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线粒体是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氧化供能的主要细胞器。它有一套独立于胞核染色体的基因组———线粒体DNA (mtDNA)。自 1 962年Nass等发现mtDNA以来 ,对它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目前 ,已确定 2 5 0多种后生动物mtDNA完整序列 (Huetal.,2 0 0 3a)。线粒体DNA一般呈双链环状 (有少数呈线状 ) ,较小 ,核苷酸数目多在 1 3kb~ 2 0kb之间 ,结构紧凑 ,有 36~ 37个基因 ,编码着 1 2~ 1 3个蛋白质 (全是细胞内呼吸链酶复合体组成部分 )、2个rRNA和 2 2个tRNA。线粒体基因组内没有内含子 ,各基因之间没有基因间隔或间隔很小( 1个到数十个…  相似文献   

2.
临床来源nct-CTXΦ样霍乱弧菌基因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来源霍乱弧菌nct-CTXΦ(不含霍乱毒素基因的CTXΦ)样基因特征。方法对6株于2000-2004年自杭州散发腹泻患者分离的ctxA-、tcpA O1群霍乱弧菌核糖体基因分型,PCR检测zot、ace、cep基因及串联CTXΦ基因组拷贝间的相邻片段;以zot、ace、cep基因探针South- ern blot分别检测nct-CTXΦ样基因的PstⅠ、HindⅢ、MluⅠ、BglⅡ酶切及HindⅢ、MluⅠ双酶切的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结合拷贝间相邻片段HindⅢ酶切位点分析,构建nct-CTXΦ样基因组物理图谱。结果6株O1群霍乱弧菌中,核糖体基因分型为2种型别;1株无CTXΦ或nct-CTXΦ样基因组,5株存在nct-CTXΦ样基因组,且此5株菌株中存在3种类型nct-CTXΦ样基因组组成,分别为单拷贝长约6 kb串联双拷贝、单拷贝长约5.8 kb的串联双拷贝和串联4拷贝(2个单拷贝长约6 kb,另2个单拷贝长约5.8 kb)。结论nct-CTXΦ霍乱弧菌可能具有引起腹泻的能力;临床和环境来源的霍乱弧菌中存在着一类多样性的nct-CTXΦ样噬菌体家族。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是细胞内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在基因、蛋白以及细胞水平上相互作用,共同保证细胞能量代谢有关的活动,维持着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和细胞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在此报道了Mcp基因位于长约1250kb的NotⅠ片段,在CR_1基因3′端100kb之内。作者先将CR_1、DAF、McP探针依次与基因组DNA消化物进行杂交,发现这三种探针均与长约1250kb的Not Ⅰ酶解片段杂交,当DNA同时用NotⅠ和MluⅠ消化后,CR_1、CR_2及Mcp的探针则可与470kb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HBV基因组长度约3.2kb,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为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组。本文从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功能等方面阐述了HBV病毒的研究进展,为致病机理的研究及抗HBV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2.2kb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剪接变异体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PCR扩增12对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全基因组,克隆3.2kb全长HBV基因组及2.2kb剪接变异体基因组,测序并比较它们基因结构的差异。将2.2kbHBV剪接体基因组与全长基因组共同转染HepG2细胞,分别以HBV全长基因组特异性引物及剪接变异体特异性引物对转染后细胞内HBV核心颗粒进行PCR检测,以判定2.2kbHBV剪接变异体对全长HBV复制功能的影响。结果 2.2kbHBV基因组剪接变异体见于所有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相同模板量获得的扩增产物进行图象扫描分析。发现癌组织中2.2kbHBV基因组剪接变异体与全长HBV的比值高于癌旁组织,序列分析表明,2.2kbHBV剪接变异体保留5′端包装信号以及与完整的X基因、C及preC基因。细胞转染细胞显示,加入2.2kb剪接变异体共转染,细胞中3.2kb全长HBV基因组的复制量可增强3-7倍。结论 肝组织内普遍存在2.2kbHBV基因组剪接变异体,该变异体在癌组织中的相对量高于癌旁组织,2.2kbHBV基因组剪接变异体可使全长HBV基因组复制增强,提示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一种获取人CD14基因的简易方法,方法 利用CD14基因组成的特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取人CD14基因。结果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中成功扩增出大小约1.1kb的人CD14基因,并且经基因序列测定表明,克隆的人CD14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痘病毒科(Poxviridae)病毒是在细胞质中复制的双链DNA病毒,拥有130 kb~〉350 kb的基因组。分为两个亚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和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包含10个属。痘病毒间的基因组结构有很高的相似性,病毒DNA复制和转录所必需的基因以及涉及病毒粒子形态和结构的基因位于基因组高度保守的中间区域。基因组的末端区域在不同的属间呈现很大的多样性,包括一些属或种特异性基因以及感染和毒力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病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北京医科大学一院妇儿医院(100034)戚豫一、线粒体、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遗传和线粒体病(一)线粒体:线粒体(mitochondria,mt)是所有哺乳动物所具备的细胞器,大小和细菌相似。一般的有核细胞有数个至数十个线...  相似文献   

10.
