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顺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胃肠道肿瘤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胃肠道肿瘤合并腹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留置,引流腹水后给予顺铂60 mg/m2行腹腔化疗同时口服替吉奥胶囊40~60 mg/m2,早晚各1次,连续14 d为1个周期,7 d后进行下个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胃癌治疗总有效率80%,结直肠癌治疗总有效率70%;主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68%,白细胞下降发生率64%,贫血发生率24%,腹痛发生率24%,口腔黏膜炎发生率16%,多为Ⅰ~Ⅱ度不良反应。结论:腹腔灌注顺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胃肠道肿瘤合并腹腔积液,临床效果明显,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轻,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输液加温器对预防输注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兰州总医院关节微创外科需输注七叶皂甙钠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注;观察组患者在输注中应用输液加温器将管道加温至38℃,观察两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情况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输注七叶皂甙钠过程中应用输液加温器加温可有效缓解穿刺部位疼痛情况并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将我院内分泌科2019年1—3月收治的418例输液患者按收治时间段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1月1日—2月15日收治的210例患者,观察组为2月16日—3月31日收治的208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人工输液监管方式,观察组实施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比较2组的输液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输液风险发生率(除静脉炎外),输液异常平均响铃次数和护士处理输液异常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引发护患输液纠纷发生情况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观察组中全闭环输液监测器系统报警准确率为98.7%,器械故障发生率为1.0%。结论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应用中效果显著,能促进病房输液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0例,试验组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用一次性输液管,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无输液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5例发生输液反应,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飞机飞行时对伤员输液速度的影响.方法 实验在154密闭舱飞机上进行,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把飞机飞行中的输液滴速按飞机爬升阶段、平飞阶段、降落阶段分成3组,与起飞前地面调整的滴速(70±1.45)滴/min进行比较.飞行中输液架高度、输液手臂位置不变.结果 爬升、平飞、降落阶段3组液体滴速分别为(47±8.14)、(55±4.02)、(59±2.45)滴/min.飞行中的输液滴速与地面的输液滴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空中飞行对输液滴速有影响,空中输液时,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治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并发症,静脉炎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造成静脉输液失败的一种原因。本文就临床常见几类静脉炎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对策及当前研究的新进展加以概述,以使我们对其加深了解并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32例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做骨髓内输液47次。其中胫骨前方近端23次、远端20次、股骨前方下端4次。最长保留时间为5天。平均一次输液1900ml,所用液体和药物共11种,全部病例无任何不良反应。本文对骨髓内输液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合并症进行了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超选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实验动物为白色家兔,5%异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缓推麻醉后,经颈动脉将3F单弯导管置于腹主动脉分叉上方,同时于腹股沟韧带处夹闭双侧股动脉,灌注完毕后立即释放动脉夹,同时撤除主动脉内导管。结果成功制作该动物模型16个。血管造影示模型制作完毕后,髂内动脉开口远端所有动脉分支均未显影,髂内动脉显影清晰,未见痉挛、闭塞等。双侧髂腰动脉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关系,无法避开。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外接持续输入泵(PCA)用于晚期癌痛的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6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采用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外接PCA注药镇痛,PCA总容量为250 ml,设定维持量、单次冲击量、锁定时间等参数。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3 h、3 d、15 d和30 d VAS评分及术前1 d、术后7 d、15 d、30 d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并观察镇痛后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6例患者VAS评分及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少数患者出现尿潴留、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但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外接PCA在晚期癌症镇痛中疗效确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液监控系统在病区输液闭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4-9月解放军第117医院普通外科住院输液患者793例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先后将其分为物联网输液管理组(n=473)和常规组(n=320)两组。物联网输液管理组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输液监控系统进行全程输液管理,常规组采用人工模式进行输液管理,比较两组的输液管理质量。结果物联网输液管理组各项输液管理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物联网技术输液监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病区静脉输液智能化、精细化的全过程闭环路径管理。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巡视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完善护理资料的方法,以确保输液全过程安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醒和防止患者或家属擅自加快或减慢滴数,警示医务人员注意患者的特殊用药反应和药量控制,有效地解决因输液引起的医患或护患纠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以病室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2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进行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并使用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静脉输液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要求加填“诊断”和单列“当日特殊药物及滴速要求”项目上60%~80%的患者表示赞同.结论静脉输液巡视单上加上诊断和单列当日特殊药物及滴速要求项目后,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输液安全性,并增加病人的满意度,使静脉输液巡视单成为更有效的护理资料和法律性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