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天然(+)-樟脑经磺酸化、磺酰氯化和氧化得到(1S)-7,7-二甲基双环[2.2.1]庚烷-1-羧酸-2-酮.该化合物与二氯亚砜反应得到的酰氯再与由(L)-氨基酸制备的氨基醇反应得到8个新的手性酰胺醇.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酰胺醇的结构.这些酰胺醇可用于催化二乙基锌与苯甲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产物1-苯基-1-丙醇的化学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e.e.值)分别为48.4%~81.5%和0~24.7%.  相似文献   

2.
6,6′-二羟甲基-2,2′-联吡啶(1)经与3,4-二氢吡喃(DHP)反应得到6-羟甲基-6′-四氢吡喃(THP)氧甲基-2,2′-联吡啶(2);化合物(2)经甲磺酰化和碘化反应得到6-碘甲基-6′-四氢吡喃氧甲基-2,2′-联吡啶(5);(2)和(5)经缩合、醇解反应得到双(6′-羟甲基-2,2′-联吡啶-6-甲基)醚(7);(7)与6,6′-二溴甲基-2,2′-联吡啶反应得到大环配体(8). 对中间体(2)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所有中间体和大环配体均经元素分析、1 H NMR、MS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色谱、硅胶制备薄层、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西红花药材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采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确定得到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3,5,5-三甲基-4-羟甲基-2,3-环氧-1-环己酮(1)、(2E,4E)-2-methyl-6-oxo-hepta-2,4-dienoic acid(2)、2,4,4-trimethyl-3-formyl-6-hydroxy-2,5-cyclohexadien-1-one(3)、crocusatin B(4)、(S)-4-羟基异佛尔酮(5)、crocusatin C(6)、crocusatin A(7)和豆甾醇(8)。其中,化合物1为新发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鸢尾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西红花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双冠醚化合物对苯二甲酸二(2′,3′,9′,10′-二苯并-1′,4′,8′,11′,14′-五氧杂-环十六-6′-醇)酯的15个稀土配位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分析等对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作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藏药火绒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鉴定了藏药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diodes)挥发油中桉醇(3.26%)、喇叭茶醇(7.58%)及法尼醇(3.44%)等二十七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千层塔提取物废液中含量较高的2个同系物进行初步纯化分离, 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同系物分离, 得到8mg化合物A, 7mg化合物B, 纯度均在95%以上. 经核磁共振仪(NMR)鉴定2个组分的化学结构, 结果证明, 千层塔提取物废液所含的主要成分即2个同系物分别为3,4-二羟基肉桂酸和3,4-二甲氧基肉桂酸. 结论也同时证实高速逆流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能够有效分离样品所含同系物, 且工业提取千层塔有效成分后的废液中仍含有价值物质.  相似文献   

7.
磺酰氧基卤代芳基醚是一种多功能化合物,在众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以2-碘间苯二酚为原料,经化学计量的双磺酰化、选择性单侧水解及与溴化物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系列2-碘-3-(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基醚。结果表明,双磺酰化产物的选择性单侧水解比2-碘间苯二酚通过单烃基化进行原料中2个对称羟基的选择性官能化更有优势。以低成本碱为水解试剂,探索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2,6-双(对甲苯基磺酰氧基)碘苯单侧选择性水解的影响,水解产物核磁纯度>99%,为对甲苯磺酰氧基碘代芳基醚的合成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和选择性高的方法。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与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重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仪(HPLC-MS/MS)对二苯基硅二醇缩合得到的低聚物进行分析,优化了色谱条件,组分分离效果良好.对质谱碎片离子进行解析,产物为二苯基硅二醇、1,1,3,3-四苯基-1,3-二硅氧烷二醇(二聚体)、1,1,3,3,5,5-六苯基-1,5-三硅氧烷二醇(三聚体)、1,1,3,3,5,5,7,7-八苯基-1,7-四硅氧烷二醇(四聚体)的混合物.2种催化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组分相同,但主成分不同,盐酸催化下主要得到二聚体,钛酸正丁酯催化下主要得到三聚体和四聚体.  相似文献   