约占90%的线粒体蛋白质是核基因(nDNA)的产物,线粒体基因组(mtDNA)表达产物常与核编码的成分组成复合物发挥作用,此外nDNA对mtDNA的复制、表达以及线粒体组装均起调控作用。线粒体中代谢物信号、反应氧族可影响nD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唐氏综合征中线粒体DNA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焦磷酸测序检测7个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家系中的患儿和母亲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DS患儿中检测到36个与其母亲中不同的线粒体DNA突变,其中14个位点是首次在唐氏综合征样本中发现;②36个线粒体DNA突变主要发生于D-Loop区和线粒体复合物Ⅰ中;③ 线粒体基因组13个编码基因中,有11个基因检测到线粒体DNA的突变;④ 焦磷酸测序对线粒体基因组杂合突变频率的检测结果和高通量测序结果吻合.结论 DS患儿中广泛存在线粒体DNA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与唐氏综合征的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基因组步移克隆小鼠Doc-1R基因组序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获得小鼠Doc-1R基因组序列。方法:根据小鼠Doc-1R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应用基因组步移策略对小鼠基因组步移文库进行扩增。以含有特殊接头(adaptor)的小鼠基因组步移文库作为模板,用巢式PCR法扩增目的片段。结果:应用此方法得到约1.5kb的目的片段,经测序分析证实Doc-1R基因克隆成功。此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外显子与内含子接头符合GT-AG法则。结论:基因组步移方法简单、可靠、有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克隆基因组片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获得能在转基因动物乳汁中高效表达人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特异表达载体。方法将山羊β-乳球蛋白基因5′端上游-3.9kb和-1.9kb调控序列及β-酪蛋白启动子分别与人TPO基因连接,构建了pB3.9T、pB1.9T和pPT3个乳腺特异表达载体。将上述载体分别进行瞬间转染和稳定整合筛选实验,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TPO基因的表达。结果BLG3.9、BLG1.9和P1A33种调控元件都可以启动人TPO在乳腺细胞中特异表达。瞬时转染时3种载体表达水平依次为pPT>pB3.9T>pB1.9T。但当外源基因稳定整合入细胞基因组后,TPO表达量持续升高,且pB3.9T表达量明显超过另外两种载体。结论证实了BLG转录子去阻遏和激活转变调节的存在,可能在其5′端-3.9kb与-1.9kb之间存在这一调节区域。并且与BLG1.9相比,BLG3.9能更有效地启动人TPO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的表达,也说明在-3.9至-1.9kb之间可能存在特殊的增强序列。  相似文献   

14.
