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了解常熟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情况,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常熟市12个乡镇(大义镇、福山镇、梅李镇、莫城镇、藕渠镇、任阳镇、唐市镇、谢桥镇、辛庄镇、兴隆镇、冶塘镇和虞山镇)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8 33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所属区域的常住人员。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病程、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空腹血糖(FPG),以Hb A1C7.0%为达标标准。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8 330例患者,平均年龄(64.0±4.6)岁,平均Hb A1C水平为7.76%±1.58%,达标率为35.5%。单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中,平均Hb A1C水平为7.65%±1.53%,达标率为38.3%;单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平均Hb A1C水平为8.11%±1.71%,达标率为27.9%;口服药加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平均Hb A1C水平为8.23%±1.56%,达标率为20.1%,3种治疗方案的Hb A1C、FPG的平均值均不达标。单用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药加胰岛素治疗组的Hb A1C均值均高于单用口服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药加胰岛素治疗组的Hb A1C达标率均低于单用口服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熟市仍有相当比例的T2DM患者Hb A1C水平没有达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标准,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常熟市T2DM患者的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2型糖尿病(T2DM)患者药物治疗方法与血糖控制的关系,为T2DM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常熟市和淮安市淮安区、清河区抽取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且采取药物治疗措施的15 037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江苏省15 037例T2DM患者中,单用口服药治疗者12 318例(81.9%),单用胰岛素治疗者1 728例(11.5%),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991例(6.6%);不同特征T2DM患者药物治疗方法比较,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地区、居住地、吸烟、饮酒、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及有无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家族史的T2DM患者药物治疗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江苏省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为32.5%,单用口服药治疗者、单用胰岛素治疗者和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分别为34.7%、25.3%和17.7%;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地区、居住地、吸烟、饮酒、糖尿病病程、BM I及有无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用胰岛素治疗者和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分别为单用口服药治疗者的0.679倍(OR=0.679,95%CI=0.599~0.770)和0.465倍(OR=0.465,95%CI=0.388~0.558)。结论江苏省T2DM患者的药物治疗率较高,但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单用口服药治疗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社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情况,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分析社区2017年1月-12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档案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患病时间、持续时间、使用的药物等数据资料,同时对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相应分析,以HbA1c 7. 0%为达标。结果 150例患者中57例HbA1c达标者,占总患者人数38%;其中胰岛素与口服药联用组达标率最高为45.8%,其次是口服药组为39.7%,单用胰岛素组达标率最低为23.5%;另,达标组患者年龄与未达标组相比更低,平均病程比较更短,差异明显,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达标率较低,接受胰岛素和口服治疗的患者的HbA1c达标率高于单独口服或胰岛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大港油田地区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现状,并分析其与慢性并发症、合并症的关系,为加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并行糖尿病并发症检查的2 4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AC)、血脂等生化指标及感觉震动阈值、眼底照相、骨密度检查结果。以Hb Al C7%为血糖达标标准进行血糖达标率分析。结果 2 459例成人T2DM患者平均Hb A1C为7.6%±1.5%,血糖达标率为39.8%。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微血管病变、血脂异常对平均Hb A1C及血糖达标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与无家族史及上述合并症者相比较,血糖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10年患者微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病程10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Hb A1C未达标患者比较,Hb A1C达标的T2DM患者中,微血管病变、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病程、BMI、舒张压(DBP)、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高血压、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血糖达标存在明显相关。结论天津大港油田地区成人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但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对糖尿病病程长、Hb A1C未达标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其慢性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普陀区10个社区在册管理的408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及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08例T2DM患者,其中男性186例(45.59%),女性222例(54.41%),平均年龄为(66.86±6.97)岁。合并高血压者占61.27%,合并血脂异常者占60.05%,超重或肥胖者占56.6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为(7.43±1.52)%。血糖(Hb A1c7%)、血压(140/80 mm Hg)、血脂达标(LDL-C2.6 mmol/L)的患者分别为48.77%、26.23%和26.72%,只有2.70%的患者Hb A1c、血压、LDL-C同时达标。T2DM病程大于10年者,Hb A1c达标率最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糖达标的独立因素分别为吸烟、病程长、BMI高,影响血压达标的独立因素为睡眠时间≥7 h/d、超重/肥胖、腰臀比(WHR)高,影响血脂达标的独立因素为女性、腰围大。