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阳虚体质是常见的八种偏颇体质之一,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平素畏冷、喜热饮食、手足冰冷、胃部怕冷、腰膝冷痛、腹泻等症状,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患;感邪易从寒化等。笔者依据阳虚体质的特征及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体质干预临床,分别从如何避开致病因素、不同的季节如何调养、不同的时辰如何调养等方面进行整体施护;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等方面进行因体施护;应用穴位点按、拔罐、刮痧、药茶、穴位热敷等传统中医针灸疗法针对阳虚体质的胃脘部冷痛、腰膝怕冷等症状使患者进行自我调养;总以多方位、多种疗法综合对阳虚体质进行体质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经络检测仪检测经络能量值,从客观指标上研究阳虚体质经络能量分布特点。方法:依据九种常见体质分型,对纳入的261例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别分型,将偏颇体质中占比最多的98例阳虚质与100例平和质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发现阳虚质人群经络能量分布特点,同时将其他体质(阴虚质)与平和质进行比较,从而探讨阳虚质人群经络能量分布的特异性。结果:体质为阳虚质者大肠经、三焦经、胃经能量值偏低,肝经、小肠经、脾经能量值偏高,与平和质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与其他体质经络能量分布进行对比,阳虚体质人群的经络能量分布具有特异性。结论:中医经络检测仪对于临床上客观化诊断阳虚体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发现阳虚质人群以阳气虚为本,同时内生积滞,致使相关脏腑经络出现偏低或偏高,从而导致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辨体调理膏对阳虚体质的干预作用。方法:符合阳虚体质条件的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在一般辨体施养的基础上冬令加用辨体调理膏干预,每年从冬至前10 d开始服用,至立春后10 d之间,大约服用60 d左右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一般辨体施养的方法。结果:试验组在干预后,阳虚体质者总体临床体质评分优于干预前(P<0.01),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干预效果要好(P<0.01)。结论:辨体调理膏对阳虚体质者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体质就是红日不那么灿烂,真阳不那么温暖。总之一句话:火力不够。这种体质的人要注意不伤阳气,温化水湿,畅通气血。  相似文献   

5.
"辨证元"的核心思想在于将证候有机组合为最小的辨证单元,以此进行证候与证型关系的探索。体质辨识是根据体质特征识别体质类型的过程,类比"辨证元"思想,提出体质辨识要素的概念,揭示体质辨识过程的思维本质,尝试建立"辨质元"计量模型,该模型能适用于所有的体质分类,直观模拟复杂的中医体质辨识思维。  相似文献   

6.
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稳定的固有特质[1]。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2]。根据2009年4月中华医学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断标准》,常见的中  相似文献   

7.
阳虚体质是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等虚冷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以阳气的生理功能和阳虚的病理表现为切入点,从阳虚体质的体质特征、相关病证及方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多维度地阐述了阳虚体质人群在"阳"不足的状态下,所变生出来的各种病理表现,并阐述了相关方药的应用,对今后的调体预防和临床疾病治疗起到重要...  相似文献   

8.
儿童中医体质与先天禀赋有关,也与后天养育、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相比于成年人体质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后天的调护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作用巨大,“治未病”强调摄生以预防疾病发生,或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在“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儿童自身情况进行中医调护可使儿童元气充足,增强抗病能力,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辨治过程中,方证辨证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方证辨证中的方和证之间的联系紧密,牢不可破,有是证便用是方;证是致病因素与体质相互作用而使机体产生的疾病状态;方剂不仅可以直接治疗相应的证,还可以直接针对体质进行调理,增强人体正气和抗病能力。因此,结合患者的体质因素进行方证辨证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体质及体质因素与中医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月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22-2123
论述了体质及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认为阴阳五行理论将辨体质与辨证融为一体,借助流行病学和科学统计学方法使体质辨证规范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辨施治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西北地区阳虚质女性与平和质女性寸口脉脉诊信息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三探头中医智能脉诊信息采集装置对西北地区阳虚质女性及平和质女性进行脉诊信息采集,将采集得到的脉诊信息进行预处理并建立12谐波模型,提取特征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C)、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LS)及套索回归(Lasso)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阳虚质女性的脉诊信息与平和质女性比较差异显著,分类判决的准确率在73%~92%之间。阳虚质女性脉诊信息变化的关键参数集中在左尺h1、s、s2,右尺t1、s1/s2。结论 阳虚质女性较平和质女性脉诊信息有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双侧尺脉的力量和面积等相关参数上,可能与中医理论认为阳虚体质以肾阳不足为根本相关。不同体质人群脉诊信息具有各自的特点与特征,通过脉诊信息的分类识别可以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儿哮喘辨证分型结果表明,目前小儿哮喘的分型标准可分为现行标准、名老中医经验和古今文献3类。现行标准及名家经验将本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并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古代文献则多以哮喘的病因、病位、病理产物分型论治。现代文献在此基础上融入体质学说,更有学者参照上述分型方法综合辨证,进一步补充了小儿哮喘的辨证分型方式。但目前本病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为中医临床规范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有待专家继续研究,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微观参数的中医辨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参数与微观辨证的含义,探讨微观指标的中医辨证意义,分析了微观辨证研究现状和局限性,提出了注重中医思维、赋予指标中医学含义、延伸传统四诊的范围、建立中医特色的微观参数体系是微观辨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是疾病自身客观规律的体现。分期并特别重视间歇期的辨证施护是临床的需要,也是正确合理应用中医辨证的具体体现。根据偏头痛的发病特点和病理机制,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筛选合适的专病专药、制定有别于偏头痛以外人群的体质干预即偏头痛间歇期中医药干预的具体措施十分必要。体质辨识在偏头痛间歇期中医辨证干预中的运用是体质辨识从普遍人群的干预到特殊疾病干预的积极尝试,运用体质辨识理论对偏头痛间歇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无疑是对偏头痛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针对临床普遍存在的“夺号入座”式诊疗决策弊病,入症60年之经验,介绍了中医六与思维的形成、特征及其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思路。强调中医辨是其诊断医疗决策的基本方法,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三大内容,以及对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的考察。临床思维程工当遵循其思维方式,以体质下为首要,贯彻一元论思想,正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中医体质方面讨论慢性胃炎的辨证护理。方法分析总结古籍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和现代医学对体质的研究,找出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探究慢性胃炎病人的体质特点,并对其进行辨证护理,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时间,从而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结论疾病与体质是不可分割且密切相关的,体质也是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分析证和体质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在临床应用中,对疾病的诊治应分清辨证与辨质的不同,在区别的基础上注意将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共同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18.
阳虚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地区2043例中医体质分类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分析显示,阳虚体质者245例,并阐述了阳虚体质者的发病倾向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状态贯穿于人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延续稳定的生命态,对状态应进行客观的采集与辨识,把握住人未病、欲病、已病、病后四个状态的生理病理特征。而中医辨证则是针对已病状态的人,因此,二者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采集的过程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采集的方法亦相同。本文主要分析状态辨识的内涵与意义,并重点阐述其与中医辨证之间存在的差异及相关性,以及中医状态学这一新兴学科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消极状态,主动性减低,活动减少,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偏颇体质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尤以阳虚体质为重。阳虚体质患者由于气的推动和运行障碍导致脏腑经络和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障碍,渐致人体的精神和情志活动低下,成为抑郁症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因此预防抑郁症宜对阳虚人群采取护阳充阳的调体方法,治疗抑郁症应首重阳气,通过振奋阳气达到调治抑郁症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