NFl基因组DNA大约300kb,位于染色体17q11.2区域.自发突变率为10~(4),外显子数目在30个以上,转录物约11—13kb,编码蛋白含281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中有3个区域与GAP族蛋白同源性很高,可影响Ras蛋白功能,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能限制Ras蛋白的促细胞生长活性,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含恩替卡韦耐药基因的HBV全基因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同时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为进一步产生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假病毒,进一步感染肝源性细胞,进行耐药机制的研究做准备。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重组和克隆的方法,从构建好的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重组质粒中,扩增出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HBV全基因组,然后插到pLEGFP-N1载体上,再进行重组质粒的转化、提取、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测序成功的重组质粒扩大培养,并转染PT67细胞,最后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和提取细胞培养上清进行病毒DNA提取。结果: 凝胶电泳分析血清HBV DNA扩增可见3.2 kb条带,HBV DNA和pLEGFP-N1载体连接后可见10.1 kb目的条带,该重组质粒双酶切后可见3.2 kb和6.9 kb目的条带。突变前质粒测序显示含有HBV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adr的全基因组,突变后测序证实存在HBV逆转录酶169、184、202、250位点的预期碱基突变。荧光倒置显微镜显示,转染后的PT67细胞有明显的荧光表达,培养上清DNA提取后,经过核酸分析仪检测,最后换算结果显示培养上清假病毒颗粒可达104-105/cfu。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恩替卡韦耐药基因的HBV全基因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包装,产生了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假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6.
髓鞘是多层膜结构,它包绕轴突,增大神经传导速度而不明显增大轴突直径。髓鞘由周围神经系统的雪旺氏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合成。髓鞘膜由脂质和一些结构蛋白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基本蛋白(MBP)组成了髓鞘特异蛋白的30%,鼠和猫有四种MBP分别为21.5、18.5、17.0、14.0kd,它们由一个MBP基因的转录产物拼接后产生。与之不同,人类髓鞘有三种MBP,为21.5、18.5、17.2kd,这是最近由cDNA克隆鉴定的。这些人类MBP看来也经交替拼接形成。鼠MBP基因约为32kb,由7个大小从33至1500bp的外显子组成。原始资料提示人类MBP基因与鼠的该基因在大小和外显子结构上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小鼠胚胎干细胞α-GT基因打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上进行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α-GT)基因打靶。方法利用长距离PCR和套式PCR从C57小鼠基因组DNA中克隆出α-GT基因组DNA片段,构建了针对α-GT基因外显子4的置换型基因打靶载体ploxp-GT,同源长臂(5.Okb),同源短臂(3.97kb),同源序列全长共约9.0kb。将打靶载体酶切线性化并以电穿孔方法转移入小鼠MEEs细胞。结果通过G418和Gancyclovir正负选择出171株ES细胞药物抗性克隆,Southern blot鉴定获得11个α-Gal( /-)小鼠ES细胞克隆,重组频率为6.4%。结论上述方法能够完成α-GT基因敲除,为进一步完成α-GT基因敲除小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线粒体表观遗传调控(mitoepigenetic regulation)是指对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调控,可引起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基因表达的改变,致使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近年研究表明,线粒体表观遗传调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神经病理变化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淀形成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不对称PCR确定该转录本5′端的结构,通过对大鼠脑中BDNF转录本的分析,发现5′外显子及多聚嘌呤化位点的变换,可以产生带有不同非编码序列的多种BDNF转录本。 用3′端侧翼序列探针进行RNA杂交,分析BD-NF mRNA。RNA杂交显示在哺乳动物脑中有2个不同大小的poly(A)~+BDNF转录本(1.6kb和2.4kb)。而BDNF是由单拷贝基因编码的。为探讨单拷贝基因为什么会产生2种不同大小的转录本问题,作者根据大鼠基因组BDNF片段设计了2个不同的探针,A和B。探针A Maisonpierare等报告的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PCR技术是基因分析中的一种十分有用的手段。近来结合mRNA逆转录为cDNA方法,应用PCR技术分析基因转录体(RT-PCR)。作者在用PCR技术分析基因组DNA过程中,注意到时常出现相应于cDNA片段大小的扩增产物,因而作者推测,Taq聚合酶直接合成并扩增了cDNA片段。为了证明Taq聚合酶能逆转录RNA模板,从末稍血分离4μg总RNA,用Taq聚合酶进行40轮的PCR扩增,所用引物为与人β血影蛋白cDNA 0.4kb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在另一反应管中,同时用1μg基因组DNA用同一引物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产物电泳分析表明,前者可是0.4kb扩增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