【结论】普陀区社区管理T2DM患者中,血糖、血压、血脂综合防治达标率不尽如人意,应加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综合管理情况及其达标的影响因素,为T2DM患者血糖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的19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综合管理情况。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是否达标(7.0%)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1例T2DM患者,患者总体Hb A1C达标率为28.3%。坚持长期饮食控制者占60.7%,规律运动者占50.8%,规律血糖监测者占83.8%,接受过糖尿病知识学习者占75.4%,规律服药者占76.4%。急性并发症患者Hb A1C均明显高于无急性并发症患者,合并低血糖患者病史明显长于无急性并发症患者,酮症患者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合并低血糖及无急性并发症患者,酮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急性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糖尿病史及年龄明显大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饮食控制不达标的比例明显低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饮食控制水平、急性并发症为住院糖尿病患者Hb A1C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078、0.611和4.160)。结论天津市住院T2DM患者血糖达标水平欠理想,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糖尿病知识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HbA1c达标率为46.2%,HbA1c不达标组与达标组相比,年龄小,病程长、总胆固醇高、血糖监测不及时、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结论 研究人群HbA1c达标率并不理想,影响达标的因素有年龄、病程、总胆固醇、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饮酒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血糖控制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常熟市范围内对T2DM患者进行大规模的横断面调查,共纳入10 246名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和不达标组。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分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饮酒、饮酒频率、饮酒年限和饮酒量对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结果现在饮酒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于原来饮现在不饮酒者和不饮酒者,现在饮酒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较不饮酒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性别、地区、BMI和现在吸烟情况等协变量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是影响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OR=1.20,95%CI:1.07~1.33,P0.01);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糖控制达标率降低,其中中量饮酒与少量饮酒人群相比,血糖控制效果较差(OR=1.54,95%CI:1.16~2.04,P0.01)。结论饮酒会使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降低,T2DM患者需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和减轻糖尿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磷酸西格列汀、阿卡波糖联用治疗首诊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首诊的老年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分别采用阿卡波糖单用、盐酸西格列汀单用、2药联用治疗,比较3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A、B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首诊老年T2DM可明显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磷酸西格列汀或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状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在初诊和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初诊的T2DM患者(NDM组)和64例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ODM组),两组血糖水平、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构成等均匹配,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结果(1)NDM组的血糖达标时间(GT)、胰岛素最大剂量均低于ODM组,P均<0.05。(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NDM组中影响GT的主要因素为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影响胰岛素最大剂量的因素是糖化血红蛋白、BMI;而在ODM组中影响GT的主要因素为年龄、FBG、病程,影响胰岛素最大剂量的因素是治疗前FBG和餐后2h血糖、病程。结论初诊的T2DM患者可能较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对胰岛素泵降糖效果更满意。影响两组患者GT及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37-938
目的分析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T2DM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用药预混胰岛素)和观察组(36例,加用瑞格列奈),观察两组的血糖指标、血糖达标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BMI、胰岛素用量、达标用时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3.5%(P <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理想,血糖达标用时短,胰岛素用量少,用药安全性高,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苏省社区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口服药(OAD)用药情况和血糖控制状况.方法 2013年12至2014年1月,抽取江苏省常熟市和淮安市清河区及淮安区3个调查点,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糖尿病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身体测量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实验室指标检测,将单用OAD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单用OAD患者12 318例,平均年龄为(62.97±9.73)岁,平均病程为(6.23±5.18)年,平均HbA1c(7.90士1.80)%,HbA1c达标率34.80%.口服降糖药物使用单药治疗、二联用药比例较高,分别为55.26%和41.93%,三联及以上用药组合比例较少,仅为2.81%;单药治疗中,应用较多的为双胍类(41.77%)、磺脲类(38.39%)和格列奈类(12.49%);联合治疗中双胍类联合磺脲类者为65.85%,双胍类联合格列奈类者为15.48%,其他类为18.67%.单药、二联、三联及以上治疗方案HbA1c达标率分别为39.97%、29.04%及18.79%.结论 在中国应用口服药的T2DM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率低,应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管理,及时改变治疗方案,积极开展综合措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3.