9.
以1-溴-3-氯丙烷和二甲亚砜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齐,在氢化钠的作用下成功合成了1-氯-4-甲基亚磺酰基丁烷,其工艺条件为:氢化钠与1-溴-3-氯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1 h,产率为63.5%.经红外、核磁共振表征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环氧孕酮肟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5℃保温搅拌下,在乙醇介质中以环氧孕酮为原料与不同剂量的盐酸羟胺反应合成得到环氧孕酮-3-肟和环氧孕酮-3,20-二肟,产率分别为68.58%和55.96%,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UV),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以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来表征其结构.抗菌实验结果证实,两种环氧孕酮肟产物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25925株和鼠伤寒沙门菌50013株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1,8-萘酰亚胺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胺类荧光分子探针,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 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滴定法考察了该化合物对5种羧酸分子的识别性能,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对甲苯磺酰丙氨酸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手性氮丙啶试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缬氨酸和L-异亮氨酸经NaBH4还原得到相应的氨基醇化合物1(a,b);再经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3-甲基-2-对甲苯磺酰氨基-丁醇对甲苯磺酸酯2a和3-甲基-2-对甲苯磺酰氨基-戊醇对甲苯磺酸酯2b;化合物2(a,b)在强碱条件下经环化反应得两种手性氮丙试剂3a和3b,对中间体2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测定了手性氮丙啶试剂的旋光性,所有中间体和手性氮丙啶试剂均经元素分析、^1HNMR,MS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了人肠道病毒B细胞线性表位(简称线性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算法,系统性地预测和比较了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A16,CVA16)的线性表位.结果显示:EV71和CVA16结构蛋白(Viral Protein, VP)上都有16个线性表位,2种肠道病毒的线性表位的位置高度一致,但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较低,大多数表位都存在至少3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提示2种病毒的线性表位具有血清型特异性,这很可能是两者不能交叉反应的原因.线性表位主要分布在β链之间的环上和C-末端,分别有13个(81.3%)和2个(12.5%)表位.与文献报道相比较,16个线性表位中,分别有6个(37.5%) EV71和12个(75%) CVA16的表位已被实验验证.特别是实验研究重点关注的VP1,6个预测表位中,分别有4个(66.7%) EV71的预测表位和5个(83.3%)CVA16的预测表位已被实验所验证.说明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可靠度.线性表位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VP1,预测结果提示VP2和VP3也能形成表位,应该加以重视.生物信息学算法通过预测和筛选潜在的线性表位,能够大大降低实验负荷,为包括EV71和CVA16在内的人肠道病毒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对肠道病毒线性表位的预测,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和预警手足口病疫情,辅助疫苗的研发和准备.  相似文献   

14.
自Kagan提出利用过量钐和1.2-二碘乙烷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制得SmI_2-THF试剂后,二碘化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供质子体系中,二碘化钐能将醛和酮还原成相应的醇(若醛、酮共存时则优先还原醛)、将酰卤还原成醛或醇、将硝基化合物还原成胺或羟胺、亚胺、肟等.在SmI_2-HMPA-THF体系中,二碘化钐能将N→O,P→O,S→O等键高产率地还原脱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菊科植物林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中丰富的三萜类化学成分,采用溶剂萃取和各种正反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其结构。共分离鉴定得到8个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一个新三萜类化合物:eucalyptic acid(Ⅰ)、eucalyptic acid B(Ⅱ)、eucalyptolic acid(Ⅲ)、麦珠子酸(al-phitolic acid,Ⅳ)、桦木酸(betulinic acid,Ⅴ)、3β,30-二羟基-羽扇豆醇酸(3β,30-dihydroxyiup-20(29)-en-28-oic acid,Ⅵ)、3β-羟基-30-降羽扇豆烷-20-酮-28-酸(platanic acid,Ⅶ)、山楂酸(maslinic acid,Ⅷ)。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氢化均三嗪二酮双丙酸酯化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 DMAP- DCC催化羧酸与醇 (或酚 )作用的方法合成了 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氢化均三嗪二酮双丙酸酯化合物 ,并通过 IR,1 H NMR,MS确证结构 .同时对 DMAP- DCC体系的催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7.
由1,5-二氮环辛烷和手性酰胺醇3反应生成带手性侧臂的1,5-二氮环辛烷化合物2,后者与间二苄溴缩合得到新的桥连化合物1,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和^1H、^13C核磁等得到了证实,在合成的基础上,用分子力学MM2方法分析了化合物2和1的空间优势构象,取得了它们的最低能量值,和已知类似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相比较,确认了化合物优势构象的合理性,且易和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合成出一种新的磷酸根取代多联吡啶化合物6-(4-甲基磷酸苯基)-2,2’-二联吡啶(2)及其Eu(III)的三元配合物[Eu(DBM)3(2)](3)(DBM为二苯甲酰甲烷),通过Si-O-P键将化合物2及配合物3负载到无机介孔材料MCM-41上,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光谱性质变化。电子光谱表明,化合物2在溶液中吸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二苯基-(三甲基硅基亚甲基)碘化锡及10个二苯基-(三甲基硅基亚甲基)锡芳香酸酯,并通过IR和1H NMR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二苯基-(三甲基硅基亚甲基)锡芳香酸酯为中心锡原子四配位的单体结构。生物活性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曾在第1报中报导了四十个二芳基硼酸α—氨基酸酐化合物及其对肿瘤组织培养(Hela 细胞及 L—16细胞),小自鼠肉瘤—37的药理试验初步结果,其中化合物ⅩⅩⅪⅩⅩⅩⅨ及ⅩⅩⅩⅩ对 Hela 细胞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达95-100%,对人体肝癌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 L-16细胞的抑制率达89.5-94%.且ⅩⅪⅩ对小白鼠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