林彬 《现代保健》2012,(28):25-26
目的: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控制血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使用诺和锐30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单用诺和锐30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FPG、2hF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可更好控制血糖,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用药情况以及受健康教育情况,并探讨其与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的关系,为下一步开展有效的糖尿病患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1—10月抽取西安地区3家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收治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受健康教育情况。结果 1 100例T2DM患者中591例(53.73%)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未接受健康教育为509例(46.27%)。完全遵医嘱用药726例(66.00%),自行增减药量或可能忘记服药者299例(27.18%),75例(6.82%)未服用过药物治疗。T2DM患者联服2种降糖药、胰岛素与降糖药同时使用患者最多,分别占48.55%和17.36%。服用降糖药主要为磺酰脲类(45.82%)和二甲双胍类(44.73%),其次为α-糖苷酶抑制剂类(31.91%)和胰岛素类(22.45%)。379例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达标率为34.45%。而不同T2DM病程、既往是否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完全遵医嘱服用药物与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有关(P<0.05或P<0.05)。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全会标  高勇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6-1587,159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诊T2DM先单用二甲双胍(1.0g/d)治疗4周,血糖控制不佳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B组: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C组: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治疗随访12周。结果 12周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全部达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A、B两组HbA1c部分达标,C组HbA1c达标(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FPG达标所需时间最短,日胰岛素用量最少。3组低血糖发生率均﹤3.5%,无严重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二药联合,安全有效是初诊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族史、肥胖及自我管理行为对中国基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控制达标的作用。 方法 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五家糖尿病专科连锁医院连续就诊且资料存储于院内糖尿病共同照护信息系统的门诊或住院T2D患者基线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HbA1c是否达标(HbA1c<7.0%)两组的一般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HbA1c未达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8 506例患者, HbA1c达标率27.75 %,有家族史者2 860例(33.62 %),肥胖者1 541例(18.12 %)。HbA1c是否达标,两组在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吸烟、学历、饮食依从性、运动、遵嘱监测血糖、遵嘱用药及治疗方案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OR=1.226,95%CI:1.042~1.441)和病程长(OR=1.019,95%CI:1.009~1.028)增加了HbA1c不达标的风险,单纯口服药治疗(OR=0.388,95%CI:0.345~0.436)、遵嘱用药(OR=0.805,95%CI:0.699~0.928)、规律运动(OR=0.886,95%CI:0.786~1.000)降低了HbA1c不达标的风险。 结论 本研究提示中国基层T2D患者HbA1c达标率低,治疗方案、遵嘱用药、规律运动及肥胖是HbA1c达标的相关因素。在临床糖尿病管理中需特别关注胰岛素治疗患者及肥胖患者,并关注患者在遵嘱用药及规律运动方面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上海市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社区管理的1 62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综合控制目标,评估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达标情况。结果 1 624例被调查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平均值为7.5%±1.7%。患者Hb A1C达到控制目标(Hb A1C7.0%)的比例为43.6%,血压达标率(130/80 mm Hg)为14.3%,血脂3项[甘油三酯(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达标率为13.2%,Hb A1C、血压和LDL-C同时达标的患者仅占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为郊区、年龄小、病程长、不控制饮食及中心性肥胖;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为郊区、年龄大及超重;影响血脂达标的因素为女性、超重及中心性肥胖。结论目前上海市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不够理想,尤其需关注郊区、超重或中心性肥胖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使用次大剂量(40~60 U/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7.0%]的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强化治疗,治疗组加用格列美脲,3个月后比较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结果 3个月后HbA1c水平较基线治疗组降低了(2.02±1.09)%,对照组降低了(1.76±0.74)%;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8%和69%;在达标患者中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减少(12.32±3.26)U,而对照组减少(7.67±2.20)U。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格列美脲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有利于实现血糖控制达标,同时可以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并且不增加降糖治疗费用,可作为T2DM使用胰岛素患者的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和控制情况,为T2DM患者血脂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嘉善县、遂昌县和永康市2016年社区登记管理的10 34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糖尿病社区管理系统、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资料,分析血脂水平及达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的TC、TG、LDL-C和HDL-C达标率分别为29.84%、58.72%、48.25%和61.27%;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为11.76%,4项均未达标占9.22%。男性患者血脂指标单项达标率及4项全达标率均高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越高(P0.05);BMI越大,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越低(P0.05);中心性肥胖患者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低于正常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556,95%CI:3.070~4.119)、年龄(OR=1.130,95%CI:1.060~1.204)、腰围(OR=0.989,95%CI:0.980~0.998)、BMI (OR=0.768,95%CI:0.688~0.857)、收缩压(OR=0.991,95%CI:0.984~0.999)、Hb A1c (OR=0.914,95%CI:0.876~0.953)、经常吸烟(OR=0.768,95%CI:0.639~0.924)和偶尔饮酒(OR=0.688,95%CI:0.536~0.884)是T2DM患者4项血脂指标全部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农村社区T2DM患者血脂达标率总体偏低,应针对性别、超重、肥胖、吸烟、饮酒、血糖和血压等影响因素加强T2DM患者的血脂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分析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6例老年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病程等资料,测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并分析住院老年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老年T2DM患者FBG、2hP-BG、HbA1c的达标率分别为37.71%、34.75%、39.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这4个变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这3个变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是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医疗机构要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对老年T2DM患者采取个体化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